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毕业到国企工作怎么样?

lvjian_Kidd


如果应届生有幸被央企、央企下级单位、子公司,或市场化程度高、效益好的国企等这些企业招入,如果自身不断积极进去的话,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

在上述这类企业工作有以下好处:

1.应届生入职一般当做储备人才/干部培养和对待,会分配到基层锻炼,给予和接触更多的工作,可以培育广泛的基层工作经验。

2.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公司在有新岗位出现的时候,会大胆使用储备大学生担当一定职位,让储备人才在工作中锻炼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优先获得高视野下的资源。

3.薪资水平在工作初期会给予中等薪级、随着岗位升迁、会逐步提升,相应待遇也会提高,虽然达不到部分民企用命拿到的高薪,但比普通同工龄公务员是高的。

4.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有情怀,有抱负,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挫折都不应被磨灭的,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跟随国家复兴步伐,挑战自己,跳出一眼望到头的围城,不负无悔的一生。


田小明同学


如果真能顺利入职国企尤其是大国企还是相当不错的。即便一说到国企大家众说纷纭,从整体看国企相对一些企业还是优势比较明显的。

国企有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中央国企一般都是几家垄断性质的,如通讯、电力、石油、烟草、军工、能源之类的,其企业利润相当可观,加之国家的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等基本不会倒闭,如果能进去到其中相当稳定,福利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工作环境、管理、先进设备等方面是一般私有企业达不到的。但如果你到了这些企业的下属单位,有的管理相对混乱,所以也要做好准备。

这类企业一般招聘应届生,同时倾向985、211的院校,很少招往届的,所以你要有一定的实力能顺利进去是相当不错的。

地方国企的话,福利待遇就相对低一点了。但如果你是技术型的人才企业也不会亏待你的,最近中国重汽三线城市分公司招聘给出的本科生月薪1w,但要求也是挺高的。

所以,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应届能进去国企还是不错的选择。


平凡小赵


如果真的可以进入国企是非常不错的哦~即便对于国企大家都是众说纷纭的,但还是一致公认的铁饭碗。

国企分为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国企是分布比较广泛的,如、电力、石油、烟草、军工、能源之类的,它们的企业利润大家都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能够进入其中一家国企,福利待遇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工作稳定。

目前,进国企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竞争压力也是随之而增加的,要是能进入国企也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只要能力足够,国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木木带你走进国企


应届生适合进入国企单位工作:

随着人才的饱和,每年都会最难就业季,相较于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外企等单位。也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小伙伴将目光放在了国企上,对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来说,国企的竞争就相对小一些了,但是因为都是吃公家饭,所以很多小伙伴都担心在国企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是否会有相应的后遗症呢?

下面上海中公教育就:进国企好吗?、国企有没有职业发展?、国企让人丧失斗志?、国企福利待遇高?几个方面来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应届生是否适合去国企工作!

进国企好吗?

在国企工作,社交圈子很容易变得狭小而局促,从而渐渐失去对外界的敏锐性和好奇心,这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多少有些可怕。

但“想得到”和“做得到”之间,似乎总隔着一个成功的距离。敲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室友兼同事就坐在旁边,抱着薯片看着家庭调解类节目,跟着一起义愤填膺或潸然泪下。这让我经常会产生恍惚,那个喜欢在早晨上班路上和我说“国企很容易让人变成温水青蛙”的人,和眼前这个下班就守着电视到地老天荒的人,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85年的她,进入这家国企已经5年。五年间职位、工作内容没有任何改变,福利待遇却因为这两年国家接二连三的规定、政策而显著下滑。在我入职前夕,公司刚完成了一轮荡气回肠的降薪,40%的降薪比例,即便基数再大,也足以让人感受到会呼吸的痛。

突然想起面试时整个房间的低气压,以及部门领导们苦口婆心的和我讲述央企的今非昔比,让我谨慎选择。当时我以为是组织对我革命意志的考验。于是我使出浑身解数,几乎就要使出胸口碎大石的杀手锏,才算是过五关斩六将杀进了公司的大门。后来每当我捧着工资条欲哭无泪时都会想,我们有时候真的不要把社会想得太险恶,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但刚毕业的我们好像很容易这个样子,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建立在主观武断之上,而且毫无悔过之心。比如对于国企,我们会认为这里钱多事儿少,谈不上职业发展,谈不上理想抱负,更谈不上青春梦想,它似乎只会在若干年后把我们培养成隔壁村长家的傻儿子。

但其实,我们又多虑了。

因为又到了一年求职季,所以希望借着这个飘雪的周末,来聊聊我所正在经历和感受的国企。当然这只是个人经历,所以只供参考。能说想说的很多,这次先聊聊大家对于国企常见的三个误解。

国企没有职业发展?

很多人觉得国企谈不上职业发展,因为能做的似乎只有“熬”,熬年限,熬资历,熬机会。这样的想法的确有合理的成分。因为国企项目大多是重资产类型,规模以亿为单位计算,且涉及到国家财产,各方面把控监察都很严格。所以互联网行业那种毕业就做项目经理,三年开始带团队的节奏,国企无论怎么改革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这绝不带代表没有职业发展,事实上我们有明确清晰的薪酬体系、考核机制以及内部竞聘流程。说的通俗点就是,你有多大本事,就赚多少钱,当多大官。每个部门里,业务能力谁强谁弱,整个公司的人心里都有数。所以当有升迁机会时,会出现两强相争的局面,但不会出现阿斗上位的现象,毕竟国企的纪检部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这两年。住我隔壁的纪检部的同事最近总加班,他们一加班,整个公司都心慌。

不止纪检加班,我所在的部门,最近大家也经常下班一起留下写作业。“写作业”这词是我女上司的口头禅,她总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幽幽的问我一句“作业写完了吗”,让我一顿饭吃的百感交集。女上司是部门副总,因为善于沟通解决跨部门间问题,所以江湖人称李委员,在群众中口碑特别好。而且李委员聪明勤奋业务能力强,公司领导走哪儿都喜欢把她带着。82年的她,人大金融硕士毕业后就进了公司,工作三年拿下CFA,五年做到副总级别,最近公司重组调整,马上就要进一步升迁。谁能否认,这不是一个稳中上升的职业发展路线。

国企让人丧失斗志?

首先我想发自肺腑的说句也许特别鸡汤的话,能让我们丧失斗志的,只有我们自己。

实事求是的说,在国企想要把一个工作做的三心二意很容易。即便你考核年年倒数,领导也绝不会拿着KPI对你拍桌子瞪眼,无视你就足够了。 所以国企的工作氛围总是轻松加愉快,很少会有重要且紧急的情况,也很少会有什么事儿离了谁就没办法推进执行。但如果我们因为环境宽松舒适,就丧失斗志,然后再转身抱怨环境太过惬意美好,这未免也太无理取闹。

我刚入职时,每天都眼巴巴的等待接触公司业务的机会,坐我后面的博士看着我的饥渴样说“我刚上班时也像你这样,过三个月你就会发现自己开始被渐渐磨平”。现在我工作即将进入第五个月,但每天依然会欣喜于偶然得到的公司数据材料,会将我的求知欲从公司业务本身逐渐拓展到上下游企业,拓展到行业领域和社会前景,甚至会尝试着和项目建设部门的前辈们一板一眼的讨论技术改造。

所以我从没觉得国企的工作让我状态萎靡或让我的心荒芜苍老;恰恰相反,国企张弛有度的节奏,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反思自己,然后充电提升。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大学教育和职场社会的脱节,因而才会有很多前辈语重心长的和我们讲,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能保证给我们时间去学习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企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公司里用几年时间拿下CPA、CFA或者司考的人不少,有的人选择跳槽,有的人选择内部晋升。无论哪种,都和丧失斗志不沾边。所以这事儿,和星座有点像,不是所有处女座都龟毛,我们也不是没见过龟毛的金牛、巨蟹,说到底这还是得看人。

知乎上看到很多在国企或者机关政府工作的人,觉得自己的状态越来越温吞,于是犹豫要不要跳槽去私企,去重新开始,去挑战自己。这让我想起当年申请出国时,有一个供申请者互相交流的论坛。有时候浏览帖子我会觉得,不用看一个人的背景信息,只看他提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判断他适不适合出国。比如一个人如果发帖提问“我这样的人适合读商科吗?”那他必然不适合,就像没有一个CEO会问“我适合做CEO吗?”这类问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同样,一个人如果问“我是不是应该跳出国企,遇见未知的自己?”那他千万不要跳槽,跳了也会后悔,因为他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无法遇见未知的自己。事实上,那些真正有能力和自己再遇见的,早已经在别人大张旗鼓提问的时候,默默却又干脆利落的跳槽转身了。

国企福利待遇高?

其实特别希望这不是误解。

据说前几年公司的工资待遇还行,但也仅仅是还行,算得上中等规模外企的水平,比金融行业标准还是差了好几级。后来受国家政策影响,开始大幅度降薪,就让大家的面部表情越来越抽搐。至于传说中的隐形福利,近两年也是不断地缩减,等到我进公司时,福利待遇也只剩楼下理发店和洗衣房的使用券了。很多同事安慰我说,就当是进来抄底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令人愉悦的忧伤。

福利待遇这事儿,不愿也不忍多说。反正自从给身边朋友看了我的工资条之后,出门吃饭他们再也不让我结账了。很多人问我年终奖会不会给我们补补,比如直接拿麻袋发。因为我还没经历过年终奖的销魂时刻,所以又傻又天真的跑去问我的同事。看着他们先震惊后同情最后微笑着沉默的复杂表情,我只能任凭悲伤逆流成河。

其实在工作当中没有适不适合,只能说你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工作,什么岗位都可以做的很好,同样的,什么岗位都可以混混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