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胃是中医“拿手活”,东南西北怎么调养一文都说清了

工作忙、压力大、吃饭不规律、不爱运动……这些是不是你这一年的日常?

忙忙碌碌的2019年即将画上句号,快节奏的生活让脾胃越发“吃不消”了:便秘、胃痛等毛病越来越普遍。作为健康的“根”,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养脾胃是中医“拿手活”,东南西北怎么调养一文都说清了

养脾胃是中医的“拿手活”。《生命时报》采访专家,给不同地域的人定制一套“调脾胃良方”,教你安抚容易闹脾气的脾胃。

受访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名医馆专家 沈舒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科主任 林 江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 刘凤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 谢晶日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 任顺平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系教授 王鸿谟

<strong>脾胃不好,身体遭殃

作为两个独立的器官,脾和胃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消化吸收,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胃功能不好,会影响脾的运化。容易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造成永久损害。

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strong>7件小事看出脾胃健康

要判断脾胃健康,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来看出脾胃问题。

1 脸色是否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2 鼻头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证明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3 口唇是否干燥无血色

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4 是否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养脾胃是中医“拿手活”,东南西北怎么调养一文都说清了

5 睡觉时是否流口水

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6 睡眠是否高质量

俗话说,“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7 精神状态是否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strong>不同地域的调脾胃良方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水土、环境和饮食习惯,导致不同地域人群的脾胃各有特点,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东:多吃点甘

东部地区天气多阴雨连绵,气候寒湿,容易导致脾胃湿寒。东部调理脾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饮食宜甘温

甘味的食物对脾胃有较好的调养作用,平时可多吃点山药、扁豆、芡实、薏米等。

结合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宜选用性味甘温的食物,如大枣、板栗、南瓜、熟藕、虾、羊肉等,健脾胃的同时能温阳散寒。

避免寒凉辛燥

应少食或避免寒凉、辛燥的食物,如紫菜、贝壳类、蟹、菠菜、竹笋、辣椒、韭菜以及煎炸、烤制类食品等。

西:先暖后养

冬季,西部地区气候更加干燥,频繁到来的冷空气容易给身体“冷刺激”,进而使脾胃肠道发生痉挛性收缩,消化系统跟着出现功能失调。

<strong>1 避免过度进补

很多西部地区的居民在冬季有进补的习惯,爱吃肥甘厚味。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平时就已经营养过剩,不用另行进补。

养脾胃是中医“拿手活”,东南西北怎么调养一文都说清了

<strong>2 增加热量

冬季养脾胃,要注意“暖”,不吃或少吃生冷及苦寒食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以保证热能供给。

南:健脾祛湿

岭南地域的气候特点为“湿”和“热”。因此,岭南地区脾胃疾病人群常见脾虚湿蕴、脾胃湿热体质,调理方法多采用健脾、清热、祛湿等治疗。

<strong>内服法

岭南盛产丰富多样的中草药,形成了岭南特有的“南药”。比如,五爪龙、火炭母、素馨花、鸡骨草、木棉花、鸡蛋花、布渣叶、白花蛇舌草、紫珠草、毛冬青等,都可以用来对症调理脾胃。

<strong>外治法

岭南地区常采用贴敷、按摩、烫熨等方法,通过中药和穴位,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脏腑,活血通络。

比如,贴敷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天枢等穴位,可以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按摩涌泉穴,可以激发肾气。

养脾胃是中医“拿手活”,东南西北怎么调养一文都说清了

北:温补少辣

高盐高脂是北方饮食的代名词。由于长期吃肉,不少人脾胃易湿热,表现为口苦、口臭、胃酸、腹胀、大便黏等症状。

部分北方人喜欢吃凉,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常造成脾胃虚寒,表现为腹胀腹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畏寒喜暖,老人和小孩多见。

忌吃生冷

对于脾胃虚寒者,饮食忌食凉、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温补的小米、面食等,少吃大米等偏寒的主食,并做到少食多餐。

养脾胃是中医“拿手活”,东南西北怎么调养一文都说清了

控制饮食

对于脾胃湿热的人群,以控制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辛辣。有些北方人喜好吃肠、肚之类的食物,应尽量忌口。

胃内湿热容易滋生幽门螺杆菌,发生胃炎、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癌变的几率也随之增高。所以,饮食要加大蔬果和水的比重,以改善胃内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