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第一才子,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在雪地里凄凉而死

洪武二年(1369),江西吉安府,一个男婴降生,这个男婴就是明初期大才子、《永乐大典》的总编撰官解缙。

洪武二十年(1387),十八岁的解缙第一次参加了江西省乡试,一举夺得头魁,当时人称“解解元”。第二年,解缙又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位列第七,再经过殿试后,被列为二甲进士。当时,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科,人称“一门三进士”,一时间在坊间传为美谈。

摆在解缙面前的,仿佛是一条光明大道,入朝为官,荣华富贵,似乎指日可待。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正在他志得意满之时,命运之手狠狠地把解缙打回了原型。事情的起因,源于朱元璋时代的后期,当时胡淮庸案已经爆发,时局错综复杂,很多人都在明哲保身,生怕言语有失,得罪了朱元璋,而解缙却干了一件大事。

他向朱元璋上书,呈上了很有名的文章《太平十策》。此文中,详细的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针砭时弊,斥责了朱元璋不必要的杀戮,同时对目前的一些政治制度提出了批评和见解。

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虽然没有杀解缙,但是把他赶出了京城,送回了老家,并下令“解缙十年后方可再用”。

直到建文二年,解缙动用各种关系向皇帝上书,才使得建文帝再次启用他,但是也是一个小小的翰林而已。之后在经历了“靖难之役”后,解缙这次非常正确的站对了队伍,选择投奔朱棣,成为了朱棣的宠臣,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在雪地里凄凉而死

永乐大典

朱棣之所以器重解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棣准确的判断出解缙就是那个能帮助他完成这个前所未有大典的人。于是在永乐元年(1403),朱棣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正式交给了解缙,同时,还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来辅助解缙,明为辅助,实则是监工,这个人就是人称“黑衣宰相”、明朝的二把手姚广孝。

一时间,总编撰官解缙风头无两,天子宠臣,大明功臣等诸多称号集于一身,光辉和荣耀就在眼前,然而,对于解缙来说,这将是他最高光的时刻,之后,就要在一步又一步臭棋中葬送自己。

《永乐大典》这部涵盖经史子集数千种的经典,历经五年有余,在以解缙为首的明朝文人手中,于永乐五年十一月,终于完成,这部大典蕴含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甚至一部分人为之付出了生命,无论怎样,这一步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著作终于完成。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在雪地里凄凉而死

投机者解缙

在当初尝过站对队伍的好处后,解缙仿佛发现了一条快速的发家之道,那就是押宝,押对继承人问题,而在朱棣初期,解缙就已经展开行动。

解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虽说朱棣刚登上皇位,但是朱棣有一天也会老去,而要想保留自己的长期饭票,那就是要准确的选定自己的目标,这一次,解缙同样选对了目标,那就是朱棣皇长子朱高炽。

在朱棣没有立太子之前,朱高炽和他的弟弟朱高熙的矛盾就由来已久,大部分参加过靖难的武将,支持朱高熙当太子,毕竟是在一起战斗过,一起打过仗,这对于以后也有好处。而支持朱高炽的人比较少,还有一部分人是持中立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朱棣也很矛盾,于是就发生后来历史上有名的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分别是大老板朱棣和高级经理人解缙,这场对话,直接决定了皇位继承人,同时也为解缙埋下了祸根。

著名的对话

对话的场合不重要,双方开门见山。朱棣直接问解缙:“你认为该立谁为太子?”

解缙;“世子(指朱高炽)仁厚,当立为太子。”

仅仅凭这句话是不够的,朱棣不会因为这句话就拿定主意,此时,解缙说了三个字,奠定了大局。

“好圣孙!”

这里的好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此人自幼聪明,深的朱棣宠爱,解缙抓住了这一点,直接一举确定局面。

永乐二年(1404),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在解缙和朱高炽欢欣鼓舞的时候,却不知背后一双眼睛,正狠狠地看着解缙。

朱高熙

这双眼睛就是朱高熙,在得知哥哥立为太子,解缙在背后的功劳后,就对解缙恨之入骨。不断的变着法子找解缙的麻烦,天长日久,朱棣逐渐对解缙心生厌恶,尤其是在解缙向朱棣上书参朱高熙越礼之事后,朱棣更是对解缙大为不满,认为他参与皇家之事,但是解缙却不明白当时的局势,还以为自己仍是天子第一宠臣,我行我素,不断向朱棣提出关于朱高熙种种不法行为,要知道,无论如何,这是老朱家内部的事情,哪里轮得到你一个外人多嘴。在不断的作死中,朱棣终于忍无可忍,将解缙赶出了京城,发配到广西当参议。

可是解缙依然不明白时局,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之前他遇到过这种情况。还满怀期待的要东山再起。 如果他没有干后来那一件蠢事,还真有可能会东山再起。永乐九年(1411),解缙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进京汇报工作。按说,你进京汇报工作就好,能出什么事情呢?他汇报完后,去见了一个不该他当时见的人,皇太子朱高炽。

更为愚蠢和荒唐的在后面,解缙不但私自见了朱高炽,更重要的是没有去见朱棣(朱老板当时正带兵在蒙古砍人),不等朱棣回来,也不报告,就这么走了,回广西了!

这一切,逃不过背后一直盯着他的那双眼睛,果然,在驻地班师回朝后,朱高熙向朱棣报告这些一切,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将解缙逮捕入狱。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在雪地里凄凉而死


凄凉而死

至此,解缙所有的梦想、前程戛然而止。成为一个阶下囚。如果事情就此结束,也许解缙会在大牢里度过余生,或者有一朝遇到大赦出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此残生。但是上天似乎仍不打算放过他,为他准备了一种更为凄惨的方式来结束他的一生。

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头子纪纲向朱棣上报囚犯名单,朱棣在翻看时,无意间看到解缙的名字,于是说了句水平很高的话:“缙犹在耶?(解缙还在吗?)”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问纪纲解缙还活着吗?但同时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这个人不应该还活着。

纪纲回到大牢后,下令为解缙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并准备了很多好酒,邀请解缙吃饭,解缙欣然接受了邀请,但是宴席开始后,纪纲却没有出现,解缙自斟自饮,回想自己如梦幻般的往事,不一会就喝的大醉,看他喝醉后,早已得到命令的锦衣卫打开大门,将解缙扔在了外面。

此时,正是正月,漫天大雪。

一代才子,就在这大雪纷飞中,结束了自己灿烂而又梦幻的一生。

无论如何,解缙的一生,是充满意义的,无论他在政治上的对错,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功绩,由他主编的《永乐大典》,流传至今,使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独特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当我们翻看这些宝典时,我们应该记得,有一个叫做解缙的人曾为此努力过。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编撰了《永乐大典》,却在雪地里凄凉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