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

在大部人看來,如果一個人性格寬容大度,必定會有很多人想要和他做朋友。然而,事實上,這個規律在人際關係中並不適用。有的人經常會感到不解,為何自己明明很大度,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卻沒有幾個真心朋友,有時甚至覺得孤獨。

那麼,為什麼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呢?下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

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

老好人:遷就

首先,大度的人通常喜歡遷就別人,這樣別人會認為,你的好理所當然。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會被貼上“老好人”標籤。對於這類人來說,只要你的請求不是特別過分,他們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拒絕。

當你感覺不舒適時,他們會盡量站在你的角度去討好你。就連出門一起吃飯,他們也會根據你的喜好來點餐,而很少說出自己的想法。

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

生物適應性

進化心理學提出,人是具有生物適應性功能的。比如,當我們從一處光亮的地方進入到昏暗的環境中時,一開始我們眼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清楚,但一段時間後,我們的眼睛逐漸適應了這種光線強度,周圍環境慢慢也開始變得清晰了。

這個道理用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一樣。當別人對我們好,我們會覺得愉悅、滿足。但如果對方長期對我們好,我們就會開始習慣這種相處模式,久而久之,就會將對方的好視作理所當然。

這也就是為什麼凡事都大度的人,真心朋友反而很少。因為周圍人習慣了他的好,已經將這種好看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好感激的。而那些不經常對別人好的人,如果偶爾對別人做出善意的舉動,對方反而會有些感動,從而對其印象深刻。

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

缺乏個性

其次,如果你凡事都很大度,別人也會認為你缺乏個性。交朋友這件事,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小團體的養成。人們往往會和那些與自己愛好、生活經歷相似的人交朋友,而朋友之間又會形成一個小團體,個體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團體中的一部分,因而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

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有怎樣的朋友,就會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這是團體歸屬感產生的心理暗示。而對於那些凡事都很大度的人來說,他們總是處處為別人著想,而很少為自己考慮。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幾乎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個性也就無法展露出來。

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越是“大度”的人,越沒有朋友

由於過度討好他人,忽略了真實的自我,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缺乏個性,在人群中沒有吸引力,自然也也就不願意和他交朋友了。

因此,我們會發現,那些在生活中總是很大度的人,反而沒有什麼真心朋友。當然,我並非是在引導大家做自私自利的人,而是應該把握一個度。適度大度,適度地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學會和周圍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展現出你獨特的個性才是融入小團體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