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呢?

一排糖_gvw


越南人口不到一亿,国土面积狭长,还没有我国云南省大,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然而却是粮食出口大国,越南面对的出口国除了中国还有其他欧洲国家,这让人很是费解。

根据《全球粮食展望报告》来看,2017年的时候全球五大大米产量国,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尼、孟加拉国、越南,其中越南的粮食出口量逐年增加,另外还有个太过的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从这里可以看出,越南和泰国都是小国,为何还能在保证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进行出口,其中原因很多。

其一:越南的地理位置

越南的南方是湄公河三角洲,北方是红河三角洲,如果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话就会知道,这都是世界闻名的水稻高产区,土地肥沃,另外加上越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中部的丘陵地区,越南的粮食产量是相当高的。

其二:气候条件

越南地处热带,气温较高,降水充足,当地的水稻可以达到一年三季,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一季,产量自然就高。

其三:越南农业占比高

早在十几年前,越南还是个农业化国家,全国有一半的人口是从事农业以及相关行业,他们劳动力充足,据统计,2017年越南的水稻产量高达4300万吨,远远超出了越南本国人民的粮食需求,他们为了解决粮食积压,出口大米自然成了首选。

其四:越南播种面积大

很多人不理解,虽说越南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耕地面积也不多,但是他们的播种面积是非常大的,简单来说,就是用来种植粮食的占比很高,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三,而且他们的农作物以大米居多,另外还有橡胶、菠萝等。

其实越南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不妨了解下自己的国家,我们国土面积虽大,但是真正粮食产量高的地方也只有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就拿河南来说,他们种植的小麦要供应给4亿人口,一个省就要养四亿人,如果只有一亿人,河南自然也可以出口粮食。

况且我国现如今是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国家,更本不会大量投入农业,而南方沿海地区都是用来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商业化较多,很少有农业种地,西北以及西南,也就是西藏新疆等地又不适合粮食产业,这些都是根据国情决定的,倘若粮食不够自给自足,肯定是有扩大播种面积。

越南如今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家从事农业,能成为大米出口国并不稀奇。


羽评郡主


我曾经因为工作去过越南。

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的水稻是一年可以收获三季的,特别高产。

有人可能问三季稻的话土地岂不是累死了,肥力会不会没有了?其实我当时和你一样的想法,问过后才知道,当地经常发大水,可以淹到三层楼高,水退去后留下一层淤泥,就成为很好的肥沃的土地了。

我们在当地经常看到高楼的外墙上有水淹的痕迹,看着很吓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原因才能生产三季稻,但是的的确确他们是一年可以丰收三次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自媒体人,纵横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关心关心三农,成天开车没啥意思,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农产品期货(优秀),本来想要服务三农的,奈何毕业的时候家里拆迁、占地,没办法,只能靠写文章糊口。


作为一个东北的农村人,纵横更是对大米这个问题一直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因为我是一顿不吃大米饭就浑身难受,东北地区的大米一个是辽河附近的大米一个是黑龙江地区产的大米,都特别好吃,从我的同学情况来看,他们可以离开东北,但是他们离不开东北的大米,尤其是一个湖南同学,在东北读完中学、大学后,回到湖南竟然跟我们“要饭”,让人邮寄大米!

以东北水与越南水稻种植情况对比,分析越南水稻为何能够出口

相对于南方大米,为何东北大米让人难以忘怀?答案我想和地域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东北是黑土地,地质肥沃,而且气候较为寒冷,一年只能生产一茬,大米口感好,煮熟后特别香。

相比较来说,我国纬度跨度大,气候不一样,长江流域一年一熟,而海南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越南整体都是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一年三熟,所以,单从气候上来说,越南大米产量就应该比东北多三倍。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在1.2亿人左右,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518万公顷,总产量达2171万t,一年一熟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而越南总人口不足一亿,2016年人口9342万人,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接近779万公顷,一年三熟,总产量达到4360万t,从这个数据来看,越南和中国东北在总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水稻种植面积略多一些,总产量是东北的二倍,(越南可能种两熟)。

这样来算,越南大米想不出口都不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也仅是东北和水稻主产区能够完成水稻的自产自足,其他地区,不产水稻的地区也以大米为主食,造成中国大米的短缺,2000年的时候,我国大米的大米总量在自足的情况下,每年能够出口300万t,然而到了2013年我国稻米不但不能出口,反而需要进口224万t来满足缺口。

越南原来也有过大米靠进口的尴尬局面

越南虽然在水稻种植面积上以及气候上占据生产水稻的优势,然而越南的水稻生产及出口之路却极为漫长。

在越南战争爆发前,越南一直是大米净出口国,然而越南战争在1963年爆发后,越南的大米不但不能自给自足,反而需要进口,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每年需要进口100万吨大米。

战争结束后,越南由于生产组织形式的落后,在1975年到1988年之间,依然没有摆脱产水稻大区需要进口水稻的尴尬局面,当时越南政府搞了农业合作社,老百姓缺乏生产积极性,水稻产量不断下降,1881年为了搞活经济,越南实行合同制,包产到户,农民种植水稻除了向国家交一部分外,剩下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这段时间越南水稻以缓慢的速度增长。

越南大米由进口转变为出口的过程

但是到1987年时,水稻产量不增反降,越南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农村经济政策,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将土地租赁给农民10-15年,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民愿意在土地上进行更大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

新政策实行以后,越南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1975年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不足五百万公顷,而到了1996年之后,播种面积达700万公顷,2013年更是高达790万公顷的历史种植新高。

尽管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水稻的单产一直都是问题,越南战争期间一公顷单产水稻1.5-2t,1989年每公顷达到3t,进入21世纪后,水稻的单产上升到每公顷4-5t,2015年越南水稻每公顷单产可以达到5.65t。

越南水稻单产的提高,其实跟引入中国杂交水稻密切相关,1992年开始引进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在杂交水稻不断推广的过程中,越南水稻的单产不断提高。

越南农村经济改革后,越南稻米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了几年,到1990年出口量可达200万吨,占世界市场的将近五分之一。

2004年越南仅次于泰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2012出口772万t,超过泰国成为世界第一稻米出口国。


史论纵横


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他们自己神话传说中有个鸿庞氏王朝,时间是公元前3000多年前,这个传说就如朝鲜檀君朝鲜一样,不过越南人还比较要脸,说自己鸿庞氏王朝四千年,而朝鲜的檀君朝鲜则在一万年前。

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实在东亚属国面前貌似不值一提,也是好笑。

神话时期没啥好说的,其实在公元前700年左右越南才有文明迹象,不过那种文明也只限于不穿裤子的原始人而已,估计服装还属于芭蕉叶时代。

越南历史上第一次和中原王朝接触是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中原开始南征北讨,进攻南越百越就是南征一部分。

当时越南不过是未开化蛮夷之地,穿芭蕉叶的人如何能抵挡黑衣黑甲的秦军。就此,越南中北部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并设置了三个郡:桂林郡(今广西省)、南海郡(今广东省)、象郡(广西雷州半岛和越南中北部)。

在这第一次中越接触之中,越南大部分成为中国领土。

只不过后来情况又出变故,秦始皇建立的万世帝国,三世而亡。

在秦末汉初天下打乱时,越南有人称帝建国,而这个人也是中国人,他就是南海郡尉赵佗,他将秦始皇开拓的百越南越地区,还有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合并成南越国,自立南越武帝。

赵佗是非常长寿的人,活了有100多岁,也是传奇,他看到中原一统后,就向汉朝称臣纳贡,受汉朝册封。汉朝初建,也是内忧不断,看南越穷乡僻壤远隔千里,就想,算了,不打你了!

就这样,南越保持了他的独立性,这也是越南地区第一个封建制政权。

赵佗死后20多年大汉国力日益强大,对原本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也是左右看不顺眼,于是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了南越国,并在越南中北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就此从汉武帝开始,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直属领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权力都掌握在节度使手中。

朱温灭亡唐朝后便出现五代十国大分裂,节度使纷纷建立政权,当时越南属南汉称交州。

交州将领吴权(越南京族人)起兵反抗南汉统治,吴权军与南汉军在越南白藤江展开大战。吴权事先命人在江中打下木桩,等涨潮时引南汉军船只攻打。南汉军上当,结果一退潮南汉军船只全部搁浅,被击败。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白藤江之战”,也是越南历史上最关键一战。白藤江之战胜利后,吴权建立越南吴朝,这被越南人建立的历史上第一个独立正统王朝“越南吴朝”。

虽然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越南仍然向中国称臣纳贡,但它毕竟是一个独立国家,他们自己谱写历史,不再是中国的一部分。

不过他们的历史还是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从服装,文字,生活习俗各个方面都有中国的影子。而这一切在民族主义兴起之后才发生变化。

今日越南共和国建立者胡志明为了越南尊严或者其他我们不清楚。在越南实行去中国化,将在越南使用数千年的汉子废除,最后结果是,越南人从此不了解自己的历史。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不过这样的事情,貌似中原文化圈的所有国家都做过,就不多说了。

那么越南为何大米产量如此多,比中国还多。其实这也是有地理气候还有现代化发展趋势的。

越南并不是一个面积大国,却是一个人口大国,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上亿的人口,按照人口密度来看,绝对是高密度人口国家,这和越南得天独厚的自热条件有关。

越南主食和中国类似都以大米为主。

中国虽地大物博,但地形条件其实并不适合农业生产,我们号称农业文明老大国家,精于各种农业种植,号称将国家能开垦的土地全部开荒成为农田。不过都是被逼的,因为大部分土地并不适合农业生产,在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粮食产区。不过以下四个,那就是西部成都平原,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因为大米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源,还有合适的天气,只有这四个地区才有合适的气候条件,其他地方则根本不适合种植。

除了这四个地区,西北部地区都是高原,内蒙古地区都是草原,还有很多地区缺水。

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土地虽然大,但是可利用做水稻大米种植的地区却不是全部。这是原因之一。

那么越南是什么情况?

其实看维度就能知道,越南地处亚热带地区地区。哪里最适宜农业生产,有丰富的水源还有肥沃的土地,他们全国所有土地都是适合种植的土地,而且他们还有个先天优势那就是种植周期。

农业种植有一个规律就是天气条件越好,生产周期越短,收成越大。

在我国东北地区,因为天气条件限制,只能做到一年一熟,也就是说,一年只能收成一次,这也是中国古大春耕秋收的来源。

春天耕种,秋天收获,这是至古以来的传统也是中国地理条件的显示。

中原文明只是在开拓长江和珠江流域之后才有一年二熟甚至三熟的农业产出地区出现,不过也是少之又少。而越南则不同,全国所有土地都能保证一年三熟,这就是天热的气候优势啊。

同样一片土地,中国大部分是一年一熟,越南是一年三熟,这就是天壤之别。

当然天气气候土地条件都是主观原因还有就是客观原因。

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啊。

我们和越南是完全不同的产业国家,中国经历40多年改革开放,正从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现在无数乡野村落,充斥的都是留守儿童还有留守老人,年轻人除了过年几乎就不会在农村待。

这也是特别关键的原因。

农村现状就是因为没人,土地荒芜几乎没人种植。就算种植也不会种植不值钱的米,一斤米多少钱,一斤棉花多少钱?

中国人可是最会算账的。

在同等土地回报产出面前。当然是看那个赚钱种植那个啊?虽然国家也有政策扶持和要求必要的耕地种植主粮,但是政策是政策,施行是施行!

这是市场经济。没有补贴真没人中粮食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由以上我们中国不出口大米,而越南出产大米原因就很明白了。

第一:他们土地气候条件好,产出多这是老天爷给的。

第二:农村几乎没人种地,都在往城市走,这是城市化趋势

第三:种地不赚钱,都改中经济作物,这是经济规律

最后,有便宜的为什么不进口。全球化大市场情况下,我们从传统农业国变成工业化国家。从出口粮食工业原料变成出口工业品还有高科技产品。这不是国家进步的表现吗?如果我们还靠农业出口,矿业出口才是真的悲哀!


阿斗不傻


越南还没有我国的云南大,人口接近中国的8%,领土是中国的3%,也没有大平原,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二,可它却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泰国,我国的进口粮食其中就来源于越南,不奇怪:




越南水稻高产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上天的恩赐,自然条件太好了。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共有3亿亩稻田,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降雨量充足。气候湿热 并且土地肥沃 ,湄公河河流域的土地超级肥沃。每当发大水,就会从上游冲刷大量肥沃的泥浆,适合种水稻阳光充足 ,水稻能一年三熟,仅水稻就占耕地面积的3/4。能亩产1千公斤。




二,最主要的原因。这得感谢我们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越南把杂交水稻引进已有20多年了,每公顷6400公斤。2017年,破纪录4500万吨,大米出口全球150多个国家,销售总额26亿美元。

三,他们国家的大力支持,补贴。越南政府在农业投资建设上大力支持, 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国家买单,加强技术培训,合理管理,农业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系统普遍,53个省的农业厅都设有省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四,不断的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南方九龙江平原的粮食开发,大搞水利建设,引进淡水冲洗盐碱地,变盐碱地为高产田。

五,越南的劳动力充足,农业人口占比很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所以他们有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耕作的历史悠久。另外还出口咖妃,果蔬,腰果等。


所以他们国家粮食大量出口不足为奇。我国的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我国是世界名副其实的第一粮食生产国家。东北是中国最大的粮仓,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11874万吨,另外我国也在积极开发海边盐碱地和西部沙漠戈壁的农业价值,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国主要发展工业,商业……我国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汽车家电手机等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小姐姐讲史


虽然越南的国土面积只有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30分之一,还不如云南省面积大,但它不仅养活了近一亿的人口,还是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第一为泰国)。更令人震惊的是在1988年之前,越南的粮食还无法自给自足,必须大量进口。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越南发生如此之大的转变呢?

首先,优越的自然条件。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季风季候,常年炎热多雨,日照充足,这里的水稻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另外越南国土虽然狭长,但以平原为主,河流众多。特别是红河平原和九龙江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是种植水稻的绝佳区域。

其次,引进我国杂交水稻,提高产量。

早在20多年前,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就被越南引进。越南经过试种后发现,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比一般品种要多出1.6吨之多。此后,越南大力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促使起水稻产量突飞猛进,使得越南从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出口国。

2002年,越南授予袁隆平院士农业和农村发展勋章,以表感谢和敬意。

第三,越南农业人口多。

越南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并不高,水稻种植基本靠人力。而越南人口将近一亿,将近一半为农业人口,这就为越南的水稻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此外,越南政府对水稻种植给予大量补贴和无息贷款,并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大力兴建水利灌溉设施,这就促进了越南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越南水稻种植面积广。

越南的耕地面积是不如我国,但越南的耕地基本上全用来种植水稻了。而我国虽然耕地面积要多于越南,但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并不多。再加上越南自然条件好、从业人口多、政府扶持力度大的影响下,其成为稻米出口国并不奇怪。


石头说历史


抛开越南这个国家的人品不谈,我们先来聊一聊它的历史。

越南在远古时期就曾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说是历史渊源比较久远的,最初也是一种部落联盟政权,我们最熟悉的对越南的称呼应该是“交趾”,据说就是越南人两个脚趾相交才这么叫的。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个朝代的直属领土。到了清朝,嘉庆皇帝派遣使者册封国主为“越南国王”,越南的国名就是这么来的。

期间越南与清朝一直保持着朝贡关系,直到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朝才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直到后来1976年,南北统一,建立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这个小地方,可以说是认我们中国为老大哥发家的,你看就连政体都和我们一样。不光如此,今天,越南的行政区划的名字还与我们国家好多城市的名字重合,比如太原,在越南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地方。

我们做大哥的有数十倍于小弟的领土,但人地矛盾还是紧张,而越南这个小地方人口不少,国土就那么细长条一块,是怎么做到大米出口的呢?

其实能做到农产品出口的,就是生产过剩,自己吃不完,无非就是三种情形:

一、大规模的机械化,最典型的国家就是美国;二、依靠高科技,典型的国家是以色列,以色列虽然是沙漠气候,严重缺水,但依靠先进的灌溉技术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够出口;三、农业在一国产业中占比重很高,农产品的产量自然就高了,欠发达国家为典型。很明显,越南是第三种情形。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笔者上高中时背烂了的水稻的种植条件:水稻好暖喜湿,雨热同期,降水充足的季风气候适合其生长;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水稻种植业,又称季风水田农业。从这个方面来看,越南的气候条件简直是得天独厚。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是最适合水稻生长的了。另外,水稻在热带季风气候下能做到一年三熟,这无疑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越南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河流,10公里长以上的江河就有2360条,每年能提供3100亿立方米的水,这无疑为水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另外,越南地势西高东低,这样就形成了丰富的山前冲积扇;东部地势十分地平,平均海拔只有三米,无疑为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最大的湄公河和红河也提供了广阔的平原;河流的分为汛期和枯期,枯期经常导致水灾,但这又能带来肥沃的土壤。可见,越南虽然国土面积小,但适宜水稻生长的地方是真不少。

越南虽然人多,但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五。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越南较多的人口明显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越南的饮食结构一定以大米为主,越南得天独厚的种水稻条件也一定使得他们种植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经验成熟,对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率很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越南充分的满足了水稻种植的条件,能使产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个小国家能做到大米出口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我们中国,国土面积虽然大,但高原、戈壁、沙漠占的比重却十分大,水稻种植的主要位置就在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流域和珠江流域,适宜水稻种植的地方实际上很少。

况且,我国饮食结构偏重于南米北面,实际种植水稻的规模也不大,而我国农业比重也不高,人口还是世界上最多的,要满足国内的需求难度尚且不小,就不用提出口了。


无笔史官


越南现在发展非常之快,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凭借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越南不但实现了农业自足,还大量出口!


地势方面,越南地处中南半岛,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虽然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但是海拔非常低平,而东部沿海则为广阔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海拔3米左右,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气候方面,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越南气候属热带气候,整年雨量大、湿度高,非常适合水稻种植。


易水易潇寒


原因有三点:

一,粮食的出口量与本国人口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除了越南之外、泰国、印度、孟加拉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都是如此。印度的人口也很多,而且大部分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有的甚至连口饱饭都吃不上,但是印度每年向中国出口的大米也非常多。要知道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却和中国相差不了多少。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印度也有十三亿人口。

然而,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工业化的世界,要保证国家强大,不可能仅仅依靠农业,工业才是国家实力的基础。为了支持工业的发展,或者说为了保证工业方面的国家需要,在国家内部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只能出口初级的农产品换取外汇,再拿外汇换高科技工业产品以满足国民的生活需要,满足国家发展和国防的需要。即便越南的大米不能自给自足,但是只有优质的大米才是别国需要的。除了优质大米,拿不出别国所需要的其它产品。

这一点,我们不能嘲笑他们,因为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新中国建国之初,我们也是依靠出口农业产品,换取外汇,或者支持工业建设,导致后来三年自然灾害之时粮食储备不足,死了很多人。后来工业发展起来了,才取消了农税,甚至反哺农业。现在,我们国家出口的工业产品也大多数都是初级的工业产品,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产品。当然,随着国家工商业的发展,我们现在也不断地进行产能升级,出口的工业产品也越来越向高端产品发展。

越南是一个小国,小国有小国的难处。现在越南也在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外来的低产能工厂不断地迁往越南。越南只是在走中国走过的道路。勒紧了裤腰带子,发展工业,这正是现在越南在走的道路。

二,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越南、印度、泰国,都是处于热带地区,甚至处于热带雨林地区。在历史上,因为热带雨林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对于农业而言被称为绿色的沙漠,土壤中的营养都保存在植物体内,一旦植物被砍伐,水土就会流失,于农业发展没有好处,只有坏处。而且,热带地区,病虫害非常多,农作物极为容易遭到病虫害的毁坏。这也就是历史上,热带地区的大河流域无法兴起文明的根本原因。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在机械化农业的发展,兴建水利设施,保证河水滋养土地,避免了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得到了保证。而农药化肥的出现,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证。热带地区病虫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越南等国家才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生产,在越南许多地方,因为水利设施的建设,河水上涨之后留下了肥沃的土壤,却没有的对人类社会的生活设施造成破坏。

三,时代的演进,地理环境的优势。

越南,在汉朝直到唐朝,原本都是中国的土地。在明朝,也有一段废藩设州县的历史。

自东汉末年起,随着钢制工具的普及,南方丘陵山地的硬土以及北方长期冰封的冻土都能得到开发。越南不是一个拥有大平原的国家,而是一个山地丘陵占九成的国家。然而,越南的耕地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六成,这就说明很多丘陵山地都被开发成为耕地。

耕地面积越大,对劳动力的需要就越高,人口就越多。与此同时,充足的劳动力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耕地与人口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于是,在唐朝以后,越南就有了独立建国的经济基础。宋朝时期,产量很高的水稻作物,占城稻就来自于占城,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南部地区。

越南地处热带地区,水稻那是一年三熟。与越南相比,中国只有海南和两广的部分地区才有可能一年三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一年两熟。在东北,只有一年一熟。

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大,耕地却少,而且用于水稻种植的耕地更少。水稻是三大高产农作物之一,缺乏可以种植水稻的耕地,大米的产量自然非常少。近年来,我国的大米大部分都是从越南、泰国、印度进口的。当然,这只是为了保证粮食储备,以及更换新粮。

越南能够有大米出售,自然与高产高收的水稻分不开,加上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大,大米自然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青青说文明史


提起越南的稻米,我们很容易想起“占城稻”,占城是古代越南中南部的一个王国,北宋期间,引自该地的良种“占城稻”在中国大陆地区被广泛种植,占城稻的生长期较短,其特征是高产、早熟、耐旱,客观上起到了提高中国粮食产量的作用。

越南国土总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约为930万公顷,水稻种植总面积为744万公顷,稻米年产量近四千万吨,虽然越南人口已经达到近9300万人,但人均稻米年产量也达到了九百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越南就大量出口稻米,每年的出口量都有数百万吨,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越南全境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近两千毫米,丰沛的降水量是水稻种植的关键因素。越南的稻米多属于三季稻,同样面积的土地,中国东北地区一年一季,人家这里一年三季,产量自然要大上很多。

越南稻米的主要产地是南方的九龙江平原和北方的红河平原,其实这两块平原都是肥沃的三角洲地区,九龙江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红河平原就是红河三角洲,这两条国际性的河流每年都把上中游的泥沙带到下游,给土地带来足够的肥力。

长期的战争给越南的农业生产也带来很大破坏,即便是战争后的越南人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仍然很差,那是因为越南农业也一度实行了统一的合作社模式。从1986年革新开放之后,越南的农业获得了日新月异的突破发展,1988年,越南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次年,越南就由粮食进口国变为粮食出口国,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之后的第二阶段改革中,继续加强农业自由化改革,扩大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说起越南的水稻种植,他们还需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中国水稻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袁隆平先生多次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指导培训,推广他的水稻杂交技术,2002年,越南政府曾经授予袁隆平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勋章,以表彰他对越南杂交水稻普及和推广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袁隆平也多次受到越南政府邀请,前往越南帮助解决盐碱地水稻种植难题。

几个月前,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提出了农业新口号,越南要争取在未来十年,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发达的农业国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