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广东现在很多学校都不给学生在校讲粤语,这样的行为好吗?

小胖猪king


首先,题主的不给讲是学校不教?还是学校不让学生讲?

我的理解题主应该是想问第一种,为什么不教?因为教育局要求统一以普通话教学。尤其新疆地区,国语为主要课程。

不是说广东不重视粤语,哪个地方也不会开一门学母语的课程的,就像北京不会开一门北京话的课程,上海也不会开一门叫做“上海话”的课程一样。现在有很多00-10后广东人不会粤语,但这不是学校的错(当然有极个别极品规定,在校上下课讲粤语都要罚钱,用个屎忽谂都知啲极品唔系广东人)当然这是个例。

很多其他省人都认为广东人全部都说粤语,甚至直接把粤语称作广东话。其实,广东方言差异极大,细分的话连民系都分为好几个,每个民系的方言又分成很多“次方言”,这些“次方言”甚至还不能互相通话。而这些方言跟粤语的差距也是相当大,所以即使不考虑外省人,本省很多人也不会说粤语的。

最后是新广东人越来越多,广东近1.2亿人口中外来人口达3000多万,如果用粤语讲课,结果可想而知。


咸话杂谈


普通话推广是全国性的,大家都一样也没见四川福建或江浙网友说过什么,你们是怎么回事整天在网上嚷嚷这个?你们的方言就特殊还是高人一等怎么的?我们这边也是课堂上讲普通话,前天跟儿子的的班主任通电话人家也是全程普通话,我讲我们当地话,感觉没什么不妥,顺便说一下,儿子班主任也是我们当地人。


岁月留情333


【写给所有广州籍的家长】未来的10年里,粤语是唯一能证明你是广州人的标志。一口普通话说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你去过四川吗?去过上海吗?去过湖南吗?他们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要让我们说普通话?为什么先放弃的是我们?广州的家长们,醒醒吧!普通话说的再好你也只是个普通人,广州人就要说广州话!


深度四射V


广东现在学校不给讲粤语不合理,老师上课时间,和同学们讲普通话合理,正常,但要求学生,回到学校内就不给说粤语,统统交流,沟通一定要普通活,粤语也是一种语言,应该入乡随俗,发扬光太,让老师和同学,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以上个人观点。


鸿姐Vlog


白话(粤语)就是我们汉族人始祖语、五千年前仓颉造字后至宋朝四千多年里中国的古汉语。语言学家已经证实《切韵》、《唐韵》和《广韵》这隋朝唐朝和宋朝三本的发音字典,就和今天的粤语发音高度吻合,这就是说白话系隋唐宋三个朝代中国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粤语区的日常用语同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语一样的原因,这也是外国大学为什么只研究粤语和普通话的原因,外国人分别叫唐话和满语。史学家已经证实周朝就统一了语言,当时叫雅语。而宋朝唐朝隋朝又和秦汉、战国、春秋、周朝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分分合合,史书上亦没有记载这段时间中原发生语音的变化,所以白话就是雅语。那雅语是不是盘古开天至周朝的语言呢?

今天我们终于解开了汉族语言千古之迷,那就是二十一世纪(2O18年)语言学最伟大的发现:汉字不单表意,音还表义。通过粤语的发音就知道,例如:前和后,开和合,快和慢。当粤语讲前字时由前面发出,即舌头和上腭之间发出(不是卷舌音),而后字是由后面声带发出;当讲开字时嘴立刻打开,讲合字嘴即刻闭上;而快和慢还对相后词,当你讲快字时把手放在离嘴三五寸远,明显感到声未出,气已到,而讲慢字时,手帖在嘴边越大声越沒有声流到,这些动作都说明音同义,汉语不仅仅是字表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多些字研究,比如: 食和饭,饮和水。食和饮就是进饭和吞水的动作,当然食比饮的闭合慢(饭比水难吞下);而饭和水就是嘴在碗边和杯边的动作,饭的开口比水的开口大,而读水字时嘴有点嘟。又比如: 声和音(有开有合,有前有后),走和行(走的正确用法是跑的意思,前面发出的急促音—— 又叫前单向音。行由后面的声带发出),长和短(在上腭与舌头处紧挨着发出两个音,0.1毫米都是距离),爆和炸(爆用嘴唇上下扩张表示,没有气出,炸用声流水平喷出表示),远和近(读远字时,嘴嘟一喐,示意远处。),耳和鼻(声流振耳振鼻),牙和齿(牙由两边的大牙发出,齿由前面的齿发出)。简单一点的:咬和切,白和黑,光和暗,虚和实,大和小,上和下,香和臭,里和外,呼和吸,吹和气,吞和吐,等等,而北方话全部是开囗音,毫无意义。音表义说明白话 (粤语)就是汉族的始祖语、古汉语。

我们的祖先 还根据感情来设计汉字。比如把好的、正面的都设计成开口音(开怀的心情): 美、靓、好、正等字 ;又比如:利用鼻孔能发出深沉、深情的声音,把阴、森 、心、金等设计成闭合音。例子:当同时用吓人的声音读阴森森三个字时,白话明显比北方话恐怖;比如雄壮有力的入声: 决、系等,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最后一句: 朝天阙的阙,是多么有力、坚决;在这里重点讲下语言学家从来没有提到的变音 ,即在舌头发出多种感情的音: 既可以发出急切和鄙视的前单向音,比如前面提到急疾的走字,又比如鄙视音: 丑。亦可以发出激奋的后单向音,比如: 怒(后单向音),当用力读时,舌头一下接触上腭形成封闭,从鼻孔“唔”出来,即所谓的“气愤”;更可以发出一个字两种感情的音,比如:死 ,当我们希望对方死时,舌头封闭后面形成空间,好似压强原理一样,死字由舌头处喷出,痛快淋漓,而当自己不幸时读死字舌头尽量顶住上腭,让声流回到胸膛而令人难受。正因为存在耻(双向变音)、怒(后单向音)、恨(后单向音)、灭(入声)、阙(入声)等字,当我们按书中的情境读《满江红》时,既有悲伤,亦有激动,更有愤怒,用手摸肩、胸、腹等部位,明显感到动起来,无比愤慨。而北方话因卷起舌头讲话,不是南方的平舌讲话,舌头顶住双唇不能闭合,没有闭合音;卷起的舌头两侧漏气没有变音;靠舌尖摩擦振动发声而没有用声带发音的入声,因此北方话读 起《满江红》来如同嚼腊,和尚念经。大家还可以试下:抽任何一句话分别读每一个字对比,白话就比普通话有力。有血(字表意),有肉(音表义),有灵魂(闭口音、变音和入声),这才是汉语,粤语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白话就是黄帝、商王、周天子、秦始皇直至宋朝的各朝皇帝的语言,亦是孔子、李白、苏东坡、岳飞等人讲的话;白话比兵马俑、长城等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珍贵。

正因为精心设计,迫使北方语把近五千年来稳定和至简的汉语日常用语改了一篇、弃用和变复杂。因此有一种判断是不是古汉语的简单方法:因各种原因,你已不用宋之前的日常用语,只要你口音还在,现在用回肯定能表达得出,比如:屙(拉),食(吃,吃字唐朝才出现,应以食为准),饮(喝),喝(吼),行(走),走(跑),着(穿),姣(骚),斟(倒),文(块),亦(也),啖(口),晏(中午或迟),几时(什么时候),箸(筷子),翼(翅膀),惊(害怕),得闲(有空),面(脸),隔篱(隔壁),抵(值),旧时(以前),后生(年轻),渠(他),谂(想),畀(给),攰(累),揀(选择),差人(警察),游水(游泳),返归(回家,是本人推荐我的“土白话”——沟漏片白话,记不起中学那课古文有句:返归取之),等等,你要是用得越多古语来代替现在的日常用词,不会岐义为准,证明你的语言越接近古汉语(比如北方话把“你吃了没有”的吃改为食,就会听成“你死了没有”;“你着多件衣服”就会听成“你找多件衣服”,这就叫岐义)。

精心设计就是讲北方话要使用宋朝之前所有的日常用语代替现在的日常用语,就必须学会讲白话(粤语),这是唯一的方法,只有白话才能完全表达宋之前4 千多年里所有的日常用语,只有白话才能表达美秒的九调六声的古汉语(所谓的平上去入的古汉语,用白话读平上去入这四个字就立即明白,这四个字发声按顺序分别在嘴唇、舌头、舌头和声带中间、声带这四点发出,不同于只在舌头处发音的北方话),虽然这是多么简单的汉字,轮不到你不服、逞强和发怒。——在这还不要求你按汉语的语言习惯使用,比如: 望(看),从唐诗宋词中可以看出汉语的习惯是以使用望为主,因为出现十个望字都末出现一个看字,普通话不单没有这汉语习惯,还直接弃用 望字,只使用极少出现的看;在这还不要求你使回宋之前所有的 单音词,比如: 知(知道),识(认识),椅(椅子),颈(颈部),等等。普通话实际上就是双音词的海洋。四千多年来汉语都是一音一义,不用两个音表达一个意思。

高晓松曾说:“唐诗就是用粤语写的”

我们的诗人元帅陈毅也说道:“千年唐音听粤腔”。

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在《广州音论》云:“广州方音合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

明朝大文豪朱熹曾和弟子在讨论雅言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四方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前一句就是说粤语最契合雅言(广中人就是广府人),“自洛中脊来”就是说珠三角的人来自中原。

汉字音表义证明了他们的研究是对的。

宋朝之后中国受到各种北方少数民族的占领和统治,中原语音(白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时把口语叫白话,简化后写成书面语就叫文言文,这就是所谓的文对白),很明显不是汉语了。因距离中原太远,不受到影响,逃难到两广的汉人得以把汉语保存下来,这是幸运。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教授所说:“日本人一占领东北就強制推行日语,企图从根子上奴化下一代,让你几代之后竟不知自己是何人种”,所以我 们一定要警惕,不要被别人灭了语言。中学课文法国作家哥德写的《最后的一课》,里面描述了学校就要改用另一种语言上课,学生是多么悲哀,最后有句话这样说:“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消灭对方的语言”,即讲什么语言就是什么民族。为了不让汉族灭亡,请大家一定要转发。


伟大的智者


看见答案很多都说不应该学粤语,实在忍不住吐槽几句。

除了粤语之外,类似的情况新疆和西藏也存在。

同样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我知道的主要是美国和英国。

美国有土著人保护区,专门政府拨款保护土著人的文化语言等等。

英国苏格兰地区紧缺职业列表里一直都有当地语言的教师(名字记不住了总之类似粤语和普通话的关系)

类似的淡化当地语言的案例我只知道伪满洲国当年对社会各个阶层努力推广日语,同时大力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希望从孩子抓起慢慢把日语变成母语淡化汉语在人群中的地位,以达到自己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



Aabbccccddeee


老穆认为,学生在学校是可以讲方言的,但是,在课堂上还是要讲普通话的。

普通话需要推广,但方言同样需要传承,不是吗?

老穆之前曾看到一则新闻,广东某小学曾下发通知,禁止学生在学校讲方言,具体内容如下:

为激发全体师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从下周起,请全体师生进入校园后说标准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在校园内说普通话,课堂发言,课下交流时使用普通话。

说句实话,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

但却引发了家长的不满,家长认为这样的做法太武断了……

正因为如此,区政府发了纠正通知,允许学生课后使用方言!

不仅广东地区有方言,各个地区都有方言。

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园遗产,需要继承和发扬!

老穆小时候,老师上课都是用方言,我们学生也是用方言回答问题……

那个时候,不好意思说普通话,尽管宣传栏上写着“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

正因为如此,老穆上大学时,还说“吃huan”、“打电fa”、“小liao”……

由此可见,普通话推广很重要!

但老穆想说,方言也需要传承!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老穆说语文


各地的学校,都应该讲授普通话,广东的坚持普通话,完全正确!国家的统一,长治久安,民族的融合,必须坚持书同文,车同轨…这是秦始皇开始推行的。单独看,不觉如何。

但是,对比同时代的欧洲,没有类似的制度,各地强调各自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宗教不同,原因五花八门,结果都一样,就是不断的分化,形成更多更小的国家。

战国时代同样如此,秦齐楚燕韩魏赵七国,度量衡不同,钱币不同,文字也不同,完全是一副四分五裂的状况。自从秦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制度,大一统的中国,从此深入人心,虽然历经各种入侵,分裂割据,最终都回归统一。

当然,古代难以统一语言,官方语言。到了现代,借助拼音,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语言标准化,统一化,易学,易懂,容易推行,必将对祖国的长远统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之,坚持方言作为通行语言,特别是行政机关,必将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必定会被国外势力利用,煽动独立,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我们绝不能答应的。


青山不掩


这是岭南百越后裔们妄自菲薄的说辞,因为广东的粤语属于边陲百越音之一从古到今没人能听懂,所以没人愿意去说,久而久之也就自然衰落被淘汰……

汉朝到明朝的古汉人的史料都有记载南方风土人情百越部落,史料为证。

  • 西汉《南州物志》中关于百越的记载称其为“贼“:
    我朝番禺,去国都万里,境辖群蛮,此蛮贼北据五岭,南抵大海,地方数千里,贼有数种,中州人皆曰其百越。
  •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

  • 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 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

  •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

  •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

    且休题。

  • ……

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句吴、于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 ,《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


鸟言夷面


不好,教育應該要多元化,應該粵語撤為一門課程來教学生,特別讀古代詩詞,文学,教導學生粵語白話的起源曆史和粵語文化,這樣更好認識粵語文化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廣東學生既認識普通話和粵語白話兩種思維能力有利學生的創作水平。現廣東人基本百份百識听識講普通話了,反以粵語越來越多人不會講了,識講都有些發音都不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