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節選)丨假期閱讀

教育素養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素養1: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

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

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在學校裡教的是科學基礎學科,他應當能夠分辨清楚這門科學上的最複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於科學思想的前沿的問題。

如果你教的是物理,那麼你就應當對基本粒子有所瞭解,懂得一點場論,能夠哪怕是粗略地設想出將來的能源發展的前景。教生物的教師則需要懂得遺傳學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熟悉生命起源的各種理論,知道細胞內部發生的生化過程。

教育素養就是由此開始並在此建立起來的。

可能會有人反駁說:為什麼教師要懂得那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以及那些跟中學所學的教材沒有直接聯繫的東西呢?這是因為: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視野中的起碼常識。

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請你留意觀察一下那些只知道必須教給學生的那點東西的教師的工作情形吧。

他認真地按照教科書把要講述的東西準備好,甚至把講述的內容和邏輯順序都記住。你將會發現:那些在講述新教材時應當使用的直觀教具和說明性的材料(如在歷史、地理、生物課上要用的文藝作品中的形象),好像是人為地附加在課的內容上的,所有這些都從學生思想的表面上滑過去了(有時候教師甚至忘記了使用他所挑選和準備好的東西)。

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呢?這是因為,處於教師注意中心的只是教材內容,而不是教育過程的各種細節。教師使足力氣去回想講述的過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內容上。學生要領會這樣的講述是困難的,在這種課堂上沒有不隨意識記,因為在教師的講述和語言裡沒有情感。如果教師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氣去回想教材內容,他的講述缺乏情感,那麼兒童就會不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

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徵: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後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

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

那種對教材的知識理解得很膚淺的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造成一種虛張的聲勢,人為地誇誇其談,企圖藉此來加強對學生意識的影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可悲的:虛張聲勢會使人空話連篇,愛說漂亮詞句,所有這些都會腐化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內心空虛。

當人們談到形成信念的問題時,常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議論:對教材的知識——這還不是信念,有知識並不意味著有信念。這樣把兩者對立起來是毫無道理的。

所謂真正地有知識,這就是對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把知識多次地反覆思考過;而如果對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並且反覆地思考過,如果知識變成了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變成了他自己的觀點,那就意味著知識已經成為信念。

那麼,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裡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

如果在教師的講課裡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學生體驗他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那麼學生的心靈對於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而在心靈沒有參與到精神生活裡去的地方,也就沒有信念。

由此我們還是得出那個同樣的結論: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知識——這是教育素養的基本方面之一。

教育素養的這一重要特徵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

在擁有這一真正寶貴財富的教師那裡,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對方(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談心:他提出問題,邀請大家一起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

在分析這種課的時候,大家會感覺到:在教師跟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交往關係。你,作為校長,也會被教師的思想的潮流所帶走,你會忘記你是來檢查教師的工作的,你會感到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你跟一群15歲的少年們一起為發現真理而歡欣鼓舞,你在心裡回答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在我們州的一所學校裡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年輕的校長在聽一位有經驗的教師上幾何課,他的思想完全給教師的講解迷住了,以至當教師向同學們問道"你們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這位校長竟舉起手說:"我!"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那種直接訴諸兒童的理智和心靈的境界,這種境界只能是教師具備深刻的知識的結果。他的知識要如此深刻,以至處於他的注意中心的並不是教材內容,而是兒童們的腦力勞動。

可見,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基礎學科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教育素養。

那麼怎樣才能使每一位教師不僅懂得一點教學的常識,而且深知本門學科的淵源呢?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

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節選)丨假期閱讀

素養2: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創造性的實驗室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創造性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一年比一年豐富起來,這是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這裡指的是教師勞動的工藝學。例如,數學教師們一年年地積累教學資料——幾種不同難度(不同變式)的應用題,教師和學生製作的直觀教具等。教師為每一節課積累的資料每年都在增加,因此他也就沒有必要再寫課時計劃了。地理教師每年在充實他的各個專題的直觀教具冊。語文教師在逐年編輯用於語法教學大綱的每一章節的個別作業卡片集,編寫和修訂應當讓學生牢記的最低限度正字法詞彙表。

素養3: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

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

教育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善於在兒童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過程中,在遊戲、參觀、課外休息時間內觀察兒童,以及怎樣把觀察的結果轉變或體現為對兒童施加個別影響的方式和方法。

對兒童的認識首先是由觀察構成的。這裡應當再說一遍:教師應當瞭解兒童的健康狀況,瞭解他的智力發展和身體發展的個人特點,瞭解影響他的智力發展的解剖生理因素。

關於解剖學和生理學、心理學和缺陷教育學的書籍,應當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的、創造性地工作的教師的必備書。

教師到了學校以後(這種提高是在許多教師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才開始真正地研究心理學:他要時常去翻閱心理學書籍,以便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兒童的行為中、腦力勞動中、同學的相互關係中的這種或那種現象、這一或那一特點。

沒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

有些教師覺得心理學是一門枯燥的科學,在學校裡得不到實際的應用。我們很關心讓心理學成為教師實際工作中的真正指南。我們經常在校務委員會的會議上介紹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在教師休息室的"新書"陳列架上陳列心理學書籍,讓教師去閱讀、思考和研究。

當然,我們宣傳這些書籍,不能讓它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我們每一位教師(包括校長和教導主任)都在經常地、用心地寫兒童的"教育鑑定",這種"教育鑑定"要求弄清楚兒童的複雜的精神世界,深入瞭解兒童的歡樂和憂愁,而這種"教育鑑定"所依據的基礎就是心理學的分析、觀察和研究。

在聽課和分析課的時候,我和教導主任把一些需要進行心理學和教育分析的問題記在單獨的一頁紙上(例如下面這些問題:積極的腦力勞動是怎樣影響舊教材在記憶中的保持的;在決定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方式時怎樣考慮到學生的神經系統類型;採用哪些特殊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對所學學科和具體教材的興趣;等等。)

還有,校長、教導主任和負責課外活動的教師,我們也隨時隨地會碰到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心理學和教育學問題。在學校生活的這個領域裡,會遇到許多問題,如果缺乏心理學知識,簡直就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交給班集體去討論,而他的行為的哪些方面則不宜於在集體中討論;在評定知識的過程中要有怎樣的教育機智;等等)。

我們每星期聚會兩次,讀自己寫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筆記,並且討論用什麼方法解決那些困難而複雜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提到校務委員會上進行討論,而就個別問題我們還到科學研究中心去請教。

蘇霍姆林斯基: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節選)丨假期閱讀

素養4:教師的語言修養

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二十年前,我去聽一位教師的課,觀察孩子們怎樣感知新教材的講解。我發現,孩子們聽後很疲勞,下課時簡直是精疲力竭了。

我開始仔細聽教師的語言(他教生物學),使我大為吃驚。教師的語言是那麼混亂,沒有邏輯順序,他講的教材的意思是那麼模糊不清,以至第一次感知這個或那個概念的兒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氣,才能聽懂一點點東西。孩子們感到疲勞的原因正在於此。

使全體教師深為憂慮的一點是:對於概念的解釋不夠明確,教師力求用語言手段創造的那種表象模糊不清以至有些混亂,然而沒有清晰的表象,由簡單到複雜、由近及遠、由具體到一般的過渡就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得不深感遺憾地、痛心地承認:是的,我們還不會用語言來創造鮮明的形象,而鮮明的形象正是兒童思維的出發點和源頭。

我們發現:備課和對教材的教學論的加工,這首先是教師的邏輯思維和語言修養的統一。

我們日益明確地認識到: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當我們很有必要使事物、現象和概念在教師的語言裡找到鮮明的、能夠為兒童所理解的語言外殼的時候,我們卻在無數次的複習上浪費了多少時間啊!


來源: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