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威史


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中,都有描述男主角跟蒙古女子感情的事。其中郭靖本来是蒙古金刀驸马,华筝公主十分爱他,不过他最后娶了黄蓉。而张无忌跟蒙古郡主赵敏交好,最后走到了一起。

特别是在《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地位很高,是明教教主,明教又是各地起义的领导者,朱元璋、常遇春、徐达等人都是他手下。按照书中描述,如果张无忌一直都是明教教主,那他当皇帝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书中也有言说,张无忌喜欢蒙古郡主赵敏,对抗元十分不利,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如果抛开历史,张无忌真的做了皇帝,他娶赵敏也没什么大不了,这就相当于打仗打赢了,娶战败国的女人,这意味着荣耀和征服,没人会说三道四。只不过按照礼法,这样的女子可能不好做皇后,但是做个妃子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而在历史上,朱元璋当皇帝以后,他二儿子朱樉的王妃就是一位蒙古女子,这都是有据可查的。而在某些野史传闻里,甚至有种说法说朱棣的生母都是一位蒙古人,也就是说朱元璋本人都有可能娶蒙古人。不管怎么说,朱元璋对待蒙古女子还是相当宽容的,或者说,朱元璋对待所有留在境内的蒙古人都是比较宽容的。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赤贫的小乞丐成长为明朝的开国之君,其眼界和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他经历过元末的凶残与动乱,其中元朝有个政策十分不利于天下民心的归顺和统一,那就是按照人种不同分等级制度,蒙古人是一等,色目人二等,而就算汉人也分两种,早期被征服在金、契丹等境内的北方汉人是第三等,硬挺到最后的南方汉人是第四等。这样的等级制度非但不会强化管理,反而加深了不同人种民族之间的对立,矛盾是越来越大。可以说等级制度也是元末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历过这些的朱元璋深知划分等级的害处,而如果要消除对立,广收天下民心必须就要融合。对于元朝留下的大量蒙古居民,必须从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将他们彻底汉化。于是朱元璋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首先就是蒙古人内部不得相互通婚,蒙古女人可以嫁给汉族男人,蒙古男人也可以娶汉族女子。其次蒙古人不得穿本身的民族服装,这其实也好理解,毕竟那些服装民族性明显,如果大家都不穿,对于淡化民族情绪很有好处。还有就是要改汉姓,讲汉语,名字和语言都汉化了,那用不了两三代就会彻底融入,实现完全的汉化。

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朱元璋采取十分宽容的民族政策,蒙古人留在大明境内可以安居乐业,就不会再想祖先那种四处漂泊没有保障的游牧生活了。


当然了,蒙古人本身就是一个个部族,以前不同部族之间经常打打杀杀,后来铁木真虽然一统蒙古,但是蒙古人本身大一统思想和民族性都没有那么强,所以他们也比较容易被汉化。

无疑,朱元璋这个政策是很成功的,大量的蒙古人都留了下来。刚刚经历过元末战争,死伤无数, 最重要的就是恢复人口和生产,朱元璋这样的民族政策对于恢复大明的人口和生产都是十分有利。最终,留在大明境内的蒙古人基本都被汉化,成为民族融合的成功案例。


一览众河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朱元璋早就说过,无论是蒙古人还是色目人,只要遵守汉人的习俗,不同汉人为敌,就可以在大明生活。

《谕中原檄》谕旨中明确表示:如蒙古……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蒙古人掌权时代,把汉人搞成三等人和四等人。处于最底层的南人,被第一等的蒙古人打了是不能还手的。如果蒙古人在斗殴中杀了南人,只要赔偿一些钱财,相反,南人斗殴杀死蒙古人,则要处死。

朱元璋并没有搞这种民族压迫,但还是进行了一些同化的政策。

具体为,蒙古人不得穿胡服,不得继续说胡语,也不能姓胡姓。

简而言之,蒙古人以后必须穿汉人的服饰,说汉语,将蒙古姓改为汉人姓氏。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

因为经过百年时间,蒙古贵族另当别论,但普通农耕的蒙古平民早已高度汉化,很多人本来就不会说流利的蒙古话,打扮和生活习惯都和汉人没有区别。

另外,朱元璋不允许蒙古人族内通婚,强调蒙古女人必须嫁给汉族或者回族男人,当然蒙古男人必须娶汉族或者回族女人。

不允许蒙古人只是娶蒙古人,不和其他民族通婚。

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

当然,这只是法令而已,实际上也没有严格执行。

蒙古人族内嫁娶也是很常见的,不过由于法令毕竟存在,仍然有很多蒙古人娶了或者嫁给外族。

这样几代以后,血统也变了,其他同汉人没有区别,蒙古人逐步就溶于汉族,区别不出来了。

其实蒙古人是比较容易被同化的,因为他们总体是比较宽容的,对于外族通婚并不介意。其实就算冷战时期,很多外蒙古的高层都是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的混血,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俄罗斯人。

至于蒙古人只要不是穆斯林,对于宗教也不是很坚持,不会强调族内通婚不被融合。

所以,明代本来有很多蒙古人,但也就几十年后就同汉人没有区别了。

我国河南等地,直到清代、民国还有个有趣的风俗。

就是看看这家男人,有没有浓重的体臭(狐臭),来判断是不是蒙古人。一说蒙古人的体味很重,而是有遗传性(萨沙是就事论事,没有攻击的意思)。

一旦发现这家男人体味非常重,汉人嫁女儿就要犹豫。因为蒙古人的后裔比较喜欢喝酒,脾气比较暴躁,不是优秀的农夫,怕女儿嫁过去会受罪。


萨沙



朱元璋虽然是和尚出身的皇帝,但是却是历史上少有的心狠手辣的皇帝。对于敌人和政治对手,一向下手狠辣,动辄抄家灭门、剥皮揎草,让人一听都毛骨悚然。

既然他如此狠辣,那么他在面对敌人蒙古女人的时候手段又是如何的呢?朱元璋对待蒙古女人其实还是不错的,他还是追求王道天下、四夷宾服。

我们都知道蒙古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婚制。也就是父亲死了,只要不是生母,儿子又可以娶过来为妻。哥哥死了,兄弟理所当然继承寡嫂。这在蒙古人看来很正常,但是对于素以礼仪之邦自诩的中原文明来说,简直就是乱伦,根本无法接受。

所以朱元璋对待蒙古女人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废除继婚制。这对蒙古人来说好像是在践踏他们的习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陋习。这不但违反人伦,更是对女性的极端不尊重,作为蒙古女人本身,其实也是很反感这种制度的。但是因为在蒙古人的习俗里,女人往往都是战利品之类的一种存在,所以根本没有话语权,也就只好听之任之。

朱元璋废除继婚制,实际上是对蒙古女性的解放,估计蒙古女性内心还是很感激他的。   第二、处于大明国境之内的蒙古人,必须穿汉服学习汉语。所谓书同文,语言一致了,才能更好的融合和发展。

第三、蒙古女子必须嫁给汉族男子,不许嫁过蒙古男子,否则就发配边塞为奴,一旦沦为那种境地,连嫁人的权力都没有了,还奢谈婚姻对象?

朱元璋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民族融合,避免再起战乱。虽然有人说这是杀人不见血,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对蒙古人的生活习惯改变,长治久安还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这些蒙古女人,作为朱元璋的俘虏,如果换做游牧民族,直接就是分配为奴,奸淫折磨甚至杀死都是顺理成章的,朱元璋如此做已经是特别人道和善意了。


谢金澎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过程中,他在如何对待蒙古女子问题上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一,朱元璋在民族问题上不搞歧视政策

朱元璋早在北伐讨元时就阐明了他的民族政策,他在《奉天北伐讨元檄文》中说,蒙古少数民族虽然不是华夏民族,但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如果愿意成为明朝的百姓,遵守汉族习俗,就可享受与汉人同等的国民待遇。早在大将徐达进攻大都时,就严令徐达不可屠杀蒙古人,包括元朝王公贵族,并亲自派人守卫宫殿,以保证殿内人身安全。徐达进城这天,城内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二,朱元璋采取保护蒙古妇女政策

明建立,除了不歧视蒙古族外,朱元璋对蒙古妇女采用了特殊保护措施。元朝被彻底打败之后,共俘获太子妃并公主内眷100多人,当时明朝大将蓝玉强奸了元朝皇帝的老婆,性格刚烈的元妃自杀。朱元璋知道这事后,大为恼火,成了后来他处斩蓝玉的证据之一。对被打倒的皇帝老婆都要和保护,以此警示,也对普通蒙古妇女起到了保护作用。

三,包容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汉蒙融合

朱元璋开明丶包容的民族政策,使蒙古人大量迁入中原,汉蒙友善交往,促进了汉蒙融合,这也是朱元璋的一大贡献。


本昌谈历史


这个问题问的朱元璋好像把蒙古女人怎么样了似的,其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虽然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了蒙古人互相嫁娶,但是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宽容了。

蒙古人灭宋以后,以元朝的名义统治了中原大地。在元朝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治下的人口按照征服顺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其中汉人和南人在政治上最受歧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遭受了残酷的压迫。

这么极端、露骨的歧视政策最终逼迫任命起来反抗,元朝建立不到百年,就被起义军所推翻,朱元璋将蒙古人驱逐回了草原,建立了大明。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朱元璋抓获了不少蒙古人,此外还有很多散居各地的蒙古人来不及撤回草原,也滞留在了中原,成为明朝治下的臣民。

据记载,当时留在明朝统治下的蒙古人数量多达百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而且此时元朝的残余在北方还有很大的势力,他们建立的北元在很长时间内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滞留在中原的蒙古人,避免他们成为潜在的隐患,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古代处理这种问题不乏把这些异族当做威胁而屠杀,或者是当战利品瓜分。不过朱元璋对治下的蒙古人采取了比较缓和的同化政策,就是禁止他们同族通婚,迫使他们和汉族融合。

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这种政策按照现代的眼光看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在古代来说,这种方式却已经可以算是非常宽容了,因此没必要指责朱元璋。


不沉的经远


从朱元璋对待元朝遗留女子们的态度,我们也看到了那个与众不同的朱元璋

尽管当时大明才刚刚建立,朱元璋也出任皇帝不久,但是他当时的举动,显然是极其明智的做法,但是这对于元朝女子来说,那就未免有点残忍了,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由于朱元璋没有根红苗正的皇帝根基,显然朱元璋不可能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之争

所以一切基业只能靠自己一手打拼,在我们古代而言,人口和土地,无疑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解决了领土的归属权问题,接下来朱元璋需要考虑的,当然就是如何才能够短时间内弥补人口缺失的危机。

事后朱元璋对于蒙古女子的态度,恰恰就是能够让朱元璋稳住大明根基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他能够不计前嫌的接受这些女子,当然并不是为了纳入后宫,仅仅供自己享用,老朱还是明白此刻的他更应该怎么做,独乐乐当然比不上众乐乐,所以为了大明王朝的人口复兴计划,朱元璋对待这件事的处理态度还是令人相当满意的。

起初,朱元璋就凭借着极强的包容心,对于那些认同华夏文明的不同种族,尽管他们有人犯了错,但是也并没有一概而论,赶尽杀绝,而是借助血缘关系,来进一步达到稳定江山的目的,当然与唐朝时期的和亲政策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朱元璋所取得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刚开始那些被遗弃在中原王朝的蒙古族女子,本来都以为将会接受命运的审判

朱元璋也会将所有的怒气发泄在她们的身上,毕竟当时元朝统治者所犯的错,总需要有人偿债。但是朱元璋却以怀柔的政策,积极接纳元朝遗留的臣子百姓,一方面补齐了当时大明王朝官员不足的空缺,与此同时也充分利用这些蒙古族女子,积极的与汉族通婚,进一步打破了民族芥蒂。

其实当时除了蒙古族的女子,还包括部分色目女子

当时朱元璋为了促进这一政策的实行,甚至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当时元朝将领的妹妹,当然这还不算是最狠的,为了能够进一步达到民族融合,朱元璋在原则上是不会允许中原大地上的蒙古女子嫁给蒙古族男子的,还包括其他民族也一样,不同种族间尽可能通婚,就是为了打破血统障碍。

对于蒙古族女子而言,刚开始可能还难以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上的冲突与影响,从饮食出行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所以他们也逐渐认同了更加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就在那样融合中有交流,冲突也存在发展的合理性,不然大明王朝的根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如此坚固。


据说

当时的蒙古族女人,足足有数十万之多,其实还不得不提,蒙古族他们特殊的婚配制度

按照蒙古族的惯例,不仅对于父亲的财产地位可以继承,儿子甚至能够娶自己的母亲当老婆,这一点是在当时中原文明中普遍不会被认可和接受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为了能够使这大量的妇女,也能有一个合理的归宿,因为朱朱元璋积极采取这种举动,也算是对当时的蒙古女子,有一定的定心作用。

尽管朱元璋在小事上生性多疑,但是对于原则性大局,他还是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的,朱元璋积极完美的解决了遗留在中原王朝的蒙古族女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来说对于他们不公平,但是总体来看整个事件的历史影响,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历史红尘


朱元璋灭元后对蒙古女子是以礼相待的。为了让蒙古女子与汉文化没有区别,首先朱元璋实施了对他们的汉化。为了更好的让蒙古女子与汉文化相结合,朱元璋没有大肆屠杀,反而是鼓励蒙古女子嫁给汉人。

其次在明朝时期,蒙古女子要身穿汉人的衣服,而且也要说汉人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蒙古人的姓氏要简化为汉人的姓氏。

朱元璋灭元后对待蒙古女子的具体方式:

1、蒙古女子必须穿汉服,不允许再穿他们的民族服装,也不能说蒙古话、写蒙古字,要说汉语、写汉字,还要都为自己取一个汉族的名字。

2、朱元璋废除了他们的继婚制度,继婚制就是兄长去世后,弟弟可以娶嫂子。

3、借助文化的力量,一点点让蒙古女子融入汉人文化之中。先是放宽政策,留在中原的数百万蒙古女子很多都受到了新政权的宽容待遇,一些被俘虏的蒙古士兵被充入明朝的部队。

4、所有蒙古女子不能与本民族男人结婚,只能与汉族等中原民族男人结婚。

5、朱元璋还制定了很多针对于蒙古女子的优待政策,让她们安心与汉族人结婚。


芦苇少女重拾旧梦


元朝在历史上一般人也就知道一个疆土广阔,其余大概就不是很清楚,甚至连元朝的很多历史故事,后人都知之甚少,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朝代,在末年时期,一样十分混乱,民不聊生。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元璋等人的红巾军起义不断扩大规模,并且打得元朝军队措手不及,收拾完元朝后,王室远逃他乡,只剩下一些元朝后宫女子流落民间,朱元璋一向以残忍出名,他对待这些流落人间的元朝女子是否一样采取一贯的残忍做法呢?


实际上朱元璋在对待元朝女子方面,做得还是十分可圈可点,他不仅没有杀害她们,还将她们保护起来,不允许人们欺负,但是对于这些元朝女子,朱元璋也是有要求的,主要要求就是以下三点。


一、蒙古女子必须学习汉语

蒙古女子原本说的都是蒙语,在以前元朝统治时期,本来皇族就是蒙古人,所以一切十分合理,但是如今元朝已经灭亡,这些女子流落民间,想要与民间普通人正常交流,她们必须学习汉语,因为天下当时毕竟也是汉人居多。

只有学习汉语之后,蒙古女子才能达到与民间汉人正常交流,这样一来,一切进行起来就会比较顺利,为朱元璋的下一步奠定基础。



二、蒙古女子不允许穿蒙古服

蒙古服是十分具有特色的衣服,在元朝时期十分流行,就连汉人也会被强迫穿上蒙古服,如今元朝灭亡,朱元璋断然不允许这些蒙古女子再穿蒙古特色民族衣服,一方面是这样不利于朱元璋对其进行同化,另一方面就是这些蒙古女子只要穿上蒙古服,就会想起来自己是一个蒙古人,是元朝子民,很可能会产生复国或者以朱元璋为敌的想法。

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前朝子民的安排都是十分有意思的,尤其是那些皇室成员,一般都需要仔细看管,要么软禁,要么处决,朱元璋深知这些厉害关系,虽然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复国成功的朝代,但是这一点也是必须防范的,天下大乱对谁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将蒙古女子嫁给汉人

毫无疑问,嫁给汉人,应该是朱元璋同化蒙古女子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让蒙古女子与汉人结合,产生一个稳定的家庭,这样一来蒙古女子不仅会忘记或者说淡忘之前灭国的仇恨,同时也会因为新的生活而安分守己,这样一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其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些蒙古女子大多都成为汉人的小妾,而非正室,要是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应该是当初蒙古人对汉人的不公平对待,在元朝时期,蒙古人将汉人视为比较低等的人,要是蒙古人不小心将汉人弄死,只需要赔点丧葬费即可,要是汉人不小心将蒙古人弄死,那就得血债血还,十分残忍。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些不公平待遇,让人数众多的汉人早就对元朝统治十分不满,后来才逐渐厚积薄发,终于揭竿而起,将元朝推向灭亡。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朝代清朝,满族也对其余民族比较藐视,尤其是汉人,所以清朝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结语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其实朱元璋的做法也没有错,至少他巧妙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并且将前朝蒙古女子妥善安排,最终实现同化,让汉人与蒙古人能够和谐相处,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不管什么朝代,也不管皇室是什么民族,都应该将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是最聪明的表现,毕竟王朝所有子民都在为朝代发展做出贡献,要是中间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灾难!



嗔痴历史观


朱元璋对待蒙古女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采取同化政策,另外一种就是对待那种不服从政令的,直接杀。


为什么元朝灭亡后会留下那么多蒙古女子。

忽必烈创立元朝以后,就不断的对外侵略,而忽必烈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也在不断的对外发动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只得向百姓增加赋税,从而导致农民不断的起义,使得元朝不得不面临“两面作战”。

打仗肯定要死人,战争一多死的人就更多,这样就导致了许多蒙古女子成为寡妇或者嫁不出去,而元朝又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人,是绝对不能去嫁给下面三等人的。


元朝的残暴

元朝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汉人和南人社会地位最为低下,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不能拥有铁器,而且蒙古人享有汉人和南人的初夜权,而且元朝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把赋税提高到原来的20倍以上等等,最终激起农民起义,而朱元璋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就自己的帝位。

朱元璋称帝以后,是怎么对待蒙古女子的呢?

朱元璋称帝以后并没有完全的天下太平,对内还要面临残余的元朝势力,对外还要平定边关,而面对残余的元朝势力,主要采取的是同化政策,而面对那些负偶抵抗的杀无赦。

规定蒙古女子不能与蒙古人结婚,只能与汉人结婚,并且只准穿汉服,说汉语,接受汉文化,通过这种方法慢慢地同化蒙古人。

朱元璋的这种办法,既可以减少蒙古人的数量,也可以彻底解决蒙古人这个大敌。


婷婷爱历史


历史上不同民族政权更迭,胜利者如何处理其他民族留下来的女人呢?

金国灭了北宋之后,将几千名皇室女人充作奴隶。甚至赵构的妈妈都会嫁给了金国的左丞相,两个人在金国还生育了两个孩子。

那么朱元璋如何对待那些蒙古女人呢?

元朝的时候蒙古人把整个国家的人口分为4种,占人数最多的汉人反而被称为成为了最低等级的人,基本上被当作奴隶对待,

蒙古人的法律规定打死一个汉人,只是要赔偿丧葬费就完事了,如果打了蒙古人那就要被处死。汉人也不允许和蒙古人通婚。

原蒙古人的政策显然不得人心,而朱元璋吸取了教训,并没有划分等级,朱元璋不仅善待百姓,而且对于元朝的宗室,男女都是比较的优待的,

徐达攻克大都之后投入了很多的蒙古女人,

蒙古的女人基本上都会释放来了,除了跟随元顺帝逃离的大漠之外,遗留下来的蒙古女人该如何处理呢?

有三条规定的,第1条就是不准她们乱伦,汉人不存在乱伦的惯例,但是蒙古人是有这样的习俗的,所以说朱元璋必须确定。取缔这种乱伦的现象。

第2点就是蒙古人女人不准说蒙古语说汉语,

第3点就是蒙古女人只能嫁给汉族男人,这样久而久之蒙古女人也就被同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