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活着的时候知道朱棣要篡位吗?如果知道朱棣篡位,为什么朱元璋不除掉朱棣?

魔力侠曹操


恕我直言,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恐怕知道燕王朱棣是有野心的。朱棣此人文武双全,不世出之英才,其能力远在众兄弟之上,这样的皇子又手握重兵,肯定对皇位是有觊觎之心的!知子莫若父,以朱元璋的洞察力,他绝对能感受的到,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恐怕更是越发察觉到朱棣的野心勃勃!

可是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有不臣之心却没有处置朱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是留有后手的,只不过这留的后手最后阴差阳错全都没用上,咱们下面慢慢讲。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洪武25年去世的,朱元璋对朱标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他力排众议把皇太孙朱允炆立为了皇储。即便是不立朱允炆,其实也轮不到朱棣做皇帝,因为朱棣是老四,老大死了,老二朱樉(秦王)、老三朱棡(晋王)都还在呢!而且老二老三还都是马皇后的所生的皇子,跟朱标一样属于嫡子,按照顺序也轮不到老四朱棣的头上!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的后手!

这两个人基本上已经被大家所忽略了,其实他俩在当时的情况下绝对是举足轻重一般的存在!我们看电视剧里把秦王和晋王刻画的很不堪,其实不然,这两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虽说不如朱棣但是也差不了许多!

尤其是秦王朱樉,朱标死了,他就是皇子中的老大了,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籓屏帝室”的第一人!晋王朱棡也很厉害,建文帝初期,北方公认最能打的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但是洪武末年,保卫北方边境的九王之中,朱元璋最看好的就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

朱元璋用秦王和晋王来压制燕王,那么他不怕秦王或者晋王也起兵夺位吗?

其实一样的道理,这是很简单的平衡之术,用秦王晋王压制燕王,反过来也可以用燕王晋王压制秦王,反正他们任何一个人想当皇帝,其他人都是不服气的。当时,朱元璋在北方边境指派了九个手握重兵的亲王守卫边境,号称“九大攘夷塞王”,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王!

朱元璋这一手段可谓高明,不过很可惜,天意弄人!

洪武二十八年五月,秦王朱樉打仗时染病,不久去世,朱元璋痛心不已。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晋王朱棡也死了,朱元璋的平衡之术失效了。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

秦王虽然死得早,但是朱元璋还可以靠着晋王来压制燕王朱棣,没想到晋王不争气,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这个时候朱元璋也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他还能有精气神去对付处置朱棣吗?即便有,恐怕是有心无力了!

所以临终前,朱元璋哭着对驸马都尉梅殷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说“燕王病矣!”什么病?心病呗!这时候朱元璋的皇子们,老大老二老三都死了,野心勃勃的老四朱棣肯定对皇位垂涎欲滴啊。但是,朱元璋油尽灯枯之际也没有办法处理好儿孙之间的矛盾了,只能听之任之了!


李老师历史课


朱元璋应该不知道朱棣有反意,如果知道了,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障碍,一定会对朱棣加以限制。而朱元璋没有那么做,仍然让朱棣镇守北京,让他看边,以抵御蒙古的威胁。

朱棣和朱标不同,朱标一直和朱元璋朝夕相处。朱元璋刻意培养这位未来之君,教导他怎么治国理政。而朱棣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父亲相处,他十几岁就被封到北京做燕王,从此远离了南京,他和朱元璋见面的机会也不多。朱元璋国事那么繁忙,朱棣在人生的前十几年和朱元璋离得近一点,朱元璋对十几岁的少年朱棣不会想到他有没有野心之类的问题?谁会提防一个十几岁的人呢?


如果说朱元璋要把大位传给朱允炆,而担心朱棣以后作乱的话,那么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这些朱允炆的叔伯辈同样不会让朱元璋放心。既然决定了让朱允炆继位,那么朱元璋的那么多儿子都有可能造反,也有可能都安分守己。这些都不是朱元璋死后能控制的,而且朱元璋也不能完全了解那么多个儿子的心思。


华声1818


先说结论:

我认为朱元璋生前并没有意识到朱棣想要篡位,如果知道,按照朱元璋的性格,绝对会带着朱棣一块走。

  • 朱元璋为了保障皇权采取了五项措施:

第一,通过胡惟庸案彻底废除丞相制度,并且株连许多开国功臣,把权利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通过空印案整理官僚系统,并且进一步清理开国功臣;

第三,制作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牌,防止太监干政;

第四,皇子成年后必须离开京城前往藩地就藩,防止皇族干政;

第五,皇帝后妃选自良家,防止外戚干政。

可以说朱元璋为了子孙后代的皇位能够做的安稳,几乎是费劲心思,朱元璋相信自己的大儿子朱标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然而事与愿违,朱标英年早逝,身心俱疲的朱元璋不得不再次物色帝国的接班人。



  • 朱棣的心思

朱老四即使心里不满,也不敢对自己的大哥朱标有什么想法,只能埋怨自己出生的晚而且还不是嫡子,他只能把怨气撒在蒙古人身上,对于朱元璋安排他守卫北疆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或许朱标不死,朱棣永远不会有异心。

然而朱标英年早逝,朱棣虽然表面上伤心不已、悲伤的直拍大腿,暗地里琢磨着余下的皇子中自己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朱棣认为自己最像朱元璋开疆扩土、跃马疆场。

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直接跳过了自己的儿子辈,指定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王朝的继承人,朱棣很生气,他能做到的也只有生气。

朱棣虽然认为朱允炆一无是处,但他没有心思造反,或者说没有资格造反。

史书翻遍,没有一个藩王能够在大一统的年代造反成功。



  • 朱允炆的心思:

朱元璋杀掉明朝开国之初的最后一个名将——蓝玉之后,对朱允炆说:“我已经为你扫清了障碍,你努力做一个好皇帝。”

朱允炆十分认真的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叔叔们造反怎么办?”

朱元璋沉默了很久,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朱元璋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朱允炆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晓之以情,让他们回心转意,约束他们的逾矩行为,如果不行就该封他们的封地,再不行就派王师征讨。”

朱元璋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他认为朱允炆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个不一定会发生的问题。

然而朱允炆并没有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朱元璋刚刚驾崩,朱允炆就急着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削藩,尽管并没有哪位藩王造反。

  • 结语:

或许朱棣在朱元璋生前就有篡位的想法,但他从来没有或者说不敢表现出来。

朱棣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朱允炆急功近利的削藩行动,朱棣已经到了两难境地——要么造反,要么死。


排水渠过驴


首先,朱元璋肯定是不知道朱棣会造反的,要不然就朱元璋的个性会把朱棣给灭了,别说虎毒不食子,朱元璋那可是比老虎还很的人。为了朱标继位都大肆杀功臣,都怕朱标镇不住,更何况朱标的儿子朱允文。

其次,朱元璋临终留下遗嘱:“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他还不准藩王进京奔丧,也是防着藩王造反,这说明他也就是担心,没有知道这事,要是知道他可以提前撤了朱棣的燕王,收了他的兵权。以朱元璋的能力有很多方法治朱棣的,





胡言兑先生


朱元璋在死之前有感觉到朱棣未来要篡位吗?

我想,朱元璋正常是能感觉出来的。为何呢?因为朱元璋的识人看人能力强。

朱元璋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又做了大帅,最后还成了皇上。说实话,这样一个人能够当上皇帝,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从乞丐到皇帝,他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看清了多少世态炎凉。

经历丰富的他,对识人看人是很拿手的。朱元璋曾经就说到:论智慧谋略,咱算不上很厉害,但如果论识人看人,那咱绝对能排的上号!

所以,朱元璋应该是能感觉出来朱棣在未来的某一天会篡位的。并且朱元璋自己也认为,在他的二十几个儿子里面,朱棣是最像自己的,朱棣也最有英雄气。这样一个儿子,朱元璋肯定很了解他,没道理看不出朱棣的野心。

可朱元璋如果有看出朱棣将来会篡位,为什么不除掉他呢?

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一个是朱标死之前,另一个是朱标死之后。

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完全不用考虑朱棣会不会篡位。

朱标没死之前,朱元璋完全不会去考虑朱棣会不会篡位。因为,他相信朱标有能力可以把握好全局,朱标绝对可以镇得住他的这些弟弟们。

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朱标登基做皇帝,他的这些弟弟们是不敢对皇位有什么想法的,包括朱棣。朱标跟朱允炆不一样,朱标跟很多大臣的关系都很好,跟这些弟弟们关系也不差,最关键的是朱标确实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头脑灵活,朱元璋又培养他多年,大家也都默认了朱标是未来的皇帝。

所以,朱标死之前,朱元璋是不用去考虑朱棣会不会篡位谋反的事情的。当时朱元璋的想法是朱标登基做皇帝,燕王朱棣镇守大都,抵抗来自北方蒙古的威胁。一个负责朝政,一个负责军事,一起保护大明的基业。

朱标死之后,朱允炆成为为皇太孙后,朱元璋想到了朱棣可能会有歪脑筋。

朱标的死,对于朱元璋来说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多年的太子突然之间就去世了。在悲痛之余,还要选一个人来当储君。朱元璋选了谁呢?朱允炆。

朱元璋直接绕过了他的儿子们,选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做储君,这可让朱棣他们不高兴了。“我明明有机会可以当皇帝的,现在这皇位却给了一个小毛孩,你说气不气人?”

电视剧《朱元璋》里面,就有这样的一幕:朱元璋亲自宣布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让藩王们和大臣们一起朝拜新的储君。大臣们倒没有什么话讲,但这些藩王们个个都无精打采,看起来十分失落。

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这个做法会让儿子们很失落,特别是朱棣,那朱元璋为什么不在死之前除掉朱棣呢?这就要追溯到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了。

朱元璋不听大臣们的建议,执意要给自己的儿子们封王,其目的之一在于让这些儿子们都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镇守边疆,而不需要依靠骄兵悍将。

自己的儿子再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人肯定比那些外人更值得信任。为了给之前的朱标,还有朱允炆登基扫清障碍,让他们能够安心的治理国家,朱元璋已经杀害了很多将领。

朱棣是自己最具有统兵才能的儿子,如果把他也给杀了,那么,要派谁去镇守北疆呢?要靠谁来抵御蒙古人的威胁呢?

朱棣有他活下来的价值,又是自己的亲儿子,朱元璋自然是不愿意杀了他,当然朱元璋也做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藩王未来可能的造反。

再者,退一万步来说,朱允炆姓朱,朱棣也姓朱,不论谁做了皇帝,这天下都是朱家的天下。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朱允炆迅速开始裁撤藩王。事实上如果朱允炆没有削藩,或者说没削藩后没那么狠的话,朱棣还是有可能不起兵的。但被削的藩王们的下场大多是悲惨的,朱棣已经被逼到无路可退,就干脆直接起兵搏一搏了。


简单平凡123123


这个问题我想朱元璋是万万都想不到的,如果知道朱棣日后会造反,他肯定会在自己死之前废掉朱棣。

朱元璋做为一个开国皇帝,在生前丝毫没有发觉一点问题的存在,这的确不应该,就算自己不懂得在生前怎么处理自己死后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也要对比以前的王朝有没有在哪个帝王死了之后,有过哪些皇族子弟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例子。

可惜朱元璋欠缺作为一个大明开国皇帝本应该拥有的智慧,没能看的更高更运,最后酿成家族的悲剧,实在让人对朱元璋能力感到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朱元璋从一个小和尚朱重八到开国皇帝以后,前后一共有20多位皇子,在传位的问题上朱元璋也遵从了历朝历代的规矩,就是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准备接大位,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长子朱标30多岁就去世了,随后立长孙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引起了包括拥有很强能力与野心的四皇子朱棣内心的极度不快,当然朱棣很聪明并没有声张,这点朱元璋丝毫没有察觉。

但是有大臣发觉了问题的所在,如果皇上这么干必定会引起诸王之乱,历史这类事件实在太多了,他举例西汉在吕后死后就出现过诸王为夺取大位互相斗争的例子,还有在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等。

他建议应该撤掉各诸侯王的军事势力防患于未然。大臣的这一建议引起了朱元璋的勃然大怒,随后处死了这位大臣。

这个大臣根本不了解他,因为朱元璋的权利野心太大了,他要让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由他们老朱家来管理,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就有坏,最后这位大臣的进言成为了现实。就是燕王朱棣造反杀掉朱元璋的皇太孙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成了大明皇帝。

总结如果以朱元璋的智慧冷静下来肯定会发觉这个严重的问题,但是朱元璋已被权利冲昏了头脑,对自己的儿子太过自信,根本不知道人性在权利面前会失去理智,不要说叔侄残杀,就是父子相残的都有,大隋杨广就是这么干的。

假如朱元璋头脑清醒想到问题的要害所在,那么我想他会丝毫不留情的处理掉朱棣,保住最正统的大明江山。

欢迎评论和关注 谢谢


晨汐看历史


我认为是肯定知道的。

朱元璋曾经跟朱允炆说:“允炆啊,我已经给你安排的很妥当了,朝廷有我给留下的贤臣,外面有各位叔叔给你守着边疆。妥妥的”

这时朱允炆早就想劝朱元璋削藩,为自己未来减少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好机会啊。朱允炆:“爷爷啊,您给我安排很妥当啊。有外敌的时候,有叔叔在。可是没有外敌的时候,叔叔们要有异心呢?”

这时候朱元璋并没有接着话,为他一如既往地铺路,而是反问朱允炆:“你觉得怎么办?”

朱允炆其实应该清楚了,朱元璋不会为了他而将他分封在外的儿子们撤了。朱允炆现在能说什么。只好违心地说:“对他们足够好来争取他们的心,用世间礼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实在不行只有战争了。”

朱元璋也只是说了一声好。这是什么意思?说明朱元璋根本上不想在他活着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上,站在维护朱家王朝的稳定的考虑,朱元璋他希望的是外姓不能威胁朱家的统治,而在内部可以进行优胜汰劣,这更加有利于朱家王朝。他的《皇明祖训》中说朝廷有奸臣作乱,藩王可进京勤王。这无疑给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给藩王造反。

是因为在他心里,朱允炆虽然偏爱一点,但是最重要是朱家王朝的传承。如果掌握绝大部分的实力的朱允炆,都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他不配做皇帝。

后来有一个传说,说朱元璋给朱允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僧衣,叫他在危难时刻打开它。这个传说也是有原因的。

求关注!!!


小小书生说史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不知道朱棣要篡位。

如果知道朱棣要篡位,是一定会杀掉或者圈禁朱棣的。

朱元璋一开始立的太子是自己的长子朱标,中国古代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

朱标是马皇后生的,是嫡出,又是长子,为人宽厚仁爱,善待群臣和弟弟们,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

不幸的是,朱标年纪轻轻就死了,朱元璋非常悲痛,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马上面临选择太子的问题。只是他其他的儿子,出色的不多,就算是优秀,也往往有明显的缺点。就拿朱棣来说,虽然军事才能很强,但是性格暴虐,朱元璋是明明白白看在眼里的。

而且朱棣继位有很多不利条件:

1.非嫡子,非长子。 朱棣排行老四,不是马皇后生的,是一个出身并不高贵的妃子所生。

2.性格暴虐,杀心重。朱元璋对每个儿子都很好的,不希望朱棣这个四儿子继位后,对哥哥弟弟不利。

3.不利于皇室稳定。嫡长子制度是朱元璋特别看重的,如果因为老四优秀就立为太子,那么以后子孙们,有能力的,就会上行下效,同室操戈。

朱元璋爱屋及乌,最喜欢的儿子死了,但是孙子还在,而且也已经十几岁,和朱标很像。所以,他是一心想立孙子为继承人的。

如果他知道朱棣想造反,一定会杀了他或者囚禁他。

之所以不动手,是因为朱棣在父亲或者的时候,实行韬晦之计,从不暴露自己的野心。所以,朱元璋根本不知道朱棣觊觎皇位,图谋不轨。


巴黎的樱花87550


我认为如果要说朱元璋一点不知道朱棣的篡位野心,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当他确定自己的这个判断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

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肯定是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朱标虽然仁厚但并不软弱,经过自己的调教,虽说不能保证一定成长为一个多么优秀的帝王,但震慑他的这几个兄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朱元璋已经耳提面命他这么多年,也得到多次的监国实践机会,围绕朱标也已经打造了一套人才班子。

朱标去世之时,朱元璋已经64岁高龄,他在这个时候强行立朱允炆为太子,不仅遭到群臣的反对,也遭到自己儿子们的嫉妒与不满。对此,朱元璋心里是非常清楚地,而且他也很快发现了朱棣的不端行为。但是,此时的他能够再起屠刀,杀戮开国功臣,却难以将这把屠刀斩向自己的儿子,一来,中国向来讲究虎毒不食子,他已经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肯定不想再来第二次;二来朱棣地位重要,负责守卫西北边境,贸然动他,隐患太大,两害相权取其轻,朱元璋只能选择留下朱棣。

事实上,朱元璋去世之前曾经与朱允炆谈论过如何处置诸藩王的野心,当时朱允炆回答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对于这个回答朱元璋表示非常赞同,认为朱允炆已经掌握了对付藩王造反的办法。

另外,为了增加保险,朱元璋还特意为朱允炆留下了郭英、耿斌文两员大将,而且靖难之役中,耿炳文确实表现的非常突出,只不过朱允炆用人有问题,错信李景隆,白白丧失了制胜机会。


文史并蒂


其实朱元璋也挺喜欢朱棣,之所以没立为皇太子,是因为朱标为长朱元璋按常规礼教,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朱标英年早逝,儿子朱允炆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由于正常朱棣并没反对,也没显示有啥野心。但事情却坏在削藩的大臣身上,把矛盾推给了年幼皇帝朱允炆身上。朱棣以反对削藩为名,带兵进京兴师问罪。趁机夺了皇位,朱元璋在天之灵也想不到。还好皇权仍落在朱家,朱棣撑权未必是坏事,因为朱棣比允炆更卓越有远见。首先朱棣有战略思想,把首都迁往北京。把政治中心向北扩大,把长城以北少数民族统为华夏。朱棣时期成为明朝鼎盛时期。说白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无论谁坐天下只要有德有能。顺应民心国强民富谁就贤皇帝,人民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