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已经到了看心理医生都没救的程度该怎么办?

手机用户6244776372


多包涵些吧!老人无非表现出他的存在感,表示出他什么都懂,什么都比你们能干。忍着的吧,家中无是非!顺着她走,权当与一个孩子玩耍,不要去与他订正,不要去求对与错!古人云千孝不如一顺!多说开心事,不要针尖对麦芒!


退休工程


老年人也是分思维层次各有不同的情况,我们无法做到让他们都拥有事事顺心安于当下的情绪自控力,但至少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比如,对父母日常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与物质上的帮助,在对未来美好的期盼,都能在一定成度上引导他们有正行正念,从而使身心更加健康,走地更为长久。

对那些思想偏执,甚至心胸狭窄的老人,我们要沉住气避免对他们有过激的言行,多以谅解与爱心待之。

不可否认,有太多不通情理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不顾忌儿女心中的感受如何,就强行让干这干那,如若不听就给你扣上不孝的帽子,甚至哭闹给你看,这样的情景下,对于一个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儿女来说,也真是有太多说不岀的委屈。可事情既已发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己做出些妥协退让还能怎么样呢?你再去期望从本质上改变老人们的思维方式吗?他们一生都这样定性下来了,这又怎么可能?

所以认为,已经固化了的一种思维模式,陪伴了老年人大半生,这不可能会被改变,作为子女的我们除了尽心尽力去关心与照顾他们,陪伴他们,但千万不要试图改变他们,或坚持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来刺激他们,因为这样往往都得不偿失。

最后,我们要用宽容与爱去和老人们相处,因为必竟人人都会老,爱他们就是爱自己。


用真诚缘伴一生


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谁家没有老人?看了你的叙述很理解你,但我们还是要更加用心去关怀和赡养老人,老人为什么会出现性情大变?为何会情绪难于控制,言语不加修饰,其实客观讲有很多原因,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在此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沟通以下几点?

1、这种现象不单是老人的原因,我们自身也有原因。

谁家没有老人?我们最终也会成为老人!老话讲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出现当前的这种现象,我们不要单单的去埋怨老人,抱怨老人,甚至直接带老人去看心理医生,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想一想,一定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单纯地让老人去看心理医生,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方式不对,还会加大老人的抱怨,加剧当前这种现象。我们自己是否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2、身体器官老化,和许多疾病都会造成老人情绪多变,难以控制。

心理学研究证明,许多疾病都会造成人的性情大变,比如说糖尿病,当人体内血糖水平不稳,就会让人感觉到抑郁,失落,悲观,不开心,并且有很大的紧张和压力感,而我们一些常规的疾病,有时都会造成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失衡,甚至甲亢水平失衡,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作用于大脑神经影响到老人的性情。所以当老人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更加理解的心去对待。

3、我们更应该以理解和包容,用全身心的爱和老人相处,因为老人的世界有时其实很无奈。

人人都有青春年少,但同样人人也都有年迈体衰的时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还有许多疾病纠缠,有时的痛苦只能自己忍受,心理上会嫌弃自己,当然也会,对自己的未来担心,又不敢给孩子添更多的麻烦,加上子女们不一定长能在身边,工作都很忙,压力都很大,可能也没有许多时间和精力陪老人聊聊天,让老人心里舒畅,所以到心里压抑事情更多的时候就会变得敏感,又是神经质,其实这是一种很无奈的现象,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没有谁家的老人不盼望着子女幸福,不想着孩子们的好,而作为我们晚辈,只能用全身心来尽这份孝心,把老人当长辈也好,当孩子也好,用心去呵护和照顾。

我们有的时候不是需要给老人多少钱多少物,而是需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好好的陪陪老人,听听老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心中有何困惑和痛苦,或者担心,我们做晚辈的,要耐心的一一帮老人去释怀,我相信当老人心里面舒畅的的时候,以上种种不好的现象呢,就不会发生。

以上都是我自己曾经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到您,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理解的心态,好好照顾老人,永远不要给我们自己留遗憾。

我是道小白,感谢朋友的关注支持,欢迎大家随时互动沟通!





道小白好茶客


提问者,你所说的这个老人,应该不是你的父母。既然不是你父母,你能躲就躲吧!人的深层意识起作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非常态。首先你要相信,人都有利他性。处处事事都不和常理,那就是暗藏问题。他内心深处坚信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无论别人看是对是错,他也不管,即便对自己不利,他也那样。不能断言后续会怎么样,自己看吧!唱歌有一句词:如果你一层一层剥开我的心……都是人,都愿意以为自己好为出发点去行事,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做不到?


鹤羽


重判轻离,最好的心里医生就是他们的儿女,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做在农村,很清楚,国家给点养老钱,有多少论不到老人花,那是国家给的,有几个子女一月给老人一百元钱,冷炕头,冷板凳,孤单成性,沒人问,沒人理,年轻的儿孙,又说又笑,一见老人,马上变脸变色,就好像父母欠钱不还,年纪大了身体有病,走到末日,走到尽头,失去生活的希望,心里医生能解决问题吗?人人有老的时候,走到这一步,苦不堪言,作为儿女,多关心才是,人老了,今天活着,明天也许是另外一个世界。


最美田园风光




美美红658


有个问题,我想知道,也想搞明白,是什么原因,至老年如此境地!???为什么是老年!而不是青年或中年?是曾经的的劳累,曾经的的拼搏,曾经的付出,至如此境地!还是奉献出一生机能退化如小孩子般!或是一贯性格作风如此?

搞清,弄明,我想你自己的答案而出现在心间!……





6668已山


老人年龄大了,本身思维方式就固化了,你现在看到的,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存在的,只是人老了,闲下来了,这些问题暴露的更明显了。如果语言已经不能帮助他,那可以试试肢体语言,不管他说什么,只给他一个拥抱,必须是温暖的拥抱。老人其实和孩子一样,固执起来,就很无理取闹的样子。有的人,爱面子,知道自己不对,也还是嚷嚷,不懂得低头,说话还是很难听,这时候,真心想帮助他的人,不要听他说了什么,有时候他不会表达,只要心不坏就可以救。(心坏也不是不能,就是麻烦)老人活了一辈子了,你怎么可能三言两语改变他的认知,只能点滴入手,通过他在意的方式入手,比如,我奶奶总是乱喂狗,怎么说都不听,只能搬出宠物医生的话,乱喂会生病,生病会花钱,结果她就能听话一段时间[捂脸]


凉玖一


人老了,改变比较难。但依然可以给到心理帮助,亲人就可以大有作为。

多听老人讲他们的故事,听完后摘要故事的“要点儿”,使老人感受到你真的听清了,而不是敷衍。把听到的优点、精彩,给予赞美,语气尽量夸张,充满激情。

如此,你赞美到的方面都会放大,老人乐此不疲,就顾不上纠缠烦恼了。老人需要“价值感”、“成就感”,多赞美他们的精彩,他们由此带来最佳的心境的,从而得到最佳的免疫状态,这是可操作的长寿的方法。


张铁军158


人到60岁以上,不管多少,都要带些老年痴呆症,实际这是身体生理正常的反应,如果不太严重,一般都不需要去看医生,陪护最重要,下班回来多陪他说说话,无论怎样说,都不要去怪他(她),让孩子们陪到在一块吃饭,尤其是孩子,多陪她(他)说话,(他)她会很高兴的。让他感到他还是家中的一员,一般说痴呆症就发展的晚多了,现在就用心,等送走老人以后,再后悔也就晚了。光阴真的很快,没有几天就轮着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