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權相之子,驚才絕豔,嬌妻美妾相伴卻31歲英年早逝

提起納蘭性德,你會想到些什麼?

高貴的出身還是他孱弱的病體?

抑或是他著名詞作中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不得不說,納蘭性德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象,是他驚世的才華。

他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從小錦衣玉食,成年後嬌妻美妾相伴,自身又才華橫溢,舉世聞名。

他的一生,表面看來繁花似錦,實則內心矛盾糾結、惆悵悲涼。

他的人生經歷,像一個謎,又像一本書,總讓人不禁去探究和翻閱。


01

納蘭性德,字容若,又稱納蘭容若,是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兩個顯赫家族聯姻的後代,有著高貴的血統。

母親是努爾哈赤的孫女,父親納蘭明珠在其出生時,位居四品高官。

可以說,納蘭性德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他聰穎早慧,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納蘭明珠思想開明,不但精通漢語,還極力支持弘揚漢文化。

在家庭氛圍薰陶下,納蘭性德舉止嫻雅。

10歲就能吟詩作賦,加上紮實的騎射功夫,曾在貴族子弟間名噪一時,有“神童”美譽。

17歲時,他入國子監讀書。

期間,結識了許多享譽文壇的名公賢士。

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一向篤學儒家文化的納蘭性德,對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更加痴迷。

認識到:

想要入仕,不能憑藉八旗子弟的特權,更不能依仗父親的權勢;

要想真正出人頭地,還得在傳統的科舉之路上贏得一席之地,同時,還能博得漢人士大夫的認同和尊重。

18歲時,納蘭性德參加了鄉試,一舉奪得舉人身份,並取得來年參加京師會試的資格。

就在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展宏圖之時,一場寒疾突然來襲,他病倒在床上,錯過了這次考試。

眼看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他的心情如墜冰窟。

納蘭性德:權相之子,驚才絕豔,嬌妻美妾相伴卻31歲英年早逝

經過三年漫長的等待,他再次迎來了殿試的機會。

憑藉出色的表現和過人的才華,他取得二甲七名的好成績,贏得康熙帝青睞,在其身邊出任御前侍衛之職。

一般人看來,出任這個職位,能經常近距離得見天顏,可稱得上是光宗耀祖,前途無量。

可納蘭性德卻經常一個人鬱鬱寡歡。

因為,出任御前侍衛,不是她的夢想。

他渴望謀一個翰林院編修的職位,能遠離朝堂黨爭,靜心博覽群書。

侍衛,是個武官職位,要經常隨侍天子,充當貼身保鏢,有時還要兼任隨身秘書,必要時,還要為天子吟詩作賦、歌功頌德。

納蘭性德飽受漢文化浸染,骨子裡是位清高的儒家知識分子,總覺得這個職位,讓他失去了行動自由,玷汙了他高貴的靈魂。

同時,隨著時光的流逝,他也慢慢體悟出了什麼叫做“高處不勝寒”。

儘管他始終懷揣夢想,但因懾服於皇權,無力掙脫現實,常暗自苦悶。

康熙經常外出巡視,他也必須一路跟著鞍前馬後、緊張忙碌,沒有一點自由時間。

他越來越厭倦這種生活,經常為不能和好友在一起見面交流、吟詩填詞而深感遺憾。

30歲時,納蘭性德隨扈康熙首次南巡。

由於行程繁忙、身體有些不適,飽覽江南美景之餘又讓他對故友分外想念。他在《臨江仙·寄嚴蓀友》中寫道:

別後閒情何所寄,初鶯早雁相思。如今憔悴異當時,飄零心事,殘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卻到梁溪。匆匆剛欲話分攜,香消夢冷,窗白一聲雞。


這首詞作的基調充滿了傷感和思念。一句“飄零心事,殘月落花知”表明了他內心無限的孤獨和落寞。

是啊,除了心意相通的知己好友外,納蘭性德那不可向人言說的心事有誰知?


02

納蘭性德短短人生中,對愛情極為執著。

也許是他令人豔羨的人生擁有太多,上天也嫉妒,總在他品嚐甜美愛情之果時,又毫無預兆地猛然奪走,使他的情路異常坎坷。

納蘭性德的初戀,是其表妹舒穆祿雪梅。

雪梅14歲時,遭遇家庭變故,父母雙亡,得舅舅明珠憐惜,將其接到府中長住。

兩人青梅竹馬,日久生情。

就在他們沉浸在美好的愛情中,對未來充滿無限遐想之時,表妹卻被選為秀女。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奈何縱算深愛,也將失去,他只能把這份感情深埋於心底。

考中進士後,納蘭性德隨即迎娶兩廣總督之女盧氏。

盧氏端莊美麗、溫柔賢淑。婚後,兩人情投意合,恩愛有加,感情篤深。

納蘭性德:權相之子,驚才絕豔,嬌妻美妾相伴卻31歲英年早逝

他的苦悶惆悵被盧氏看在眼裡,而盧氏也經常出言寬慰。

盧氏不僅是納蘭性德的精神伴侶,還是他事業上的“賢內助”。

據說,由納蘭性德編纂的《通志堂經解》,就是在盧氏的幫助下完成的。

納蘭性德經常在心裡默默地感謝上蒼,能在失去表妹之後,娶到如此完美的妻子。

然而,造化弄人。不久後,盧氏因難產而香消玉殞。

盧氏的病逝給納蘭性德帶來催肝裂膽的痛楚,讓他從幸福的雲端一下跌落到絕望的谷底。

面對知情解意的伴侶驟然消逝,他滿懷愁苦無法自遣,寫下了人生中第一首悼亡詞《青山溼遍·悼亡》:

青衫溼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拼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這首詞,句句滲透著納蘭性德對亡妻的思念,也襯托著他淒涼酸楚的心境。

此後多年,他一直沉浸於愛妻仙逝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寫下了大量悼亡詞,藉此追思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30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蘭性德和紅顏知己沈宛相知相惜。

此時,妻子盧氏已去世多年,身邊雖有續妻官氏和側室顏氏相伴,但內心的失落和空白卻無人填補。

他太需要一個溫柔的港灣來停靠那顆疲憊的心。

沈宛是他生命中最後一抹亮色、最後一線希望。

他曾說過:“淪落之餘,方預葬身柔鄉,不知能否如願呢?”

可見,他對沈宛在情感上給予很高的期望。

沈宛出身風塵,儘管納蘭性德多次苦求父親,允許自己給予沈宛名分,但明珠態度堅決,始終不肯。

沈宛不願看到愛人在自己和相府之間艱難地選擇、無奈地糾結,決意忍痛離去。

見沈宛決心已定,納蘭性德最終選擇了理解和放手。

分別時,納蘭性德寫了一首《採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就這樣,沈宛帶著滿身傷痕回到了江南。

離開時,她已懷有身孕。

過慧易夭,情深不壽。

幾個月後,納蘭性德再次纏綿病榻,終因不治,於妻子盧氏忌日當天溘然長逝。


03

納蘭性德除了對愛情十分看重外,對友情也極為執著。

在交友方面,他秉承“皆一時之才俊,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的原則。

納蘭性德交友,不重門第、不看出身、不論年齡、不論功名,只要對方有才氣,只要志趣相投,是同道中人,他都可與之成為莫逆和知己。

19歲的納蘭性德和朱彝尊相見時,對方已45歲,比他整整大26歲。

但兩人因詞結緣、以文交心,結成了忘年交。

22歲時,見到來府中任家庭教師的江南名士顧貞觀。

當時,顧貞觀40歲。

兩人在家庭出身、社會身份和年齡上都有著巨大差異,但他們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納蘭性德不僅對待朋友十分真誠,而且還頗有俠義豪邁之風。

他應顧貞觀所求,答應營救流放邊遠之地的吳兆騫。

為了信守諾言,他出錢出力,並在康熙面前大力爭取,終於將吳兆騫救了回來。

除此之外,他還和嚴繩孫、陳維崧、姜宸英等名士都是好朋友。

他從來不小瞧任何一個朋友,很敬重朋友的人品和才華。

納蘭性德經常在他所居住的淥水亭邀請名人雅詩、吟詩作賦、暢談人生。

正是納蘭性德對待朋友的至情至性,使得一大批名人志士爭相追隨左右,不離不棄。

納蘭性德:權相之子,驚才絕豔,嬌妻美妾相伴卻31歲英年早逝

朋友能長相廝守,自然高興,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生離死別是人生不可避免之事。

面對摯友們的離散,納蘭性德那顆原本脆弱不堪的心,經常一次次受到打擊和傷害。

當他得知好友吳兆騫病逝的消息時,含淚提筆,一首《祭吳漢槎文》一揮而就:

自我昔年, 邂逅梁溪。子有死友,非此而誰。

《金縷》一章,聲與泣隨。我誓返子,實由此詞。

人間最苦是情種。

可能,只有納蘭性德在創作時,才可以藉詞稍作寬慰、暫排苦思;

可能,像他這樣落拓不羈的性格,本不應生在豪門,這是他的不幸。

納蘭性德雖然英年早逝,但著作頗豐。

僅留存下來的詞作就有700餘首,編輯成冊的有349首,被統稱為《納蘭詞》。

他的詞作內容涉及廣泛,包括情感、友誼、家庭、邊塞及雜感等方面。

納蘭性德詩詞上的造詣在清朝無人能及。

他的詞風清新雋麗、哀感頑豔,頗有南唐後主遺風。

梁啟超曾極其崇拜地說:“容若小詞,直追李主。”

著名史學家王國維也曾評價納蘭性德的詞風:“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結尾

納蘭性德一生情根深種, 愛迎風灑淚,對月傷情。

他雖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卻對權勢嗤之以鼻;

他雖身處上流社會,卻總是極力躲避;

他渴望能有知情解意的知己常伴在側,豈料卻落得獨自懷想;

他嚮往自由,卻身陷樊籠,被無形的枷鎖捆綁。

這一切也許正是他憂鬱、苦悶的原因所在。

他就像一隻折翼的蒼鷹,無法翱翔於蔚藍的天際,只能無奈悽楚地佇立在峭崖之上,啁啁而鳴。

一生掙扎於富貴與自由,家族與愛情之間的納蘭性德,雖然匆忙走完了短暫的人生旅途,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哀嘆和惋惜,但在人們心中,他就像一顆璀璨的明星,永遠熠熠生輝。


作者簡介:燕子做窩,80後寶媽,願與你一起品嚐人情冷暖,看遍世間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