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否需要练功呢?练功是练什么呢?

邵可容


练太极拳需要练功吗?我的答案是要练,而且必须的练。纵观全国太极拳界,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太极拳理论的失傳和太极桩功的失傳。一是太极拳的理论的夫傳。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叫《无极养生拳论》。这篇理论的基本要求是要大家学会导引之朮,从而使所练的太极拳能夠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返先天,复出归元,保合太和。弄清楚五行八卦之理。什么叫做逆运之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周天。什么叫逆?什么叫顺?顺就是要让濁气下降。逆,就是要引导清气上升。翻译成白话,就是练太极拳要先通阴阳气。具体要求是练拳的时候,口不可张,也不可闭,即微张微闭,似张似闭。身体前面的任脉,吸气的时候要让濁气下降,慢慢的让濁气降到尾闾。尾闾能够使前后窍相通。濁气降到尾闾穴之后,转化为清气,然后,沿督脉上升,直到天庭。这样,清濁二气起了转化,由顺到逆,由逆到顺,促进了人身肌体的阴阳变化,后天返先天。二是桩功的失傳。所谓太极拳的桩功,就是通过站桩促进气机转换。有一首《十三势行功歌》讲的就是太极拳的桩功。要练好太极拳的桩功,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首先,太极拳的桩功要练的气机在腰隙,即我们常说的后丹田,是练骨头缝里的劲。其次,站桩时要达到至静的状态。啥叫至静?就是是入静后,你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冬冬声,甚至听到血液在脉管流动的声音。其三,要掌握好呼吸的转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呼吸要求深和细,即平时说的胎息。啥叫胎息?就是像小孩子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如果大口呼吸,就把洋水吸进肺里了,就会被闷死。要用很细微,细长的呼吸,将濁气吸到尾闾穴,然后,换气。如要换气,先要稍稍闭一下气,这一闭气,瞬间就会将气从尾闾推向天庭,沿百会经鼻尖,向仁中,天突,膻中,关元气海,会阴再次降到尾闾。其四,要注意搭桥。即站桩的时候,要舌抵牙与肉交界的地方,这样,濁气下降的时候,非常顺利的通过舌头搭成的桥梁,向下流动。

在十三势桩功里有一句十分关键的话,一定要理解清楚。这句话是,尾闾中止神贯顶。一定要记住是中止,不是中正。尾闾中正是人的常态。只要不是残疾,人的行走坐卧,尾闾都是中正的,这不是气功状态。尾闾中止,是说站桩时,在吸气的时候一定将气吸到尾闾这个地方,才能进行气机转换。练这个桩功,快的一个多月,慢的三两个月,就可以打通小周天,之后,会慢慢的打通大周天。

练功,在练。要坚持持久,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假以时日,心不成大器!


魏美智


功,指的是内劲的产生,组合,应用的积累。任何内家拳,核心东西都是内劲,所有的训练方法,都是围绕内劲展开的。

所有的拳派,都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大概要经过修正身法,换劲,练劲,用劲,实战几个阶段。这个阶段内的训练方法,各有不同。太极拳把这几个阶段的训练,都用套路来训练,用劲阶段是推手。太极拳一套动作,所有的目的都能达到,这是太极拳高明的地方,可正因为高度综合,也成为了太极拳难以成就的原因。太容易顾此失彼,成功的可能性太低。除非有真正的明师倾心指点!

相对而言形意拳就简单的多,无极桩,混元桩,三体式,五行拳,这个体系基本就可以成了。因为动作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练劲上,所以比较容易练出来。

站桩,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法门,在身体静止的状态下,训练体内内劲的产生,组合。要容易的多。尽管如此,里边的窍要也很多。

很多朋友想站桩,又没有一个好的师父教,受时间和工作拖累,不能外地拜师。因此总有人想从书里获得关键的,基础的真东西,一般没人愿意把最关键的东西写到书里,因为太廉价,无价的东西几十块给你,都舍不得。不过也有例外,本人练过的真正对没入门的人有帮助的书,只有一本: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淘宝搜书名就能找到。有兴趣的不妨一看。有一个观点或者一句话能让你开悟,就非常值得了!





问劲阁黄裳


太极拳尤其注重练功!作为内家拳种,太极拳不像其他拳种需要力量,速度,硬度的训练,他自有一套练功的法门!你只有按照他的要求去练了,那么才能有功夫上身,而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更是如此!太极拳练的功可以归结为弓,也就是拳谱里说的蓄劲如张弓,把身体调整到具有老虎的腰力,熊的膀力等等,




也就是人体的最大本能!还有就是具有玄幻的内气了,通过内气的修炼,使人筋强骨健,使击打的效果倍增!太极拳套路也可以练功,但是现在很多的人并不清楚怎么样才是练功的套路!太极门内的有个太极十三单,一共十三个式子,可以通过长期的练习增长功力!当然你对拳理理解透了,怎么做都能增长功力!内气的修炼必不可少,不仅养生,技击也需要内力的加持!做到意到,力到,气到才能使太极拳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太极拳功夫上身了,十分的暴力,是最实用的拳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些假大师而误会太极拳!


冰雨在胡乱的拍


说点不同的吧。

太极本是导引气流之术,发自体内,散于肢端,过程中流经五经八脉,祛寒通淤,降躁护肝。所以,肢体的活动范围也就决定了气流在体内的活动范围,但是,首先要懂得顺其自然,收发自如。

既然需要肢体配合引导意境,当然是越如意越好,越圆润越好,所以就有了开胯、低架等形式。

如果不理解这些动作中的含义,一位的追求美感或者形式则有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有人为了练低架,胯也开了,重心也下去了,可是最后发现膝盖受不了了,一查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等等,从此怀疑太极为伪科学功夫,不但不能健身,甚至伤体。

其实,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你站桩时都没有感觉到气,那真的没必要过早的开胯,更要保护好你的膝盖,因为你的气流还不需要你那么大范围的导引,何况,在不知道气流运行方式时,一味地追求低架,造成跪膝等错误动作真的很伤身体。

更有甚者,将太极当成了表演体操,腾空拍脚又单膝落地,转身曲膝再直立,看得我都不敢下楼梯了,我只想说,有钱真好!换一对半月板好像要十几万,且不包好。

大道,太极之上不为大,六极之下不为深。

古人早就阐明,太极为无穷大,但是绝对不是指的胯开得有多大。

世间万物,是分两极,阴阳交互,天地运行。

所以,一切肢体语言都是为了配合气流运行到无穷大而生,调节阴阳平衡而用,如果你觉得你的跨步幅度已经无法满足气流运行范围了,那么你该开胯了,这时需要练好基本功,免得外八字或者跪膝的出现。


信你又何妨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老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太极拳不练功,那么,一切都是空的,架子也是空的,操也!

太极拳虽现代人说是内家拳,但是它却是一个内外兼修的拳种!否则,谈不上刚柔并济,谈不上实战技击,只能和五禽戏,八段锦一样养生而已!



太极拳由于传承问题,早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太极拳了,训练功法不成体系,碎片化的继承,几大门派各得其一,并非完整太极拳术!所以,后来的传承各派也只有一套拳法,几种器械而已了!

正是这样,造成很多人认为学一个套路就是会太极拳了,并且都是以大师自居!所以,大家都把时间精力放在练习套路上,就连基本的桩法都不懂,更不曾站桩!好笑的是,常听说我师傅,师傅的师傅都从来不站桩!

那么,练功到底练什么?在这里呢也只能说个大概,详细的功法还得找到好的师傅,必须有传承的,训练成体系的!



上面有提到太极拳属于内外兼修的训练方式,要想练好太极缺一不可!

首先呢是外功训练,大致的一般传统武术基本功以及太极拳松功,筋骨训练,包括开肩开胯,和辅助器械功夫等,比如都抖大杆子等,还有就是太极拳拳架训练阶段!

太极内功训练比较复杂,内功训练必须有外的基础,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架子要练的正确,到位准确无误了,身体的筋骨力都具备了,就可以开始进行内功训练了!

也就是说,架子搭好了就相当于把杯子做好了,就可以往里面装东西了!怎么装,装什么这就很关键了,也是太极拳的核心重点训练的了!

内练以练意,练气,练神为主!尤其是内练初期以练意为主,空架子注入意的训练,所谓用意不用力是也,如果拳架没有意的训练,那么太极拳就谈不上入门,还仅仅是空架子! 太极者无极而生,所谓意的训练就是原有的你就是无的混沌状态,就在这个状态下找到有的体悟,无中生有方位太极,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意来加以训练!



通过意的训练达到太极拳的粘连黏随,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走粘,急来急应,缓则缓随的境界后,就可以进入神明的阶段了!

这个神明阶段,其实就是进行太极拳最高境界的四个阶段训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也是道家修炼的过程!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以拳入道,以拳演道之说!


九五太极养生


练不好太极拳?可能你忽视了重要的一点!

许多人练了多年的太极拳,总感觉进步不大,别说‘’神似‘’,就连‘’形似‘’也没达到要求,更别说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了。可能有的人拜了不少师、学了不少套、日以继日的练,总是入不了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像?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这就是基本功的训练!

那么太极拳都需要哪些基本功?为什么说基本功在练太极拳中有重要的作用呢?

一、身体的柔韧性,这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保证……

太极拳里许多招式的实现,是以身体的柔韧性做保证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柔韧性不好,那么打起太极拳来,就会动作不到位,招式僵硬,不仅缺乏美感,而且使招式的运用也会大打折扣。有的人会说:太极拳人人能练,老幼皆宜,许多人身体的柔韧性并不好哇!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是一样可以打太练拳么?是的,太极拳做为一种健康运动,确实适合绝大多数的人。但要把太极拳练好,则非得且有一定的柔韧性不可!

二、力量,是发挥太极拳作用的基础……

练太极拳,必须要有力量的训练!有人会说:太极拳不是讲究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么?大家不要曲解了,这里讲的是用巧力,而不是不用力。如果一点力都没有、都不用,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又在何处哪?大打小、快打慢,这是绝对的优势。而小打大,慢打快,胜了就是偶然了。所以,许多先辈和有成就的武术高手,无不是力量过人者。他们会通过抖大杆、举石锁等,不断增加力量的训练。

三、意与气、是太极拳独具魅力的体现……

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种,并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不仅与中华武术一样,有许多的功夫原素在里面。更能通过意与气的训练,体现出中国道家思想中的虚实、动静、开合、阴阳的相互转换,达到万物的合谐平衡,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修养与处事哲学。所以,练太极拳,除了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形体、身体的训练,更应该通过打坐、站桩、呼吸吐纳等心法的训练,增强意志品质、道德文化修养的训练,使自己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体现出含蓄、深沉的凛凛浩然正气!




延龄太极研究会


太极拳是必须练功的,这个功指内功和外功两部分。

内功练的是真气,俗话叫元气正气,它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调心,调息,调身。

由于练者对太极原理的理解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功法,养生效果亦不相同。世上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个最佳节点,过与不及都直接影响结果,太极拳养生同样如此。所以太极养生者须遵循诸多的规矩,这包括修德,修心,修为。

方法正确,初学者三个月筑基后,体内会有较明显的气感,随着练功的深入,气感会越来越强,会出现某些练功效应,即所谓练功八触,(不止八触,还有许许多多的神奇效应,练者该如何应对,恕不能相告,因为素不相识,没有任何人愿承担无限责任),身体健康会有正向变化,食欲,睡眠,体力,精神都会慢慢好转,原来的疾病会渐次消失。

练功效果与所练功法,练者悟性,每天的练功时长,及练功质量密切相关,青年人的功效进步远勝老年人。

内功是太极拳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太极拳。在此阶段就算不走拳架,养生效果依然,如果加上拳架,哪怕是简化二十四式,那效果会更好,对于养生来说,其它养生气功的动功远不如太极拳全面,潇洒,俊逸,这是笔者多年练功的切身体会。

太极拳的外功包括身形步法,拳架,及太极十三式,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定步活步推手,套路推手,然后有非套路初级懂劲散手,其中亦有定步活步之分,这个阶段时间漫长。对我们来说,如果没有太极内功的支持,将无法进行散手练习。

太极拳不练内功,只练外功不仅养生效果大打折扣,个人认为其技击部分的目标是没法达成的,没法以不变应万变,没法粘连粘随,没法无过不及,没法做到阴阳相济,更没法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虽变化万端,而唯理一贯”。

可以说内功是太极拳的核心,是养生和技击的基础,没有了内功就没有了太极,也就失去了太极的意义。试问一个鸡旦只剩下一个外壳,和旦壳上残留的一点蛋清,还有多大价值?

拳论说的清楚:“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太极者,清净无为也,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实不可取。


上善若水125944379


这个问题看似平凡,但却有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因为普通之中有深层次的思考。我的看法: 太极拳需要练功,试想如果你把太极拳练成舞蹈,那有攻防能力吗?再把太极拳练成体操呢?同样,也只能是看,不能用于实战和养生。 那么,太极拳练功练什么呢?

1.要练松功。陈鑫在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意思是说:练拳是要心情安静、动作柔缓、细腻,肌肉、关节、韧带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也有的说:“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可见松在太极中的地位和作用。松功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太极拳的松是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无处不包的彻底的松,只有松净、松透,全身经络、形体才能彻底打通,内气才能顺畅运行。太极拳的松从形体来说,是皮肉松、肌腱松、关节松、五脏六腑松。通过练习,我感觉就八个字:松就是空,空就是松。

2.要练意功。太极拳的核心要诀是:用意不用力。如果你像练拳击、散打、搏击一样去练太极拳,最后只能是门外徘徊,不得其道。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必须抓住特殊的练法和功法,认识到意就是功,无意就如武术中的枪没有了尖。练习中,要求一举一动要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同时,还要求注意,意在神,不在气,在气测滞。拳谱上讲: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果气血流柱,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可见,意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3.要练劲功。劲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攻击的武器是劲,没有劲就像没牙的老虎。太极练的是劲,不是力。劲和力是有区别的:凡能抬举、提拉重物而不能运力达于四肢者,武术称之为有“力”,但叫它为死力、拙力;而能将全身之力运送于一拳一脚甚至一指之端而后放出者,称之为有“劲”,也叫劲力。“劲”有透力,可由表及里;“力”无透力,仅及于表面。“劲”有爆发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无爆发力。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虽然人们把太极的劲从不同角度分了好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八法。八法就是八劲,虽然以掤劲统领,但各有不同。简要讲,掤要撑、捋要轻、挤要横、按要攻、采要实、挒要惊、肘要冲、靠要崩。当然,劲还有很多变化,这里就不一一讲了。


山山水水108


太极拳练功的方法叫太极心法。

心法练出啥呢?佛家有个说法叫相由心生,心法就是练出这个相。

心法怎么练出相呢?用意去练。中国文化里有个核心词叫意象,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象、相,是同一个概念,懂象棋的一看就明白。用现在VR技术来解释,象,就是虚拟现实。

在vr技术中,虚拟现实是别人设计出来的。而在心法中,虚拟现实是心设计的。

心法历来很复杂很绝密。以我体验来看,我负责任地讲,心法练相,就是练维度。

不要烦,我不是标新立异,我又不想立派,又不想成名,我只是分享给真正需要的朋友。

巜三体》有个降维打击,实际上太极拳就真的是降维打击。你练出维度就懂了。


太极拳玄机


时代发展到今天,太极只剩一点文化因子而已,关于健身和武术,不好说。

人体免疫系统强大,随血流巡护全身组织,可阻挡许多普通疾病。“内练一口气”,扰动瘀阻,散瘀排瘀,保持血管神经畅通,免疫系统充分护卫,康泰自若...

“然术”排淤,效果显著。然术有真意,君当常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