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励志与警醒:一“弃”儿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历史


读史励志与警醒:一“弃”儿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历史

我们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东西两周八百年历史,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创建周朝的始祖居然是一“弃”儿。

周后稷,名弃。

一个被出生就被母亲所抛弃的弃儿,靠着自己的兴趣与努力,筑下一个王朝的基础。我想不比当下那些著名成功人士的励志指数低吧?

要建功立业,得先把命活下来

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母亲姜原觉得弃不吉利,生下来就把他丢在小巷子里,但经过的马牛却都躲开不去踩他;而又把他移放在林子里,又碰上山林里人很多;再换个地方,把他丢在水渠的冰面上,又有飞鸟用它们的翅膀铺在上面垫在下面保护他。

幸运的弃终于让母亲感觉到弃是有上天保佑,是一种奇迹,所以最终舍掉了抛弃的念头,并取名“弃”以纪念这段经历。

读史励志与警醒:一“弃”儿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历史

历史上有多少人“出师未捷身先死”已是无法可考,但我们应该知道的一个道理就是:生命才是承载一切的,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是人类繁衍的第一原则。

兴趣是方向,努力是催化剂

弃……其游戏,好种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在没有人告诉弃兴趣很重要的年代,他小时候游戏就懂得把种下的麻豆打理的茁壮茂盛。

我很是悲催地记得自己小时候玩游戏,如果垒得是一个塔,游戏结束时肯定是被自己或其他小朋友推翻而结束;如果是抓一只小鸟,肯定是折腾得它半死不活而弃之;至于种一颗小树什么的,估计是靠其运气了,根本不会去关注其活与否。


读史励志与警醒:一“弃”儿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历史

所以,我发现自己活成现在的样子,其实早在小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结局”。不过这样一想,心情却顿然好一些,这难道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精神”的作用?

再看看弃把小时候的爱好发展到带领全民族种粮食的高度,最后被舜封干邰,号称后稷,另外得姓为姬氏,开始奠定周朝基础。

读史励志与警醒:一“弃”儿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历史

我只能感叹:强者都有同样的品质,弱者却有千奇百怪的借口。

儿孙的教育很重要

我们虽然从《史记》中看不到弃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孙的,但从结果推断,他的家庭教育肯定不差。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 bīn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弃死后,其儿子不窋碰到夏朝衰败时代而丢官逃亡,直至曾孙公刘这一代还是在坚持他们家族最核心的业务--种粮食。如果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是无法在各种苦难中挣扎了几代人还保留着这样的核心竞争力。

一代代弃的后人保留着这种精神与业务能力,在带给追随他们的百姓填饱肚子的基础上,辅以相应的仁慈形象,终于定居在歧山脚下,慢慢形成周朝的雏形。


读史励志与警醒:一“弃”儿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历史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富不过三代”,克服这些的关键还是靠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