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童言无忌”别当真?还真没那么简单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宝宝就是爸爸妈妈最重要的“珍宝”。不管是在外打拼还是全职在家,都是为了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最温馨的成长环境。

即便如此,很多家长还是会忽视宝宝的内心世界,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不少父母只会单纯地认为那不过是“童言无忌”罢了。

“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童言无忌”别当真?还真没那么简单

“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宝妈以为孩子说胡话,几天后急忙就医

露露是个4岁半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性格外向。妈妈在有了露露后就没再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至于露露的爸爸当然是常期在外奔波,毕竟,全家上下都由他撑着呢。

今天六一儿童节,露露的爸爸终于抽出时间,四年来第一次返回家和孩子过节。但因为比较匆忙,露露的爸爸只能托人先给孩子买上礼物,并嘱咐要买一个大大的布娃娃。

但到了节日那天,妈妈看出露露并没有很喜欢这个娃娃,甚至还和妈妈说想要把这个娃娃扔掉。但爸爸难得陪孩子过节,看得出他也是用了心的,如果就这么扔掉一定会伤到爸爸的心,妈妈安抚露露,如果不喜欢玩还是把娃娃放在柜子上面比较好。

“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童言无忌”别当真?还真没那么简单

可到了晚上,孩子突然开始哭闹,说娃娃会自己动,一开始妈妈觉得孩子是不喜欢这个玩具,所以才会这样。但之后几天,露露时常会在梦中惊醒,手脚冰凉、后背出汗,或者干脆就睡不着。

妈妈感觉不妙,便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妈妈,就是因为孩子太厌恶那个娃娃了,所以才会觉得它自己在动,还叮嘱露露妈要尽快把娃娃扔掉。

玩具是陪伴孩子整个童年的最忠实玩伴,爸爸妈妈也常常通过玩具来寄托对宝宝的关爱。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玩具,竟让孩子惧怕成这样,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愿看到类似的事情。那么,宝宝的玩具究竟应该如何挑选呢?

“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童言无忌”别当真?还真没那么简单

极其逼真的人形娃娃不要选

在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曾提出了“恐怖谷理论”,其指出当一些和人类相似的物体,它们的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人们会不自觉地讨厌这些物体,甚至是厌恶和恐惧。

如今,科技水平在进步,人们能做出的东西真的越来越逼真了,其中就包括布娃娃类的玩具。一开始,孩子会想要远离它们,但如果没有办法和它们保持距离,孩子很容易会从厌恶转变成对玩具的惧怕。

“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童言无忌”别当真?还真没那么简单

挑选看上去舒服的玩具

除去和人类相似度极高的玩具,还有一些玩具看上去就不怎么令人舒服。孩子年纪尚小,心智发育还不及成人,如果爸爸妈妈看到这些玩具都觉得影响心情,就更不要说给孩子买了。

挑选宝宝自己喜欢的玩具

给孩子买玩具当然要挑孩子自己喜欢的了。生活中看到过不少这样的现象,因为爸爸妈妈喜欢女孩,但却生了个儿子,就从小给孩子买一些布娃娃,甚至给孩子穿小裙子。

在大人眼里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暂时性弥补遗憾罢了。但时间一长,孩子的男子汉气概会不自觉地消散,长大再想改可就不好说了。

玩具就是给孩子玩的,家长们不要自己觉得好就擅自决定,还是要多听一听孩子本人的意见。

“妈,那娃娃夜里自己动”,“童言无忌”别当真?还真没那么简单

各位家长,你家小宝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