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難道是營養不良,要早衰了?

月經量少,難道是營養不良,要早衰了嗎?


月經量少,難道是營養不良,要早衰了?


有很多女性不擔憂月經量增多,反而擔憂月經量少,認為月經量多代表卵巢功能好,月經量少代表營養不良,卵巢功能衰退。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月經量少的原因?


月經量少的原因很多,可能由於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無排卵、或因手術創傷、炎症粘連等因素導致子宮內膜對正常量的激素不反應。也可能是內分泌紊亂,婦科炎症,精神環境的改變,受寒,貧血等.另外可能是子宮內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宮內膜結核引起內膜病變或人工流產,刮宮引起子宮內膜薄等,長時間的月經量少可能引起閉經或不孕等情況。


如何判斷月經量少?


月經量小於5ml可以判斷是月經量少,5毫升液體大概是一個礦泉水瓶蓋那麼多。普通的礦泉水瓶蓋的容積大概5立方厘米,如果裝水,近似裝五毫升。日用的衛生巾表面浸透說明月經量大於5ml,反之就是小於5ml,屬於月經過少。



月經量少做什麼檢查?


在月經第2-4天抽血查一下基礎內分泌,再查一下抗苗勒氏管激素、抑制素B,甲狀腺功能看看卵巢功能怎麼樣,有沒有內分泌疾病,再於月經乾淨後做B超檢查,瞭解卵巢體積、竇卵泡數量,進一步判斷卵巢的儲備能力;還要看看子宮內膜情況,必要時做宮腔鏡檢查,排除宮腔粘連。月經過少本身並不會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但是引起月經過少的原因,如內分泌紊亂、宮腔粘連等,可能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如果一個月經過少的女性能夠排除以上因素,那麼所謂的“月經過少”大可以不必處理它。


月經量少,難道是營養不良,要早衰了?


怎樣才算是正常月經?


每隔一個月左右,女性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週期性變化。這種週期性子宮出血現象,稱月經。女性月經量的多少因人而異,一般是20~70毫升。一般每天換3~5次衛生巾,就算是正常。月經的成分主要是血液(3/4動脈血,1/4靜脈血),子宮內膜組織碎片和各種活性酶及生物因子。月經根本沒有排毒的功能,否則,絕經了或者男性,豈不是要被毒死了?


關於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一個描述健康狀況的用語,由不適當或不足飲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於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過度損耗營養素所造成的營養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於暴飲暴食或過度的攝入特定的營養素而造成的營養過剩。如果不能長期攝取由適當數量、種類或質量的營養素所構成的健康飲食,個體將營養不良。月經量減少不代表營養不良,判斷營養不良,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機能是否功能良好,可以做一個全面體檢,例如血糖和膽固醇水平下降,白蛋白、總蛋白量減低,轉鐵蛋白較白蛋白減低更敏感,甲狀腺素結合前白蛋白,血漿銅藍蛋白均減低,鹼性磷酸酶下降等可以判斷否營養不良。


關於卵巢早衰

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卵巢早衰的診斷標準為:年齡<40歲。閉經時間≥6個月。兩次(間隔1個月以上)血FSH>40mIU/ml。卵巢早衰的臨床表現:月經過少,週期延長甚至閉經,並伴有腰膝痠軟、失眠多夢、潮熱汗出、心煩、神疲等圍絕經期表現。目前卵巢早衰的診療仍然以激素替代治療為主。月經過少可作為卵巢衰老的臨床表現出現,但不是卵巢衰老標誌。也就是說女性在40歲之前絕經叫做“卵巢早衰”,也就是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全身性雌激素治療作為臨床上長期的治療方法,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


月經量少如何調理?


1.勿勞累,由於工作壓力大,人疲勞,可能會出現月經量少且顏色發黑的情況;消除疲勞,身體過度勞累會導致體內的新陳代謝出現一些問題,女性的月經就會受到影響,自然就會出現月經量很少且顏色發黑的情況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立刻調整自己的作息,減少身體壓力避免疲勞。


2.勿受寒,月經量少且顏色發黑的情況,女性不可以過度貪涼,注意保暖腳部、腰腹部。

3.勿情緒失控,女性情緒抑鬱、憤怒、憂慮等會導致生理期改變,可能月經提前,可能月經延後,可能經量增多,可能經量減少甚至沒有,女性儘可能的保持穩定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情緒。

4.勿寒冷辛辣食物並避免便秘,有月經量少且顏色發黑和飲食有很大關係,如果女性平日裡喜歡吃一些寒涼食物,比如說夏季的時候喜歡吃一些冰激凌,喜歡喝冰飲料之類,會造成女性月經不調。另女性如果長期便秘嚴重的話,直腸會逼迫宮頸改變位置,子宮會慢慢往後傾斜,這樣會直接導致女性出現月經不調以及腰疼等情況。


5.藥物調理,當出現月經量少且顏色發黑之後,遵醫生的叮囑合理使用藥物,改善月經量少且發黑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