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不仅仅是阅读,

孩子的一切能力,

都是父母

静待花开的结果。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那天,有个妈妈问我: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说:做好自己之后,只管“静待花开”。

她有些不信,并且摆了一大堆的事实,说什么图书馆、博物馆,我也经常带他去,好多书都是他自己选的,可是我儿子就是喜欢玩,不爱看书,买回来的书翻两下就不看了呀!

这位妈妈的言外之意是:“我怎么敢静待花开呢?”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与总结,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总结——

孩子都是自我建构的。

很多父母对此并不以为然,甚至会认为这怎么可能?

然而,当我们回顾和品味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才发现——

“我”之所以活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我”在和过往的环境互动中,一点一点通过“自我塑造”成长起来的。

比如,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有人“逼”过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因,还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

所以,更准确的说,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自我建构、自我塑造的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基于这样的事实,若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很简单——

创造一个有阅读氛围的家庭环境——比如经常分享和讨论一本书。

举个例子,我和妻子常常会谈论一些看过的书。

有一次吃晚饭时,我给妻子说起看《人类简史》的感想,说到人的由来、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类的进化以及未来等等,坐在一旁吃饭的儿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会问一些问题。

那天晚饭后,刚上小学一年级没几天的儿子竟然自己跑到书架上取下这本书翻看。后来,因为不认识很多字,他让我每天给他读一点。

……。

因为知道了人类的简史,他对历史和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又抽时间带他去了博物馆,让他亲眼看见了古人留下的文物。

在这一过程中,他又问我:“我们是怎么知道那些文物是什么时候的?”

为此,我和他一起查阅了很多有关历史文化、考古、科学技术的资料,帮助他研究这个问题。

……。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和获得的“活知识”,是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

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所以在“阅读”这一过程中,根本就不需要“刻意”要求和培养。

……。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通过这一事实,我们会发现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阅读技能的提高也并不是“阅读了就能提高”这么简单。

当某种环境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勾起孩子探索的欲望,调动孩子的兴趣,满足求知的行为,获得求知的快乐时,他们学习一切的能力就会势如破竹

然而,大多数父母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孩子身上,期望通过“要求孩子”来“改变孩子”。熟不知,“孩子”只是教育的结果,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如何培育——这一过程才更至关重要。

控制好了这一过程,结果则是必然。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说到这里,我们大可相信——

合适的成长环境可能无法让我们预见孩子未来会向哪个具体领域发展,但可以决定孩子无论朝哪个领域发展,都会“自我修正和进化”。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自我建构、自我塑造的——仅此而已!

倘若环境无恙,

只管静待花开,

教育,

就这么简单。


相信“静待花开”的父母,认知水平都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