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是哪三巡?菜過五味是哪五味?

我們常常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是道別之時了,那麼酒過三巡到底是喝了多少酒呢?菜過五味又是哪五味呢?

酒過三巡是哪三巡?菜過五味是哪五味?

其實酒過三巡這種說法大概起源於人們圍桌進食之後。因為在唐代之前,人們進食的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一套餐具,分餐而食,像我們現在吃的自助餐,所以斟酒也不會有巡的感覺,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鴻門宴,就是採取分餐的模式,項羽和項伯坐向東,范增南向而坐,劉邦北向坐,張良西向坐,一人一案,案子上有酒有肉,人們分散而坐,斟酒敬酒往往不會起身而舉手示意。而到了唐代,人們開始圍著桌子吃飯了,像宮樂圖當中,宮女圍著案子而坐,一位宮女執掌長柄勺,為其他宮女輪流斟酒,這才有巡的意味。巡在古漢語中是動詞,也是量詞,二人對酌,酒至三巡,也就是說兩個人對著喝酒斟酒三次或者多次。古人敬酒一巡為一輪,三巡自然就是三輪,不過這個三往往不是確指,而是泛指多次的意思,所謂三巡基本上就是三遍,主人給每位客人斟一次酒,斟過三次客人都喝光了,這叫做酒過三巡。酒過三巡這表明宴會已經到了一定的深度,有什麼實質性的問題可以開始談了,或者說宴會已經接近了尾聲。

酒過三巡是哪三巡?菜過五味是哪五味?

我們來說第一巡,第一巡講究的是點到為止,再倒第一杯酒時一般是涼菜上來的時候,大家都會點到為止,客客氣氣的開始喝第一杯,小酌幾口胃口大開,全身都放鬆下來,思維也開始變得活躍,那種初見時的尷尬與隔閡已經慢慢融化。二巡就到了自我表現的黃金時機了,一般是上熱菜的時候,用了幾口熱菜之後起身敬第二杯酒,嘮嘮家常,縮短距離,基本上就開始說正事兒了。而第三巡酒一般是配著硬菜上桌的,從一巡的點到為止到三巡的酒逢知己,喝的不是酒,是不想散的局。這時候三巡已盡,酒也不再是酒了,它成了精神的慰藉與孤獨的陪伴,主人斟過三次酒之後,客人們基本上都已經微醺上頭了。這個時候就可以互相敬酒,相互聊天自由發揮了。而菜過五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按照五行的說法,酸甜苦辣鹹是五味的基本,其他味道都可以由此延伸出來,菜過五味顯而易見,五種味道的菜都已經吃過,而事實上五並非是確指,五味有的時候也指桌上有很多的菜,菜過五味可以理解為桌上的每樣菜品都已經品嚐過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連起來看就是一套比較規範的飲酒禮儀。

酒過三巡是哪三巡?菜過五味是哪五味?

能不能完全按照三和五去執行呢?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除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外,還有唯酒無量不及亂之說,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雖然多飲幾杯,但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