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有人曾在微博描述自己经历的一个场景:

一位小朋友正跟其他孩子一起疯玩,高兴的很。孩子的妈妈一直盯着她,过一会儿说:“宝宝,你上厕所吧,我觉得你该上厕所了。”

孩子不理妈妈,继续在自嗨中,但妈妈不停地唠叨,反反复复说了七八次,最后,孩子面无表情的下来了,和妈妈一起去了卫生间,妈妈满意了。

可孩子看起来至少有五岁多了,不可能连自己要不要大小便都不知道。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经常会以关心的姿态出现。不让孩子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主,这就是一种不信任,每出现一次这样的不信任,就是对孩子的一次打击,这种打击多了,孩子会一次又一次积累对父母的愤怒。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就象心理学专家李雪所评论:

这个孩子妈妈的自我无处安放,她的灵魂一刻也不在自己身体里,每时每刻找宿主寄生进去,于是安放在孩子身上,就像病毒,然后孩子的自我就逐渐坏死掉了———孩子无法觉察自己,发展自己,越来越麻木和无力。

不让孩子做主,违背孩子的意愿,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做家长认定的事情,若达不到目的,还可以用“不孝”,“白眼狼”套在孩子头上,当然这结局就是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北大毕业生王勐拉黑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在 2018 年,写万字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无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学择校,父母对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总是打击和否定。

但是他的父母又生气又迷茫:我们真搞不懂他是啥原因(拉黑我们)?

所以像王勐这样的孩子,一直在等待父母的一个道歉,但他们的父母却在等待孩子对自己的感恩。

这些父母从来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永远不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个频道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有其中一个试图去改造另一个,都免不了以悲剧收场。

这次春节期间看的《囧妈》,充分体现了这个问题。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一旦以这种方式展现,必将以悲剧收场。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01.

《囧妈》同徐峥以前的“囧”字系列电影一样,一开始就是中年危机,夫妻矛盾。妻子张璐要离婚,但徐峥扮演的徐伊万不签字。接下来因为误打误撞,和妈妈一起乘上了去俄罗斯的列车,通过一路上母子俩相爱相杀的故事,把亲子矛盾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这部剧里,不管是夫妻矛盾还是亲子矛盾,都有一个共同点:认为自己爱对方,因为爱,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改造对方,当然结局必是遭到反弹,产生矛盾。

电影一开始,夫妻2人准备离婚,但徐伊万不签字,并想尽办法阻止妻子的事业发展,实际上他是不想离婚,他只是潜意识里想改造妻子张璐。

后来徐伊万表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爱张璐。你看,是因为“爱”你!我才压制你,还压制的如此冠冕堂皇。

妻子张璐说的明白:“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它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后来,而当徐峥扮演的徐伊万同妈妈在火车上时,妈妈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连打电话时,妈妈也不停地往他嘴里塞东西吃,把已到中年的他当作几岁的孩子,何时喝水,何时撒尿……

徐伊万对母亲的做法怒不可遏,说出了类似于妻子的话:“你为什么总是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在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包括几点钟排水,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契而不舍地改造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你难道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

母亲这种无私的“爱”,让徐伊万想躲得远远的。

其实,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

问:“当初你为何报考这所学校呀?”

答:“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就是想离家远一点。”

是不是很熟悉?至少我经历过,“就是想离家远一点。” 为什么,就是为了要摆脱家长的约束,不想再忍受他们对我一次次貌似关心的否定。

剧中徐伊万想要改造妻子,而母亲想要改造徐伊万,可最终结果呢?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非暴力沟通》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管你语言多华丽,动机多高尚,一旦对方认为你的目标是改变他,他就会本能的抵抗这一目标。

有谁愿意接受对方强加给自己的意志呢?任何强行植入的想法,都是外来意志对自己自由意志的剥夺和压迫,不管你这种外来意志看起来是多么高大上。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02.

在亲子关系中,总是有一些家长成天打着“为你好”的旗号,逼你学习,逼你考高分,逼你选他们满意的工作,到后来逼你结婚,逼你生子。

在孩子幼小时,他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顺从。但当孩子长大后,如果不顺从,家长就会用哭喊、咆哮等各种手段,要把你“不好”的地方,按照他的意愿改造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有很多人渴望离开父母远一些?

王勐喜欢数学,母亲不同意,就对他参加奥赛冷嘲热讽;儿子想去外地读大学,父母竭力反对;即使考上北大,还要远程监控;其向父母的求助,从来没有得到过支持和尊重,只教他逆来顺受。

王勐控诉: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就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控制。我母亲总是把我关在家里,按她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如果孩子长期被无视,被控制和打压,他们的意志就会被摧毁,精神的脊梁被抽走,最终他们必然会自卑软弱,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很低,当然也很难幸福乐观地生活在自己的群体里。

这种孩子很委屈,却无法诉说,等明白过来,也已经人到中年,自己的痛苦无法释放。

为什么我们满嘴是爱,实际上却面目狰狞?

李雪曾在她的书里写到: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爱是什么?爱是尊重他原本的样子,而不是按照你个人的意愿去改造他。

如果一个人太自以为是,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就是赤裸裸的控制对方。

03.

在婚姻关系中,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这必是感情破裂的重要原因。

就像有人说的:如何把婚姻变成地狱?只需一步:改造他。

正常情况下,配偶都是有行为能力和思辨能力的人,其成长生活在另外一个环境,思想行为不可能全让对方满意,这就必然会让对方失望,但他们也不可能像孩子那样而被对方改造,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大概率是矛盾激化,婚姻岌岌可危。

当然也有改造成功的,像《都挺好》中的苏大强,他在婚姻中没有一点自我,在家里是一个摆设,所以他在老婆死后就有了各种花式“作”,通过折磨儿女来“寻找自我”。


如果你认为对方不够好,真没必要去强制改造人家。

首先,你不一定是对的,因看问题的时间和角度都不一样。

第二,你改变对方时,你不停地批判和否定他,两人原来积累的的一些亲密情感也会慢慢被消耗殆尽,实际上等于把对方越推越远。

第三,尤其在夫妻关系之间,即使你是对的,即使你嫌弃对方,在改造对方的过程中,持续的否定让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即使人家到后来变好了,你还是原样,再加上关系疏离,结果会怎样?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演员王迅这几年人气飙升,成了综艺节目的宠儿。在感情方面,王迅特别宠爱他小三上位的90后娇妻,处处晒甜蜜,夸奖这位小自己18岁的老婆是他的“顶配媳妇”。

2019年6月,王迅的原配妻子魏臻去世了。这原配前妻是他的糟糠之妻,二人在1999年结婚,正是前妻的努力帮助,王迅才一步步成为大明星,为了感谢妻子,2009年补办了一次盛大婚礼。

王迅成了明星,虽然感谢前妻魏臻,虽然补办了一个盛大婚礼,但最终还是和原配在2013年8月离婚了,可他的小号却早在3月就已经纪念和现任相识一周年,同年12月与现任领证结婚。

14年婚姻留给前妻魏臻的不是财产,也不是怀念,是一段无法言说的伤痛。

魏臻患病去世前,曾在微博留言:

待你功成名达,许谁花前月下,悔教夫婿觅封侯,我已心猿意马。

尤其“悔教夫婿觅封侯”这句,令人伤感。

所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女人,最重要的是先改变和提高自己,而不是不停地嫌弃和改造对方,否则人家最后提高了,你却配不上了。要把精力和资本放在自己身上,即使最后配不上了,你也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电影《囧妈》:爱是什么?|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04.

电影《囧妈》中有一句话说的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尤其在孩童阶段,强行改变对方,等于阉割对方的生命力,我们要尽可能尊重其本来的样子。这是一种保护,是保护一个生命个体本来就具有的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每个人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不要强迫别人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否则不仅得不偿失,还有可能事与愿违。

如果真需要有人改变,首先要改变提高的是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