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被困匈奴19年,與匈奴女生了個混血兒,此子命運如何?

轉載自心安歷史說
《漢書》之中“蘇武牧羊”的故事非常令人感動。故事之中,作為大漢使節,蘇武、張勝等等都是正義之士,而匈奴盡是窮兇惡極之徒。因為“蘇武牧羊”的故事太過深入人心,所以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都會多少帶著偏見。縱觀蘇武一生,他做了一件足以留名青史的事情,被歷代君主大加宣傳。而“蘇武牧羊”的背後是無奈和蒼涼,他的妻子兒女都因此一生跌宕。

蘇武被困匈奴19年,與匈奴女生了個混血兒,此子命運如何?


蘇武出使匈奴,並非追求和平之舉。當時正是大漢匈奴戰爭最為激烈的時候,匈奴單于想要以緩兵之計贏得匈奴休養生息的時間,所以積極和漢朝改善關係。而漢武帝是怎麼想的呢?
漢武帝是一位非常激進的帝王,漢初國力空虛之時,漢朝以和親和財物暫時穩住匈奴,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具備了征討的力量,漢武帝想要在生前一舉殲滅匈奴。當時朝中大將韓安國和李廣都持反對意見,漢武帝於是重用了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大軍討伐,將匈奴趕到了漠北。
到了漠北之後,匈奴和漢朝開始僵持,雙方手上都有對方的投降者,漢武帝想要掃平漠北,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漢武帝不再貿然行動,而是派遣蘇武等人前往匈奴打探情況,這些使者們甚至曾經計劃過綁架單于的母親以牽制單于的力量。匈奴發現了蘇武等人的意圖之後就將他們扣押在匈奴,蘇武19年的“牧羊”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漢朝獨尊儒術,蘇武是因為察舉制入朝的,可見家族文化氛圍是很強的,祖上也頗有民族氣節。蘇武很愛惜自己的名聲,他知道如果自己投降,蘇家世代為官,必然會蒙受滅頂之災,就算不被誅殺,也會被口誅筆伐。李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後來李陵過來勸蘇武投降,想要以蘇家敗落的慘狀來說服他,蘇武都沒有心動。他清楚漢武帝的實力,堅信匈奴必然會被滅。而單于因為尊重他的氣節,並不會貿然殺他。所以蘇武一直忍辱負重,等待歸漢的一天。

蘇武被困匈奴19年,與匈奴女生了個混血兒,此子命運如何?


蘇武牧羊的區域在今天的貝加爾湖地區,因為戲劇和影視劇的演繹,我們都覺得蘇武這許多年來十分艱難。其實那裡水草肥美,人也不少。蘇武在這裡娶了一名妻子,還生下了一個兒子。相比於生活上的困難,蘇武最難克服的還是心理上的寂寞。但蘇武並沒有忘記當年來匈奴時的重任,他一直留意氣候變化、風土人情,將這些牢牢記在心中,以便將來告訴君主。正是因為知道蘇武的聰明,他在匈奴扣留的時間越長,單于越是不願意放他回去。
後來在蘇武、部下常惠以及漢使的努力之下,單于被迫放了蘇武。蘇武歸國之後,憑藉這麼多年在匈奴的經驗,成了漢朝對戰匈奴的高級參謀,同時,漢昭帝還封他為典屬國之職,讓他管理匈奴的來降者。
蘇武回國之時並沒有帶走自己在匈奴的妻兒,只留下了一首詩:“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至於蘇武為什麼不帶走他們,並且向大多是人隱瞞了自己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事實?說到底還是因為蘇武太過愛惜自己的名譽,19年過去了,漢武帝駕崩,漢昭帝即位,蘇武對漢昭帝並不瞭解,對朝中局勢根本不清楚,將妻兒帶在身邊就是留著一個隨時可能引來殺生之禍的話柄。他眷戀自己的國土,但也會“近鄉情怯”。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他選擇了最保險的一步。


蘇武在漢朝的妻子已經改嫁,兒子蘇元多年後和父親相逢,終是一件人間美事。故事似乎到這裡應該終結了,然而蘇武剛剛歸漢的第二年,蘇元因為參與了上官安和桑弘羊等人的謀反被殺。被整個漢朝歌頌的大忠臣,他的兒子卻因為謀反被送上了戰場。蘇武承受19年離鄉背井之苦,最後和兒子相伴的時間不過一年,這對於蘇武來說是極大的精神打擊。謀反是重罪,即便蘇武再大的功勳也不能袒護兒子。況且蘇武自身也牽扯其中,如果不是霍光三番五次為蘇武求情,蘇武也不會僅僅是丟了官職這麼簡單。
漢昭帝駕崩之後,霍光最終選擇擁立衛太子孫為王,即為漢宣帝。《蘇武傳》之中記載,蘇武擁立新帝,漢宣帝賜他為關內侯。要知道,漢高祖劉邦曾經留下遺訓“非武功不得侯”,也就是說已經被貶為庶民的蘇武,在漢宣帝即位之時還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這位老人在腥風血雨之中保護了漢宣帝免遭殺生之禍。但是史料之中對於蘇武在漢宣帝即位之中所做的事情並沒有過多記載,最大的可能,就是蘇武在這場爭奪戰之中甘心被霍光利用,成就了漢宣王,卻內幕陰暗,不便記載在史冊之中。

蘇武被困匈奴19年,與匈奴女生了個混血兒,此子命運如何?


漢宣帝對蘇武的態度是十分尊重的,他多次召見七十對歲的蘇武前來覲見。漢宣帝可憐蘇武孤苦伶仃,便詢問大臣蘇武是否在匈奴還有子嗣。幾位知曉內情的大臣告訴了漢宣帝,蘇武確實有個和匈奴女子生的兒子,名為蘇通國。
漢宣帝知道之後也挺高興的,派人用重金將蘇通國從匈奴贖了回來。蘇武耗盡最後一點能量,為漢宣帝的登基助力,最終也算是得到了好的結果。他最終和自己的兒子團聚,蘇通國還被任命為官。不久之後,八十歲的蘇武病逝。
甘露三年,匈奴單于第一次前來拜見漢宣帝,算是給多年的漢匈大戰畫上了休止符。漢宣帝送走單于之後,時時感念著蘇武的忠心,就讓畫師在麒麟閣畫了十一名忠臣的畫像,蘇武就在其中。
蘇武的一生是跌宕而蒼涼的,戲劇之中演繹的蕩氣迴腸、雄心壯志,是他19年日日夜夜面朝大漢的淚水和嘆息。身在外朝,心繫國土,身在故土,又捲入了政治旋渦。不過,蘇武一腔正氣,在絕望的情況下都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蘇武的人生告訴我們,即便當下的一個決定看起來是錯誤的,一個人的命運看起來是悲慘不公的,但歷史依舊是在往正義和好的方向發展,人們銘記的永遠是忠臣。


蘇武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