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子几味草药能冶好一种病,草药之间产生什么反应,是如何知道的?

风之子81760417


以自己身体为分析工具~神农尝百草。

住过农村散养过猫狗的人都知道,猫狗得病了是懂得找草药吃的,这是本能,不用人教。

而人其实先天也是有这种本能的,只是因人后天思虑太多,这种本能就退化了。只要通过一些训练手段,这些本能是会恢复的。

中医测试药性,就是利用这样的本能,并组合药性治病

其实这种本能我们并没有完全失去,大家在不同的环境下闻到不同的香味,是不是会产生不同的身心反应?喝不同味道的水呢?

中医仅是通过更专业的水平,将这些组合起来罢了。


昆仑奴王富贵


地球人为王,一切万物是为人而设计而存在的,所以有病就有药,百草百味,尝味而知药性,爱好中药人士首先到大自然中挖草根尝草根,才会天士人日久悟出智慧,一般药方三味为佳,一味引药,一味和药,一味是真正治疗的药,如果药方有七,八味以上靠蒙,其方不取为好,好方只取一味,其余为助,目前西药中的消炎止痛杀菌止痒常用药,青霉素等化学物质在草药里都能找到,很多草药具非常神奇作用,希望有识之士加以研究


楼顺良1


首先你所定义的一种病,我的观点是中医看的是证,而不是按西医的病名来定义。

而这个证,四诊参合,确定各脏各腑虚实寒热表里阴阳,比西医单纯定义的一种病要复杂。

再来看书籍中对中药的介绍,入脏腑哪条经络,寒热温凉什么性质,解表或入里…其实都对应中医对证的判断。当中医诊断以后,根据对证的判断处方中药如同排兵布阵,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为对证。

中医有经方派,即是说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的固定经方应用到位,或在原本书中的方子作简单的加减处方中药,基本用药不会特别多,按照原书药物配比进行处方。

可以确定的其中的组方药物不是前人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多一个少一个药,多一分少一分这样搭配看病人对照研究出来的。成书多是根据历史上至东汉的治病方搜罗积累而来。

补充说一下,我一直觉得古时中医的理论智慧远超过现代医学所能理解的范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科技验证着中医理论,包括经络当中的穴位点,也是被现代人以有磁场的良导点方式连接,与中医经络高度重合。对中医感兴趣,更多是对于这种中医智慧的崇敬和向往。


闵心吾


这问题的解释只存在于中医理论。目前科学理论还解释不了!

从内经到历代各中医文献。都有关于疾病的产生。药物的属性。治疗的法则等等一系列因果过程的陈述。陈述的思想方式与目前科学思考的方式截然不同。用现代科学思维根本无法理解。只能斥之为不科学。

问题是。不科学的中医能治病。结果就造成观念与现实的冲突。某些人受不了。心理变态了!这就是中医黑的来源!


用户63859711


很简单,从尝中药的四气五味中知道升降沉浮,轻请向上,重浊向下;从气味的化合得出所需要的方向。如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等。


手机用户60914903278


四气五味的相生相克的变化而来的!


用户58727519729


净提些无中医常识的问题,不如先了解中医治病的自然原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