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一直以来,对大多数父母来说,给孩子进行性教育都是一个难题。很多父母谈“性“色变,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

。但有时孩子会主动问起父母:“我是哪里来的?”这让父母们感觉很不自在,甚至不知所措,最后只能遮遮掩掩、闪烁其词地告诉孩子:“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父母谈“性“色变,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

同时,在学校里,生物课老师也不会讲。

老师家长的这种态度,非但没有解除孩子的困惑,有时还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只会让孩子更加懵懂,更加好奇。

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曾说,

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

说到底,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之所以会不知所措,主要是由于心中存有疑虑—

比如,我自己都不太明白,要如何和孩子讲呢?讲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适当呢?过度讲解会不会产生的负面作用呢?

可是随着大量增多的未成年人被性侵案曝光,我们应该认识到:“性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成为孩子成长中一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课程。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性教育”是指通过合适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接受科学性知识,让孩子学会珍爱生命,学会尊重自己,学会保护自己。

而对孩子的“性教育”,尤其是“性启蒙教育”,爸爸妈妈才是第一任老师。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对孩子的“性教育”,尤其是“性启蒙教育”,爸爸妈妈才是第一任老师。

一、什么是适当的“性教育”?

什么是适当的“性教育”呢?所谓适当的“性教育”,是指在传递正确的性知识与健康的性价值观,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从个人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引导对性侵犯说不,对于未成人来说,尤其需要强调延迟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性行为。

要进行合适的性教育,父母就要扫清心理障碍。

比如面对孩子抛出来的:“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有些父母表现出无所适从的不自在感;还有些父母怕自己讲错,就急于把孩子吓唬走,以达到让孩子不再深究这个问题的目的。还有些父母会回答说,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自己看书去等等。

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孩子心中的谜团无法解开,让这个问题继续困扰孩子。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父母首先要扫清自己的心理障碍,要认识到保护隐私的同时,给自己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十分有必要。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要进行合适的性教育,父母就要扫清心理障碍。

二、父母对孩子“性教育”存在的误区:

父母关于“性教育”的误区,往往来自自己在儿童时期接受的教育,以及来自于一些传统但错误的观念。要打破这些误区,必须重新认识它,才能做好对自己孩子的“性教育”。

第一,抵触误区:认为“性教育”会让孩子提早接触性。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性教育”,对孩子是有益无害的。比如可以帮助孩子延迟性之初体验的的时间,因为孩子有性方面的正确知识,还可以降低这些行为的危害。同时,对成人以后的性生活也有益。

第二,回避误区:父母不知道答案,或者不知如何回答,随便搪塞过去。

要知道,父母这种回避的态度,极有可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好奇心,让孩子去其他渠道找答案,比如黄色网站、黄色书本等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使孩子出现偏离,产生错误的性观念。

第三,交给学校误区:认为孩子上学以后,学校会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事实上,6岁以前是孩子形成基本观念的重要时期,而这个阶段只有爸爸妈妈才方便引导,再说了,即便孩子入学以后,相比老师、同学,孩子和父母交流这方面的话题才最合适,最安全。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相比老师、同学,孩子和父母交流这方面的话题才最合适,最安全。

第四,延迟误区:进入青春期后,进行“性教育”才合适。

青春期才考虑“性教育”,也是父母们存在的误区之一。其主要的根源是父母不知道如何对孩子启齿。父母自己也不清楚,或者压根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因此,只有等孩子学会识字以后,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相关类型的书籍,而这些书籍,也未必是正确的。

第五,混淆误区:认为“性教育”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看书。

由于媒体曝光的性侵犯案件越来越多,性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父母也认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大部分父母会把“性教育”视同”让孩子自己去阅读“性教育”的绘本和书本,而看书只能起到辅助教育作用,主要还是要依靠父母的教育。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混淆误区:认为“性教育”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看书

三、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三个技巧。

现在,父母认识到对孩子进行适当"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知道了需要避开"性教育"五个误区是重点,接下来,就要准备适当地给孩子进行正确、科学的"性教育"了。以下给孩子顺利进行“性教育”的三个技巧也相当关键,希望可以帮到父母:

1.将"性教育"融入生活。

凡是正确、轻松的教育和引导,都是自然开启性,而不是刻意灌输。因此,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并不能一次就能顺利解决,而是要随着孩子的年龄,融入生活中,孩子问就答,不问就不答,下次孩子问,父母再回答。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将"性教育"融入生活。

2.对孩子的提问不放大,不紧张。

不回避孩子的这个问题,不放大某一个点,自然的回答,就是对孩子正确的、适当的引导。因此,当孩子向父母提问时,父母不要孩子一问到这个问题,就脸红心跳,也不要怕自己回答错误,正确的做法是:以坦然面对的态度引导孩子,如果自己不懂,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我也不知道,然后积极帮助孩子寻找答案,或者找到答案再告诉孩子也不迟。父母甚至可以回答说:“我很高兴,你能问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孩子天生敏锐,善于观察父母,很会审时度势,假如父母对孩子的这个问题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就让孩子对这个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会打击孩子以后提问的积极性。

3.双向沟通,让沟通更健康、更愉悦、更高效。

有些父母在没弄清楚孩子的问题,就急于回答;还有些父母在自己的立场,使用复杂的词汇,使孩子理解不了;还有一些父母讲起来就没完,让孩子失去兴趣。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一股脑的将内容倒给孩子,应该要先问问孩子,你先问我这个问题吗?你我不太清楚你想问什么?以便弄清孩子到底要问什么,同时,在孩子重复自己提问的过程中,父母还有时间经过思索,再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将答案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

给孩子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父母常入的五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给孩子顺利进行“性教育”的三个技巧也相当关键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父母不能再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了。父母之所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无所适从,主要是受到儿时教育、传统观念错误的影响,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懵懂、迷惑和好奇,为了引导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引导刻不容缓。父母需要扫清心理障碍,重点避开抵触、回避、交给学校、延迟,以及混观念五个误区,关键运用好将性教育融入生活、对孩子的不放大,不紧张,以及双向沟通这三个技巧。

今日一语:我们是成长中的孩子,受了伤就很难复原,在幸福的路上我们始终带着尖锐的伤口。


今日互动话题:各位老师家长,您是如何看到儿童"性教育"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