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何僅統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動放棄?

我愛亢小丹


對安南統治的放棄是明宣宗朱瞻基決定的,他認為“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所以便放棄了安南之地。

(黎利)

1428年,明朝廢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後,安南起義軍首領黎利建立黎朝,越南復國。從此,越南正式脫離明朝控制,正式成為一個國家。

漢唐的故土

自古以來越南北部一直是被中原王朝統治的領土,但該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所以對這裡的控制一直不是很用心。939年,安南趁中原戰亂,無暇管理,便擊敗南漢後獨立,稱安南國,到宋元時期,雖然也有矛盾,但還是一直維持著宗藩關係。

不徵之國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剛剛建國的明朝百廢待興,且強敵環伺,所以朱元璋採用懷柔的政策對待周邊國家,在《皇明祖訓》中有15個不徵國,安南就是其中一個。

14世紀末,安南權臣胡季犛推翻陳朝建立胡朝,因害怕天朝上國的威嚴,就隱瞞此事。1403年,朱棣靖難後坐上了皇位,胡季犛之子胡漢蒼見到新帝登基覺得是個機會,於是便想朱棣說明陳朝氏族已斷了香火,自己是陳朝皇帝的外甥,有資格繼承王位。

(胡漢蒼)

精明的朱棣不會那麼好糊弄,他派人前往安南調查事情原委,但此時安南早被胡氏安排妥當,明朝官員自然查不出什麼,朱棣無奈只能封胡漢蒼為王。

然而,1406年陳朝的王室成員來華控訴胡氏的種種惡行,朱棣派兵護送他們回去時,途中被胡氏軍隊埋伏,陳朝王室成員全被凌遲處死,這件事終於讓朱棣震怒。

天子一怒,忘朝滅國

在古代中原王朝觀念中的“宗藩制度”裡,各藩屬國需向宗主國稱臣納貢,而宗主國作為“老大”,有義務保護好小弟,這是有關天朝上國的臉面。

現在原來的小弟被欺負了,新來的小弟壓根不大老大放在眼裡,除了這方面外還有原因是,他們已經開始威脅到南疆的安全,妨礙了宗主國的行政主權,所以老大必須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弟顏色看看。

1406年7曰,明軍兵分兩路進攻安南,因為胡氏的暴政讓安南人民怨聲載道,所以明軍再進攻的過程中沒有什麼阻礙。一路勢如破竹後在隔年將胡氏父子活捉,而此次戰鬥不過一年時間便結束。

改安南為交趾

古代安南,貧瘠落後,地處偏遠,即使作為藩屬國也沒有啥好東西進貢,明朝與其結交純粹是希望他們別惹事。所以明朝希望能找到一個聽話的統治者,但先前的陳氏被胡氏殺的亡了種,而胡氏現在也被明軍打垮。

最後,明軍決定親自接管這個地方,對其百姓宣佈陳朝子嗣已被滅絕,又受安南官吏請求接管,便將地名改成“交趾”,有明朝政府直接統治管理。

1407年6月,明朝在安南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建立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此刻才正式把安南劃入明朝的版圖中。

忘恩負義、造反不斷

在明軍處理掉了胡氏王朝後,交趾人覺得明軍變得多餘,便開始了不斷造反企圖趕走明軍。雖然在明軍的掃蕩下動亂被平定,但此時的明朝也安南也是力不從心,局勢愈發紊亂。

(黎利起義)

  • 1418年,清化省藍山鄉的黎利發動起義,他很快整合了安南的反明勢力,形成了對明軍的最大隱患。

  • 1426年,黎利打敗明朝徵夷將軍王通;

  • 1427年,在支稜之戰中擊敗明朝大將柳升;

此時明朝在安南的統治已經衰敗,安南的民眾並不待見明朝,地方貧瘠、造反不斷,此地成了大量消耗明政府錢財的無底洞。

最後,明宣宗決定撤兵,而黎利發佈《平吳大誥》,正式在安南稱帝,建立後黎朝。


大國布衣


原因是很多的。

越南北部歷史上曾有所謂“北屬時期',即交州時期。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漢設立交州,成為漢代十三部州之一,交州共九郡,其中在今天越南境內的有九真、交趾、日南三郡五十六縣,直到南漢大有十二年(公元939年)交州刺史吳權宣佈獨立,越南進入獨立時代。

由於民族、風俗等方面和中原差異太大,且天高皇帝遠,中央難以駕馭,交州即便在天下一統時也從不安分,天下稍亂就亂作一團,如漢光武帝時的二徵之亂,陳隋之交的李賁之亂就是典型的例子。五代十國時名義上控制交州的是十國中較弱勢的南漢,後者將主要精力用於抵擋嶺北的楚國,無暇南顧,交州就從此脫韁而去一發不可收拾。

此後安南國(交州獨立後的名字)先後經歷幾個朝代,除了仍沿用漢字和部分中原體制(如後宮、官職、科舉),其餘越來越自行其是(其實雖沿用漢字但語言一直是另一回事),而中原多故,兩宋和安南間的戰爭往往不利,也不願在北有遼金和西夏的情況下全力南顧,元代倒是一度設立交趾等處行中書省,但越南北部地形、氣候不適合蒙古騎兵,酷愛南侵和渡海略地的忽必烈一死也就不了了之。

明代經略越南北部是明成祖時借越南”陳胡之爭“,被越南人認為是正統的陳朝子弟嚮明成祖求救才導致用兵。明軍在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宣稱”陳氏血脈斷絕“、”應越南人苦求“將越南北部收為領土,設立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和都指揮使司,在越南按中原制度設立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個縣。

這次吞併本身就有很多隱患:越南立國已400多年(前面說過立國前其實中原政權存在感就很弱),不論當地還是中原朝廷都已覺得天經地義,就連明成祖也只能打著”陳朝絕嗣“、”民眾懇求“的旗號吞併,一旦陳朝不絕嗣,民眾不懇求,就喪失了正當性基礎。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此後不斷有真正或假冒的陳朝後裔起來造反,而黎氏後來也正是打著擁立陳氏和代表民意的旗號佔到上風的。不僅如此,明成祖認為此前歷代統治交州都是因俗而治,絕大多數州郡縣都不設流官,沿用土人土法,在當地派出各級中原行政官員並派駐大量軍隊,大刀闊斧移植中原體制和文化,結果觸動當地上層利益,民心始終不附,而越南北部當時很貧瘠,大量官吏、軍隊湧入加上設立許多稅、貢,也激化了矛盾。

後來明朝意識到這樣有問題,派張輔治理交趾,張改用懷柔、與民休息等策略,取得許多成效。但後來北方邊防吃緊,張輔被調離任赴北,繼任的明朝官員恢復舊制甚至變本加厲,遂導致黎氏打著陳氏旗號登高一呼,整個局面糜爛不可收拾。而明朝在收到黎氏”請還政陳氏“請願書後措置不當(當初是明朝自己承認安南應該屬於陳氏,明朝只是代管,上策應是宣佈對方挾持的陳氏是假,另尋一名陳氏子弟樹為傀儡以安定人心,而明朝直接拒絕),導致朝廷在越南人心喪盡、信用全無。

宣德元年,朝廷派大軍7萬由柳升率領徵安南,結果指揮失誤,幾乎全軍覆沒,柳升隻身逃回。原本成祖死後明朝中樞反對對外擴張的勢力就越來越強,此刻更佔上風,加上兵敗後河內守軍已成孤軍,恢復或重新治理代價太大,明朝遂和黎氏議和,兩年後撤銷了交趾的三司。

總的來看到了明代,重新統治越南北部的條件已不具備,明朝作為陳氏援兵入越卻取而代之,當時就被許多兩國士子譏諷為”蹊田奪牛“,越南人心不服,兵少不足以彈壓,兵多財政又吃不消。如果明朝中央能夠應對正確(比如入越之初就虛立陳氏子弟,又比如不輕易調走在當地已取得成就的張輔),或可有稍好的演變,結果明朝中央連出昏招,就更無藥可救了。


陶短房


其實從軍事上講,明朝解決越南是不成問題的。1406年7月,明成祖決定征討越南,組建了越南討伐軍總司令部,以成國公朱能為總司令(徵夷大將軍),新城侯張輔、西平侯沐英為副總司令(左、右副將軍)。所有軍隊在廣西的憑祥和雲南的蒙自集結,然後分兵兩路攻入越南。

當年12月,兩路大軍在憑祥會師完畢,到總司令朱能卻在病死於軍中,於是新城侯張輔繼任總司令,然後進軍越南。大軍進展神迅,到1407年5月,基本上全殲了越南政府,擒獲越南的國王黎季輩和太子黎倉,整個越南政府全面崩潰。1407年6月,明成祖正式發佈詔令,宣佈在越南成立交阯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按察使司,把明朝的行省三司搬到越南,這意味著明朝正式吞併越南。

但1427年11月,在吞併越南剛好二十年後,明宣宗下詔明朝官隊、政府官員全部撤出越南,撤消交阯三司機構,實際上公開宣佈了明朝放棄越南。其原因是:佔領越南不得人心,不但不得越南人的人心,更不得中國人的人心。

明朝對越南的統治完全是一種“低收益的統治”,明成祖雖然在越南設置了正式的官府機構(三司),但是文官政府沒有實權,實際統治的效果一直不好,越南人對於以交阯布政使黃福為首的文官政府(三司)的評價還是可以的,但真正掌握越南軍政實權的,是以宦官為代表的明朝派駐越南的監軍太監,和以武將勳臣為代表的軍方勢力,他們以貪官汙吏的形式,對越南進行瘋狂的資源掠奪和財富的蒐括。佔領越南的收益都被他們拿走了。明朝老百姓不但沒好處,還要為越南戰爭的龐大軍費埋單。

佔領越南後,太監和武將發了橫財,由於佔領越南後的經濟收益的大頭都被貪官汙吏拿走了,明朝在越南的文官政府根本沒有穩定的財政收入,也就無法穩定秩序,經濟生產也無法恢復,越南的統治從政治到軍事,全要靠從內地輸血,這實際上是增加了國內人民的負擔,老百姓沒人願意為了越南而打仗。


而且由於穩定的秩序建立不起來,越南人民也無法安居樂業,這就導致了越南社會上的造反勢力層出不窮,明朝不但不反覆派兵前來鎮壓,雖然是每次都有打勝仗,但每次的軍費開銷極大,二十年下來,搞得明朝財政上不堪重負。佔領越南,成了明朝老百姓的一個額外的巨大負擔。

站在皇帝的角度來說,佔領越南,朝廷不但沒有“收入”,還要負擔明朝設置在越南的軍政當局的數量龐大的人員的財政開銷,更麻煩的是,三天兩頭就要派兵去鎮壓一下,軍費開支更是成了無底洞,這樣下去會把朝廷的財政搞垮,實在是得不償失,還不如在形勢沒有完全惡化的情況下,主動撤離,還能夠得個體面的結局。


只愛潘多拉


這個問題之前靜夜史曾經分析過,現分享補充如下:

1427年,明朝宣佈撤銷交趾布政使司,8萬大軍回國,並承認安南獨立,明朝對安南20年的經營毀於一旦。

安南地區自939年五代十國時期獨立,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心腹大患。1406年,安南國內動盪,明朝名將張輔出兵平定,安南併入明朝版圖。

但是隻是過了20年,明朝就不得不全數從安南撤出,回到朱棣時代出發的地點。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明朝的虎頭蛇尾?為什麼只經營了20年明朝就全部放棄安南地區?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1、天子守國門,安南無張輔

1367年,朱元璋揮師25萬向元朝發起了進攻,元軍在明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元順帝也主動放棄大都逃回草原。

但是此時的元朝,與其說是戰略退卻,倒不如說是為了反手一擊的主動收縮。因為很快,明朝的第四次北伐就遭遇到了巨大失敗,雙方從此陷入漫長的拉鋸戰中。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蒙古帝國佔據的地盤太大,所以他們即使失去中原,也能繼續保持較為強盛的力量。退回草原的蒙古殘部稱為北元,不斷伺機南下。朱棣削藩後不斷北伐仍不能蕩平,最後做出一個前無古人的決定:“天子守國門”。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標誌著明朝戰略重心完全北移。

而在另一個方向,從1407年張輔征服安南之後,朱棣即刻設置交趾布政使司,派出官員,按照其他地方模式進行治理。但是朱棣派出的官員仗著天高皇帝遠在安南當地橫徵暴斂,很快激起當地的反抗。

好在朱棣時代明朝國力強勢,哪裡有反抗哪裡就要撲滅,所以朱棣對於安南地區的叛亂一直採取高壓態度。從1406年到1417年十餘年時間,張輔作為明朝在安南的鎮守將領,四次平定越南地區叛亂,始終牢牢控制著安南。

但是自從張輔被調回京城,明軍在安南的局勢馬上出現反轉,黎利反抗勢力再度活躍,明朝很快處於下風。

因為常年對蒙古的北伐作戰,特別是朱棣親征漠北基本都是50萬軍隊級別,明朝可謂元氣大傷。永樂後期,國家已經出現了民生凋敝的現象,因此,朱高熾繼位後,馬上下令停止了一系列的擴張行動,轉向休養生息,明朝的國策開始趨於保守。

這一轉變給了反抗者黎利以巨大利好。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派出的平叛大軍全軍覆沒,明朝在安南的控制範圍已經縮小到幾個重要城池,周圍都成了反抗者的根據地。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南下平叛顯得困難重重。

此時朝中是“三楊”主政,作為士大夫集團,為國計民生考慮,主張放棄安南。而張輔則力主平叛,但是時過境遷,士大夫當國,且明朝早已被安南折騰地疲於奔命。

從休養生息的思維出發,朱瞻基最終選擇放棄安南,封黎利為國王。而黎利也力主與明朝修好,因此安南再次成為明朝藩屬國。

此舉震動天下,經過20多年的文化輸出,此時的安南可以說和內地無異,如果明朝堅持控制,安南將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

安南的放棄讓兩廣成為國境線,而且安南的獨立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從此廣西地區叛亂不斷,明朝在廣西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2、再無下西洋,國策趨保守

很多人說明朝之所以被迫放棄和安南的地區特色有很大關係,君不見美國在越南打了十幾年的仗,最後還是灰頭土臉地敗退回國,越南的地形是美國先進武器的噩夢;而且越南民風剽悍,我國自衛反擊時也深受其害。

但是這不應該是明朝放棄的因素啊,特別是對張輔而言。張輔平定安南叛亂,將敵軍屍體築成京觀威懾安南人,在這樣的魔鬼前,安南人很老實。同時張輔對於安南的地形也瞭如指掌,多次用計策擊敗安南人。

是張輔後繼的將領不得力?確實,比如李彬等人就很菜。

但這都不是主要因素,最主要的,是大明不想玩了。玩得太瘋,累了,所以回家。

1424年,朱棣駕崩,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從後繼的朱高熾開始,明朝由外向擴張轉入休養生息。

1433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至此,明朝的海上擴張宣告終止。

鄭和每次出海,在安南的占城都會做停靠,這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也是交趾布政使司控制的地方。作為深入南洋的領土,安南的地理位置異常重要,這關係到明朝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因此,在朱棣時代,朱棣才會力排眾議,堅持控制安南。

但是這一切在明宣宗時代終結了,從此之後明朝也無意再搞海上貿易和擴張了,那麼安南的地理位置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這是一個被稱作“仁宣之治”的盛世時代,但是大明帝國卻在放棄安南後,北部又撤銷了奴兒干都司。

國土除了提供土地和人口,還為統治核心區域提供了相當的戰略縱深。正是由於安南的放棄,兩廣成為禦敵第一線。清朝兩廣的淪陷,今天的南海之爭,無不訴說著領土之失的貽害無窮。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其實就是一個原因軍事慘敗。轉折點就是1427年10月8日到11月3日的昌江大戰(越南叫法)。

在翠洞,祝洞慘敗以後,駐紮在越南的明軍已經全面收縮防守。越軍取得了戰略主動權,明軍決心再次出動援軍擊敗越軍,第一路統帥為太子太保安遠侯柳升,從廣西出發,第二路統帥為太傅黔國公沐晟。

第一路軍隊來自北京,南京各衛所,中都留守司,武昌護衛,還有湖廣,福建,浙江和南直隸各個衛所,以及廣西土兵,一共7萬軍隊。沐晟的部隊來自成都各個衛所,還有四川,雲南的各個都司,為5萬人。

此時,明軍4萬人已經在東關被6萬越軍包圍近1年,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時刻。當時,越軍和明軍武器相似,明軍那個所謂世界最先進,世界第一支成建制火器部隊神機營使用的神機槍,就是越南人制造的。

越軍自己更是有大量神機槍,在火力上明軍沒有優勢。最後,越軍決心圍城打援,一方面包圍在4座城市當中的10萬明軍,另外集中主力打明軍援軍,而且一定要打實力最強,人數最多的柳升7萬大軍。

越軍認為,柳升一旦被全殲,明軍將會完全動搖和崩潰,明軍第2路援軍和困守孤城的明軍都將喪失戰鬥意志,發生崩潰現象。而戰場就選在了山高林密的諒山,黎察,黎冷,黎弄,丁列以1萬人設伏。黎理和黎文安以3萬人策應,並且設置第2個埋伏點。

另外還有1支1萬人的預備隊,越軍集結了5萬人要在諒山全殲10萬明軍。柳升明軍進入諒山山區以後,大軍被迫在狹長山區小道,形成了數十里長的隊列,首尾無法相顧,也難以列陣。

10月10日雙方爆發主力交戰,越軍5頭大象突入明軍隊列,伏兵四起,神機槍,石彈,毒箭,飛鏢,投槍猛烈射擊。,明軍安遠侯柳升也被越軍飛鏢殺死在山腰。柳升身亡以後,明軍完全崩潰,更加混亂,越軍從各個方向衝出來將明軍分割包圍。明軍在損失1萬人以後,收縮防禦。

10月15日,再次出動的明軍遇到了越軍在芹站的第2道伏擊圈,再次損失2萬人,剛剛取代柳升的司令官副總兵保定伯梁銘也被飛鏢殺死。沐晟也在冷水溝遭到伏擊損失1萬人。

1427年11月3日,在昌都的明軍將領300多人,士兵3萬多人,向越軍投降。其他四城明軍8.6萬人已經陷入絕境,接受講和,撤出越南。明軍在越南已經徹底失敗,只能主動放棄。


深度軍事


越南這個國家,歷史比較有意思,就是身處大國博弈的前線,從美蘇爭霸,到中國和法國因素,再到越南妄圖成為中南半島的霸主,到當代越南絕世矚目的革新開放等,其中頗多細節值得玩味。

越南的歷史分為北屬時期和獨立時期,北屬時期主要是五代十國之前,始於西漢置交州。五代之後,越南先後歷經吳、丁、前黎、李、陳、後黎、西山、阮等朝代,中間元朝和明朝曾短暫佔領越南,這時正屬於陳、黎時期。

明朝佔領越南北部的主要原因是,越南陳朝子嗣滅絕,明朝應越南百姓之請,暫時代理越南軍政。但明朝在越南措置失當,沒有因其地不易其俗,而是直接空降官員和軍隊,去當地徵收賦稅,這引起了越南百姓的反感,也讓黎朝有可乘之機。後來張輔治交趾,一度有所轉機;等柳升領軍七萬全軍覆沒,越南也就又一次脫離了中華的統治,到清朝再度成為中華的附屬國和保護國。

以上只是直接原因,明朝統治越南20年就放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其基本國策決定的。明朝前期,尤其是太祖和成祖時期,還對外擴張,到後來則以內部發展為主,國力也不如之前強盛。在北虜南倭的外患刺激下,明朝天子守國門,將首都遷移至北京,連西南地區也多未沾被王化(到鄂爾泰時期才大規模改土歸流),離越南太遠,勞師遠征,自然不順。而且越南地勢地形和中原不同,多熱帶雨林,所以從元到明再到越南、美國,如果不是傾國之師,則很難佔到便宜,朝鮮也是這樣。


青年史學家


明朝無法長期統治越南,原因是多方面的。

越南雖然在歷史上長期“北屬”於中國,但自公元968年起,就已從宋朝獨立出來,成為中國的朝貢國。這就意味著——

明朝如果想要再次吞併越南,恐怕是很難成功的。

明朝和越南的關係,始於太祖洪武年間。

朱元璋主動派遣使者到越南的陳朝,通報明朝的建立。對方很快就回應了朱元璋,請求朝貢於明。

不過,陳朝內部後來發生內亂,權臣胡季犛篡奪了陳氏的江山。

當時,明成祖朱棣曾想要介入這件事,將陳氏的繼承人送還歸國準備繼承王位時,被胡季犛派人所殺。

如此公然挑釁明朝權威的舉動,自然為成祖所不容,於是便決定派兵征討越南。

然而,土地打下來容易,怎麼管理卻是一件難事。

正如前面所言:自宋朝以來,越南就已經成為獨立的政權。既然獨立於宋朝,就意味著越南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主意識,不會老老實實地任人宰割。

因此,越南人對明朝的抗拒非常激烈,不惜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這就導致明朝的統治成本極其高昂。

再加上朱棣是個很能花錢的主——在任期間,多次下西洋以及北征,導致國庫空虛。

在這種北京下,明朝於宣德六年(1431)再次承認了越南的獨立,並冊封了新上臺的黎利。

明朝統治越南的時間,大概只有二十年。


HuiNanHistory


之前頭條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當時某些答主給出的答案居然是“越南土地荒蕪,對於明朝來說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明朝沒有必要繼續統治”,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說法。越南的紅河平原是東南亞最為出名的糧倉,土地肥沃,非常適宜耕種,何來“土地貧瘠”之說?

因此,說明朝“可以繼續保持統治,但沒必要”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不靠譜的。明朝放棄越南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以下幾種:第一,明朝自身實力的衰退,無力再保持對越南的統治;第二,明朝對越南管理方法不當,導致了越南國內起義頻發;第三,明朝軍隊被越南軍隊擊潰投降,明軍正式放棄越南。

明朝是一個早衰的王朝,從朱棣中期明朝就開始走向衰落,造成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為明朝奠定的制度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的活力,在軍事上實行的衛所制度和軍戶制度也使得軍隊的戰鬥力過早開始出現大幅度的退化。及至朱棣五次北征蒙古徒勞無功之後,由於連年的征戰導致了國內經濟的凋敝,連年的大航海也使得明朝的財政入不敷出。所以說,朱棣給自己的孫子朱瞻基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朱瞻基所能做的,只有大規模戰略收縮來修生養息,在明宣宗時期,明朝為了減少其他支出,在軍事上實行大規模的收縮,安南便是其中的一個表現。

明朝對越南的管理,也相當不負責任。安南在之前已經獨立存在四百餘年,風俗,國情以及體制已經自成體系,而明朝在接手安南後,直接將中原地區的管理體制移植到安南,絲毫沒有緩衝期,明朝在安南設置與中原地區相同的官僚機構,並且派駐軍隊,這造成了當地其他利益主體的不滿,所以起義頻發,明朝及本省沒有安穩地統治過安南。

最後,在宣德年間,明朝對安南的叛亂者用兵,但由於指揮 失誤,以及在武器上安南並不落後於明朝,加上安南主場作戰,明軍大敗而歸。而由於明朝此時已經無力再戰,所以只能承認了安南的獨立。


庭州行者


想要知道明朝在統治越南二十年後主動放棄的原因,就要從明朝和越南戰爭的前因後果說起了。

事實上早在明朝之前越南就有一段被納入中國版圖長達千年的北屬時期,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由於越南地方軍閥吳權在白藤江擊敗南漢軍隊宣佈獨立,而後來的北宋王朝自身非常羸弱不僅無法收復越南連自己的廣西邕州等多個城池都被越南太監將軍李常傑給屠城了,因此只能無可奈何的讓越南這塊曾經的中國領土脫離中央王朝的統治。


越南的李常傑號驅逐艦

這樣越南在成為中國藩屬國經過幾個相對獨立的王朝後時間來到明朝永樂年間,曾經擊敗了蒙元大軍的越南陳朝已經日薄西山被將領胡季犁的胡朝說取代,胡季犁在大肆屠殺陳朝王室子孫後欺騙嚮明成祖說陳朝絕後請求封他為安南國王。

可是後來有一個自稱是陳朝後裔的人陳天平到了當時的京師嚮明成祖告狀,於是胡季犁假裝請罪並請求陳天平回安南繼位,但是當明朝護送陳天平的5000軍隊到越南後又派兵襲擊明軍並殺死了陳天平,於是明成祖勃然大怒命令朱能和張輔等人率領號稱80萬的明軍征討謀逆的胡季犁,而胡季犁也動員了號稱200萬的軍民抵抗明軍的征討。

但是明軍還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平定的胡季犁之亂佔領了越南,由於明軍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陳朝後裔,於是就把脫離中國版圖幾百年之久的越南重新納入版圖,這樣越南又暫時處於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下,但是越南境內又湧現了許多反抗明朝統治的叛亂組織。

把越南納入版圖的明朝

雖然在明軍將領張輔再度出兵越南鎮壓下暫時平息的叛亂,可是等到張輔調離越南後各地叛亂又很快如火如荼,其中一個叫黎利的人不斷擊敗明軍實力不斷壯大,而明軍則損兵則將耗費巨大還無法平定叛亂。

由此鑑於越南已經成為消耗明朝軍隊和財政的無底洞,明宣宗在輔政的三楊建議下不得不從越南撤軍撤銷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黎利則趁機統一了越南北部地區建立了越南歷史上後黎朝,之後嚮明朝稱臣納貢重新恢復到藩屬國的地位,但是和前面的越南朝代一樣對明朝稱王關起門來就稱皇帝自娛自樂了。
越南後黎朝建立者黎利

所以通過明朝和越南戰爭的前因後果我們知道明朝把越南重新納入版圖並不是主動為之,而後來撤出越南與其說是主動還不如說是在越南人的反抗下被迫撤出,而越南長期以來沒有順服也阻擋住了中原王朝繼續南下的步伐,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執斧談史說事




明朝當時對於安南的態度是食之無味,棄之又覺可惜,總之是可有可無的。

秦始皇征服百越而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始皇突然暴斃以後,秦朝陷入混亂,各方豪雄紛紛起事誅秦,當時督師百越的趙佗很快選擇自立,創建南越國,歷經五帝,為漢武帝派兵消滅,隨後置交趾三郡。唐高宗時置安南都護府,同時設靜海節度使,唐以後至五代時期,公元933年,南漢靜海節度使吳權不再承認南漢對安南的主權,自立為王,越南地區自此徹底剝離與中國的統屬關係。你們說這吳權可恨不可恨?

安南政權幾番變更,明朝建文年間,胡季犛弒主篡位,建立了胡朝,這事直到幾年後朱棣靖難成功當了皇帝遣使安南才知道。後來陳朝故臣以及王室後裔陳天平找明朝告胡季犛的狀,說胡季犛是亂臣賊子,請求明朝幫忙報仇。朱棣經過核實以後,決定派人送陳天平回安南,誰知道胡朝半路將陳天平截殺,朱棣怒了,不給俺面子是不是,那我對你不客氣了,派兵攻之!公元1407年,明朝成功消滅胡朝,改安南為交趾,然後設置交趾布政使司。



公元933年至公元1407年,安南於五代脫離將近五百年後,在明朝永樂年間終於又被收復了,成為了中國的疆土,何其壯哉!然而,僅僅二十年以後的宣德三年,明宣宗即宣佈廢除交趾布政使司,何也?

一、明朝對於交趾的統治維護成本過高,並且已經疲於應付。

數百年的獨立王國,從僅僅只是藩屬成為明朝的疆域,安南土人又怎麼可能會就此甘心?但是,在朱棣在位時期,明朝對與交趾的震懾確實很大,黎朝的開創者黎利也是選擇討好和結交明朝派駐交趾的官員。雖然明朝在交趾有很大的威懾力,但還是不斷有交趾本土勢力反抗明朝的。可以說,自朱棣收復交趾以後,交趾本土勢力的反抗基本上就沒斷過。後來,明朝政府便有人覺得維持對交趾的統治實在太費心費力了,他們是天高皇帝遠,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深山裡,我們明朝付出的成本實在太多了,得不償失啊,要不我們乾脆直接放棄交趾得了!讓他們自己玩,當然,他們還是要當明朝的藩屬國,受到明朝的冊封。

二、安南,蠻荒地耳,彈丸地耳。

交趾布政使司這塊地盤並不大,而且在古代是煙瘴之地,沒經過開發,可以說明朝時期的交趾就是宋元以前的廣西,在朝廷看來,那就是蠻荒之地,有沒有都無所謂。當時明朝對於西南的政策重心事實上應該是對於雲南、貴州和廣西等地土司的改土歸流,對於開發交趾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況且交趾仍然沒有經過明朝長期的消化,根本還不服明朝的直接統治,既然我們在這裡不僅得不到好處,反而還要付出鉅額的成本,那我們要它幹嘛?

雖然清朝寫明史的時候說交趾是“土膏腴,氣候熱,谷歲二稔”,看起來還不錯哦,可是這幾個字距離明朝放棄交趾已經過去了幾百年,這幾百年的開發讓交趾這片土地得到了不錯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