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时间越长越感觉不会写字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笔墨先疯


古人有诗云: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学习书法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临帖?临帖,就是要纠正自己先前的书写习惯,使自己的书写习惯向法帖上靠拢,如果题主觉得临帖时间长了就觉得不会写字了,这应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我认为,题主说的临帖时间越长越不会写字,这说明题主已经进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先前题主是随手写的自由体字,而不是有法度的字。临帖后,题主只是觉得自己不会写俗气的字了,却会写法帖上的字了。是不是这么个情况啊?



学书法,就是不厌其烦的:写!写!写!

学书法,就是不厌其烦的:临帖!临帖!临帖!

当把帖子上的字临摹到自己不满意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学书之人境界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修炼,长时间的坚持,长时间的领悟才能达到。这些对于平常人来说是难之又难的事,但对于致力于当书法家的人来,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他们有追求的目标,无论遇到层峦叠障,无论遇到万丈深渊,他们都是要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闯过去的。闯过去,就成功了!



所以说,学书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付出的。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学书法,由生到熟,熟能生巧。建议题主坚持临帖,专心临,坚持临,别退却,当临到自己真正不会写字的时候,说明自己就真的会写字了。这就叫“写到生时是熟时”!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所做的事情到了要发生转变的时候了。这个时候非常关键,会发生两种情况,要么会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失去信心而发生退步。要么会通过反思找出问题在哪里,积极去面对、解决,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更上一层楼,现进一步来说明。

临帖时间越长越感觉不会写字了,这是临帖的状态不好了,思维进入了死胡同,意识打不开,找不到灵感,临帖子临死了。要么是没有明师指点,以为靠自己的聪明可以走出一条路子,结果是盲修瞎练,胡搞一通,进而产生了审美疲劳,没有了灵气。或者是自己去百度找到一些方法就照搬来用,不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出现了问题。再一个就是思维方式太过狭小,只有一本帖子,只懂一种方法,只练帖、不读帖,这样的话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去解决。当然也还有其它因素,比如坐姿、执笔、学习环境、工具的好坏等。以上原因导致了临帖越长越感觉不会写字了。如果上面的原因找不出来,就算找出来了又不能进一步去解决好,那就会越学越迷茫,从而失去信心,最终放弃,这是第一种情况。

如果这个时候马上停下来,甚至休息几天,安静几天,进行反思,慢慢找出问题在哪里,从而去解决它,那将会突飞猛进。我们可以采取下面这样的方法来获得突破:

第一,把自己这段时间所临写的书法作业,拿给有经验的老师或水平高的同行看,虚心向他们请教,让他们帮自己找出问题在哪里,哪些写得好的,哪些不好的,需要怎样去提高。如果之前没有老师指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业发到头条上或是专业的书法网上,请专家、同行帮自己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好好休息几天,养好精神,完全放松心情,忘掉书法这件事情。

第三、拓展思路,打开思想意识,让灵感放飞。这步工作很重要,可以这样做:

1、如果附近有书法展览的,马上去观看展览,不要走马观花哦,要慢慢揣摩别人的字,为什么那么写,为什么写得那么好看,自己的为什么写得不好看。

2、到书店买字帖。注意是买同类型的字帖,自己是练楷书的,就买另外几种楷书,自己是练行书的,就买另外几种行书回来。比如自己是练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的,那就可以再买其它几种王羲之的小楷,如《乐毅论》、《曹娥碑》、《东方朔画赞》,还可以买钟繇的小楷字帖,赵孟頫小楷等,这样来一起互参。

3、读帖。做了以上工作之后,接下来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读了,读帖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练字,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是拿着帖子反复对照自己写的字看,边看边分析、边琢磨,自己的字跟帖上的字差别在哪里。笔画写到位了没有?结构写准了没有了?整幅的字气韵是否连贯?是否前后一致?是否有败笔......等。再一个读帖就是分析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什么心情下写的这幅字?整幅字的最大特征是什么?这幅作品的最大看点是什么?行距、字间距有什么特点?是否有败笔、错笔?我最需要吸收的是什么方面的东西等?

经过以上程序,你定能找出自己的作业问题在哪里?你会晃然大悟,思路大开,一下子找到突破口,你当下就开悟,学书水平很快就上升。


易之福慧讲堂


这样的思维才是真正书法人的思维!

如果书法越来越感觉良好,你非常可能是走进了迷途!

有人会说我是云山雾绕地糊弄人,我说,这是我真实的书法感受!我在迷途中已经摸索了三十余年了,因为我一直在自问,书法怎么写才是对的?有时可能感觉似乎是对了,但是过一段感觉还是不对。


一笑貫长天



每个学习书法的人可能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眼高手低。初学书法,对书法的认识尚浅,审美眼观也低,对于书法的优劣是不辨菽麦。所以这时往往会感觉自己的字还是差强人意的,可是随着对书法了解的深入,审美眼界开阔了,能够更清晰的明辨是非与丑美了,也有了自己的一定的标准。这时还有了标准的参照,自己师法的法帖,自然而然的甚至无意识的就会拿字帖上的字和自己的字做比较。再说,学习书法也需要如此去比较,这样更利于我们学习。于是乎,眼高手低的现象就出现了。



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在进步,在不断的扬弃不好的东西,在逐步接近或吸收好的东西。新的审美标准在逐步形成,旧有的低层次审美观念在逐渐被新的审美观在逐步替代。只不过我们只是理论上眼界开阔而还没有转化到手腕上,也还不能随心所欲的用毛笔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或已经掌握在心中的完美字形。出现这种情况,大可放心。如果一直眼低手高,才是学习书法的大忌。这样说明我们在临摹练习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学到,还是拿自己没有学习书法以前的眼界或标准来欣赏一切。在临摹经典书法的过程没有形成新的审美标准。这种情况说明你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是在抄帖,而不是临摹学习。


翰墨书道


不邀自答

题主的问题好,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题主的确是用心在临帖!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个感觉的,而且在练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次。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感觉叫遇到了“瓶颈”。

如果用心临帖的话,第一次出现这种感觉应该是在临帖两个月左右,前两个月我们会觉得:嗯,进步了,这个字写的好多了……!可是当我们继续临帖的过程中,我们看的规范的越来越多,我们的眼力也就上去一些了,但是我们受伤的功夫还没有练到家,我们就能挑出一堆毛病了!所以就觉得越练越不行!这倒是好事,说明眼力进步了,理解更深刻了。这个瓶颈容易打破,继续练就好了,很快就能感到进步了!

以后再出现瓶颈可能就和这个差不多也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你练到一定程度,你就会积累一大堆自己不自觉的毛病,你就觉得这字写的确实好难看,怎么写都别扭,好像都看不出来毛病在哪儿,具体这些毛病你看不出来,看出来也改不掉,就是很难的瓶颈了。可以试着休息几天,或者在网上看看名家视频,再或者换一本帖子稍微参考一下再回来继续练!

总之这个过程都会遇到的,题主不必纠结!这也是好事,是第一个阶段有效啦~

我是小郭老师,一名硬笔行书爱好者,很高兴和大家探讨!祝朋友们生活愉快!







方寸硬行


临帖时间越长越感觉不会写字了,这是一桩好事,大大的好事,说明你总在进步,在开眼界,自然,你也在思考怎么会"临帖时间越长越感觉不会写字了……?"











林庆逢358


临帖就是要记住临的字,类似画图。这是必须阶段。

第一波必须记住,先不谈写,要做到用铅笔画也能画出来。

第二波是写,持笔写出来前面用铅笔设计的图。

第三波,熟练写,而且要做到不看帖也一样或者酷似。

第四波,其实没有第四波,因为已经记住了,永远也忘不了了,等过段时间记忆退化了,还要临帖,重新记忆。

写字不同画画,但是第一阶段模仿是同样阶段。第二阶段是写,要一次完成,不能重新再描,这是不同于绘画的地方。


开心练字


这可以说这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之前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的时候临得多了渐渐地我竟然觉得有些字不像字了,好像不认识它了,我会反问自己:“咦,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吗?怎么感觉不像字了”

以前看田蕴章先生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的时候田先生也说过,他自己临帖的时候临到不认识那个字了,就是写的多了,脑子里出现的一种幻像,这说明你用功了,休息一会,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英州之子


临帖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要看明白,每一笔画的起始、行笔、和收笔是什么形状?看清笔势是如何连接和形状?怎么运转笔尖、方向、笔锋才能形成作者同样的笔迹……都懂了,你怎么临都会很像,而且熟练了也忘不了,甚至要想不像也不可能。如何做到看你自己灵气了。至于越临越不会写,初临偶尔出现这样状态应该还是正常。长久这样应该是临帖方法有问题,没有揣摩够。临得好,对自己的字的提高是会有事半功倍效果的。练字切记不能急切,越是急,越不易成。所以学习书法是爱好,是养心,也是练内功的一门学问。其实许多学科都如此,要有工匠精神。急于求成,那将一事无成。


69520448


这是好事!

因为你没临帖以前,写字时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表现在你的字体中,但你临帖时作者的意识和你的意识就会冲突,使人感到一片混乱,无所适从。这样便成了无目的胡写乱划。

如果能忘记自己的意识,深入到帖中的意识,那么你就会进步神速。

通俗讲就是忘掉自己的习惯,才能更好的学习别人。倒掉瓶里的水,才能装进香醇的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