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要做一个武力和智力综合排行榜,排名前10位在你心中都会是谁?

叨叨马和喳喳鸡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顺序真不好排,但大家排的时候都忽视了一个关键的英雄人物——孙策。从武力来说,小霸王威震江东,鲜有对手。从智力来说,带几百借来的部队横扫千军,几年间就打下三分天下的基业,江东文武豪杰莫不拜服,领导能力超凡;孙策临死前对江东未来的分析以及人事、外交、军事的安排,可谓丝丝入扣、远见卓识。曹操留下千古名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羡慕孙家的少年英豪(有人说是孙权,但我觉得孙权远不如孙策),所以孙策不排第一,谁有资格?

第二当属周瑜,古人云“曲有误周郎顾”,“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是苏轼先生称赞周公谨的原话(后人以为是说孔明),忘记是哪位先生说得了“周公雅量与公瑾相交如饮澧醪”。

第三曹孟德,孟德年轻时单人行刺董卓,虽然未能成功,但英雄之风尽显,曹操治国打仗就更不用说了,至于开创建安文学之风的大诗人之才,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说了。

此三人太突出,其它人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坚持自然吸气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都很谦虚,均不敢说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没人敢认天下第一。练武的都好勇斗狠,均不肯说自己比别人差,都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群星璀璨。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排名,只是个人意见。

个人认为的三国谋略前十!不喜勿喷!

第十名:法正

法正可以说是蜀国的郭嘉,是刘备手下非常重要的谋士。说起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大家肯定会说肯定是诸葛亮啊,其实这个说法不对的,诸葛亮被各种影视剧神话了,其实诸葛亮主要管理的还是内政,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于法正的信任可能都超过诸葛亮,因为他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正是法正的分析形式,刘备才进攻汉中,献奇策斩杀夏侯渊,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封他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以死的太早。

第九名:荀攸

三国时期魏臣,荀彧(xun,yu,不念苟或)之侄,是曹操帐下重要的谋士之一,在郭嘉死后他排第一,成了曹军营中挑大梁的人物。曹操在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的强敌的时候,荀攸都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很受曹氏家族敬重。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可以他的忠君思想太重,不同意曹操称帝,因此被赐死,可悲。

第八名:周瑜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说法。年少跟随孙策平定江东,临终遗嘱孙权: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周瑜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并且举荐鲁肃等人才。赤壁之战指挥全军袭击曹军取得胜利,挫败了曹操一统天下的目标。赤壁大战之后,下南郡与曹仁相持,中箭负伤,与诸葛亮较计赛谋,定下假涂灭虢等计策,最后终于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心胸宽广,忠君爱国。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

第七名:庞统

凤雏先生,卧龙凤雏得一可按天下!刘备手下重要的谋士之一,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但是长相不可描述。与诸葛亮同时拜为军师中郎将,刘备与刘璋决裂时献计刘备三策。庞统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所葬之处被称为落凤坡。

第六名:鲁肃

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曹操率军南下,直扑江东,孙权的部下很多都是劝说投降,双方的实力相差太大,但是鲁肃力排众议坚决主站,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赤壁之战胜利之后,劝说孙权借荆州,在当时说无疑是正确的决定。鲁肃四十六岁就早逝了,没有交代什么原因。孙权为他节哀,以后东吴失去了以和为主的鲁肃,吕蒙袭取了荆州,但也打破孙刘联合得堡垒,直接加速了蜀与吴的灭亡进程。

第五名:司马懿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最显著的功绩就是两次率军成功阻击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曹操死后是曹丕帐下重要的智囊团主要人物,掌握重权。后期受曹爽的排挤,发动政变斩杀曹氏一族,实际掌握魏国大权。我不喜欢司马懿,特别不喜欢!不要问问什么?

第四名:荀彧

注意念xun,yu,不是苟或。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计划,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都是荀彧的功劳。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成为吾之子房,但是荀彧和荀攸一样忠君思想牢固,被曹操忌惮,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有的说是被曹操毒杀)。

第三名:贾诩

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被称为毒士。张绣曾经用他的计策二败曹操,官渡之战之前也是他劝张绣投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马超韩遂等重要时刻都曾用他的计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绍刘表的例子达到了立曹丕为世子的目的,虽然贾诩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确实是当时合适的选择。曹丕称帝后自然对贾诩感激万分,立刻封他为太尉,三公之一。

曹丕曾经问他是先灭蜀还是灭吴,贾诩建议先建设国家在动用武力征服,但是曹丕已经即位,狂妄自大,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谋人、谋己、谋天下都达到了很高境界,贾诩在封为三公之后毫不张扬,而是明哲保身。曹在魏国的高级谋臣中,贾诩善始善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第二名:诸葛亮

我知道到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喷了,不好意思我更喜欢第一位。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号卧龙。著名的隆中对流传千古,策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每次刘备出征,诸葛亮是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的后勤部长。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都依赖于诸葛亮。七擒孟获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北伐—六出祁山,斩魏将王双,击退郭淮退,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郭淮于阳溪,后又设计射杀张郃。后诸葛亮卒于五丈原。 “死诸葛走生仲达”事。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第一名:郭嘉

三国有一名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一直被世人尊称为鬼才,因为他的计策非常的出其不意和大胆。郭嘉原本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但是郭嘉认为袁绍不是一成大事的人,后来投靠曹操。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正好郭嘉死的那年,刘备才将诸葛亮请出山。我就是喜欢郭嘉,

讨张绣,郭嘉详细立体的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状况对比,劝说曹操征讨吕布。讨吕布,郭嘉看出胜机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之气衰力竭只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果然一鼓作气擒杀吕布。官渡之战,郭嘉说袁绍性格迟缓多疑,就算要偷袭也不会很迅速。如果实行闪电战,必然得胜。江东小霸王刚刚成就江东霸业,这个时候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曹军得知这个消息都很畏惧,只有郭嘉料道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如果有刺客伏杀,必然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死于刺杀。

郭嘉利用反间计轻而易举的分别击破了袁尚袁谭,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河北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目前的控制抵御。袁尚逃入乌桓。郭嘉进言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覆灭。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辽东。大破仓促应战的敌军。

但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三国杀之中郭嘉的技能就是天妒,可见才情之高。


小胖叨叨叨


既然是武力和智力的综合,那么过于偏重一面的就不合适列入了,比如诸葛亮,论智力属于顶级,却没有出手的记录,战场上也不用他出手,所以列入没有意义。还有《三国演义》里的陆逊,妥妥的儒将,和诸葛亮类似,鲁肃同理。还有吕布,武将中的顶级,但是在发展整个过程中,看不到睿智的一面,把他列入并不妥当。还有张飞张三爷,粗中有细,有时候智商暴表,比如义释严颜,打败张郃等等,但是鞭打亲兵,导致身亡是硬伤,就不列了,可惜。所以,既要符合拥有一定的武艺,又要有高智商的表现,不好找,却不是没有。



第十位,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在小说里,廖化可是从黄巾起义就出场了,一直活到小说最后,中间经历过无数的对战,特别是经历了襄樊之战,失荆州,以及夷陵之战都成功存活。所以,以廖化最多二流水平的武艺,能如此高寿,没有智商的保证,恐怕难以想象。



第九位,丁奉,没错,这是另外一位老将,演义中一箭射中东吴最忌惮的名将张辽,导致他伤重而亡。另外,《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回目就叫“丁奉定计斩孙綝”,过程就不用多说了,这也和正史差不多。

第八位,邓艾,姜维的老对手,也是蜀汉灭亡的掘墓人。之所以排名靠后,主要是灭蜀之战,严格说不单单只是邓艾一人功劳,入主成都后,又居功自傲,导致杀身之祸,所以拉低了排名。

第七位,吕蒙,早年作战英勇,孙权劝学后,对吕蒙的智商明显拔高了许多,才有迷惑关羽,最终劝降糜芳,傅士仁,偷袭了荆州的基础。可能有朋友会问,毕竟是设计造成关羽败亡的谋划者,排名怎么会这么低,关键是东吴偷袭荆州,是需要很多客观因素的达成,比如孙权联合曹魏,陆逊的计谋辅助等等。



第六位,姜维,基本上在以一己之力在和曹魏的众多名将如郭淮,邓艾等人抗衡,又要应付朝廷中反对他的势力,难度相当大,没有智商不可想象。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做了一件难度超级的事,就是利用钟会的野心复国,可惜最后失败了,假如成功,那这份智商得排名第一了。

第五,张郃,也许武艺不及徐晃,英勇不及张辽,但是论机变,绝对是佼佼者,比如街亭之战。而且,张郃和众多顶级高手如五虎上将中的赵云,马超,张飞交过手,虽然失败,却都能全身而退,到了后期几乎无敌了。另外,张郃也是最后一个退出舞台的五子良将,而导致他身亡的木门中伏,更像是被司马懿和诸葛亮联合清除的。

第四,关羽,刘备起兵之初,只有刘关张三人,后来辗转建立了蜀汉,作为刘备最重要的助手,智商能差到哪里去?后来发动襄樊之战,打得曹操想迁都,更是证明关羽不止有武艺还有智谋。后来,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关羽确实有责任,但是问题不是出在关羽的武艺智商,而是情商。并且,关羽是在曹魏,东吴,内部的叛将三方联合绞杀下,才军败身死的。所以,要消灭关羽,本身就不容易,需要很多客观条件。

第三,赵云,除了武艺和忠诚,赵云让人印象最深就是有勇有谋了。比如长坂坡一战,身陷重围的赵云就是利用曹操的不放暗箭的命令,以及抢来的青虹剑,成功的救出阿斗,以及杀了50多位曹魏名将。所以,没有智商的保证,仅仅凭血勇和武艺,只怕也不能如此顺利。后来,汉水一战,赵云的“空营计”成功打退曹魏的追兵,更是智商的体现。最后,五虎上将里,赵云是最后一个去世的。



第二,周瑜,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公瑾,最后把周瑜气死,好像显得周瑜智商很底下之感。不要说这是小说杜撰,即便以小说的角度,周瑜本身的智商就不低,只是运气不好遇到诸葛亮而已,所以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所以,周瑜在小说里,智商仅次诸葛亮,主要是气量拉低了而已。

那么,小说里综合武艺和智商,排名第一的是谁呢?

大飞熊认为是刘备。当然,很多朋友认为刘备只会哭,还发动了夷陵之战,间接把老命给丢了,凭什么排第一呢?不急,听大飞熊慢慢分析。首先,刘备可能是演义里隐藏的一位高手,比如第一回解关羽,张飞纷争时,就是刘备给分开的缠斗。其次,三英战吕布,刘备一上去,吕布就抵挡不住了,没有过硬的武艺,是不能成为压垮吕布最后一根稻草的。



可是,刘备为什么平手很少出手,让人对其真实的武艺很模糊呢?关键就是人家的智商了,刘备一向是以皇室自居,早定位自己为帅了,作为领导当然要有所保留,更不能以身犯险了。另外,刘备还有超强的预知危险逃跑能力。最后,不提五虎上将对刘备如何了,连智商第一高的诸葛亮都是被刘备请出来的,还在刘备去世后,鞠躬尽瘁的为刘备儿子卖命,刘备排第一,实至名归。


大飞熊骑士


这个排行榜,直接就排除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松、鲁肃、陈宫、郭嘉、贾诩、许攸、田丰等等一众谋士,他们虽然智商超高,但是大都手无缚鸡之力。这里面大概也就诸葛亮武力稍稍高一点点,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骑马佩剑,只不过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到哪都坐个轮椅。武力值变成负的了。

再一个就是排除了一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第一个被淘汰的就是吕布,其次是典韦、颜良、文丑、许褚、甘宁等等。差点忘了,还有上将潘凤!

经过综合考量,排行榜如下:

第一是徐庶。

论智力,徐庶是第一流的谋士,与庞统、法正、鲁肃、荀彧等相当。略逊于诸葛亮、郭嘉、贾诩。论武力,徐庶够的上剑客的身份!战场冲杀可能略逊于五虎上将。但是行刺暗杀、江湖决斗却在五虎上将之上

徐庶武力智力都是三国第一流的存在,综合素质最高,排第一当之无愧。

第二是赵云

按照评书里的武力体系,赵云是三国第一勇将,能够一人单挑颜良文丑二将还不落下风。可见其武力多么恐怖。按照三国演义的标准,赵云武力与关羽张飞在伯仲之间。

智力是五虎上将中最高的。在战略上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劝谏刘备不要讨伐东吴,句句点到要害。俨然一流谋士。

第三是关羽

武圣人、万人敌,武力绝伦,勇冠三军。

智力也是超群,世传关公通春秋,精通春秋的人,智商绝对刚刚的。水淹七军,智力上碾压曹魏五子良将于禁,更是关公高智商的证明。

综合而言,关公武力绝顶,智力一流。

第四是周瑜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智计无双,能与诸葛亮斗智。智商超越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可惜武力太弱,这一点比较吃亏。

第五是姜维,第六是张辽,第七是张飞,

第八是曹操

这个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曹操的智力碾压一切,是整个三国最诡计多端的人,不论是不论是内,政外,交还是行军打仗,几乎算无遗策。智商太高了。

差就差在个人武艺不精。但凡他武艺高点,早把董卓刺杀了。

第九是高顺,第十是曹仁。


上将嗳福斯


《三国演义》武力和智力综合排行,排名前10位的都有谁呢?

先来看看武力排行

第一位:赵云赵子龙

赵子龙是接近于完美的英雄,不但武艺高强,而且骁勇善战,曾七闯曹营,救幼主阿斗。忠义可嘉,智勇双全是难得的帅才。

第二: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虽然有勇无谋,但其武艺超群,在三国演义中,论单打独斗,却没人能和他相比,脚下赤兔马,手中方天画戟,而且还娶了貂蝉为妻,官拜诸侯,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

第三:关羽关云长


关二爷也可以说是战神级的人物了,诛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追随刘备出生入死,而且义薄云天。

第四:张飞

勇冠三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张飞,手中丈八蛇矛,虽然在第一次和吕布打斗时,没有取胜,但在第二次战斗时,两人打成了平手,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了。

第五:黄忠

曾于长沙镇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而胜负未分,是一位难得的帅才。

智力排行榜

第六位:诸葛亮

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三分。就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孔明借东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的表现就是智慧的化身,太牛了!

第七位:司马懿

要说三国演义中,能和诸葛亮旗鼓相当的,那除了司马懿还能有谁呢?但他终究还是逊了诸葛亮一筹,要不然怎么会没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就表现而言,排在智慧的第二位,还是可以的。

第八位:刘备

刘备是仁义之师,谦谦君子的代表性人物,主张以仁义治天下,手持双股剑,是一位能文能武之人。

第九位: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迅速扩张自己的实力。手下良兵强将不计其数,而且遇到事情还会集思广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帅才。

第十位:孙权

赤壁之战就是他派周瑜去执行的,虽然不是他指挥的,但足以说明他用人的功力很深,而且陆逊也是他发现的人才,陆逊火烧连营,把刘备的军队打的溃不成军,很厉害!

小伙伴们,在你们心目中,谁是三国演义里,武力第一和智力第一的人呢?


小刘侃西游


答:三国演义故事本身是一个过程,人员成长也是个过程,比如吕蒙前期只是个武将,后期也算文武全才了。排名前十人如下:

1、张辽,字文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武帝时期聂壹的后人。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终于在吕布势力被曹操消灭后,张辽归属曹操势力。后封晋阳侯,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2、皇甫嵩,,字义真.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出身于将门世家,后任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率兵讨平黄巾之乱,战后因功升任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3、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汉寿亭侯。早年跟随刘备张飞等人辗转各地,为求发展而颠沛流离。随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4、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 。汉末时期东吴名将,“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5、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治家。跟随孙权四十余年中,统领吴国军政大权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6、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人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7、王濬,字士治,弘农郡湖县人。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学多闻,美姿貌,多谋善战。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8、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9、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10、朱儁,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东汉末年名将。


会飞的肥羊


第十名 姜维 武力8分 智力5分  姜维《三国演义》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智勇双全之士,假投降计谋破灭后,姜维自刎身亡。魏军剖其腹,见姜维胆如鸡卵。姜维胆大,这是出了名的,正因为胆大所以有勇。而其在天水用计,竟然让师父诸葛亮中了圈套。这也是胆大弄险所取得的战果,赢得的名声。也就是在天水一战中,姜伯约大战赵子龙。当时,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赵云见了诸葛亮,竟然忘记了中计兵败,反倒是直夸姜维好枪法。  姜维智勇双全在天水一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得其师诸葛孔明衣钵相传,智谋当是更上层楼。后来,姜维维持蜀汉近三十年,是三国后期非常著名的将领。姜维在九次征伐中原中,曾经困司马昭于铁笼山,屡败一生之敌邓艾,攻击实力在当时属于超一流水平。但是,姜维未能在治理朝政方面得诸葛心得,不得不沓中屯田避祸。同时,姜维的防御体系存在严重BUG,蜀汉灭亡,姜维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九名 邓艾 武力7分 智力6.5分。邓艾是三国后期有勇有谋的重要将领,就是此人大胆从阴平险境偷渡,出其不意杀到蜀汉都成之下,蜀国就此灭亡。邓艾曾与姜维在祁山大战,智败姜伯约。但是,斗阵法则是姜维取胜。而姜维弃粮得胜,但却失去了许多粮草,栈道也被烧毁,这一仗谁也没讨到便宜。邓艾与姜维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但是,从总体来看,姜维基本上只是赢得了局部战役的优势,邓艾则是在魏蜀对抗中,赢得了攻守两端的胜利。不过,邓艾最终未能算计过司马昭。在灭亡蜀汉之后,骄傲自大,夸耀战功,自作主张封赏手下。钟会乘机向司马昭告状,兵采纳姜维之计,命手下大将卫瓘监禁。而后,钟会死,卫瓘害怕邓艾复出报复,随遣田续于绵竹斩杀邓艾父子。  邓艾有智谋,也能临阵对敌,其子邓忠得其传授武艺,与师纂成为手下两员得力大将,攻城掠地,颇有建树。但邓艾得意忘形,自取灭亡,是其智短之处。

第八名 司马昭 武力4.5分 智力9分。司马懿长于智谋而短于武功,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则有勇有谋,尤其是司马昭,为后来的三国归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司马昭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智谋表现不如司马懿,但是,却在大智慧方面有超过其父的卓越功绩。司马昭继承了父兄事业,在老一辈智谋之士相继辞世后,统领魏国军队与蜀汉、东吴作战。尤其是面对姜维疯狂的进攻,均被司马昭所瓦解。公元263年,司马昭开始伐蜀,启用邓艾、钟会两面进攻,灭掉蜀汉。同时,制造矛盾一举将两大野心家剪灭,根除了后患,为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荡平了道路。虽然功业很大,但毕竟司马昭所处的时代不同,超一流的谋士早已作古,他的对手远远比不上前辈。因而,其智力得分不会太高。  司马昭也能上阵杀个三招五招,虽然从未亲自出马,但屡于乱军中挥剑冲阵或突围,还是有一定武功的。

 第七名 周瑜 武力4.5分 智力9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讲的就是周公瑾。周瑜是儒将,能文能武。当年,蒋干盗书时,周瑜搞群英会,作歌舞剑,证明周郎是练过武功的。赤壁大战,原本是周瑜的功劳,被罗贯中记在了诸葛亮的名下。尽管如此,苦肉计、诈降计、离间计、火攻计,等等,若非周瑜苦心孤诣的连续设计,就没有赤壁大战的胜利,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在中国历史之中。  当然,按照《三国演义》的讲法,周瑜气量狭小,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所以,智力得分要打点折扣,总评分与诸葛亮持平。

第六名 司马懿 武力3.5分 智力10分。诸葛亮一生之敌,但却是最终的胜利者。孔明六出祁山,均被司马仲达击退。其子司马昭继承事业,灭掉蜀汉,其孙又灭掉东吴,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武力10分,与诸葛亮持平。但司马懿临阵始终是顶盔贯甲,一身武将装束,也是时刻准备拔剑杀敌的。因而,其武力值要比诸葛亮高出一点。

第五名 关羽 武力9.5分 智力5分。

关云长的武功很高,排位蜀汉五虎大将之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都是其显赫的武功战绩。但因为上限有吕布,便要扣掉一些分数了。  关羽的智力也是非常了得的,给5分有点低了。关羽奉命守荆州,九年之间攻拔襄阳,威震华夏,但有武力是绝对不行的。在镇守荆州与曹操集团对抗时,先后击败曹仁、于禁等以智力见长的曹军大将,足见其实为智勇双全的三国第一战将。  不过,关公没能执行“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决策,最终丢掉荆州,且命丧东吴,智力得分因此而大打折扣,5分又嫌高了点。

第三名孙权 武力6分 智力9分。孙权综合得分与曹操持平,主要是靠武力稍微占优。孙权父子三人中,孙策第一,孙坚第二,孙权应排在最末。虽然如此,以孙家的武学修为,孙权的武功也差不到哪儿去。不过,孙权从未临阵对敌,其武力到底怎样也无从参考。有两件事情,可以稍微看到一点他的武学修养。这件事情就是在赤壁之战前,东吴御前会议讨论是战是降的时候,孙权最终采纳了周瑜、鲁肃的建议,决意跟曹操决一死战。为表决心,孙权挥剑砍掉案桌一角。另一件事情是与刘备较劲,各自用剑劈开了“恨石”。但孙权毕竟没有出马与敌人对阵,三国创始人中,武力肯定要低于刘备了。  同样,作为三国的开国君主之一,孙权从实际出发,韬光养晦,建立了霸业。而且,也能在关键时刻知人善任,打赢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攻陷了荆襄九郡,建立了东吴政权。这样的大智慧,只有曹操、刘备能够与之抗衡。

第二名 刘备 武力7分 智力8.5分。刘备乃人中龙凤,胯下的卢宝马,掌中双股宝剑,曾在虎牢关联手关羽、张飞恶斗吕布,虽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被吕布利用而退走。但这是罗贯中笔下唯一的上阵对敌的三国首脑。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时,刘备被安排引一队兵马为赵云后援,引诱夏侯惇中计。书中说道:“玄德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对面是夏侯惇,刘备也能与之交战,虽然没有细写是否跟对手打了几个回合,毕竟还是亲自出阵了。刘备武力看来不弱,至少能排进所有三国首脑前三名。  智力方面,刘备也属于大智慧之类。桃园结义后,刘关张第一战就杀掉黄巾军将领邓茂、程志远,刘备用计大破黄巾军。罗贯中有诗赞曰: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刘备基础最为薄弱,后来竟然成为三足鼎立之一足,建立蜀汉霸业,也是其智力非同寻常所致。

第一名 曹操 武力5.5分 智力10分。曹操也是从行伍中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没有一点武力是做不到的。曹孟德曾任司隶校尉,这是一个武职,率领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也证明他有一定的武功。曹操带兵,也是一身戎装,临阵亲自指挥作战。但是,曹操并没有像刘备那样,亲自上阵与对手厮杀,所以,武力应比刘备低些。


史学速递


三国演义文武双全排名如下。智力如郭嘉诸葛亮司马懿等。。不在排行榜,武力如吕布张飞典韦不在排行榜。

个人理解综合排行如下。

第十曹仁

第九邓艾

第八姜维

第七陆抗

第六陆逊

第五张辽

第四周瑜

第三关羽

第二赵云

第一曹操


吃我一根棒


智勇双全的三国人物,求这样的排行榜还是很少见,还是按三国演义为基础来个TOP 10!

No.1,周瑜!辅佐孙策打下江东基业,赤壁之战为主帅,打败如日中天的曹操,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最不好界定文武之人,文韬武略为其时第一人。苏试的赤壁怀古中“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风流!令人神往!

No.2,赵云赵子龙!赵云被誉“一身是胆”,长板坡在曹营中杀个七进七出,无人能敌,是其勇!汉中之战中设“空营计”为其智!截江夺阿斗,劝谏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显其战略眼光。赵云本就是罗贯中塑造的三国“完人”。

No.3,张辽张文远!自降曹操,参加无数战役,而逍遥津一战,虽无三国“三大战役”之重要,但八百破10万,江东小儿闻名不敢夜啼,可谓登峰造极。虽武力值未入超一流行列,但以智勇双全,可入前三。

No.4,邓艾!后三国时代,父子独拒蜀汉,使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后亲率士卒,偷渡阴平,至使蜀汉灭亡,首功一件。智勇双全排行榜,当有其位。

No.5,姜维姜伯约!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掌兵之人。天水关前曾战平过年迈的赵云,九伐中原虽不能胜,可也曾接箭射杀过名将郭淮。蜀汉灭亡后还假意降魏,挑动钟会谋反。与邓艾是后三国时期“一时瑜亮”。

No.6,张飞张三爷!三国上半部,张飞以莽撞和喝酒误事闻名,可自当阳桥头疑兵+大喝退了曹兵后,张三爷似乎开了窍,后面就有勇有谋起来,义释严颜打开入蜀通道,瓦口关小道破张郃。完成华丽转身。

No.7,吕蒙!这个“吴下阿蒙”,东吴的水军大都督,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致关羽兵败身亡。此战对三国形势有巨大作用。可能是反感这种背后插刀的行为,给他的排名低了些。

No.8,陆逊!东吴夷陵之战的主帅,三国定型之战,火烧刘备连营,三国三大战役之一。陆逊在吕蒙白衣渡江时也贡献过智慧。东吴几个都督在演义中,智强武弱,也影响其排名。

No.9,曹仁!在曹操阵营中,曹仁一直是级别极高的大战,常用在保证粮道和后方的关键地方,多为独立领兵。曹仁善守,在曹操赤壁兵败后,曹仁抵抗住了东吴、关羽的轮番进攻,成为曹魏屏障,排名应有其位。

No.10,黄忠!黄忠加入刘备集团很晚,可是能名列五虎(或四方大将),正是在汉中战役中,有勇有谋,与法正联手,大败曹军,斩夏侯渊。刘备一生中与曹军交手无数,真正完胜曹军的,只此一场,这比刘关张赵,以及后来的诸葛亮、姜维战绩都好。有勇有谋者当有这员老将。

诸葛亮、司马懿等,更多的算是文官谋士,更多是“智”,故没列入。

以上排名,多依照三国演义,别拿着正史在这讨论。历史中真正智勇双全,文韬武略的三国第一人,应该是曹操。一生征战无数,大多亲临指挥,又是建安文学之代表,还著有兵书。因其多定位是君主,没有列入。(孙策也属君主,亦未列入。)

欢迎讨论!





净月暖阳


自古有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三国历史距今已有将近1800余年,后人评论全靠史书,没有亲看见过、切身体会,何来完全正确的答案?况且排名这种东西,自古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贸然排序,有失公平。

笔者在这里不做排序,只是将自己认为能够进入前五的人列举,外加笔者自身拙见,看官自行定夺。

三国的历史本就是文臣、武将齐聚一堂的争鸣时期,但又不乏一些文治武功兼备的历史人物。所以笔者在此不仅仅按照文武分类,而是将他们分为政治家、谋士、武将。

政治家

政治家能够进入前五名的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司马懿。(不按先后)

曹操

自古以来,曹操的名声都不太好,但是这不影响他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画家。三国时期最大的三场战役,有两场就是曹操打的。虽然赤壁兵败,但其功绩尚存。俗话说瑕不掩瑜,对待古人还是稍微客气一点比较好。

曹操战功自不必多说,有目共睹。他的政治建树也是十分巨大的。曹操的唯才是举是首次打破士族阶级主导政权的伟大尝试。只是可惜,曹丕即位之后立刻与新士族抱成一团,造成了严重的门阀政治,但这一点,错不在曹操。

其执政之时,兴修水利,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度,鼓励农桑,使得曹魏地区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奠定了三国第一大国的基础。

除此之外,曹操还是一个有诗情画意的政治人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曹操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观沧海》、《龟虽寿》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明珠。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政治家,排进前五是绝对没有悬念的。

孙权

孙权继承孙策基业之后,稳定了江南秩序,繁荣了江南经济。与刘备结盟抗击曹操,巩固了江南基业。后又派遣吕蒙夺取荆州,扩大版图。发现台湾,收入囊中。如果认为孙权没有什么真才实干的话那就大错特错的。孙权妥善的处理好了孙氏集团与江南世家大族的关系,巩固了孙氏集团的政治手腕,对孙吴政权的稳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备

很多人不知道,刘备其实也是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人物之一。刘备出生贫贱,以一己之力建立蜀汉政权,单凭这一点,进入前五绝对没有丝毫问题。

刘备未成气候之前就已经仁义满天下,这可不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从善如流,施恩布泽,广罗天下之英才,成就帝业,进入前五实至名归。

诸葛亮

或许有人会说,诸葛亮难道不应该是谋士,怎么成为政治家了?这里笔者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诸葛亮本身就是政治家,其政治才干远胜于军事谋略。《隆中对》为刘备建立了政治纲领,刘备也是按照这一纲领付诸行动,最终建立蜀汉。

其次是诸葛亮主政蜀国的那些年,由于刘备扔下的烂摊子,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一辈子贡献给了蜀汉政权,竭尽全力维护蜀汉秩序。迫于压力发动三次北伐,国力损耗严重,但不失为一代贤明政治家。

司马懿

司马懿算是三国之中最能韬光养晦的政治家、谋略家。曹魏政权中后期的顶梁柱。不仅仅抵抗了诸葛亮的北伐,而且步步蚕食,让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我们现在习惯说司马懿是一个阴险小人,一个十足的阴谋家。但是政治人物不能道德化,谁有能耐谁当家。司马懿主政期间,努力发展农业水利,魏国继续鼎盛,这些政治成就是不能抹黑的。

如果要再加两个的话,笔者认为应该是鲁肃、荀彧。鲁肃曾经为孙权策划了孙吴版的“《隆中对》”,核心要义仍旧是三分天下。只不过当时的刘备实力尚微,鲁肃策划的是曹魏、东吴、刘表三分天下。现在看来,不失为一个正确的政治纲领。

荀彧,曹操早期智囊团队人物,曹魏杰出政治家,为曹操规划了平定北方的政治方略,而且荀令君忠心侍汉,规劝曹操不要称王,但是曹操不听,这也是二人决裂的根本所在。

武将

武将而言,能进前五的应该是吕布、关羽、孙策、张辽、赵云。其实严格来说,三国本来就是武将叱咤风云的舞台,杰出的武将实在太多。张飞、徐晃、于禁、典韦、太史慈、、黄盖、马超等等,都为当时豪杰。笔者在这里仅按照影响力的深远寥寥讲述,毕竟这个真的不好排。

吕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吕布被黑成了“战五渣”,笔者像可能是与吕布本身道德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三姓家奴”这个称呼是吕布的标配,投靠就投靠吧,吕布还要杀了原先的主子,这一点自古以来都是不被认同的。

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战斗力那可不能抹黑。就拿曹操来讲吧,曹操平北定北方,吕布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目标,如果吕布真的那么碌碌无为,战力低下,曹操需要那么关心,嘛?随便派一个大将去搞定就行了,何必亲自征讨。就连亲刘派的《三国演义》都能描写“三英战吕布”仅仅战成平手的局面,这种战斗力需要猜疑嘛?

关羽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说,关羽是被《三国演义》严重美化的历史人物之一,其很多战绩都是罗贯中“代打”的。就拿最经典的“温酒斩华雄”来说,其实华雄是被孙坚杀的,和关羽没有什么关系。

但说归说,关羽战斗力还是惊人的,斩颜良、诛文丑是确有其事。而且关羽以忠义著称,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曹操对其爱不释手,牵肠挂肚,仍旧无法打动关羽的心。这等忠义之辈与吕布形成了鲜明对比,亦使后人传唱至今。

孙策

“江东之虎”孙坚的长子孙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战神般的人物。孙策自小就有勇有谋,力大无穷,而且“美姿颜”,也就是说是一个很剽悍的“小鲜肉”。年轻时候勇猛无比,人送外号“小霸王”,试想,能获得项羽名号的人战斗力能差嘛?

其一生奋斗,拿着传国玉玺从袁术手中换来些许兵马,平定江东,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一般人是望而生叹,就连吕布都做不到的事情,孙伯符做到了,这就是其过人之处。

张辽

有勇有谋的张文远,本来是吕布手下,吕布兵败后投降曹操,曹操十分赏识。随军出征袁绍,立下赫赫战功;远击乌桓,亲手斩杀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平定军中谋反;孤军勇闯天柱山,消灭陈兰、梅成。后来长期驻守合肥,与孙权对峙。

如果说孙策是战神,那么张辽肯定是“战神二代目”。合肥战役,“孙十万”带着十万大军,被张辽800余人打了一个反冲锋,直接杀到了帅旗之下。孙权部队望风披靡,节节败退,孙权手下大将甘宁、凌统等与之交战,全部战败,孙权险些被活捉。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亦是中国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这一战也成为孙权军事生涯最为耻辱的一次战斗,而张辽却威震江东。

赵云

赵子龙,曹操喜爱的蜀汉将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曹军竟然没有能拦得住。当然,这与曹操想要俘获赵云为己用用很大的关系,大将们都是活捉而没有下死手。但是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不仅杀敌若干,还将曹操的青釭剑掳走,这样的将领,勇猛无常,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谋士

谋士为各个集团的智囊。虽然不曾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但那些赫赫战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笔者认为能进前五的谋士有郭嘉、许攸、贾诩、庞统、周瑜。同样的,谋士这一环节可选项实在太多,曹操帐下的五大智囊(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没有一个差的,蜀汉政权方面的法正,孙吴的鲁肃、陆逊,袁绍帐下的郭图、逢纪、沮授等,都是难得的人才。在这里笔者也按照影响力来安排。

郭嘉

史书上评价郭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也评价郭嘉为“奇佐”。曹操那么多谋士之中,只有郭嘉一个人有这样的殊荣。品评历史人物,自然是当事人的评价最为契合,曹操作为郭嘉的主子,对郭嘉能有此评价,郭嘉之谋略可见不同凡响。

郭嘉出山时跟随袁绍,但是袁绍刚愎自用,难成大器,遂转投曹操。来时第一谋就是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鼓舞了曹军士气,让曹操有底气去与袁绍抗衡。刘备寄居曹操处时,程昱向曹操谏言要杀了刘备,以免放虎归山,曹操不停。郭嘉献言,不能因为杀了刘备而失天下人之心,主张软禁刘备,曹操方才恍然大悟,采纳了观点。

征讨徐州吕布之时,吕布闭门不出。曹操想要放弃,郭嘉却说“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曹操采纳观点,猛攻吕布,同时郭嘉又献计水淹下邳。不久,吕布兵败被杀。

后来,程昱、郭嘉皆不在曹操身边,刘备借助袁术北投袁绍,请命拦截袁术,曹操答应了。郭嘉得到消息后急忙赶回,说这事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果不其然,刘备更被没有去截击袁术,而是攻占了下邳,举旗反曹。曹操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郭嘉以“兵行险招、出奇制胜、审时度势、窥探人心”著称。其最大放异彩之时便是在官渡之战中。官渡之战前夕,曹袁兵力悬殊,南方孙策一直打着许都的主意,荆州刘表蠢蠢欲动,曹操犹豫不决。此时的郭嘉谏言曹操可以与袁绍一战。他说:“江东孙策,平定江东之时树敌太多,怕是会死暗算;荆州刘表华而无实,断然不会北上;明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果然,还没等孙策北上偷袭许都,自己就被许贡门客刺伤,随后气绝而亡,荆州刘表按兵不动,直至袁绍大败,不久后病死。曹操想要乘胜追击,郭嘉以为不可,郭嘉认为袁谭(袁绍长子)与袁尚(袁绍三子)速来不和,必定反目成仇。明公此时应该先假装征讨刘表,待时而动。

果不其然,曹操假装要征讨荆州,袁谭、袁尚以为危机解除,各自打起了算盘,不久反目。郭嘉认为时机已到,让曹操一举出击,大败袁军,平定冀州。袁尚、袁熙逃往乌桓。

乌桓位于现今辽宁一代,古时候称之为胡人。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往乌桓之后,曹操打算东征乌桓。但是又怕荆州刘表趁虚而入。此刻,又是郭嘉提议果断出击,郭嘉认为,刘备(此时寄居荆州)虽有雄才大略,但是刘表心眼颇多,很是提防刘备,肯定不会出兵。刘备空有见识,无兵可调,无可奈何。

曹操认可了郭嘉的看法,挥师东征。郭嘉又建议曹操分出精兵走小路,放弃辎重,奇袭乌桓,曹操采纳。此时的乌桓单于蹋顿与袁尚、袁熙还蒙在鼓里,突然天降爱雄师,打了乌桓一个措手不及。在白狼山之战中,先锋张辽将单于蹋顿斩于马下,俘获军队20余万,乌桓成为曹操势力范围。袁尚、袁熙逃往公孙康部。这就是“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的典型案例。

此时的郭嘉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原因是生活不太检点,喜好酒色。曹操想要乘胜追击,郭嘉却说不必如此,公孙康不是乌桓,袁尚、袁熙往日与他并没有交集,日久必生异心,辽东唾手可得。正如郭嘉所料,袁尚、袁熙二人寄人篱下还动小心思,被公孙康所杀,人头送到曹操面前,公孙康也愿意归顺于曹操。这就是“郭嘉遗计平辽东”的故事。

郭嘉经过这一连串的折腾,外加身体本身就不好,水土不服,最终患病身亡,年仅37岁。郭嘉帮助曹操平定了中国北方,曹操视其为知己。郭嘉死后,曹操凄怆道: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就连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也对郭嘉寄予了高度评价: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三国谋士前三名,必有郭嘉。

荀攸

荀攸,曹操谋士集团五大智囊之一,一生最著名的便是“奇策十二计”。荀攸为人低调,深居简出,最大表现为官渡之战。大家都知道斩颜良、诛文丑的关云长,却忘记了出奇谋的荀攸,若是没有荀攸,关羽能不能打赢还得另说。荀攸策划了声东击西、避其锋芒之计策,伪装渡河攻打袁军后方,实则奔袭白马,守将颜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贸然出战,被关羽所杀。

此时,文丑带领援兵赶来,曹操本欲退兵,荀攸劝阻,他让曹操放弃辎重,马匹,伪装败像。曹操采纳,文丑军队赶来,以为曹操是仓惶败退,于是便拼命抢夺马匹辎重,谁料曹操突然杀出,文丑慌忙应战,被关羽所杀。

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粮草几近枯竭。此时的荀彧献计,让徐晃带兵劫粮,将韩猛押用的粮草全部截获。徐晃因此称为了“截粮先锋”,然而举荐徐晃的人,便是荀攸。由来,许攸投奔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曹操言辞含糊,不敢轻易相信,此时又是荀攸极力主张相信许攸。曹操采纳,带领精兵火烧乌巢,袁军大败。

此后平定二袁,荀攸与郭嘉看法几乎相同,这也是曹操能够极力采纳的原因。可以说,平定北方,郭嘉占头功,荀攸次之。

贾诩

毒士贾诩,一个被后人成为“看过三国剧本的男人”,其谋士的一生,亦是恐怖的一生,你很难想象他是当局者,他的奇思妙想与远见如同是上帝视角一般,有这“开挂”的才能。

说起贾诩,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文和乱武”(文和为贾诩的字)。贾诩早年在董卓麾下效力,但是不得重用。王允巧施连环计之后,吕布杀董卓,王允把持朝政,天下震动。此时董卓麾下大将李傕、郭汜想要逃走,却被贾诩拦阻。贾诩说道:“如果将军们弃兵而走,一个亭长就能把将军俘获,倘若整兵决战与长安,就可以号令天下。”

贾诩的原话是“奉国家以正天下”,这就是曹操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与袁绍谋士谋士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早版本。李傕、郭汜采纳意见,杀回长安,吕布败退,劫持汉帝,号令天下,这就是“文和乱武”。

贾诩最为过人的地方在于洞悉人心,他知道李傕郭汜不是什么明主,只是一介莽夫,占领长安之后,他拒绝一切封赏,甘心身居帷幕之中。李傕、郭汜兵败之后,贾诩转投张绣。张绣这个人一向敬重贾诩,将其奉为上宾,但是心中仍旧提防,不能重用。

贾诩来到张绣身边之后,献计要联合刘表,抵御曹操,张绣采纳。张秀刘表成为了曹操心腹大患。曹操率兵征讨,大败张刘联军,此时的张绣援兵赶到,想要追击,贾诩相劝,不让他追击,否则必败。张绣不听,结果大败。

张绣一连苦闷,见到贾诩之后连连自责,贾诩却说:“将军现在可以整顿兵马出击,必获全胜。”张绣云里雾里,但自己有没有注意,采纳贾诩的建议,整兵再战,果然击败曹操。

事后,张绣问贾诩,问什么一前一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贾诩说道:“我放新败,曹操从容撤退,必定是做好防备,亲自压阵,此时将军前往征讨,正中曹操下怀;将军首次失利之后,曹操绝对会以为将军不会二战,从而加速前进,自己率领前军,此时将军再战,便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曹操南征张绣,张绣投降,曹操乘机霸占了张绣婶婶,张绣十分恼火,此时的贾诩就献计调兵遣将,安插在曹营周围,趁曹操得意忘形之际,突然杀出,曹操大败,要不是曹昂拼命保护,曹操必定被张绣所杀。这就是著名的“宛城之战”,此役,曹操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全部阵亡。

能以微弱之力连续击败两次曹军,袁绍越发喜爱上了贾诩,便让贾诩的朋友去游说贾诩,让张绣改弦易帜,归顺袁绍。贾诩当面拒绝袁绍邀请,对张绣说道:“袁绍虽然势力庞大,但是为人心胸狭隘,容不得人;曹操虽然势力微薄,但举贤任能,志向远大,不计前嫌,将军投靠必有重用。”张绣听从贾诩之言,投靠曹操。曹操大喜过望,亲自出来迎接贾诩,并说道:“能让我扬名天下的,必定是文和。”

贾诩归顺曹操之后,身居帷幕之中,属于你不问,我不说的谋士类型。不得不说贾诩是真的聪明,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若是爱出风头,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在火烧乌巢之时,也是贾诩、荀攸极力劝谏,让曹操下定决心。

后来,曹操要南下夺取荆州,此时的郭嘉已经病逝,贾诩极力劝谏曹操不要南下,应该先休养生息,发展国力。曹操不听,结果赤壁大败而归。曹操在哭郭嘉之时说:“若郭奉孝在,无以孤至此。”但是唯独不敢在贾诩面前这样说,因为贾诩是极力反对南征荆州的,只是曹操不听。

平定北方之后,西凉马超、韩遂等人成为了首要目标。曹操以强大的兵力优势征讨马超,不料被长枪兵打得割须弃袍。此时的贾诩献计离间马超、韩遂。让曹操去跟韩遂套近乎,并且故意写了一份信,上面涂涂改改。韩遂接到信件之后,也是一脸茫然,这时的马超正好看见,以为韩遂与曹操内外勾结,两人反目。韩遂直接投降曹军,马超南逃汉中张鲁。

陈寿评价贾诩道: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荀攸、贾诩算无遗策,善于变通,仅次于张良、陈平)

易中天教授也曾说过:“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乍眼一看,贾诩似乎并不怎么出计谋,但是贾诩的计谋没有一个失算的。而且贾诩本人深居简出,不争不抢,虽然具有逆天的能力,但很少施展。这也使得贾诩成为曹操五大智囊之中最有善终的人,活了七十七岁。

庞统

徐庶曾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

庞统此人堪称济世之才,但是出于《三国演义》的严重丑化,将庞统可化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这导致我们时常会贬低庞统,而忽视了其过人之处。

庞统最大的功绩在于为刘备夺得了西川。的确,刘备入川带的头号谋士就是庞统,外加原刘璋谋士法正。刘备在接到法正劝说,名为带兵入川协助刘璋讨伐张鲁,实际是假途灭虢之计。刘备犹豫再三,不能作决断,庞统力劝刘备,刘备方才同意。让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着法正、庞统入川。

刘备屯兵葭萌关,庞统献上三条计谋,分为上中下三计。上计为轻装简行、奇袭成都;中计为佯装班师,诱敌深入;下计为步步为营,缓图益州。刘备采纳中计,诱杀敌将,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涪城。

只是可惜,庞统在雒城战役中战死,时年36岁。庞统虽死,但此时刘璋已经是强弩之末,益州唾手可得。

诸葛亮评价庞统道:

“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庞统,刘备入西川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倒不是说诸葛亮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当时的刘备,不一定能听得进去诸葛亮的谏言。诸葛亮在夷陵之战结束后就曾捶胸顿足道:“若法孝直尚在,定能阻止陛下东征。”这传递出了一个讯息,那就是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究竟在何处?这或许就是刘备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特性吧。

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的确,罗贯中为了刻画诸葛亮,将周瑜也狠狠地丑化了。作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主帅,立克曹军,稳定江南,这都是周瑜的旷世奇功。

对于周瑜,史书上的记载可以总结为:帅气、聪慧、音乐达人。周瑜自小与“小霸王”孙伯符交好,为东吴前期最重要的谋士,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孙策临终之时曾说道:“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就是对其军事能力的高度赞赏。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有的,但孙权一方,尤其是周瑜,主战心理是很强的,因此周瑜也被称之为“鹰派”。周瑜更多的是为了考验刘备集团的决心,另外可以借诸葛亮之口将东吴集团以张昭为首的“鸽派”降服。果不其然,诸葛亮的唇枪舌剑让孙权坚定了主战的决心。这也就是诸葛亮赤壁之战最大的功劳,促成孙刘联盟。(这里面还有鲁肃的功劳)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权的对峙,也是曹操同周瑜的较量。当然,这里并没有什么“庞统献连环”,连锁大船的主意是曹操自己安排的。火攻之计为黄盖所提倡,被周瑜采纳,命令黄盖诈降,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的胜利,得益于黄盖的妙计,也得益于周瑜的指挥得当。后来,周瑜又与曹仁对峙,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大破曹仁,占领南郡。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进言软禁刘备,但是孙权不听。后来周瑜主张讨伐刘备,夺取西川,并且策划了详尽的方略,孙权赞同。只可惜天不假年,带兵出征前夕,周瑜病卒,时年36岁。

孙权听闻噩耗,痛心不已。后来孙权评价道:

“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周瑜的定位,笔者认为更趋向于军事家,但是又不仅限于军事家。他是三国时期儒将的代表人物,不论是军事才干、政治韬略、奇思妙想,周瑜沾上边,这就是其过人之处。

结束语:这个问题是笔者最费心的一个问题,从搜集资料到整理思路,再到编辑,笔者足足花了一天时间。三国这一段历史,有悲有喜,又怒有乐。笔者在编辑之余也曾惋惜,如果郭嘉晚死几年,我们就可以看到郭嘉与诸葛亮、周瑜三人智斗的好戏。如果周瑜晚死几年,我们又可以看到周瑜与诸葛亮智斗的好戏。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