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和武惠妃有关系吗?

颖子飘飘1


武惠妃,生于699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因其父恒安王武攸止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唐玄宗即位后,武氏得宠,封为惠妃,737年死后谥号贞顺皇后,葬于敬陵。

安史之乱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安史之乱爆发时,武惠妃已逝十八年之久,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公平正义女


安史之乱和武惠妃没半毛钱关系。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就是唐玄宗,安史之乱是他一手造成的。当然李林甫,杨国忠也难辞其咎。

安禄山当时还在张守珪手下任职,因打仗失败被押解京城,按律应斩首,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就觉得这个人是个祸根,会带来灾难。可玄宗最后还是没杀他。安禄山油嘴滑舌博得了玄宗的喜欢。

后来就一直封官,还封了王。(要知道李世民的那些开过功臣都没封王)这期间李林甫是知道安禄山是有阴谋的,可没跟玄宗说,安禄山的一举一动都被李林甫抓着在。(据说安禄山就是在冬天听见李林甫的名字也会汗流浃背)后来啊,杨国忠打败了李林甫,其实样国忠哪里是李林甫的对手,只是玄宗支持加之李林甫也快要死了而已。

安禄山当时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大节度使。玄宗把老家太原都交给安禄山了,至此全国军队最多也最重要的土地都在安禄山手中了。手握雄兵近四十万,差不多是唐朝的一半,而且这些部队还挺能打。其实早有武将告诉玄宗安禄山在范阳(北京)有异,可玄宗不听也不信。

后来杨国忠嫉妒安禄山屡次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要造反,安禄山本想着玄宗对自己不错,等玄宗死了后再造反的。可杨国忠却是在逼安禄山造反。

到了这个时候连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了,可玄宗仍然不信,因为玄宗觉得他对安禄山那么好,而安禄山有是忠心耿耿。

玄宗有一次听了杨国忠的话,把安禄山招到京城来。按理说玄宗直接拿下他也就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了,可玄宗相信了安禄山的花言巧语。不仅如此安禄山有趁着玄宗对自己懊悔,趁机打劫。把唐朝的马匹,官职委任状(拿着这个封赏他手下跟他早饭的人)都拿到了。

再转回正题,武惠妃就是跟李林甫一起污蔑玄宗的三个儿子。安史之乱跟武惠妃根本不沾边。一切都是唐玄宗的过错。


睡前读书


安史之乱和武惠妃有没有关系, 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关系。但看历史我们就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安史之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宫中的经历也养成了她察言观色,乖巧逢迎的性情,很讨唐玄宗的欢心,欲封其为皇后。不过,武惠妃虽得到唐玄宗的专宠,但当时朝廷上下却正处在一致反武的高潮下,武氏身为武三思的侄女,多少受到牵连,直到开元十二年(724),赐号惠妃。虽只将她封为妃,但宫中对她的礼节却等同皇后,可见当时是多么受宠。如果武惠妃能有唐初长孙皇后七分贤淑,也许就能改变大唐的历史。可是她为一己之私积极参与”陷害三王”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间接导致名相张九龄罢官,权臣李林甫上位。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再回过头来说武惠妃, 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武惠妃的死,导致唐玄宗性情大变,引出其后的杨玉环上位,杨国忠乱政。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 安史之乱和武惠妃虽没有直接关系,但从某种程度来讲,她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