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憋在家裡沒事,再次重溫了一遍歷史正劇《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越看感觸越深。

本篇先給大家賞析一下《雍正王朝》開篇圍繞黃河水災之後的眾生相,下一篇再給大家盤點一下《大明王朝1566》中毀堤淹田之後的眾生相。希望對大家現在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所啟發與幫助。

《雍正王朝》這部劇至今已有20年,之所以楊角風認為經典,當然不是為清朝搖旗吶喊,也不是刻意去洗白誰誰。而是我們能從中學到知識,且貼合實際,如果再能靈活運用,這才是這部神劇存在的意義。

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一、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河堤決口,百萬災民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這種情況下,康熙帝憂慮萬分,召集眾臣開會,而一直在監國,也就是實際的朝廷執行者太子胤礽,卻還在跟鄭春華鬼混。

康熙帝作為大清實際統治者,經歷了前期擒鰲拜、削三藩、戰俄國、收臺灣之後,朝政有些倦怠。加上他向來以“仁義”著稱,你好我好大家好,動不動就南巡,也導致清朝出現了很多問題。

但此時,外面雷雨交加,閃電不斷,底下跪了一地的大臣,自己盯著一副對聯發呆: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其實這則對聯是從兩個方面講的,一是自身來講,要行得正,走得直,修煉自身。另一方面則是對臣民來講,要切實體會到民眾的艱難,能設身處地去思考。

對於康熙帝來講,他已經不是具體的個人了,而是一種威懾力。他是最終決斷者,但並不是執行者,賑災需要的是執行者,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皇子又是什麼格局?

當眾人在等著上面的指示時,有兩個人不在現場,一個是監國的太子胤礽,一個是做事的老四胤禛:

“太子呢?四阿哥呢?”

說這句話的時候,其他皇子是互相觀望了一眼,包括後來太子胤礽出醜,老九和老十都是壞笑。就代表,即使在大災面前,大清國的這些當權者有的在落井下石,有的在觀望,有的在看笑話。


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二、不在人事,純屬天災

太子胤礽是監國者,是實際政策決斷者,但是百姓疾苦,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更沒有什麼應對之策。

所以被康熙帝詢問有沒有應對之策時,他僅能憑印象講要賑災,要修河堤,再問怎麼賑災,怎麼修河堤時,就只會拍馬屁了:

“皇阿瑪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這就是太子胤礽的格局,也代表大清朝的部分官員,掌握著權力,卻只會聽天由命。平時歌舞昇平,但凡遇到點災難,能裝不知道就裝不知道,真被問責了,只會一股腦往上推,聽指揮。

之所以能做太子,全賴運氣,誰讓他會投胎呢,誰讓他能討好上面呢?其做事的標準就是,儘量不做事,不做事就不會犯錯,不會犯錯,至少不會讓皇上訓責。

隨後便是老八胤禩登臺講話,這類官員,同樣只會拍馬屁,而且會顛倒黑白,混淆視聽,麻痺上級,危害更大:

“可自皇阿瑪當國以來,殫精竭慮,傾力治河,百姓不受黃患之苦達三十年之久。遍覽古冊,古來治理黃河者,不但未有如皇阿瑪之功,亦未有皇阿瑪之誠,此次黃患突發,不在人事,純屬天災!”

老八胤禩,最壞了,災難未經調查,他就先給定性了,目的是降低這些當權者的愧疚感,但結果只會讓百姓更加困苦。

大清國的這類官員,只會推卸責任,發生問題,先把能決定自己生死的上級哄好,隨後把責任推到不可抗拒的力量上,以此逃避。


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三、越俎代庖

康熙帝聽完老八胤禩的話,若有所思,證明什麼,證明他接受了這種說法,進行自我麻痺。但是群臣中,也有真心辦事的,比如老十三胤祥,他就站出來揭穿了這種謠言:

“八哥,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黃河也發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胤祥屬於海瑞式的人物,發現不滿的事情敢於發言,但是挑問題容易,解決問題上,他並沒有具體的舉措。也代表大清國有一批官員,也能發現問題,也夠正直,一方面權力有限,另一方面能力不足,並無法解決問題。

而老八胤禩逃避歸逃避,該做的事情還是會做的,但是屬於經驗主義者,一旦遇到不同的狀況,還按照常規方法賑災,只會事倍功半。

他出的主意,一是馬上從受災的臨近省份調糧過去,二是馬上從戶部撥款去賑災。至於他是在忽悠康熙帝,想敷衍過去,還是真的沒有去調查,不得而知。但比太子胤礽沒有方案來講,他好歹提出了一種方案。

這時候老四胤禛登場了,這場黃河水災,誰都知道,但是真正去調查後續補救措施的,只有老四胤禛一個。

兩個人跪在正中,老八胤禩的鞋底是乾的,老四胤禛的鞋底是溼的,一個對比,就分出了空想家跟實幹家的區別。

他先是推翻了老八胤禩的方案,一是臨近省無糧可調,二是國庫已經無錢撥款。即使這樣,還是受到了老十的抨擊,理由是他越俎代庖了,這種內鬥其實時刻都在發生。

還好老四胤禛足夠聰明,給圓了過去,等他把調查說出來後,眾人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四、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

大清國的很多官員,就是這樣隱瞞的,老八胤禩掌管戶部,不會不清楚戶部什麼狀況。

等到所有的問題包不住了,索性一股腦拋給皇上,讓他去解決吧!

還好,老四胤禛提出瞭解決之法,一是剩下多少庫銀,只留一點,其餘都去賑災。第二才是最重要的,要派一個欽差去主導賑災,他要有足夠的權力,且有必勝的決心,和賑災的經驗。

隨後康熙帝說了一句:

“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災禍。宗室與國同體,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感知天意,這水明天淹的就會是這座紫禁城!”

康熙帝說出了問題的真諦,一方面這場黃河水災是可以預見的。別忘了三年前,也就是康熙四十三年剛剛發過一次大水,還撥了那麼多銀子,三年內發生兩次決口,能說是天災?

其次,國庫是國之根本,虧空成這個樣子,還互相隱瞞,真遇到問題了,救災都救不了。而且這麼多皇子,這個多大臣,要麼冷眼旁觀,要麼公然內訌,要麼空談誤國,要麼溜鬚拍馬,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沒有幾個。

要知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果不去感知百姓疾苦,不久的將來,百姓就會跑到紫禁城來,讓你親身感受。


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五、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麼辦?

揭露真相,本應是好事,而當權者太子胤礽卻在諷刺老四胤禛:

“還有人吶,揹著我向皇阿瑪請功!”

除此之外,他更擔心的是自己的位置能不能保住,反而勸願意為民辦事的人,不要去辦事。

而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還是去了前線賑災,我們再來看地方上的眾生相:

有一心不配合賑災卻想著怎麼給老九胤禟送銀子的江南巡鹽道任伯安等人,有趁著鬧災大肆強買民女的揚州知府車銘,還有為大阿哥獻殷勤要招待大福晉嫡親侄子的池州知府李淦,還有一心想做事卻被車銘撤職的原揚州知縣田文鏡……

而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專門挑水路,選擇能見到百姓疾苦的路線前往,而不是選擇大路,走走過場。他們在前線熱火朝天的乾的同時,我們再看看京城內的其他阿哥在幹嘛?

他們在吃著冰鎮西瓜,想的卻不是賑災的事,而是想的怎麼讓他們失敗,首先發話的就是老十:

“只要您能有句話,給他去個信,讓他死抗,看老四老十三他們能怎麼樣?”

這就是老十的政治覺悟,他能想到的就是搗亂,至於後果會怎樣,不清楚,總之搗亂就行了。而老九胤禟,卻看到了另外一層深意,他想到的是政治前途:

“損失點銀子倒是小事……一方面辦事又屢屢得手,皇阿瑪心裡會怎麼想?難道怎麼這一夥全成了酒囊飯袋?”

這類人是清朝的大財團,有的是錢,也不在乎錢,只在乎自己的前途會不會受到影響。而老八胤禩一直佔據著“賢”字,明面上則必須表現出一副關心百姓的嘴臉:

“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麼辦?”


康熙帝:“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黃河水災之後的官場現形記

當然,他也僅僅是說說罷了……

所以,《雍正王朝》開篇就告訴了我們,大清朝的老百姓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當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