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并非生于最早的年代,但为何被称为中国人的第一名私人教师?

东方国学


自古以来被称为“圣人”的孔子,也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鼻祖,近年来不乏总有建议将中国教师节日期改为孔子诞辰的呼声。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其著作《中国哲学史》中,高度评价孔子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是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


但众所周知,作为中国私学教育第一人的孔子,并没有出生在最早的年代。孔子出生于中国春秋末期的鲁国(今山东鲁南、鲁中地区),在孔子之前有夏商周三个朝代。而孔子之所以在他所处的时代能开创私人讲学先锋,撇开其个人诲人不倦的主观个人特质外,更是时势造英雄的客观历史结果。


今人云“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但在孔子以前的朝代,读书做学问的门槛之高,令普罗大众望尘莫及。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否可以企及作为上层建筑半壁河山的学术思想,是由学术追求者所处的社会阶层所决定。

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包括了孔子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个王朝。在奴隶社会中,集中掌握经济、政治权力的统治阶级被称之为“君子”,自然也对学术思想享有绝对的优先权。所以汉代史学家刘歆曾提到:周朝前期官、师不分。而由于在奴隶社会中各阶层处于固化状态,“君子”阶级和“小人”阶级始终保持着距离,作为“小人”的庶民阶级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但这种阶层固化的状态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了松动。进入春秋时代以后,伴随奴隶社会的瓦解,有些普通人由于自身的才能受到统治阶级青睐,从而实现阶层跨越跻身于上流社会;相反统治阶级中有些贵族成员,在诸国纷战中丧失了土地和爵位,流落于庶民之中,向普通民众传授来自统治阶级的学术思想、才艺。于是“官师不分”的局面终于被打破,而这些破局者也成为最早的私学职业教师,孔子也正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东方国学


身处春秋晚期的孔子,之所以被奉为“万世师表”,是因为他在多个方面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先河,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划时代人物。

第一,孔子让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接受教育,这在今天看起来名正言顺,甚至让很多孩子无比抗拒;然而,这在孔子之前的中国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接受教育。在当时的贵族政治下,接受教育是贵族阶层的专享;师儒,也就是专门从传授礼文的那波人,是附属于贵族阶层、专门为其服务的。平民想要系统学习儒家六艺,那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而孔子首先主张“有教无类”,也就是说不分贵贱、贫富,对各类人都应当进行教育;他制定了束脩(xiu)之礼:任何人,只要能提交十吊腊肉作为礼物,孔子就会对其进行教育。这是知识走向平民化的开端,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的重大变革,为后世所沿用。从此,各个阶层的有志之士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对中国古代国民智力的开发、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第二,提倡技能教育与人品教育并重,即德才兼备,为后世界定了人才标准。

原本贵族阶层所教授的教育,无外乎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教学,不单单是这些知识的原版照抄,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时代的发展加以新的解释、修改。同时,他更重视以系统的道德理论、缜密的人生观教育弟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主张“仁、礼、忠、勇”,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他的语录,被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即《论语》,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对人才的界定都没有跳出孔子的定义:德才兼备、德重于才。这也是中国人文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特殊所在,构成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文化基因。

孔子的伟大,在于以独立的私人身份,将教育推向全民化,而且不单单强调技能、更注重品德,对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史漫谈


孔子生前在政坛上比较平庸,以施展才华。他下野、他失业,他为权臣所轻蔑,他为野人嘲弄,为暴

民包围,曾饿扁了肚子,总之,他一生经历苦难。

但孔子作为思想家,在当时则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提出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的“仁、义、礼、智、信”规范了做人的基本准

则。他还首创私学,据说有三千弟子。在教育理论方面,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方法影响深远。他还收集了大量的故国的文献资料,整理

编著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文献。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学派“儒家”的创始人。


谈昆明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滴天髓


原因是他有众多优秀的弟子。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交出几个优秀的弟子,孔子也是如此,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虽然生不逢时,周游列国而无用武之地,但是孔子的弟子却非常星宇,他们大都活跃在战国初期。尊贤任能是战国的社会风气,孔子的弟子在战国群雄中占据高位,

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子贡是当时首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弟子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圣运动,把孔子打造成为一为圣人,而孔子教师祖师爷的地位也就得以确立,无人可以撼动。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孔子出生前的夏商西周各朝代,学在官府,享受教育的学子只限于王室宗族和贵族子弟,普通民众没有资格进入官府兴办的教育机构。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于思想领域的控制不断放松,出现了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孔子在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维护周王朝统治秩序的“周礼”没有被采纳实施后,心灰意冷开始著书立说、建立私学,采取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模式,打破了学在官府这一长期由官府垄断教育事业的局面,所以孔子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中国开办私学第一人!


蓝孟小惠


因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