劉備到底想不想稱帝?蜀漢真的能算是正統嗎?

池璐


這個問題算是問到劉備的痛楚了,劉備想不想稱帝,那肯定想,朝思暮想。但是漢朝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退位,明明是傳給曹丕的,那麼到底是曹魏繼承的漢朝正統,還是蜀漢繼承的漢朝正統呢?

我們一件件的來分析,首先劉備稱帝,究竟是迫不得已,還是早有準備,分析這個問題咱們就不能根據《三國演義》來。

在正史中,劉備稱帝時劉協並沒有去世,他隱瞞了劉協還活著的事實,以漢獻帝去世為由,稱帝!所以從根本上講,脫離了他當初“匡扶漢室”的初衷,漢獻帝在沒有傳給給他的前提下稱帝,其實可以理解成謀反。

所以,劉備此舉其實也遭到了手下大臣的抵制,劉備對此勃然大怒,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被貶的是費詩,劉備想要稱帝的時候費詩曾說:

“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主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費詩這話說得很明白了,也很誠懇,他的理由是,主公應該先平定了曹魏之後,並確定漢室沒有其他繼承者的前提下,才可以自立為帝,否則,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但是劉備根本聽不進去,費詩早年就跟隨劉備打拼,真才實幹,深受器重,就因為說了一個不字,被劉備以忤逆的罪名發配永昌,不得重用。

除了費詩之外,荊州才子劉巴也不同意劉備稱帝,劉巴連同雍茂一起進諫,認為劉備這樣做不是一個匡扶漢室的人應有的氣度,劉備不但當面駁回了他們的請求,後來還找了一個藉口殺了雍茂。

劉巴身負大才,劉備才放他一馬,劉巴不情願地為劉備起草稱帝文書。但是從此鬱鬱寡歡,心裡越來越排斥劉備,奈何自己身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劉備稱帝后不久劉巴就抑鬱而終了。可見劉備稱帝的心思多麼迫切,不惜貶職費詩、斬殺雍茂、強迫劉巴,這也導致後來想要投靠劉備的人打了退堂鼓。

可以說劉備稱帝的時機是選擇了曹丕剛剛篡位之後,迫不及待,早有預謀,甚至隱瞞了漢獻帝劉協還活著的事實,失去了匡扶漢室的初衷。

再說蜀漢到底算不算正統,其實相對於曹操和孫權來說,劉備的確是正統。畢竟這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就算劉備這一脈早就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但畢竟還是姓劉啊。

但是蜀漢對於劉協來說,卻算不上正統,按理來說只有劉協欽定的繼承者才算是正統,但又因為劉協是個傀儡皇帝,所以這個也摘扒不清。但是我個人傾向於從朝代繼承的角度來看蜀漢是正統,因為說到底劉協所代表的漢政府早就名存實亡了,還有能力恢復漢的國號的劉氏只有劉備一人了。 但是從天下的角度來看,繼承正統的是魏國,畢竟漢獻帝傳位給的也是曹丕,佔據天下大部分地域的也是魏國。

我們把眼光拉遠一點,劉備這一脈當初在權力爭奪的過程中失敗了,家族衰敗,落魄至賣草鞋為生。如今劉備得勢,可以看作劉備振興了自己這一脈的輝煌,重新擁有了爭奪漢室大權的資格。

要是劉協實力強大,沒有董卓、曹操之流架空他,劉協怎麼可能承認劉備是正統,就憑“蜀漢”兩個字,劉協就得定劉備個謀反的罪名。可如今劉協說的話也不算話,與其把老祖宗江山讓給曹魏改朝換代,不如讓劉備繼承正統,好歹往上導幾輩也是一個祖宗,這樣等自己到了那邊也好對列祖列宗有個交代。當然,這些東西只能在劉協的內心深處藏著,是不敢當著曹丕的面說出來的。

當然這個理想的結果也是劉備願意看到的,道義的制高點在自己這,自己身份的合法性也沒有問題,就差劉協點頭承認了。奈何劉備雖然是正統但是畢竟不是曹魏的對手,你覺得你是正統,曹丕就讓劉協說你不是,兵荒馬亂,拳頭就是硬道理,劉備就是再合理再合法,過不了曹丕孫權這關也是白扯。

聽說劉備稱帝后,被廢后的漢獻帝劉協先是沉默,過了一會兒,突然哈哈大笑,這種笑倍感淒涼,曾經那麼信任劉備,到頭來卻背叛了自己,所以沉迷。等醒過味來後,又突然大笑,是啊,自己已經被廢了,新的漢皇帝也出來了,自己反而安全了。

最後咱們再總結一下這兩個問題。

劉備想不想稱帝?那肯定想稱帝,劉備建立蜀漢就是想當皇帝,只不過面子上抹不開,不能太招搖罷了,後來終於逮到機會,馬上稱帝。

蜀漢算不算正統?也算正統,說白了曹丕這叫竊國、孫權這叫宣佈獨立,這就劉備還有這個身份,能舉起漢的大旗,只不過最後沒有成功罷了。

不過自古成王敗寇,劉備再怎麼認為自己是正統,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即使曹魏,也不過幾十年就被司馬家族篡了位!


楊角風發作


劉備當然想當皇帝了。

且看羅貫中對劉備的描寫:

“姓劉名備,字玄德。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這本身就是對一個政治家的描寫。

再看劉備的行為:“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胸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這是一個政治家的行為。

再看劉備的長像:“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這就是過去所說的異相。

再看劉備的出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這就等於點明瞭劉備是帝王之後,也即是今後的皇帝。

而劉備自已呢?:“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這也就等於是劉備做皇帝夢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做了,你說他能不想當皇帝?

至於劉備的蜀漢和劉秀的東漢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事情,就算劉備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後,也是西漢的遠親,而東漢光武帝劉秀不過是個沒見過大世面的鄉下人,在鄉中見到一位名叫尹利華的美女,後來上長安走親戚,其親戚為皇宮執金武士,他覺的執金吾已經是很大的官了,於是作詩:“士宦當做執金吾,娶妻應娶尹利華。”所以東漢光武帝劉秀與劉邦的西漢已經是八十架算盤打不起來的遠親,與劉備的親緣就更遠了。


jianchi


劉備自然想當皇帝,那個亂世,一方諸侯哪一個沒有稱帝之心?事實也證明了。至於正統問題,有人引《三國志》記載,作者陳壽是晉人,晉承曹魏,三國志自然以曹魏正統修史,如曹魏不合法不是正統,等於否定了晉的正統依據。《三國志》法理認同上,蜀漢與吳自然為地方割據政權,曹丕接受劉協禪讓,不管劉協情願與否,在法理上曹魏是大漢的正統繼承者。劉備在蜀立漢,自稱是大漢的延續,而且最重要一點,獻帝劉協親稱劉備為皇叔,這便是在法理與宗法上承認了劉備漢室皇族的身份,至於究竟是不是中山王劉勝的後代已經無足輕重了,所以後世史書以蜀漢為正統也有其依據。三國正統歷來糾紛不斷,但元時修《宋史》卻給了世人一個新思路。元丞相脫脫修《宋史》時也遇上了正統問題,遼金算不算正統王朝?脫脫做了一極為聰明而且算的上偉大的決定,三史並修,宋金遼皆正統。看似一個攪屎棍般的做法恰恰迎合了華夏民族融合,諸族一家的理念,明代官修《元史》也繼承了脫脫三國皆正統的理念。而至現在三國正統論一般也是延續脫脫理念,魏蜀吳三國皆正統。


墨奈王


這是個好問題,我將分成兩部分闡述,希望大家共同討論,一家之言不當處還請指正。

一、劉備到底想不想稱帝?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劉備當然想稱帝。一方面是自己內心有此想法,另一方面也是當時形式所迫,稱帝對自己有好處,於是順水推舟。我們從以下幾個事實做法來分析佐證

1.孩子命名——暴露內心真實想法

劉備子女中,有姓名記載的有義子劉封,嫡子劉禪,庶子劉永、劉理等,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劉封和劉禪。封禪可是隻有帝王可以進行的,從孩子命名封禪,可知劉備所圖非小。

2.掩蓋獻帝情況——獲得稱帝藉口

獻帝禪位給曹丕後,曹丕封其為山陽公,在封地裡奉漢正朔和服飾,建漢宗廟祭祀,曹魏以禮相待,可謂是國中之國,嚴格來說,大漢並未滅亡。但劉備謊稱劉協被害,以延續大漢統治為藉口稱帝,一方面誤導了輿論,避免成為眾矢之地,另一方面收民心,吸引天下忠於漢室的人民和官員投奔,還可以繼承大漢政治遺產,增強自己的實力。

3.提高文武等級——籠絡安定人心

首先,劉備稱帝前已經是漢中王,但不可否認皇帝的班子和王公開府組班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劉備手下文武當然想再進一步,稱帝可以進行籠絡。其次,劉備稱帝前關羽失荊州兵敗被殺,軍心民心不穩,特別是益州當地士族蠢蠢欲動,劉備稱帝有助於安定人心。

4.提高自己地位——維持地位平等

曹丕稱帝后,劉備只是一個漢中王。蜀漢的國策就是興復漢室,必然要不斷北伐,倘若不稱帝,地位就會比較尷尬,為虛名也要為之。還有孫權一直自稱漢臣,稱帝也可以對其造成壓力。再看第三方孫權,其只求自保,並無伐魏的需求,只求其實,並不著急增這些虛名,因此稱帝較晚。

二、蜀漢能不能算是正統?

答案也是肯定的,當然算正統。只不過,這得好好理解一下。

1.法理基礎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歷史上對其真偽一直存在爭論。倘若是真,那沒得說,不論庶嫡長幼大宗小宗,他都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之一,只不過排隊位置靠後就是了;倘若是假,那劉備也得把這個謊一直圓下去,否則失信天下蜀漢必然崩盤。劉備稱帝后必然建漢室宗廟祭祀,沿用大漢國號制度,延續大漢統治當然是正統。

2.為什麼大家都不承認,反而說曹魏是正統呢?

這個應該說是結果論。首先,從後人的眼光看,三國後中原地區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西晉,西晉傳承於曹魏,而曹魏受禪於獻帝,法理程序沒有問題,可以看做正統。第二,三國時曹魏得天下十三州之九,佔得中原地區,繼承東漢大部分遺產,蜀漢只是偏安一隅,這樣說曹魏是正統沒問題。最後,蜀漢畢竟沒有一統天下,倘若真能“恢復漢室,還於舊都”,正統的爭論結果也就沒別家什麼事了。

歷史只以結果論,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倘若回到三國,也許當時大家更多的以為蜀漢是正統。我只能說,蜀漢法理上可以是正統,只不過造化弄人,曹魏成為了事實上的繼承者。


卡拉波水晶之塔


劉備當然想稱帝,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朝思暮想的。

從以下的事蹟就可窺知一二。

一、沒有得到獻帝的冊封,就擅自冊封自己為漢中王。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發生大戰,最終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隨後劉備就自封自己為漢中王。試想,一個真正忠於漢皇室的會自封自己為王嗎?當然不會。



二、為了名正言順的稱帝,劉備明知漢獻帝未死,卻謊稱獻帝已死。公元220年11月25日,曹丕代漢建魏,獻帝被逼禪位。當然劉協卻並未被慘害,曹丕十分善待於他,“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此時獻帝雖然失去帝位,但卻可在山陽稱帝,可“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



按理說這等待遇,已屬亡國之君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待遇,曹丕已屬仁至義盡。可反觀劉備,明明劉協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可劉備卻裝作不知道,他謊稱劉協已死,並堂而皇之的,假惺惺的為獻帝舉行國葬。劉備這等用意很明顯,那就是他想讓益州等蜀地相信大漢的正統獻帝已死,為自己的繼位鋪好道路。

三、曹丕篡漢不足數月,劉備就趕忙登基建“漢”。公元220年11月25日,曹丕代漢建魏,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按理說如果劉備真的忠於獻帝,如果真的不想當皇帝,他應該做的是派兵討伐曹丕,可是劉備卻並沒有這麼做,他連象徵意義的征討都沒有,而是立刻謊成獻帝已死,然後迫不及待的就做了皇帝。



四、對於勸阻自己緩稱帝的大臣一概貶官。當時對於劉備稱帝一事,諸葛亮、趙雲、張飛、法正等重臣都表示明確的贊成,但卻有費詩、雍茂、劉巴三位臣子卻是表示劉備應該緩稱帝。

費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大概的意思就是“殿下是因為曹操曹丕父子篡漢才來到益州這個地方的,是想借著益州養精蓄銳,然後討伐曹操父子。可是現在曹丕已經公然逼迫獻帝禪位,此時殿下想的不是復興大漢,挽救大漢,而是自立為帝,這樣真得很不妥,至少應該要消滅漢賊曹丕,然後再細細打算。 ”



“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而劉巴、雍茂都認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就是天下還未一統,暫不適合稱帝,因緩之。

對於這三位反對自己稱帝的忠臣,劉備是一貶一棄一殺。費詩被貶為永昌郡從事,雍茂被藉口殺害,劉巴被逼起草登基詔書,而棄用。從劉備對於這三位勸阻自己緩稱王的表現可以看出,劉備對於帝位真得很渴望。



至於蜀漢算不算正統。個人認為不算。

首先對於正統,封建時代的認定主要是看這個王朝是否佔據中原,它的得位正統不正統。那麼蜀漢滿足這2個條件嗎?顯然不滿足。首先蜀漢佔據的地方就益州一地,而益州最初就是西南夷之地,與中原地區完全不搭邊。再是得位的正統性,劉備的帝位說白了是自封的,他算不了正統。在當時漢朝是天下所認可的正統王朝,它是天下唯一的正統,所以理論上來說誰能從它的手中繼承帝位,誰就是天下的正統。



而顯然,蜀漢完全不符合這2個條件,所以它絕非算的上的什麼正統王朝,雖然它用的是”漢”的國號,但絕非正統的漢,而頂多就是一個割據的小政權而已。


澳古說歷史


劉備到底想不想稱帝,蜀漢真的能算是正統嗎

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來看,劉備當然想稱帝,並且很想恢復漢室。劉備在桃園三結義前,曾向關羽、張飛講了自己的遠大抱負,關張二人也支持劉備。



那麼蜀漢真的能算是正統嗎?

首先我們要談一下劉備是否真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三國演義裡面,劉備一出場便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后代,並且是漢室血統。然而,在《三國志》中陳壽寫到: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這段話交代的很清楚,劉備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可是,在其他歷史上沒有記載。易中天在品三國中也曾提到,劉備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很多學者也有產生懷疑的,再加上,沒有任何考證。為什麼易中天以及眾多學者會對劉備的身份產生懷疑。這就要說一說中山靖王,據歷史記載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並且嗜酒好色。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真想歷史所記載的那樣,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會不會有假,或者是陳壽為了偏愛劉備,把劉備按了一箇中山靖王之後。這只是一種猜想,不過現在沒有佐證,所以只能靠陳壽《三國志》記載的那樣了。



如果我們按照《三國志》記載的,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那蜀漢也算是正統,不過這個是帶有疑問的正統。

再者劉備在漢獻帝劉協這邊來說那就非正統了,漢獻帝劉協那可是正宗的正統漢室,也是毋庸置疑的,那相對曹魏來說是否正統,我認為曹魏那是正統。

其一,曹操奉劉協為主子,這不過也是名義上的,但是畢竟漢獻帝是正宗漢室,雖然曹操掌握實權,可是,對漢獻帝劉協非常好,處處保護他,這就是為臣子該做的,漢獻帝在位的時候,曹操一直沒有稱帝,一直做自己的丞相,直到自己死都沒有稱帝。



其二,曹操死後,曹丕繼承曹操的基業,反而把漢獻帝逼下位,自己稱帝,史稱魏國,也就是俗說的曹魏,這雖然沒有漢室的血緣關係,但是,畢竟是正統漢室,經過朝代更迭,有了曹魏,正常更迭下來的。相對於劉備來說畢竟沒有懷疑的對象,比較更可靠一點。

從以上來看,劉備的蜀漢就並非正統了,那曹操的曹魏從朝代更迭上來講就是正統的。

綜上所述:劉備很想稱帝,從漢獻帝劉協來講,劉備的蜀漢並非正統,相對而言,曹操的曹魏反而更適合是正統。

參考文獻:《三國志》,《史記》

文:長城品史

圖:來源網絡


長城說歷史


劉備當然想要稱帝,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1、少年時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

劉備據說是中山王劉勝的後輩。從小劉備就拉虎皮做大旗,宣揚自己是皇親國戚,漢室正統就是要給自己一個合理合法的顯赫的身份。

2、喜歡結交豪傑。

劉備善於接近別人,非常會和人交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善於交際。

他的身邊很快就聚集包括桃園結義的張飛、關羽在內的一大幫年輕人。

3、黃巾起義後順勢利用別人的捐助拉起一票人馬,立志要恢復漢家江山。

開始得到了戰爭的鍛鍊,並且得到了一定的官職(雖然不是很順利)。

在地方任職期間注意收買人心,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

4、善於用人,能夠做到禮賢下士。

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並拜諸葛亮為軍事,開始正式逐鹿天下。

5、劉備稱帝。

天下三分的鼎足之勢成型後,在諸葛亮等部將的一再請求之下,劉備登基稱帝。

國號漢,也叫蜀或蜀漢,定年號為“章武”。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同年五月,立劉禪為太子。

綜上所述,劉備早有大志,想要做一番大事,而亂世之中的大事當然是統一全國當皇帝,這是最大的事。

劉備早早的就宣稱是漢朝正統後裔就是為後面稱帝做準備。

所以在劉備看來蜀漢即是漢朝正統,實際是不是真的正統,誰又能說的清楚呢!


逝去即歷史


不算!除了漢獻帝都不是正統。

政治家專門玩這樣的把戲,就是為了取民心,名正言順,包裝自己,這個自然是常用的手段。

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是如此;宋江替天行道如此;項梁立楚懷王也是如此;大澤鄉農民起義的陳生魚肚子裡藏紙條如此;這些都是政治手段,迷惑無知百姓罷了。

劉備是想稱帝的。


付出一定有回報啊666


更多人的三國史是從三國演義的電視劇裡瞭解的,三國演義剛開始就描寫了,看著黃巾之亂,作為漢室宗親的劉備當然想恢復漢室,這裡暫且不論劉備身為漢室宗親的含金量。

經過反反覆覆的打拼,公元221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

關於正統的問題,可以這樣理解。劉邦建立的漢被王莽篡位後,劉秀又中興了漢朝,也是自認是正統,太廟裡也會供奉西漢的列祖列宗。所以東漢是西漢的延續,是正統的。

而劉備建立的漢(蜀漢,不是大一統的政權)其宗廟裡也肯定會供奉西漢東漢的列祖列宗。只是劉備的漢是個割據政權,並沒有統一全國。等劉備統一全國,那麼這個漢政權也會是正統的。


蓋世楠爵


劉備想不想當皇帝?毫無疑問肯定是想的。否則,他不會招兵買馬。佔據荊州,成都等西南土地,伐魏。至於是不是正統,從三國演義小說的角度來看,劉備是皇室宗親,劉氏後代,當然是那個年代除了漢獻帝之外最接近正統的人。但是小說不等於歷史,中國曆來正統政權一是講究佔據中原,而是要跟前代有繼承關係。從這方面講,曹魏一來佔據長安洛陽等中原主要城市,控制了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二來從起初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後來的漢獻帝禪讓曹丕皇帝位。無論其中採取了什麼手段,曹魏事實上繼承了漢獻帝的正統性和合法性。所以,劉備政權頂多算一個具有一定正統迷惑性的割據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