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抢购双黄连的民众比黄连还苦

昨晚夜里醒来,摸出手机看看疫情发展,突然跳出权威发布。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一瞬间全部的睡意都被打消了,我赶紧叫醒程老师。“病毒有药了!”


程老师醒了,迷迷糊糊地问:“病毒,病毒在哪?”我说:“不是病毒,是药,有药了。”


然后三更半夜上淘宝,发现不但人吃的“双黄连”没有了,连兽吃的也断货了!“双黄连”这个销售速度绝对能排史上第一。


王开东:抢购双黄连的民众比黄连还苦

反正也买不到了,怀着无限的懊恼,我就仔细琢磨这个新闻,一琢磨问题来了。


首先是太真实了。一个是上海药物所、一个是武汉病毒所,有科研有实践,两者联合发布,绝对是重磅消息。病急乱投医,谁能不信?如果说某一家发布,我们还可说是一家之言,不足为据。但两大科研部门联合发布,真实性非同小可,三人还能成虎呢。


其次是太权威了。新华社“新华视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率先发声,科技日报、中青报、文汇报等众多媒体紧随其后。在老百姓心目中,这些媒体在非常时期发布这样的信息,绝对是值得信赖的。


最后是太聪明了。因为第一项太真实了,所有人喜大普奔,媒体也不例外,于是争相扎堆报道。在老百姓的眼里众多大媒体报道就是权威发布。久旱逢甘霖,谁不期待有解药?不疯抢才见鬼呢?


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我们就会有几点疑惑。


一是“可抑制”这个词非常微妙。不妨比较两个词,如果是“可防治”那就厉害了,对没有受到病毒感染的,吃了这个药就能预防了。


如果是“可控制”那也了不起,就是受到病毒感染了,但吃了这个药就能够控制住,不会往坏的方向发展。


但什么叫“可抑制”呢?抑制有约束的意思,就是受到病毒感染了我可以约束,但约束只是一个动作,不代表结果。


与前面两个词比较起来,“防治”和“控制”,不仅是动作,更有动作后的显著成效。但“抑制”不一样,抑制就是约束,但能否约束住,不在这个词义的管辖范围内。所以我昨天说,某些砖家的语文很厉害的。


果然今天一采访,马上就打太极了。


王开东:抢购双黄连的民众比黄连还苦


钟南山院士喊了这么多天,这些人老老家实呆在家里,现在一下扎堆去买药,这个风险不是太大了吗?


二是上海药物研究所很神奇。这个神奇表现在他们经常“可抑制”,历史成果很辉煌。


医药类第一大号丁香园忍不住吐槽。


王开东:抢购双黄连的民众比黄连还苦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不仅能搞萨斯,还能搞新型冠状病毒,还能填补17年空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而且时间都非常短。”


丁香园毕竟是圈内高手,一下点到要害。攻克这三大病症,而且时间都很短。这说明了什么?一个科学药物的产生,至少要经过体外实验观察,动物身上试验,然后才是有限人的临床实验,积累大量的临床数据,科学辩证地分析疗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上海药物所实在太厉害了,很快就搞出了很多好东西。这很神奇!


但钟南山院士说,迄今非典的有效药还没有,怎么就把这个药漏掉了?阿尔兹海默症都能攻克,这在世界绝对是超级领先的,肯定要拿诺贝尔奖,但全世界都没听说过。


看到他们可抑制病毒的方子都是“双黄连”时我就笑了。人家程咬金还三板斧,你这是一味药打天下。非典被你治了,新型冠状病毒又被你治了。反正一个清热解毒的药,总归能对你的病毒抑制一下,抑制不住也没关系,病毒太太太他妈强大了。


三是某些双黄连厂家早就满负荷生产了。这说明了什么?我不想猜测也无法猜测。双黄连口服药可是有很大副作用的,我相信昨晚很多人已经喝了。做医生的一定要有科学精神、有菩萨心肠,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很多人说抢购双黄连的人智商欠费,活该被收割,各种嘲笑的段子层出不穷。


有的说如果报上说吃屎能治病毒,这大半夜的开塞露都会脱销。


还有说,早在15年前德国教授柯基米尔兰帕德斯基在《老年春秋》上指出:双黄连口服液虽然能抑制某些病毒,但会攻击男性的睾丸。有证据显示连续喂公鸡一周双黄连,公鸡的睾丸缩小了40.27%。


王开东:抢购双黄连的民众比黄连还苦


在这个信息下面,最精彩的一条留言是:要蛋,还是要命,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我觉得连夜买双黄连的人不应该被嘲弄,是谁让这些民众栖栖遑遑,生命没有着落,家人无处安放?现在你给了他们一点希望,他们怎么可能不去努力一把呢?


真正可恶、可恨的是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他们精致利己,不声不响就完成了收割,善刀而藏之,踌躇为之四顾。那些抢购双黄连的人,他们可悲但并不可笑,他们最多是蠢 不是坏。


遭遇灾难的民众,心比黄连还苦,现在又被愚弄大半夜抢购双黄连,苦上加苦,不是双黄连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