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自古,谋士是帝王创业的必备条件,谋士的谋往往能

扭转乾坤。这一群自身缺少主角光环的人,必须依靠明主才能发挥所学。

当汉高祖刘邦在庆功宴上说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时,就奠定了汉初第一谋士张良的地位。作为汉初三杰中活的最明白之人,在无意之中让刘邦更具帝王气息,而从一开始似乎他就把握着一套极准的原则,这套原则让他免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对于刘邦的整体创业团队来说,张良的出身是高一点。他们张家是战国七雄韩国的二把手,而且是类似世袭的那种。可惜张良点背,到他这一代,韩国首先被秦国所灭,所以张良等于失去了铁饭碗。

秉着“谁砸我饭碗,我就不让谁好过”的原则,所以秦始皇成为张良的报仇对象。张良对于这一次报仇准备的很充足,可是秦始皇准备的更完备,所以张良这一次是失败。虽然行动失败了,但张良把名声打出去了。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此时的张良需要的是助攻,有个老头给他一本《太公兵法》,这就好比高考前的押题密卷,是能提升分数的,所以张良埋头苦读。这一本书让张良彻底向一个谋士转变,换句话说张良以后许多主意都是受这本书影响。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西汉建立之后,对于历史有着深刻了解的张良,也因为对于人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即使刘邦极力挽留自己这位曾经的谋士和大将,张良也一在以着切实的行动表示拒绝

因为向来身体就不是十分健康,所以张良在刘邦进入关中之后,就经常凭借着身体不好这样的理由拒绝到西汉的朝廷里。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那个时候的他,非常理智的看清了自己所处的境地,从一位曾经帝王的谋士,直接让自己成为帝王的宾客。对于当时刘邦为了铲除威胁对于当年的那些功臣进行的消灭计划,张良也是一概不参与其中。

可以说,正是张良的这种态度,让刘邦看到了张良想要保全自己的决心,所以刘邦也并没有对他有什么动作。即使是后来的吕雉,对这位曾经的功臣,也是礼遇有加不曾伤害的。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韩信等人纷纷被刘邦处死,而张良却因为有先见之明侥幸活下来,没有成为刘邦的清除对象。他拒绝了刘邦丰厚的奖赏,另外,张良特别向刘邦提了一个要求——把“留地”这个地方封给他,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留地是张良跟刘邦相遇的地方,对两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张良选择这个地方,旨在提醒刘邦不要忘记旧情

第二,“留”字意为留下,有着一语双关的意思。刘邦将张良封为留侯,可能也是在承诺会将他留下。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张良没有被刘邦诛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张良手中没有兵权,根本无法威胁到刘邦,所以他才会被留下来。如果张良当初接受齐国三万户封赏,他在刘邦心目中就会成为一个潜在威胁,他完全可利用齐国税收四处招兵买马,然后靠着自己的谋略四处攻城略地。

张良不愿意占据那么多财富,可能也是在刘邦表明:他不爱钱,也不爱权,只想着静居行气,研究黄老之学,不会对皇权产生任何威胁。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张良明哲保身、适可而止的做法,使得他得以在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中有幸存活,这正是因为他为后人称道的对人性的透彻了解自身的大智慧。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谋圣”张良:每次出手都是对人性至深的理解,提个要求保住小命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

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开卷有益,此卷更甚!几顿饭的钱,不能让您获得家财万贯,但却让您得到了足以家财万贯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家财不过身外之物,而智慧福济子孙,绵延后代万世!

汲取知识,让自己成为如曾国藩般具有大智慧的人。伺机而动,不为外界干扰,静待时机,一鸣惊人!

现在,您的机会来了。

请上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