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解橘子

橘子

橘子全身都是藥,橘葉橘皮和橘絡。

金秋時節黃藤藤的橘子上市,不論大小城市或鄉間的街道上,吆活叫賣甜橘子的比比皆是,視之使人唾涎欲滴。

橘子是藥食兩用的水果,但是個別食橘子者,食後將橘皮棄之,實在可惜!

橘子產於我囯長江下游和長江以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以及雲貴等地,但是有甜橘和柑橘之分。橘和柑都屬於雲香科的果實;,甜橘成熟後為紅黃色,外形扁園,皮簿易剝,實小,多肉多汁,性平,味酸甜;柑橘大於甜橘,外形正園,皮稍厚,色黃。味酸,甜,皮緊不易剝。

中醫講解橘子


甜橘和柑橘,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炭水化合物,維生素c,b1,b2,枸椽酸,葡萄糖,萍果酸,以及鈣, 磷, 鉀等維量元素和大量的營養物質。二者均入肺、脾、胃、肝經。治療咳嗽消脹滿,健脾活胃有很好的療效,對慢性肝炎和高血圧的患者;吃橘子可提髙肝臟的觧毒能力,並能加速膽固醇的轉化,防止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橘子雖好但不能多食,也不可與胡蘿蔔同食;多食或與胡蘿蔔同食易患胡蘿蔔素血癥。皮膚和兩手內則均呈黃色,如同黃疸病樣,但尿無黃染,肝功能正常。

加拿大研究人員:“橘子含有170餘種植物化合物,60餘種黃酮類化合物(天然抗氧化劑);可清除動脈血管內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改善膽固醇血癥患者的血脂代謝等”。 所以常吃橘子對慢性支氣管炎,咳喘,津液不足,消化不良,慢性胃病,高血質,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良好效果。但是橘葉、橘皮、橘紅(即橘皮去掉白色內皮稱橘紅,或稱橘雲皮)橘絡、都可以入藥。


中醫講解橘子


橘葉疏肝理氣,治療因氣滯胸脅和兩乳房脹疼,防治瘟疫等。

相傳漢文帝時,有一名醫,叫蘇躭,卓號蘇仙,在鄉里治病很有效驗,為人治病不講報酬。某年春要到外地謀亊需要三年,鄉親們得知相送,送至十餘里時,蘇仙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請大家止步。”有一鄉親說:“君已離鄉不知何日才囬,蘇君在此,我們等賴以生存,如今遠去一旦發生疾病,我們只得坐以待斃。!”蘇仙曰:“我按五運六氣推算,到明年秋季必有疫疾,如發生疫疾,取我花園井中的水一升,把花園中的橘葉掐三片熬水飲之,可以不發病。”果然來年秋季疫病流行,凡有發熱悪寒胸脅痞滿的患者,都到蘇仙的後花園中取井水一升,橘葉三片,水煎服,效果良好。愈後不收銭。競治癒患者不計其數。從此橘井泉香的美名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至今。

橘皮入藥為陳皮、是理氣、除燥、利溼、止咳化痰、健脾和胃的要藥。煮肉、燉魚、鍋內放些陳皮,可以祛肉、魚的油腥味。

橘皮去其白色內皮;其紅色的外皮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止咳的作用。

橘瓤的筋膜為橘絡,性平和,具有通經絡,順氣化痰和消痰積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橘絡中含有路丁,是防治髙血圧,腦溢血,冠心病,氣管炎的佳品

橘子核《本草綱目》:橘核味苦平,無毒,入肝腎,有理氣止疼,補腎治腰疼,療疝氣(睪丸炎),膀胱氣疼等症。

橘肉(也稱橘瓤)有開胃行氣潤肺止咳的作用。用白沙糖培橘瓤製作成橘餅,可健脾行氣開胃,潤肺止咳。


中醫講解橘子


藥膳

橘皮粥

橘皮洗凈(切)50克,梗米100克,水適量。先將水倒鍋內文火焼滾,再將米下鍋內煮20分鐘,待米熟再將橘皮下鍋內與米同煮約10分鐘,米粥已成。芳香可口。

功能:開胃行氣消脹滿。

主治:胸滿咳嗽,食慾不振。

橘皮茶

陳皮洗凈30克切成絲或小塊放茶杯內,開水衝沏,冷溫頻飲。功能:開胃行氣提神,清熱化痰。

主治:咳嗽有痰,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者。

養生驗方:

1、鮮橘皮30克,生薑10克,水600毫升,文火共煎,15至20分鈡,去渣取藥液,衝白糖少許分兩次服。

功能:觧表散寒。

主治:外感風寒,風寒束表,肺氣不利而咳嗽。

2、幹橘皮洗淨20克,大棗10個,大麥芽15克,水適量共煮約15分鐘。去渣取藥液,頻飲或當茶飲。

功能:開胃行氣,消食健胃。

主治:消化不良,胸脘痞滿,食慾減退。

3、鮮橘皮洗凈15克,生薑10克,肉桂5克,三味共切碎加白糖少許摻均,少量多次放嘴裡咀嚼慢慢含咽。

功能:行氣觧表,溫暖咽喉。

主治:因貪涼飲冷,(如暴食冷飲,氷鎮飲料等)損於肺系,而致喉癢乾咳無痰。

注:以上方法加些白糖是為了矯正口味,如是糖友患者不要加白糖同樣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