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却不会说中国话

民国时期的外交一度艰难,因为我们没有相应匹配的国力,因此在国际上很难有发言权,即便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官,面对这一类情况也有心无力,比如顾维钧,拒签凡尔赛和约,甚至在日本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以后,参与了国际调查团,但实际上这些颇为正义的行为,却并未为国家取得实际的效果,列强该侵占还是侵占,丝毫不用理会中国的面子。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却不会说中国话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外交,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国力,这样才能在国际中争夺话语权,不过要说起来,几乎也就是在十几年以后,另外一位我国的外交官,却在西方列强同样强势的情况下,为国家收复了两块地,赶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也由于其言辞犀利的个性,被西方赞誉为是“铁腕外交”,但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就是陈友仁。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却不会说中国话


说起来陈友仁并非是中国籍,而是一个华裔,祖籍是广东顺德,父亲原本是当地一个木匠,后来参加过太平军,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杀,陈友仁父亲逃到了海外,并最终在海外定居,1875年陈友仁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由于聪明好学,长大以后的陈友仁获得了初级律师、转让证书者和公证员的资格,可能也是因为具有律师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具备了能言善辩的特质。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却不会说中国话


毫无疑问陈友仁拥有英国国籍,但是他知道自己骨子里面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脉,因此在辛亥革命以后,陈友仁回到了中国,并被北洋政府聘为法律顾问,陈友仁来自于国外,对中国北洋时期所遭遇的弊病无情控诉,也因为文笔犀利,因而遭到了打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陈友仁南下结识了孙中山,并负责广东军政府的外教工作。多次自主孙中山的革命工作,甚至还变卖了家产。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却不会说中国话


大革命时期,陈友仁出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外交上态度一度强势,尤其是在明知道劣势的情况下,仍然主张同英国人谈判,收回英国占据的九江以及汉口两地,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而铁腕外交的外号,也就是这时候才开始叫开的。陈友仁在大革命时期,一度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持农工”三大政策。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却不会说中国话


大革命失败以后,陈友仁一度遭到通缉,并多次参加反蒋工作,在此期间还多次出任外交部长的工作,抗战爆发以后,为抗战奔走效劳不遗余力,1941年香港沦陷以后,日伪在香港逮捕了陈友仁,并让他出任汪精卫政府的外交官,但陈抵死不从,被软禁在上海,1944年病逝,可惜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亲眼看到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也因为其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友仁遗骸被迁葬至八宝山革命公墓,供后人凭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