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起宮廷生活,都離不開“明爭暗鬥”四個字,不論是前朝還是後宮,不論是手足兄弟還是情同姐妹,最終都會為了個人的前途和利益而鬥個你死我活。不過話雖如此,也有少數皇族兄弟之間關係和睦,他們互相不爭搶,並且還能夠為對方的利益而著想。

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和睦的兩個皇族兄弟,他們就是李憲和李隆基兄弟。

李憲是唐睿宗的嫡長子,年僅6歲便被封為皇太子。武則天稱帝后,睿宗降為皇太子,李憲也降為皇太孫。後來唐睿宗重新當上了皇帝,只因李隆基有殺死韋皇后的功勞,唐睿宗於是在重立皇太子一事上多有猶豫。

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李憲時已成人,他歷經宮廷權力爭鬥,已察覺出父皇的心態變化,他對心腹人說:“我現在受封宋王,已然富貴至極,還有什麼奢望呢?父皇遲遲不立太子,自是對我心有疑問,我當有所表示才對。”

他的心腹人說:“贊平王除掉韋皇后,其功雖大,按理也該以王爺為尊。王爺不該退讓,當聯絡百官,保舉王爺再為太子。

李憲考慮多時,自覺威不壓重,他毅然放棄了當太子的想法,向睿宗上書說“皇太子關係天下的安危,天下太平之時嫡長子優先,而國家危難之際就應該歸於有大功的人。臣自度無有大功,常自羞愧,今冒死舉薦贊平王為太子。”

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此書上奏,不待有訊,李憲身邊的人就紛紛勸他收回薦言,他們說:“王爺若棄太子之位,只怕他日都自身難保,我等也沒有依靠了。自古爭天下者,無不鬥得頭破血流,王爺如此草率,成全他人,豈不悔恨終生嗎?

李憲見眾人落淚,他也深受感動,他哽咽著說:“你們為我著想,卻是忘了順應大局。我本有當太子之心,可眼下贊平王功高,父皇難斷,若我迷戀權勢,不肯退出,必有一番兄弟搏殺,無論誰勝誰敗,都對我李氏江山不利。我本無功,自不想添罪,還望你們體諒。”

李憲連連上書,諸王、大臣也保舉贊平王李隆基為太子,唐睿宗於是下詔讓李隆基當了太子,而對李憲讚譽有加,封賞頗多。

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李隆基第一個登門向李憲表示感謝,他動情地說:“大哥捨棄尊位,成全小弟,他日必與兄長共享天下。”

李憲誠惶誠恐,連道:“太子名至實歸,此乃父皇英明,大臣保薦,與我並無關係”

李隆基繼位後,是為唐玄宗。他沒有忘記李憲當初的辭讓之情,對他連連封賞,多有禮遇,無人能及。

李憲此時小心地侍奉唐玄宗,並無一點驕縱之心。他和玄宗在一起時,只是喝酒賞舞,打球鬥雞,從不談論朝廷政事。有人指責他引導玄宗玩樂,不顧朝廷大事,李憲聽之卻面有喜色,他對家人說:“皇上雖和我親密,時間一長,也難免有猜忌之心。他的權位和我最為接近,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啊。我之所以任人誹謗,不惜自毀名聲,就是讓皇上明白,我胸無大志,只知玩樂,這樣我的危險就小多了我們兄弟才能和睦相處啊。”

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李憲將自己的心得常常暗示給諸王,囑咐他們不要行事乖張,有恃無恐。他和諸王遊玩時,總是把玄宗請來一同暢飲,長此以往,他們兄弟之間的情誼日漸親密,沒有嫌隙。

唐玄宗本來憂心兄弟爭位,如今見李憲如此明理,暗中多了幾分感動。一次,唐玄宗得一奇藥,他不肯獨享,分給了諸王,還寫信對李憲等人說:“魏文帝有詩云:西山一何高,高處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輕生羽翼。’我想吃藥能生出翅膀,自比不上骨肉兄弟這天生的翅膀了。曹植才能卓越,其智足可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然兄弟相殘,曹植憂鬱而死,魏的天下也被司馬氏篡奪,這難道是神藥的效力嗎?所以說兄弟相親是最重要的。我把奇藥分給大家,願我們兄弟同保長壽。”

此人身為“皇帝”卻一生沒有坐過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李憲死於741年的冬天。當時京城十分寒冷,李憲卻在臨終前欣慰地說:“生於帝王之家,我現在能壽終正寢,也是非常不易的事,你們千萬不要難過了”

李憲病逝時,李隆基更是傷心欲絕,悲痛萬分。李隆基在李憲病逝後追封他為“上皇帝”,百姓們聽聞這件事,無不為他們二人間的兄弟情所打動,他們二人的情誼,可謂是一段佳話。哥哥把皇位讓給弟弟,弟弟後來又追諡哥哥為皇帝,這樣一對互相禮讓又互相為彼此著想的兄弟,說他們是歷史上最和睦的皇族兄弟也不為過啊!

但是呢?“伴君如伴虎”,在封建極權社會,做臣子的危險時刻存在,和君主關係密切的人也不能例外,這是由君主和臣子的地位所決定的。總有人幻想只要贏取了君主的喜歡,自己就高枕無憂了,於是費盡心機,一刻無止。其實,這只是他們的一相情願罷了。在封建君主看來,所謂臣子都是他的奴僕,他是不會和臣子有真正友誼的。有利則用,無用則棄,是他們的一貫作風。如果有人侵犯了他們的權威,或者危及他們的利益,下手無情便是他們的典型性格,絕不會為任何親疏關係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