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里,谢若琳去余则成家吃饭,看见饺子,说了句“该死的鬼子”,暗示了什么?

风流只为你倾心4548645


谢若林:你看现在那些为官的,嘴上都是主义,这心里全是生意。”

谢若林不是生来就是个坏人,他的本心并不坏,他只是被生活磨灭了信仰。下面,我来说说谢若林的“成长史”。

谢若林第一次出场,是在穆连成家。那时候,余则成奉命去敲诈穆连成。谢若林问晚秋“秋,这位先生是。。。”一个“秋”,暗示谢若林和晚秋的关系不一般。没有余则成出现的话,晚秋应该是跟他谢若林“青梅竹马”。

可惜,晚秋不是个单纯的女孩子。晚秋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心机婊,是“潜伏”最深的女人。她根据时势,为自己选择合适的靠山。日本人在的时候,她住在汉奸叔父穆连成家里。日本人走了,军统派余则成来敲诈她叔父。晚秋敏锐的察觉出余则成很有潜力,就有意无意的勾搭余则成。历史上,当时很多汉奸确实都在想法投靠军统和中统,以保平安。

而且,试问下,晚秋如果是个不经世事的大家闺秀,怎么敢跟“军统特务”有交往。很明显,晚秋要摆脱叔父这个炸弹,栖身余则成。这一招,也符合叔父穆连成的利益,晚秋会成为穆家的新靠山。所以,穆连成以酒厂为诱饵,要将晚秋嫁给余则成。余则成是有信仰的,这种汉奸家的女子,他可不会轻易娶回家。

后来,穆连成受不了站长的压榨,跑日本去了。而晚秋没有跟着穆连成去,不过,并不是因为穆连成抛弃了她。而是晚秋自己觉得去日本也不太安全。穆连成甚至还给站长稍信,让他照顾晚秋,否则就将站长贪污的事捅出去。这之后,晚秋嫁给了谢若林。

这场婚姻中,晚秋并不是弱势。因为,是谢若林低三下四的求婚,晚秋才嫁给他。谢若林中统的身份,也足够保护她了。而且,谢若林确实喜欢她。谢若林后来确实家暴过她,那是因为谢若林发现晚秋给他戴绿帽子:勾搭余则成,甚至,在翠萍眼皮底下偷亲余则成!晚秋真是个绿茶婊!

而且,谢若林和晚秋搬到余则成楼下,很大可能是晚秋安排的。站长不可能不知道谢若林是“中统”,中统和军统这两家可是死敌。但是,由于穆连成的压力,站长还是默许让晚秋住在余则成楼下。站长可能觉得,晚秋只是对余则成“藕断丝连”。余则成能应付他们。

两家第一次吃饭的时候,谢若林对正在包饺子的晚秋和翠萍说:“饺子,又见饺子。跟父母永别前的最后一顿饭就是饺子,该死的鬼子。”

这是谢若林唯一一次谈起自己的家事。中国人吃饺子,大都是在一家团圆的时候才吃。谢若林家刚吃完团圆饺子,父母就被鬼子杀了。按照他和穆家的熟识程度。可能谢若林的父母拒绝和鬼子合作,被鬼子杀害了。而穆连成不想奔“谢家”的后尘,选择投靠了鬼子,当了汉奸。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谢若林肯定是恨鬼子的。所以,他加入了中统(党通局),成了敌情干事。而穆连成家的汉奸背景,也可以给他打掩护,自然走动的多了。所以,谢若林会跟住在穆连成家的晚秋很熟。

父母被害后,谢若林肯定是想杀敌报国的。怎奈,中统内部的那些官老爷“嘴上都是主义,这心里全是生意。”历史上,在抗战时,中统和军统高官发国难财、和日本人私底下做生意的事很普遍。哎,谢若林不再信仰什么“效忠党国”。

尤其是战后汉奸被“洗白”的事,更是让谢若林“爱财如命”。什么理想信仰,都不如钱来的实际。当余则成质问他没有信仰时,谢若林说:“现在有两根金条摆在这,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谢若林的一切目的都是钱,而钱是不分好坏的,甚至可以颠倒黑白!

后来,晚秋知道翠萍和余则成假结婚后,就以“自杀”诱使余则成将她送到了解放区。晚秋跟翠萍套话的事,展现出优秀的特工能力。她知道斗不过“老奸巨猾”的余则成,而大大咧咧的翠萍是最好的突破口。也是从翠萍来例假这件事,晚秋知道余则成和翠萍是假结婚。

晚秋更狠的一招来了,她不仅威胁余则成,让余则成跟他“偷情”(剧中说的可能是长相厮守,实际上,就是婚外情)。甚至,为了逼余则成离开天津,放弃潜伏任务,她还将这事告诉了谢若林。她肯定也想到了,谢若林不会弄死余则成,他要的只是钱。

事情的发展也是如她所料,谢若林去威胁余则成了,还搞来了更厉害的证据。不怪谢若林,在失去亲情和信仰后,他现在连爱情都没了。失去了最后一个家人后,他开始在家里抽大烟麻痹自己。

此时,谢若林还以为自己“爱财如命”是最好的挡箭牌,没人会杀他这种纯粹的“商人”。而且,党通局到处都是他这种为了钱倒卖情报的人。也是因此,谢若林说他连何应钦给冈村宁次的委任状都能搞来。不过,余则成很稳重,不给自己留后患,设计将谢若林杀害了。死的干净利索,这对“只剩下一个躯体,没有灵魂的”谢若林来说,可能也是最好的解脱。

再说晚秋,她到解放区后混的风生水起。之前的汉奸背景并没有影响她,真是厉害啊!甚至,她还利用叔父的日本商会关系,成了日本船商协会的会长秘书,潜伏到台湾和余则成打配合。这次去台湾,晚秋的选择也是最符合她利益的。解放区太清苦,她这种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肯定受不了的。而且,还有被清算的危险。而在台湾,她不仅可以和余则成在一起,还能随时靠着叔父关系去日本。

翠萍拿下余则成,用了三四年时间。而晚秋,可能当晚就把余则成拿下了。这真是一个厉害的女人。谢若林跟晚秋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

写完,还有点同情谢若林。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谢若琳看见饺子,会说这句话啊!

从剧情人物背景角度看,谢若琳是北方人,或是曾在北方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历史原因,在日本人没来中国之前,中国北方经济相对南方是发达的,人均也相对好条件,那么像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还是能吃得上的,然而日本人来了,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那作为被殖民统治的人,就只能吃粗粮,吃大米、白面是有罪的,是要杀头的,别说饺子没得吃,就连吃白皮儿面条都是一经发现,分分钟直接枪毙的罪过。

从地理原因分析,二人说这句话的时候身处天津,而天津并不是二人的老家,所谓背井离乡。尽管二人身份分别是军统和中统,在当时社会也算是上等人,自然能吃得上饺子,但总不能干着随时掉脑袋的事儿还把父母、兄弟、姊妹等亲人拴在身边。那年动荡,说不定这些亲人早已不在,而饺子在北方是过年时必备的,所谓:新年旧年交在子时,寓意阖家团圆之意。倘若家人亦不在,或死、或离、或散,都不能实现一家人团坐吃顿饺子,想到这儿不免对造成这一系列的始作俑者“鬼子”的恨意又多上几分,所以脱口而出“该死的鬼子”。

根据人物性格来分析,谢若琳的性格本不是一个应该说得出这翻话的角色,从他其他言语中自能看出。例如:你一枪打不死我,我活过来了,只要价格公道,我们还可以做生意。 还有“现在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所以,不管谢若琳的外表是如何见利忘义,都掩盖不住一个中国人对鬼子刻骨铭心的狠。终上所述,我个人愚见,他的这句话绝不是刻意拉拢和余则成的关系,而是出自于真心!


三寸不烂之毒舌


在《潜伏》里那个说出“这两根金条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的党通局老牌党棍谢若林,是一个没有主义,只有生意的人。


为了钱他什么生意都可以做,甚至可以跟自己的敌人做生意。用他的话说,“只要你一枪打不死我,我不小心活了过来,我们还可以做生意!”多么纯粹的生意人啊。

但是谢若林不可能一出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变成这个样子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样的人在整部剧中,几乎没有透露过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身份背景。
唯独一次,在余则成家里送情报,看到了饺子。

说了句:“饺子哎,又见饺子,跟父母永别的最后一顿饭就是饺子,该死的鬼子。”

这是一句下意识的话。一个把自己的感情,隐藏的那么深的人,下意识说出这句话,可见这个事情,在他心中曾经留下多么深重的伤疤。

然而正是这句话完整了谢若林这个人物形象。引发了人们对这个角色的身世以及变成如今一个毫无原则和底线的“生意人”的原因进行了各种猜想。


谢若林得人生从父母死去那一刻开始改变。

北方人有个习俗,那就是“进门饺子,出门面”。通常是游子回家和父母团聚的时候,会一家人一起包个饺子,开开心心的团聚在一起。过几天游子又要启程离开了,而这时父母准备的肉也吃完了,于是做点擀面条,给游子送行,祝愿他的旅程顺顺利利。

而谢若林和父母永别的那顿饭竟然是吃的饺子。这说明他们是在团聚的时候,遭遇了不幸的,而且与日本人有着重大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猜测,他们极有可能是遭遇到了日军的轰炸,父母当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而谢若林幸免了。

战乱时期,谢若林家可以吃上饺子,说明他们家至少不是普通家庭。而且谢若林的气质很符合一个落魄二代的气质。年轻的时候花钱大手大脚惯了,还染上了大烟瘾。所以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他需要大量的钱来供自己的生活开销。


而特别奇怪得地方在于,谢若林虽然只是党通局的一个普通职员,但是他几乎不去上班。

“党通局只是我领工资的地方。”

更夸张的是他在整个民国政府的各个部门,各种关系吃得很深。从他帮余则成搞的那几份情报就可以看出来,连岗村宁次的委任状,他都搞过来了。这个活怕是交给常凯申的侍从室主任,都不敢保证肯定能搞来吧?

谢若林的胆子很大,什么生意都敢做。没有一个强大的后台背景,他敢如此嚣张吗?

实际上在他和穆晚秋结婚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谢若林不是一般人。


对于穆连成而言,他的首选肯定是跟军统攀上关系,以保全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以以广州的酒厂做聘礼,希望吴敬中把穆晚秋说给余则成,但是被余则成给拒绝了。

而就在穆晚秋和余则成交往期间,谢若林曾经出现过两次。而且从这个关系上来看,他的角色应该就是中统的负责和穆晚秋谈恋爱的“余则成”。

然而余则成和晚秋的好事未成,而穆连成白白损失了一个酒厂不说,还在继续遭受到吴敬中无休止的敲诈,于是决定金蝉脱壳,离开天津,前往日本。


而这整个过程,动用了美军的码头仓库;动用了美军的军舰。甚至为了延缓吴敬中的行动,特地让某个美军代表团前来天津视察。在这期间,吴敬中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晚了几天查抄码头仓库。结果穆连成“金蝉脱壳”,和他的日本女人跑去日本了。这个很显然,是有一个特殊的力量在帮助穆连成完成了以上事件,如果穆连成自己有这么大能耐,他就不太可能受制于吴敬中了。

而就在穆连成逃往日本的时候,穆晚秋和谢若林回他的老家去结婚,并没有跟着穆连成去日本。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穆晚秋和谢若林结婚,这是部分条件;穆连成带着家产逃往日本这是结果。而帮助穆连成的这股特殊力量极有可能是中统高层。

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二代,和中统高层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职场规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联系前后,谢若林极有可能是对党国有贡献的中统高层的子女。而他父母死后,他仍然受到过他父母同僚的帮助。嗯,有点像那个《大江大河》里面“大寻”寻健翔在金州化工厂的格局。

也就是说谢若林从一个衣食无忧、出手阔绰的中统二代,因为父母的死去,一度受到中统高层的额外照顾,从帮他人买卖情报、干干私活,因为见到太多中统高层“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而最终变成了一心只为钱而活着的纯粹的“生意人”。


炒米视角


也许同样作为一个年轻人的谢若林,也曾经有过年轻人的冲动和血性,但在当时国民政府越来越衰退的局势面前,这个年轻人也越来越变得现实,变成了一个脑子里只有利益的生意人。

剧中并没有交代谢若林的家庭成分,唯一的线索只有那一句“和父母吃的最后一顿饭就是饺子,该死的鬼子”!这简单的一顿饭,似乎触动起了他过去的往事,好像也可以推断谢若林的父母,应该在抗日战争时期死于日军之手,也许他跟晚秋一样,在穆连城这个长辈面前都处于寄人篱下的局面,随着穆连成逃亡日本,失去依靠的谢若林和晚秋只能走到一起。



至少从谢若林在中统的情况来看,似乎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靠山,唯一的法宝就是善于在特务机关钻营,不断的买卖情报获取利益,从他对余则成说如果领导知道就把领导一起拉进来来看,似乎他与中统的领导有着利益联系,这个并不具有特工技能的人能在中统这个单位混迹下去,也许唯一的本领就是能给上层的领导带来利益。

在那个年代那个特殊的背景下,像谢若林和晚秋这样的人物也是悲剧性的,谢若林没有依靠,就把赚钱当成了自己求生的本能,久而久之早把一个年轻人的冲动和血性磨灭的一干二净,即便一顿饺子让他重新换起了一些思绪,但在利益面前,尤其是发现旁边的邻居余则成是军统特工的背景下,早已利欲熏心的谢若林又继续走上了拉人下水的道路,但至少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妻子晚秋并没有被这样的风气所腐蚀,属于知识分子出身的晚秋仍然有着自己的理想,即便这样的家庭、身边的丈夫让她越来越失去对生活的兴趣,但理想的信念仍然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甚至在她绝望之际一度企图用自杀来了结自己的。



余则成夫妇、谢若林夫妇,他们四个人恐怕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缩影,余则成有理想有能力,现如今的生活不是他理想的状态,但他可以很好地生存,可他也仍然愿意用牺牲自己来换取更好的社会,翠平至少在她的特工生涯中未必算得上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穷苦人的身份却一直支撑着她配合他人来改变这个社会的现状。而谢若林和晚秋,同样生活在这个似乎无法改变命运的年代里,谢若林直接选择破罐破摔,但晚秋却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最后的大结局,余则成翠平晚秋虽然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但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却得到了实现,而谢若林,却走向了身死人亡的道路!


辽宁资深球迷


并没有暗示什么,只是谢若林触景生情罢了。

在吃饺子那段中,谢若林说的很清楚:“饺子,又见饺子,跟父母永别前的最后一顿饭,就是饺子,该死的鬼子”。

由此可见,谢若林在参加中统(也有可能直接参加的是军队或警察等其他组织),最后一次见到父母,吃的最后一顿饭就是饺子。此后其家乡可能沦为敌占区,父母被日本人杀害,也可能正是因为参加了中统(或其他组织),日军侵华造成他不能在父母生时回家探望团聚,所以很痛恨小鬼子。

所以谢若林一见到饺子就想起了父母。

其实个人觉得,这几年还表示了一个信息,就是说明谢若林参加中统前,也许也是一个热血抗日青年,只是因为见得太多了,沦落为一个“老油条”。


渭水武威


这是全剧比较意味深长的一句台词。最起码,说明谢若林这样的中统老油条,曾经也是热血的抗日青年!


吴楚古邑一一菜根谭


首先要说原著里是没有谢若林的,他的一句该死的鬼子表明他不是汉奸,骨子里是正直的国民党党员,一个正直的党员却热衷于敛财,置党国利益不故,说明那时的国民党员腐化堕落的普遍程度。间接对比,说明国民党已没有未来,余则成道路选择的正确。


啊利录呀


因为鬼子来了,饺子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了。


沃克尔要减肥


我姥爷的真实故事(我今年52岁):当年在东北走私买到2斤白面,从二鬼子(高丽人)那买的,转身被卖家告发,被抓。被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定性是:经济犯。但没有被枪毙。


用户1120982161809


《潜伏》的经典台词——

一、将来和平了,就没有信仰了,只有金钱了;

二、那根金条是高尚的,那根金条是低贱的;

三、你家的先生更有本事,就是不肯拿出来换钱;

四、我不反对任何政治,我只是在他们之间生存的,我信仰生存主义;

五、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可以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

六、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七、本来让你来露露脸,结果是露了个屁股出来了;

八、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九、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