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瞬間|直面疑似感染者:似乎結束了,卻只是開始

醫瞬間|直面疑似感染者:似乎結束了,卻只是開始

圖說:留觀病房裡的護士們,圖右的徐惠已經去武漢支援了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胡先生出院了。跟他一樣高興的還有病區護士楊蕓輝。

  楊蕓輝是華山醫院52病區的護士,這裡也被稱之為隔離留觀病房,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人。這裡的診斷只有兩種結果:確診,去定點醫院;排除,有驚無險地離開。誰都不知道明天送來的病毒核酸檢測報告單上,會不會就有令人畏懼的“陽性”二字。

  楊蕓輝和同事們1月20日下午5時接到了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命令:“三樓52病區全部撤空。”兩個小時,大家用最快速度準備好了隔離病房。8時,來了第一批病人,陸續由當班醫生陪同而來,走的是急診的規定線路。

  “由於事發突然,大部分留觀患者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活上都沒有任何準備,進入病房後,我們自費為他們準備了必需的生活用品。”楊蕓輝說,為了減輕患者初入病房的焦慮和對疾病的恐懼,護士每小時都會通過對講器與他們溝通,安撫他們的不安情緒。第一個不眠之夜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這批人在等待中迎來解除隔離的消息。目送他們離去的背影,楊蕓輝說,“使命感、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覺似乎結束了,卻只是開始。”

醫瞬間|直面疑似感染者:似乎結束了,卻只是開始

圖說:護士護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人

  胡先生就是在楊蕓輝的班上與她“相遇”的。他從武漢來滬出差,很快就發熱了。“我會不會感染?”胡先生特別緊張煩躁,反覆摁鈴詢問化驗結果,一天要問十多次。

  “等待的過程確實很漫長,但出報告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也想馬上告訴你!”楊蕓輝安撫他,“因為你第一次檢測結果是陰性,我們在等待疾控部門給的第二次結果。有時候等待不是壞事,而是讓你更放心地離開。”

  稍稍平靜後,胡先生又突然摁鈴,說自己胸悶頭暈透不過氣。楊蕓輝不敢大意,立即通知醫生,急急忙忙穿戴好防護服進入病房。一通檢查後,肺部聽診無異常,氧飽和度好,血壓也好。仔細詢問發現,胡先生的一隻N95口罩戴了大半天,他不太適應,有些缺氧。

  虛驚一場。想不到過了一會,他又摁鈴了,“我很悶,可以去走廊上走走嗎?”“你暫時只能在房間裡不能外出,儘管這種感覺不好,但隔離不是疏遠,而是另一種保護。”明白了隔離的意義後,胡先生的情緒放鬆了。再次得到“陰性”結果後,他出院了。

  留觀病房的病人有進有出,整個農曆新年“忙到飛起”。送走排除疑似的病人,大家如釋重負,可面對確診患者,不免有些忐忑。

  “胡女士確診了,我們要把她送到120救護車上。整個過程很短,卻顯得如此漫長。”楊蕓輝說,胡女士走下樓時,主動與她保持距離,同事徐欣將資料交給120工作人員。準備轉身進入電梯時,她聽到背後傳來一聲輕輕的“謝謝”,再一回頭,胡女士在朝她們揮手。夜色中,楊蕓輝不禁感慨,雖然只是短短几日的相處,但患者的感恩讓她不再畏懼挑戰,內心充滿希望。

  留觀病房裡的新年,忙碌緊張,少了些年味。日益增多的工作,也讓楊蕓輝繃緊了神經。她說,病房裡的患者,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出結果?我有沒有可能感染?

  護士的安撫,有時比藥更管用。楊蕓輝和姐妹們也摸索出了一套實用的“話術”。比如,“不論結果是什麼,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放鬆心情,交給醫生一定沒問題”,又比如,“發熱只代表有炎症,不一定感染了新冠病毒”。

  前些日子,陰冷的下雨天佔據多數,而病房裡不能開空調,怕病毒汙染系統,所以一直要開窗戶通風。“冷啊!”楊蕓輝告訴記者,防護服裡是護士服,但都不足以抵擋嚴寒的入侵。有時凍得哆嗦,也得硬著頭皮上。後來,醫院送來外出的羽絨衣、取暖器和暖寶寶,解決了大家的困擾。

  前兩天,醫院保安師傅打電話到科室,“有人送咖啡”。下樓一看,楊蕓輝傻眼了,“的確是咖啡,但不是一杯,是幾十杯!”她說,第一次收到好心人的“投餵”,又看到留言條上的“加油”“必勝”“辛苦了”等字眼,十分感動。

“冬天還沒有結束,但春天終將到來。”在姐妹們輪流寫的留觀病房值班日記裡,這句話格外醒目。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採訪對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