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恐惧、失眠…面对疫情出现负面情绪怎么办?这份专家建议请收好

河南商报记者 王蒙/文

疫情发生后,你是不是反复刷手机,不断查询各种疫情信息?是不是为还没买到各种防护用品而焦虑?是不是不停愤怒地指责?是不是害怕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

那么,如何做好自身的心理防护,在心理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呢?带着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河南商报记者对话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副院长孔德荣,为您一一解答。

在开始接下来的解答前,建议记住这个号码:郑州八院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371—55622625。

【焦虑、恐惧、失眠、崩溃,我是不是“病”了?】

河南商报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种类型的信息铺天盖地,给对普通公众、密切接触者、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人出现了恐慌、焦虑、恐惧、失眠、崩溃等状态,该怎么面对这种情绪?

孔德荣: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疾病,在内心缺乏安全感、掌控感的时候,就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心理上也会出现恐慌、失望、恐惧、易怒、过于乐观、放弃等变化,也可能会有不敢出门、盲目消毒、攻击行为等情况。

其实,我们面对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情绪和行为变化,都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反应,也有助于我们应对灾难。但如果不良情绪过度,则会损失我们的理性和行动能力,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能力。因此,用更多的支持和安慰代替埋怨和恐慌,从我做起,传递正能量,创造良性风气。

【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如何自我“救赎”?】

河南商报记者:面对迅速攀升的确诊数字和揪心的新闻资讯,不少人陷入负面情绪之中难以自拔,该如何调节?

孔德荣:疫情发生同样考验我们平时的认知方式。倾向于负性认知的人,可能会不断暗示自己,“整个事情很糟糕”、“可能会越来越难以控制”…… 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暂停这个想法,告诉自己“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的措施,一定会好起来的”等。用合理的态度看待疫情发展的过程,保持希望,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到我们可以做什么,能关注到我们身边的美好。

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疫情,从中看到政府组织下,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在与病毒战斗的过程,让我们的掌控感越来越强。

【保持情绪稳定,应该怎么做?】

河南商报记者:在保持情绪稳定方面,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孔德荣: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度运动,每天开窗通气,限制饮酒,不滥用药品,尽量保持生理上的稳定性,不做损害机体免疫力的事情,由此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情绪的稳定和健康。

【在家憋太久,无聊又空虚?】

河南商报记者:最近许多朋友都在说,在家憋得实在受不了了,怎么排解这种无聊空虚感?

孔德荣:疫情的发生打断了我们原本的计划,而因此产生的挫折感可能让我们不能及时调整工作及生活计划,被迫在家会让人感到无奈、空虚、无聊。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和远方的家人朋友通过网络聊天、彼此给予支持。珍视这样一个与身边的家人相处的难得时光,做一份室内的活动清单,把因为我们之前太忙而未完成的事情做一做,家庭大扫除、厨艺秀、玩亲子游戏等等。找寻有趣的事情做,比如收看以前没有时间看的电视剧、电影;以前没有时间写的字、画的画都可以写写、画画;听听音乐,尤其是让人身心放松的音乐,保持身体的舒适与放松等等。

【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河南商报记者: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或者去医院就诊?

孔德荣:如果您及您的家人因为疫情的发生导致出现负面情绪无法排解等异常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干预和帮助。

如果确实觉得情绪上难以控制,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紧张不安,伴有多种身体的不舒服比如心慌、胸闷、气短、尿频、胃难受、恶心、食欲下降或者睡眠欠佳等,严重影响生活了,您也可以到专科医院门诊就诊,请医生协助评估,予以合适的医疗处理。

最后,孔德荣还提醒大家,按照国家的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戴口罩,及时规范洗手、减少聚会、减少公共场合的进出。

值得一提的是,1月29日,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并组织医院心理专家团队在线接听,帮助公众在心理上有效应对这场疫情。如有需要,您可以拨打郑州八院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371—55622625,在电话的另一端,心理专家将会为您答疑解惑。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熊子文 张曙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