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逆向而行,紧急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现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与此同时,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会着日常的甘苦。

44岁的朱良付医生,对着镜头,说起自己曾遭受过的来自病人家属的谩骂:

“曾经有一个老太太,是一个老爷子的家属,那个阿姨说:我真想把你撕成碎片……说我把她家老爷子给害死了。”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这,是日前上线的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中国医生》当中的一幕。

继《人间世》《生门》《急诊室故事》等之后,《中国医生》(原名《医心》)将镜头对准全国六家大型三甲医院(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和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多视角呈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同面向,从而展现中国医疗系统的多个侧面。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中国医生”的最大特色就是,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

在第一集“挚诚”中出现的朱良付,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二病区主任、同时担任脑卒中绿色通道组长,每天面对的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殊性,要求病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朱良付担任组长的绿色通道,要像军队一样24小时待命,所有链条畅通,刀出鞘,弓上弦。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不受控的病人,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属,每一次的诊断和手术,都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役。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和接下来的手术事项告知家属,朱良付用手机录音。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手术结束时,通常已是凌晨。

做到凌晨5点,也是家常便饭。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这天,他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2个小时。然后又到凌晨1点,足足做了17个小时。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周末的时间,不是交给学术会议,就是下乡讲座或者义诊。

基本上,365天无休。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一遍是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另一边,也面临着手术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被投诉。

而这,是大多数中国医生都可能面临的历练。

朱良付说,尽管选择权在家属这里,但医生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和群众交流的时候,他能体会到你是真的关心还是不关心他。

你自己内心也知道,假如这个病人是你的直系亲属,你做不做(手术)。

这就是你的良知。”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即便在被病人家属骂“想撕碎你”的情况下,朱良付依然说:“并发症去世的病人,医生肯定是百分之两百想救他的。低概率事件发生之后,医生并不比家属难过得少,也是很难过的。但是家属不理解。”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长时间高强度无规律的工作节奏和作息,绝大多数医生都有职业病。

王东进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曾经疼得动不了,但医生人数不足,最后只能带着颈托上台手术。

面对镜头,这位德高望重的医生自嘲:腿也不行了,腰也不行了,颈椎也不行了,“要残疾了”。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朱良付的同事说,做这一行之后,大家的共识就是,

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了。

因为一旦做了医生,生活乐趣、生活质量,根本都是够不到的海市蜃楼。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朱良付也有严重的职业病,也担心自己的身体。

“我就担心有时候我会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以下,是一个中国医生对“不能死”的解释:

“我对家庭的责任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

我现在是一个主任医师,国家差不多要花25年时间才能培养一个(这样的医生)。

我现在44,如果我要是死了,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朱良付的话,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医生负重前行的现状。

很多观众表示,看到这里顿时“泪目”。

近年来,很多聚焦医疗人员、医患关系的纪录片,都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纪录片《中国医生》导演张建珍说,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医务人员的各种“不了解”和“想了解”。

“在中国,每天有2000多万人次到医院就医或陪同就医,中国的医院承受着难以言喻的超级压力,中国的医生更是被当成了‘超人’。

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于医院和医疗系统却处于一种‘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从来不了解’的状态。”

这一次的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医护人员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除了感动之外,他们更需要的,其实是来自我们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医者仁心,医者也需要人心。

这就是中国医生!“我今年44岁,我不能死,那是浪费国家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