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渐渐失去年味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

阮六六


一言以蔽之:农民进城定居,然后农村无人是我们的文化年味等消失殆尽的主要原因。!


公道正义的褒扬


前几年我也挺不理解的,春节没了年味。也许农村还好,但是城市当中,年味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办法,后来想通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别说现在年味淡了,以后仍然是一年不如一年。

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形成于农耕经济和宗族文化。然后现在人们一边抱怨没有了节日趣味,一面也在逐渐放弃传统文化下的生活。说白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一个同事是江西九江乡下的,他们现在也很重视家族文化,无论工作多忙,到时候一样请假参加老家的祭拜、过节,他自己也很重视。

生活方式改变了。如果你住在16楼,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那个二踢脚肯定在你家玻璃窗爆照。以往肯定没事,16楼高的高度,没人住。现在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在不禁止的时候,很多人已经不再去燃放了,年夜饭吃饺子前需要放的那挂鞭炮成了负担。

娱乐生活的多样性,人们不再热衷于春节活动。手机里面各类app已经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吸引了人们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春节文化生活已经不够刺激。

物质生活丰富了,对春季中饮食、服饰的盼望境降低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小时候春节买新衣服,吃好的,现在可以天天买新衣服,吃到想吃的东西,春节少了一份盼望。

人群呈现小众化。以前身边的朋友、家人层次和思维都出不多,大家聚在一起都能说得到一款。现在人工作在不同的领域,思维结构各各个不同,话题少了,以往的亲友也有了距离感和陌生感,这样加少了不少聚餐动力。


二马过三石


我是78年的

小时候是很盼望过年的,为什么呢?因为平时生活不大好,一个月才吃二三次肉,在蹭蹭长个的时候,没有肉类的我们那一代人基本都是精瘦的身材。而且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哥哥他们穿剩下的,还会有布丁。所以那时候才会高高兴兴的盼望过年。过年了有好吃的好穿的,怎么能不喜欢,喜欢了,年味儿就浓了。

现在的人基本不缺营养,平时吃的还好,过年了反而吃的累~营养过剩让身体新陈代谢变的困难了。

一个人的思想要想有新鲜感,就必须要有对比性,天天吃糖也腻了,所以现在的人对年已经没有那种渴望感了~当然就渐渐没那么浓了。


东北人参鹿茸种植户


年味,代表的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眷恋。所以,当传承的观念淡薄,眷恋变得浅淡,年味也就变得没有味道了。

第一,传承的观念变得淡薄,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

记得小时候过年,总会觉得很兴奋。因为一到过年,我就可以穿上新衣服,穿上新鞋子,吃上自己心爱的糖果。更值得开心的是,我可以收到真实的一张张的钞票,闻闻钱币的气息,放佛自己是一个有钱人。我也可以在夜里打上可爱的灯笼,和小朋友一道,大摇大摆地在街道闲逛。你碰下我的灯笼,我撞下你的灯笼,好不快活!

那时过年,代表的是一种仪式。只有在过年时,我们才可以做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渴望会很强烈,很强烈。

现在呢?一切来的好容易。过年了,手机发红包,想吃糖果了随便买,衣服旧了随时更换。既然平时都可以得到,那过年还有什么意思呢?而导致这样的背后,其实是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快速的发展。以前,一块橡皮1毛钱,两根辣条1毛钱,一个冰棍1毛钱。现在,哪里见到1毛钱的商品呢?

第二,社会飞速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眷恋变得浅淡。

在以前,我们很喜欢过年。因为我们没有手机的干扰,珍惜与堂哥表弟过年玩耍的时间;因为我们更喜欢听对方的声音,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的变化;因为父母不会很在意我们的成绩,只会在我们考砸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努力。

而现在呢?好不容易过年了,阿姨见了你,问你的成绩;舅舅见了你,问你的工作状况。爷奶见了你,问你的婚姻情况。要是大家不聊这些了,正好,都抱着手机玩玩,也不会觉得寂寞。有人在没人在,根本没有区别。

因为,我们被手机控制了,情感变得淡薄了。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脑里满是竞争。也正因为竞争,我们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害怕婚姻,更害怕别人对自己善意的关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今年过年,你觉得还有年味吗?


一枚铜豌豆


可能我们四川人没觉得吧?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小时候只是比现在多了个放鞭炮活动,其实我们并不喜欢噼里啪啦的放鞭炮,因为大家为了来年更好,都喜欢争先恐后的买大雷炮,一到团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一家比一家的鞭炮声响,有些大雷炮震的整栋楼都在震,我们是痛恨的!害怕的!小时候过年上街,城区里到处都是放各种烟花爆竹,说不清楚哪里就会丢出来一个炮到你的脚边吓得你又叫又跳,我们是恐惧的!是破烦的!自从城区禁止燃放鞭炮后空气好了,走在路上也可以放放心心了,我觉得挺好的,我支持政府禁放烟花爆竹!


改个名字咋就这么难难难


年味不足的根本原困是我们的生活富足了,远远超过上世纪的任何一个年代。我是七零后,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新衣服和妈妈给做的新棉鞋,吃上平时极少吃的肉和其它的好吃的,当时的喜悦心情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所以过年是每个人都期盼的。现在过年除了放个鞭炮和平时不一年,其它和平时都一样,所以年味也没了。国家控制空气质量,减少污染,城市鞭炮也不让放了,除了放年假是过年了,别的已无两样!


手机用户61818868184


陕西西安农村人 以前我们那里人都说过年是过娃呢,我们这代人之前一家都两三个小孩,村里人多,就热闹。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以后基本都回来了。想想看小孩过年穿新衣服是什么感觉,再加上吃好吃的,领年钱后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街道上三五成群的小孩在玩耍。

现在我们这代八零九零后都做父母了,生活压力变大了,孩子也少了,没人气了。以前一家一个男的打工基本就能过得去,现在得两个人干活,还得干到二十九。春节放假还操心着初几去谁家,初几去上班。回家看父母跟走亲戚一样,回家坐几个小时了就走了,连小时候玩过的地方都想去去不了。等我们这代人死了后,孩子们这代人过年就和国庆节一样了,没有老家了,因为都在单元楼里出生长大的,当他们长大了估计楼都拆了。


胡麻古斗儿


看到这个话题不禁心里一震。

类似这个问题的问题简直太多,失去年味只不过是失去某种更加深刻的不易察觉的东西的表现。比如相互的爱,相互的尊重,相互的祝福。

这就如同,现在中国还有祖训吗?还有家族式的凝聚力吗?还有尊师重道的思想高度吗?还有道德至上的精神领袖吗?

当然,我不怀疑会有,但是普遍吗?深刻吗?是普遍没人关心了,关心也不那么深刻了!传统都少关心了,何况年乎!年只不过是个传统节日。传统都淡薄了,犹如水上之舟,江河枯竭,舟焉乐哉?

所以根本还是传统,道德,家,家族,等等传统意识的淡薄。

年龄其它的都不是本原因。笼统来说就是缺爱,爱太匮乏,所有的爱太单调,不是单纯,是单一。就好比爱情,古时爱情是涵盖所有生活,整个生命的,如今,可以只是性,可以只是约会,可以只爱不合,也可以只合不爱!等等,本来非常浑厚的情怀被细分,而单一化,结果就是单调。没有深度,没有交错纵深的情分,于是怎么会有那么浓的味儿?

如今的年被划分为红包年,送礼年,贿赂年,攀比年,等等。而本该有的,最重要的团圆反倒是关心者越来越少了。所以怎么有味儿?



疆南箭客


年味是什么?过年是阴历大年三十,新老交替,新春更迭的历法讲究,其实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节气岁时文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过年的习俗传统延续了那么多年,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农耕社会长期保持稳定,二是中国的血缘宗亲大家庭文化与农耕文明配套延续至今,第三是社会治理体系中保留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可是这三种原因发展至今,已经失去了文化的突然:

第一、农耕文明已经进化到后现代工业文明。虽然中国至今还有9亿农民,但是“农民”的概念早已今非昔比。这些农民只是农村社会转型城镇化社会的过得阶层,在过去几十年里,农民通过进城打工,成为城市农民工的流动渠道,实现了和土地的脱离。脱离了土地的农民,其实就是市民。如今农民虽然有土地使用权,但是国家的粮食储备主要依靠大型机械化农场,农业税减免之后,农业占比经济的比重也下降了,农民自给自足,在故土中等待城市的到来。而离开了土地的农业文化,与春节渐行渐远。因为春节是春播夏耕的产物,而工业社会是不分四季的。

春节的年味随着人口流动、国际化和非农业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变得淡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二、中国血缘宗亲大家庭已经瓦解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乡土大家庭是农业社会的基层组织模式,而工业社会中,独家独院、独门独户。兄弟姐妹、父母住在一起的联合式的大家庭,父母子女两代人混居的主干家庭,逐渐被夫妻两加孩子的一家三四口的核心家庭代替了。即便是过年,也是各自庆祝,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大家庭鸡飞狗跳、欢快闹腾的感觉。


第三,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对于传统社会的传承逐渐断裂了。最明显的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城市管理和安全环保角度,烬燃烟花爆竹是非常合理的,它有利于降低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节省治理成本,保护环境。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也有弊端,那就是因噎废食,为了减少治理者的麻烦,而愿意对文化作为,不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加上禁止酒文化、年会限制等等,造成过年少了很多气氛,传统的年味也随风飘零。相信再过不多久,中国的年俗文化将彻底被现代社会的孤独、冷清所替代。


西双版纳的茶花


“中国年渐渐失去年味”是个伪命题!

“年味”这东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的年味有多少得以保留?现在大家嘴里的“年味”就是七八十年代的记忆,再之前国穷民贫,过年能吃上肉穿上新衣已是奢望。

八十年代是个分水岭,联产分田到户,能吃上饱饭,家庭人口又多,每家每户不少于七八口人,多的十几二十口,人多了自然热闹,年味也丰富多彩。

现在的家庭,人少,三四口人,最多也就五六口人,老人占了2/3,一家人围绕一个孙子孙女宝贝,含起来怕化了,捧起来怕摔了,玩手机的多了,聊天围炉子少了,猜码划拳,摔胶打陀螺,吟诗作对,渐渐绝迹……年味也就变了。

新的“年味”在孩子孙子心里扎根了,压岁钱红包微信才是他们的主要内容,若干年后,这些“年味”也会被新的内容取代。

说“年味”变了的人,说明你开始老了,开始怀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