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天津,

历史悠久,

虽不断的发展,

但也在继承着传统,

并将这些传统发扬光大,

在进程之中,

有这么一批人,

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

制作并传承这一项项古老的技艺,

这些技艺的结晶,

便是那一个个一幅幅

美轮美奂的工艺品,

今天,

跟着小津一起,

认识这些传统手工艺品,

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吧!

杨柳青年画

一座座古朴的院落,穿插其中的青灰色巷陌,偶有出现的大院,墙上还特地留有古时拴马的砖式鼻环,这个给人带来穿越感十足的地方便是天津古镇杨柳青,杨柳青年画的诞生之地。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也许这传统的技艺早已不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须,但它成为了非遗,成为了艺术品,遗世而美丽的绽放。

泥人张

全国的泥人随处可见,但是唯独只有天津的泥人最与众不同。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泥人张"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于是注定造就传奇的名字“泥人张”便被老百姓逐渐叫响。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就凭着手底下的功夫,泥人张被录入了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还建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供人欣赏,观看,购买,你看橱窗里的泥人,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真人般的架势,一招一式,都透着匠人的手艺功夫。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从伟人塑像到少女肖像,从解放前的各色行业到当下的各色人物,从普普通通的日常饮食到惊心动魄的地震救援,一幕幕场景、一件件衣着、一张张脸庞,或勾起人对遥远年代的想象,或勾起人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又或引发人对当前生活的会心一笑。

葫芦庐

葫芦的谐音“福禄”,自古就作为吉祥之物存在。心灵手巧的天津人却将这种常见的植物玩出了新花样,这便是葫芦庐。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葫芦庐是一种通过烙画、雕刻、针刻等技艺让传统样式的葫芦呈现出千姿百态,而这葫芦庐葫芦的制作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1896年赵锡荣将葫芦制作工艺从徐水带到了天津,并将自己这门技艺不断创新改良,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赵伟师承父亲赵学义,自幼学习葫芦制作,六岁开始学习绘画,十岁开始学习绘制葫芦,十六岁开始学习雕刻葫芦,十八岁开始学习范制葫芦,二十岁掌握所有葫芦制作技法,经常临摹大家的作品到葫芦上,结合葫芦庐自身的制作技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掌握了一整套葫芦制作技能,并借鉴其它艺术门类,把葫芦制作技法由原来的几项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八项。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庐是家、房子的意思,葫芦庐的寓意是希望爱葫芦的人都能聚于此,感受一颗葫芦所到来的巧夺天工。

工艺鸟笼

“长袍马褂,提笼架鸟”这八大字,对京津地区的人来说可并不陌生,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甚至一度成为了京津生活的“代名词”,而对于能玩会玩的天津人来说,手工鸟笼技艺不仅是手艺更是艺术甚至可以成为非遗。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鸟笼的制作工艺繁琐,手边的工具足足有10多种,钳子、锉刀、尺子、打火机……在刀具与竹子的摩擦声中,一条发黄的竹片,很快被刮得锃亮。据刘老师说,每一个鸟笼的制作工期都长达几个月之久,从选材、到制作再到打磨每一步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才是做工的精细。

津津乐道丨传承与发展,造就了津城之中匠心独具的传统手工艺品

有别于传统的鸟笼的制作,工艺鸟笼更多了些观赏价值,于是雕刻和镶嵌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精美的图案使原本精致的鸟笼增添美观和美好寓意,更是受了老中青的喜爱。

各色的工艺品,

代表了继承传统;

不断创新的内容,

代表了与时俱进,

传统与创新相互碰撞,

便融汇出如今津城之中,

使人难以忘怀的工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乐游天津”(tianjin-tou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