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春節期間小心吃出“大問題”

春節期間,飲食普遍以雞魚肉蛋海鮮為主,飲食種類豐盛,聚會頻次又多,所以在春節期間,往往最容易引發肚痛胃痛等腸胃健康問題。

每逢佳節,醫院急診科和胃腸科的醫生都會很忙,迎來一波就診高峰。患者多是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為主的疾病,可稱之為食源性疾病。

覓友們,作為術後患者,還處於治療期或調養階段,身體虛弱,各項機能都有待於調整恢復。所以更需要注意預防,避免感染因食物來源不安全而引發的疾病。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首先科普君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食源性疾病?又來源於哪些食品呢?

食源性疾病通常具有傳染性或毒性,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經受汙染的食物或水進入人體後導致。疾病可造成程度不一的腹瀉或削弱體力的感染,嚴重包括腦膜炎。

其來源包括生的動物源食品、受糞便汙染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含有海洋生物毒素的貝類原料。

那麼是哪些原因造成食品不安全,導致食源性疾病呢?

請看食源性疾病清單——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接下來,科普君就為大家仔細的解釋一下這張清單:

一.首位就是細菌

細菌又包括以下幾類:

1 常見菌

常見菌有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疫情涉及的食物種類有:蛋類、家禽和其它動物源產品。

感染彎曲桿菌的食物源主要是:由原料奶、生的或未煮熟的家禽以及飲用水導致。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食物來源:與未經消毒的牛奶、未做熟的肉類以及新鮮水果和蔬菜。

感染後主要症狀: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2 李斯特菌

此菌的食物來源:未經巴氏滅菌或消毒的奶製品和各種即食食品。

雖然因感染此菌引起的疾病發生率很低,但是後果卻很嚴重,會有致命性的健康危險。因會導致孕婦意外流產或新生兒死亡,所以在嬰兒、兒童和老年人人群中,被列入最嚴重的食源性感染疾病。

感染後主要症狀:發熱、嗜睡、腹瀉、呼吸困難。

特別提醒:此菌即便在冰箱冷藏溫度下也可滋生。

所以覓友要記得定期清潔冰箱,即食類的食品單獨包裝保存,開封后未喝完的盒裝牛奶,一定將開口處封好。對於臨界保質期時間的食品,不要猶豫,立刻斷舍離。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圖源於:攝圖網

3 霍亂弧菌

此菌來源:通過受汙染的水或者食品感染人群。比如大米、蔬菜、小米粥以及各種海產食品都與霍亂疫情有牽連。

感染後症狀:腹痛、嘔吐和大量水瀉,重者導致嚴重脫水和威脅生命。

提醒覓友: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大,境外旅遊回來的親朋好友如有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建議先與其隔離。

二.病毒

1 1. 諾如病毒

感染來源:由於食物和水是其主要的傳播載體,所以被汙染的貝類、水果、葉類蔬菜和飲用水等都是感染來源、還可通過氣溶膠在空氣中傳播。因此社區、學校、餐館、醫院等處容易引起集體暴發感染。

感染後症狀:噁心、爆發性嘔吐、水瀉和腹痛。還可能有發熱、頭痛等症狀。

春節期間,外出聚餐頻繁,商場和餐館都是人員流動密集處。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圖源於:攝圖網

1 2. 甲肝病毒

甲肝主要通過生的或未煮熟的海產品或受汙染的農產品原料進行傳播。比如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殼、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產品。

感染後症狀:疲乏無力、不思飲食,小便顏色加深,有時伴有發熱等症狀,嚴重時鞏膜、皮膚髮黃。

雖然甲肝疫苗目前可普遍接種,但甲肝疫苗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對於40歲以上的人應檢測甲肝抗體水平,低者需要疫苗補種。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另外還有兩種原因由於其感染率相對較低,且潛伏期長,我們做下簡單的介紹,供覓友們瞭解參考。

三.寄生蟲

包括魚源性吸蟲,是通過食物傳播;棘球絛蟲或豬帶絛蟲通過食物或與動物直接接觸感染;還有一些寄生蟲,如蛔蟲,隱孢子蟲,溶組織內阿米巴或賈第鞭毛蟲經由水或土壤進入食物鏈從而汙染新鮮的農產品。

四.化學品

這裡我們主要介紹的是自然產生的化學毒素。包括真菌毒素,海洋生物毒素,生氰苷和有毒蘑菇產生的毒素。玉米、穀類等主食,花生、瓜子等堅果類食物可含有高水平的黴菌毒素,如黃麴黴毒素和赭麴黴毒素。長期接觸,食用可影響免疫系統和或導致癌症。

病从口入,春节期间小心吃出“大问题”

圖源於:攝圖網

瞭解完致病原因後,那我們如何做到在預防期就可切斷食源性疾病的感染呢?

注意

如何切斷食源性疾病的感染?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把住“病從口入”這道重要關卡。食品要充分高溫加熱,比如甲肝病毒,加熱100℃一分鐘就可使其失去活性。

2.保持廚具衛生,如冰箱,刀具,切菜板的清潔;食物分類放置;變質發黴食物堅決不能進食。

3. 對於海鮮和肉類等,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或半生吃以及醃製後直接食用。

4. 對於有症狀者或已暴露者,切斷接觸,保持隔離。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食品安全.

科普中國官網:甲型病毒性肝炎.

科普中國官網:諾如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