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jiushiwo(不閒聊)


在良叔發文的這一刻,新型肺炎已確診6086例,疑似9239例,死亡132人。


這幾天,這些數字的變化,時時刻刻牽動著14億人的心。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今天一早,與疫情一起推送到良叔手機上的,還有這麼一條新聞: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他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一名漸凍症患者。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等待危重病人轉運時接到緊急電話,抓緊協調處理。(湖北日報全媒


從照片看,張院長可能也就只比良叔年長了幾歲。

想必他和良叔一樣,上有老下有小,是家裡的頂樑柱。

然而,疫情來襲,他卻選擇離開家人奔赴戰場。

結髮28年的愛人,已感染新型肺炎。

本該陪伴左右的他,卻隱瞞漸凍症病情,堅守在最前沿30余天:

“我的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
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這些話語,飽含內疚和深情,但在病毒面前也充滿剛毅與抗爭。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30余天裡,張定宇幾乎每天凌晨2點才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他用漸凍的生命,與千千萬萬白衣戰士一起,託舉起勝利的信心與希望;

他用自己的生命,換無數人的生命與健康…...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1月27日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右二)跛著腳前往南樓ICU病房。(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這張照片裡,張定宇院長跛著腳,趕去ICU病房。

看到這裡,良叔心中一陣絞痛。 一個人要有怎樣的勇氣,才能如此義無反顧,一個人要有多大的胸襟,才能生死看淡。

他們配得上英雄二字吧?

在這場和平年代的戰爭裡,沒有硝煙,卻有生死。

一個個不惜豁出性命的白衣戰士,擋在我們身前,與病毒肉搏,只希望為我們換來一個歲月靜好。


1.“我和其他的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


在良叔朋友圈刷屏的,還有下圖這位來自汶川的24歲的女護士——佘沙。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佘沙照片

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倖存者,她見證了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無私的援助。

大年三十,醫院徵集援助武漢的第一批醫護人員時,佘沙就積極報名請戰。

但第一批需要重症和呼吸科的護士,而佘沙隸屬內科。

第一批沒去成,她就趕第二批。

1月25日醫院發佈召集第二批醫療隊,佘沙再度請纓。

“我年紀最小,感染了也恢復快。”
“我沒談戀愛,沒結婚。”

在跟主任的聊天記錄中,佘沙去意堅定。

一腔熱血,字字英勇。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佘沙對主任說:

“這幾天的新聞,讓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場景,我覺得我應該去。”
“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

多慚恩未報,敢問路何長?

12年前的地震,你們保護了我的汶川;

12年後的肺炎,讓我來保護我們的武漢!


2.今天她不是新娘,是最美的醫護人員


她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待嫁的新娘。

南京某醫院的醫護人員劉麗,原定正月初六舉行婚禮。

她和未婚夫精心籌劃了很久,準備迎接那美好日子的到來。

突發的疫情,打亂了計劃,也暫時打破了婚禮的喜悅。

她臨危請命,奔赴湖北支援。

她沒穿上潔白的婚紗,卻披上了上陣殺敵的白大褂。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在疫情面前,舉國上下,人人自危,但與病毒抗爭,錚錚鐵娘子,義不容辭。

在家國危急的時刻,她放下兒女情長,奔赴前線。

又有多少醫護人員,像劉麗一樣,在家裡,他們是女兒、是妻子;

在中華民族有難之日,她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白衣戰士!


3.古有削髮明志,今有“斷髮出征”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工作了8年的護士單霞,原本長髮及腰,名副其實的“白衣天使”。

現在她卻給自己剃了個新發型,成為幹練的“女戰士”。

她笑說:“本來只是想年前換個髮型,沒想到新發型跟預期有點不一樣!”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為了馳援武漢,為了穿脫防護服時能快一點,再快一點,愛美的她,斷髮出征!

因為她知道:生命當前,分秒必爭!

“頭髮沒了還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問題是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盡力去救更多人。”

未來的日子裡,病房就是她的戰場。暫時的斷髮,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

而此時此刻,同樣是愛美的女子——協和醫院的女醫生們,在上戰場前,紛紛剪去長髮。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哪有女生不愛美的?


她們不過就是為了穿脫防護服衣帽能再快一點,能為病人多留一點時間。

古有削髮明志,今有斷髮出征。

脫下防護服,她們是家人的寶貝;穿上防護服,她們為國出征。


4.“穿紙尿褲不好受,但為了患者,值得”


新型肺炎疫情在中華大地上無情地肆虐,各大醫院的醫護產品缺口巨大,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緊缺。

但是,你可能沒想到,醫院還要大批採購成人紙尿褲。

使用者,除了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更多的是醫護人員!

當你百無聊賴,悠哉刷著朋友圈,過年過的好像坐月子時,另一個世界,白衣戰士們為了爭分奪秒,他們削去長髮,顧不上吃飯喝水;

就連上洗手間的時間,在他們眼裡都成了浪費。 他們只能用紙尿褲來解決。

因為這次疫情,南方醫院老年科護士鄒豔平,第一次體驗了(成人)紙尿褲:

“說實在的,真的不好受。
但是為了武漢生病的患者,還是值得的。”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為病人千千萬次。 只要能救人,只為一句“值得”,他們似乎再辛苦都不怕。

為了救人,他們可以穿著防護服,從凌晨開始不吃不喝地戰鬥11個小時;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為了救人,他們可以在連續兩週高強度工作後,就算倒頭摔斷兩顆門牙,第二天一樣回到手術檯。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圖為四川大竹,楊文凱醫生

為了救人,他們連死都不怕:“不怕是不可能的,但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就不怕死了。”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他們和我們一樣,不過都是凡夫肉體。

卻以凡人之身,與病魔叫板。

哪怕身處險境,哪怕隨時覆滅,她們依然志向不改、信念不衰。


5.“17年後,換我們90後來保護你們了!”


2020年,對90後來講,是特殊的一年。 第一批90後,步入而立之年,所有的90後,即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在這一場戰役裡,90後的身影,隨處可見。

山西醫科大學支援武漢的隊伍裡,就有一名90後護士——樊婧妤。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2003年非典時,她才8歲,親眼見到了白衣天使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模樣。

那個樣子,一定很令人動容。 不然那一年,她的夢想,就不會是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護士。

這次肺炎疫情嚴峻,她主動請願支援武漢,義無反顧:

“以前都是前輩們在疫情一線為我們扛著,現在也到了我們90後扛起一片天的時候了。”

以前,90後把名字簽在校服上;

現在,90後開始把名字寫在防護服上。

他們那麼年輕,卻用人牆,為我們築起防護牆。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正如另一名砥礪前行的90後護士檀學兵說的:

“03年SARS的時候,全世界都在保護我們90後;17年後,換我們90後來保護你們了!”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17年過去,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個生命守護著千萬生命。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前赴後繼,薪火相傳。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尚顯稚嫩的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學著前輩們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6.“我參加過非典防治,有豐富經驗,讓我去吧”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中國人,總是被他們當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在中華民族有難之時,總有那麼一群人眼神堅毅,勇敢逆行。 只為保護我們,一次又一次。

“我參加過非典防治,有豐富經驗,讓我去吧……” 這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張旃醫生,寫下的請戰書。

張旃副教授,擁有25年工作經驗的主任醫師。

在這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上,留下來,就意味著賭上了性命。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同樣義無反顧披巾掛帥的,還有73歲的李蘭娟院士。

李蘭娟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傳染病專家。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在2003年非典時,李蘭娟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僅用一夜時間就隔離了數千人,創造了SARS“零嚴重後遺症、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病人”的奇蹟。

2013年H7N9禽流感來勢洶洶,李院士帶領團隊衝在前線。

在5天內鎖定疫情病原,第一時間向世界公佈了該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時年73歲的李蘭娟院士,再戰防疫最前線,第一時間帶隊支援武漢。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還有曾在北京小湯山成功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全體隊員們,集體簽下“戰書”,按下紅手印。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這一場戰役,就像一場“集體復出”。

那些曾經抗擊非典,見識過冠狀病毒兇猛的人,更清楚這次出征意味著什麼。

那些與死亡抗爭的噩夢,他們選擇了再經歷一次。

“非典”已去17年,當年是他們,現在還是他們。


7.寫在最後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心底發出過一串問號:

難道他們不怕萬一中招嗎?
難道他們不怕死嗎?
難道他們不怕丟下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嗎?
……


防控專家組成員秦文說: “至於生死,我沒想那麼多。”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院感防控專家組成員秦文


一句“沒想那麼多”,大概就是每位醫生,奔赴前線時,最真實的心境。

作為醫生最本能的動機,戰勝了理性的權衡利弊。

刻在骨子裡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守護者。

我從今開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將盡忠職守,生死於斯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我們需要守護者,但我們更需要守護者們凱旋。

我們還要銘記這些守護者的名字,永不相忘。

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希望,是他們讓我們堅信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戰。

我們期待,我們祈禱,英雄們乘風破浪,完好歸來,從此不再離去。

院長身患絕症堅守一線,汶川護士支援武漢: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本文作者:良叔,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END——


點擊擴展鏈接,提升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