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夏雨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豐富多樣,作品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且許多作品源於生活與自然現象。而對於天氣的青睞,一直都是文人雅客的首選體裁。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對雨的描寫,且在歷代文學作品中描寫的最多。使雨從最為原始的自然物發展成一種文學意象。人們因春雨連綿,而衍生無盡傷感思緒,又或是遊子在外漂泊偶遇秋雨,激發內心思鄉之情,睹物思人。但夏雨展示出了夏季所特有的季節美感,反映了生活在溫帶季風氣候區的人們對夏雨的獨特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

一、夏雨意象的美好涵義

中國是個古老的農業國度,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靠天吃飯是主旋律,而這個所謂“天”,其實主要是指降雨。風調雨順,才會五穀豐登。但風調雨順只不過人們的美好願望

,常常卻是旱魃為虐,在詩人杜甫《雷》中就有描寫到“大旱山嶽焦,密雲復無雨”;遇到天大旱,不但“故老仰面啼,瘡痍向誰數”,詩人也憂心如焚,“罹此農事苦”。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的降雨都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開始的時間早,結束晚,北方則相反。因此,越往北方,降水集中在夏季的特徵越明顯。夏雨不像春雨那麼輕柔,也不是秋雨的纏綿,它聲勢浩大、來去迅疾

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夏雨可以潤禾,特別是對於常常乾旱少雨的北方,夏雨的意義更加重要。一場大雨過後,江河湖海似乎被傾注了充足的新鮮的血液,盪漾奔騰著無限的生機,自然界一派清新碧綠。在古人思想中,認為只有雨水浸潤土壤,方可達到五穀豐收的效果,所以夏雨無論是在農業生產,還是在人們思想中,均佔據關鍵地位,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夏雨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價值。

二、文學作品中“夏雨”形象的情感解讀

1、祈求夏雨

在早期的估計記載中,有許多關於祈雨的記載。古人們認為是雨賦予了大地生命,而雨對農作物的成長影響比較大。只有在風調雨順的時候,人民才可以收穫到豐收的喜悅,才有食物填飽肚子,國家也會慢慢的變得富足起來。這個時候的雨就不再只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

,而是具備了一種特殊意義。

在古代農耕社會對雨的崇拜產生了對雨神、水神的信仰,一旦遇到乾旱,人們便對天祈求,期待天神降下甘霖。因此,古代常見對夏季求雨的記載或描述。甲骨文以及《左傳》等文獻中就有求雨的記述。早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這類內容,《詩經·大雅·雲漢》就是一首描寫祈雨的詩歌:“赫赫炎炎”的天氣使“旱既大甚”,民不聊生,周宣王向天神獻上牛羊美玉等珍品,並用懇切的請辭祈求天降大雨,救助乾渴的農田莊稼,體現出古代人們對及時的夏雨充滿了強烈的期待與渴望。

杜甫的詩中,我們也看到了他對夏雨的渴望,當時關中一帶赤日炎炎,黃塵滾滾,杜甫憂心忡忡,寫下了《夏日嘆》。鳥兒忍受不了苦熱紛紛死去,魚兒在泥漿中苟延殘喘。詩人竟至“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其憂心可見。 而每當盼來甘霖之時,杜甫也像農民一樣喜形於色,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數首以“喜雨”為題的雨詩。久旱逢甘霖,作者欣喜萬分,賦詩《白水明府舅宅喜雨》。這些豐富多樣的文學作品不僅細緻地抓住了

夏雨的自然特點,並且將不同景色的特徵及意境完美詮釋出來,深切的體現了人民祈求夏雨的渴望之情,也體現出夏雨對民生的重要性。

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祈雨

2、造福農業

農業是我國民生之本,雨水對農業生產的意義眾所周知。農業豐欠與旱澇天氣的關係最為密切。我國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決定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產與生活規律。毋庸諱言,

春雨對於我國這樣的農耕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夏長”階段,雨水同樣是必須的氣候條件,只有雨水調勻霑足,農業豐收才有希望。

我國是農耕社會,人們的衣食飽暖基本取決於天氣狀況,風調雨順成為萬眾所望。唐代皎然《同薛員外誼喜雨詩兼上楊使君》:“燋稼濯又發,敗荷滋更榮”,徐夤《喜雨上主人尚書》:“天皇攘袂敕神龍,雨我公田兆歲豐”,楊萬里《夏月頻雨》: “隔水風來知有意,為吹十里稻花香”,明代鄭善夫《夏雨》:“油雲膚寸合,一似雨黃金”,等等,體現了雨水是三農所望,充沛及時的夏雨可造福農業。

陸游也有多首喜雨詩,其中描寫夏雨的《喜雨歌》是讚美夏雨造福農業的代表作:不雨珠,不雨玉,六月得雨真雨粟。十年水旱食半菽,民伐桑柘賣黃犢。去年小稔已食足, 今年當得厭酒肉。斯民醉飽定復哭,幾人不見今年熟。六月雨勝於珍珠玉石,是直接惠及人們的粟米。大旱之年,人們伐樹賣犢,艱難度日,而今年雨水調順,人們豐衣足食,歡喜鼓舞。豐、歉之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夏雨的重要,表達了詩人對夏雨的由衷讚美。

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喜雨詩《春夜喜雨》

3、雨後生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將氣象元素如風、霜、雨、雪等引入文學作品,開創了氣象題材文學的先河。季節性的動植物景觀是詩人詩興的重要來源,充沛及時的夏雨使眾木百草蔥蘢馥郁, 夏木陰濃、荷花清香……比春日更加奔放張揚的生機與景色

激起詩人無限的創作熱情

陸游是長於描寫四季景象的詩人,也是閒適詩歌風格的代表詩人,他也有多首描寫夏日雨後的自然景象的,如《初夏》:“雨足移秧後,風和剝繭初”。《夏雨初霽題齋壁》:“楸花練花照眼明,幽人浴罷葛衣輕。燕低去地不盈尺,鵲喜傍簷時數聲”,等等。

清曠的筆墨描寫出生意濃郁的夏季時令景象:新筍解籜、秧苗移栽、繭欲成絲、楝楸花放、百鳥歡唱,對於陸游的閒適詩歌,清代詩話中有許多精彩評論,

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夏季時令

如王士禛《品藻》這樣評價:“務觀閒適,寫村林茅舍、農田耕漁、花石琴酒事,每逐月日,記寒暑。讀其詩,如讀其年譜也。

然中間勃勃有生氣。”陸游夏雨詩所描寫的這盎然的生機不就是“勃勃的生氣”嘛!而錢鍾書先生所評價的“閒適細膩,表現出眼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可見,歷代詩論家點評陸游描寫夏雨的詩歌無不讚美陸游觀察細緻,咀嚼出了夏雨景象的美好滋味,把自然界寫得頓時活了起來,而這“活”便是夏雨後的生機。

在夏季這個美好的季節,光合作用使葉綠素得到了充分補充,所以大量的花卉植物在夏季生長最為旺盛,葉子分外翠綠。相比於春季剛剛泛綠的生機,夏日的生機顯然更舒展甚至張揚,夏木陰濃、荷花清香是夏季典型的景象,尤其是在一場大雨之後,滿眼的綠色觸動著詩人的心絃。明張羽《首夏閒居》:“雨餘高筍初迎夏,風逗殘花尚駐春”,姚道衍《滸溪》:“夏雨欲生蓮,秋風先到柳”,等等,夏天的雨把綠色渲染得格外清新、濃郁,

“綠”“生”“榮”“鮮”“染”等體現出綠意的生動與鮮活,千姿百態的生物趁著雨後良辰展現著各自美麗的新衣,渲染出濃郁的夏日氣象。

三、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主要以農耕社會為主,且“靠天吃飯” 的思想,更是決定了夏雨的地位,保證春耕秋收和五穀繁盛的前提。而夏雨更是以希望的意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意義不斷提高,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文學作品中夏雨形象的衍生。

夏雨是萬物夏長的最重要的氣象條件,決定秋收的豐歉。一場及時的夏雨後,雨潤田疇,風拂嘉禾,萬穗競秀,桑麻瘋長,豐收之年赫然在望, 這更加接近秋收的喜悅令人由衷讚美;大旱時,望天而作的人們面對田禾枯萎、土地幹坼的情景無不憂懼萬分,翹首向天虔誠禱告,祈求神靈揮灑甘露,造福百姓。

好雨知時節,透過古代文學作品,聊聊“夏雨”在文學中的意象表達

滂沱的大雨能消除炎熱溽暑,給人們帶來身心的舒爽與清涼享受。雨後的大自然又是一番新綠,展示著無比動人的夏日激情。這些都是古代文學夏雨題材的作品較為常見的內容,體現出季風氣候影響之下雨水對我國古代農業人生的重要性,反映出農耕民族對雨水的深厚情感。經過文學情感與內涵的不斷襯托,使其更加豐富,將夏雨作為一種自然氣候現象逐漸變為人們記憶中的共同符號。

參考文獻:

1、《心理與健康》

2、《古代文學中的夏雨》

3、《夏雨驚雷》

4、《杜甫詠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