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山东人喝酒的印象是什么?

用户3238030627


都说山东省善饮酒,作为一个淄博人,我也叨叨两句,说说我的看法!

山东酒文化底蕴深厚,这与《水浒传》的宣传和孔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鲁西南跟东部沿海地区风俗习惯并不相同,所以酒风也不太统一。本人只是介绍一下我对家乡风俗的看法,说的不对,还请大家多原谅。

大概三十年前山东酒桌上的礼节是非常讲究的,从上菜的样式顺序到座次的排列摆设还有端酒敬酒的说辞,在什么样的席口有什么样的规矩,如果是正席,女人和小孩不准入席,年轻人不专门学几年都不敢上桌,容易被人笑话,近年来这些繁文缛节有些淡化了,年轻人喝酒比较随便,只是在有长辈的情况下还需讲究点礼貌,主要是座次坐法和敬酒方法说辞,一般长辈也不会太为难晚辈,毕竟这些礼节会的人越来越少了,估计再过些时间,就该失传了。

再说说山东人酒量,很多人说山东人能喝,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去其它省份也见过很多酒量大的,一点不输于山东人,同样在山东也见过很多不能喝甚至不会喝酒的人,就是说酒量大小不在于地域而是在于体质,如今社会人们都比较注重健康,还有喝酒后不能开车,所以酗酒的人也少了,毕竟酗酒对身体工作学习都有影响,甚至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所以从健康安全方面考虑,酒还是尽量少喝为宜,希望以后,喝酒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而不是成为一种危害人类的工具!





风中路漫漫


我身边的朋友扒大姨,就是一个正宗的山东妹子,但是每次扒大姨和我们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从来都不喝酒,每次都不喝,怎么劝都没用!开始的时候颠覆了我对山东人的看法,山东妹子不是也挺豪爽的吗,不是不经劝吗,但是为什么在扒大姨这里没啥用呢,看来山东人也不是都能喝酒!

直到有一天,扒大姨和我说了隐藏很久的秘密,她不是不会喝,而是没什么重大的场合基本不喝(好人啊),我还听到了一个惊掉下巴的事情,扒大姨作为一个妹子竟然能一次喝完8瓶啤酒,面不改色心不跳,完全没有感觉!除了想去厕所!白酒的话扒大姨竟然能喝小半斤,这真是吓死宝宝了!

原来山东人还是挺能喝的啊,下次可不敢随便跟山东人劝酒了,自己迟早被喝趴下啊,想想太可怕了。

山东人的豪爽是出了名的了,热情好客的他们招待客人每次必有酒,每次都是不醉不归。其实这个就是他们热情的一种体现,不是所谓的酒桌规矩,就是喜欢你,想好好招待你就会大摆宴席一喝到底的。

不知道你们身边的山东人是不是也和我说的朋友一样呢?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美食习俗欢迎关注“吃大姑和扒大姨”,获取更多美食资讯


吃大姑和扒大姨


不出山东门,不知道山东人酒量大。我是山东人,正儿八经土生土长的山东省会济南人。挺小的时候,每到夏天我爹下班回来就整两瓶啤酒消消暑,那时候我也会跟着喝两杯,后来慢慢大了,酒量也就大了,但因为我体型偏瘦,所以也不能说多能喝,白酒一斤多点,再来几瓶啤酒透一下,至于啤酒能透几瓶,全看当时气氛了。就这个量,在我朋友家人中那都是菜,每次朋友聚会第一个趴桌子底下的肯定是我。这么多年也没见长。有一次出差,去了南方某城市(具体哪里就不说了,免得有地域歧视的分歧),然后陪客户吃饭,好几个喝我自己,那天也有点超常发挥,结果全部让我喝趴了,当时我以为他们装的,结果第二天有个都进医院了,后来去了很多地方,都说我酒量大。可是一回到家,就变小菜鸟。


丶龗龘


山东人有多能喝我不知道,但是公司每次来客户大家都会提前表达一个意思,知道来山东都不想来。山东人太热情也太能喝,多少客户来了一次打死也不敢来第二次了。 我们公司做工程的,之前每个月各个项目的项目经理都要回总公司开会,当天晚上两箱白酒4箱啤酒打底,喝不完谁都不能走。酒店喝完了在跟着老板去KTV喝,从来不点小食品,两张台子摆满啤酒什么时候喝完什么时候回去睡觉,真怀念当初的日子啊!11年年会喝白酒跟老板一桌,老板他们用碗,我们大学同学三个用瓶喝,六口一瓶,真不知道喝了几瓶怎么回去的,现在在公司这也是一段佳话!我们公司项目经理面试第一个问题:能喝多少?低于半斤的都不给机会!


赵楠164445660


讲起喝酒,山东省绝对是国内文化最盛行的,并且山东省也是酒量普遍较好的省份之一。每一个去山东出差的人应该都感受过,山东的酒场文化。每一个人的座位绝对是有根据的,比如说德高望重的人坐在最高位,左右两边分别是贵客,然后对面是副陪,左右两边也是贵客。只要是来到山东的客人,山东人绝对会把客人陪得非常好。



山东人喝酒还展现的比较实在,有数据统计,每年山东省所消耗的酒水量占全国之最,虽然山东省没有特别知名的白酒品牌,但是山东省出产的青岛啤酒以及烟台生产的张裕白兰地,张裕葡萄酒等酒类都是风靡国际的。山东虽然各个县级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酒厂,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统一的白酒,虽说近几年,逐渐形成了芝麻香型白酒,但是还没有统一的市场。

以我所在的烟台为例,外地人如果来到烟台做客,那么烟台人很喜欢给外地人推荐比较不错的张裕白兰地,这一款酒好入口,如开始喝并没有什么太大感觉,但是当喝完酒出门以后,被风一吹,就会倒地不起,当然这是夸张手法,但是白兰地真的有见风倒的称呼。并且烟台人喝酒,俗话叫做不会耍心眼,你喝多少我喝多少。

在历史上山东也是属于中原地带的一部分,尤其是鲁西南,特别靠近中原,所以山东也是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白酒品牌,比如说琅琊台还有景芝景阳春等。虽然这几款白酒,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特别高,但是在山东的白酒市场当中绝对是非常不错的。山东这样一个酒文化以及酒量大省,希望以后真的能形成自己的白酒文化品牌,芝麻香型真的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说别的有什么用?青岛老爷们儿,白bb,吹个瓶再说,但是呢,我只算个半吊子,有个朋友,婚礼答谢宴,连吹五瓶,都不带吐酒的!


JimboWalker


大约十年前,青岛流行酒品看人品,321工程,文明点就是主陪领三口,副配三口,三陪一口,总计一杯三两的白酒,粗野点就是,主陪三口一杯,副陪两口一杯,三陪一口闷,基本开局十多分钟就完成了,既然主人这么豪爽,客人也得跟着,完整流程下来,一人基本一斤开外,以上是大家都要一起喝的,然后才是单挑时间,单独敬谁谁谁,这时候你至少要敬两口一杯吧,然后,最后,快上主食了,大家一人吹两瓶青啤放松下,有时候菜都没上齐,人都趴下了。基本上,没有两斤开外的酒量 ,来青岛要低调低调再低调,我领导就是喝怕了,他内蒙人,一到酒席,喝一口白酒后,直接喊服务员开瓶啤酒,说口渴当水喝。。。。然后装逼成功,基本没人敢找他单挑了


奔跑吧葫芦娃


本人山东泰安东平人,酒量白最多半斤,啤最多6瓶,这个酒量,在我同学面前就是不会喝酒,对于他们来说,这仅是个热身而已。

就这么说吧,我们当地喝酒都很厉害,感觉是不是和我们当地历史悠久的酒厂有关系,东平酿酒的历史亦有千余年之久。传说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嗜酒成癖,他任东平相时,特别爱喝当地酒,常邀友相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又常于醉意朦胧中批阅公文,据说他的传世之作《东平赋》就是在醉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东平历史上著名的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家在州城,其状元府中有一眼井,水甚甘冽,府人以此酿酒,味甘醇,称为“状元酒”,当地官员多以此作为贡品。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走亲戚,大人喝的最多就是这个,那个年代生活水平有限,走亲戚都是自行车,好的骑摩托,特别大年初二走姥娘家,一到中午吃晚饭回来的路上经常看到有在路上摔倒的、睡着的,全是喝多的,还有出点小事的,可见喝酒多么激烈,因为老家走亲戚这一桌都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的,老亲戚新亲戚一大桌,喝酒也有讲究,谁带几个,谁喝几个,怎么敬酒,反是我是不大明白,喝不到位就是礼节问题,还要自罚。

现在条件好了,都开车走亲戚,也不喝了,因为家家不缺酒,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路上也看不见喝的东倒西歪的了,相反堵车堵的越来越严重了,最重要的是,感觉也没有当年那么真挚了,走亲戚就像走过场,去了吃饭,吃完走人,客套客套,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淳朴、热闹的场面了,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的每人抱着一部手机,唉

山东人爱喝酒,礼仪之邦吗,也有悠久的白酒文化,当年喝酒大多代表着感情,真挚的交流,现在好像就是应付,喝不出当年的感觉


Ease清风


连襟他叔,穷的年代半夜里馋酒了,抹黑爬起来去咸菜缸里摸了一块咸菜(里面啥都有,白菜疙瘩,胡萝卜,蔓菁乱七八糟都一块腌)。就着一块类似胡萝卜须子的东西喝了一斤地瓜烧。第二天早晨一看,昨晚抓的是一只大死老鼠!偷咸菜淹死在缸里的!他硬是把老鼠尾巴当咸菜给吃进去了。山东冠县的。每次跟连襟喝酒他都讲这个段子!把我恶心的不行!他用这个方法在酒量上碾压我!


老师儿4


三北最能喝。西北 东北 苏北,坊间传言,西北虎东北狼干不过苏北小绵羊。山东的酒低度的居多,高度山东大汉不一定适应。我是徐州人,我们这小杯子喝酒 规矩多,低的高的都适应,大学毕业最开始在安徽做了五年宣酒后来回南京又做了两年泸州老窖,在白酒圈混了七年,说真的全国各地都有特别能喝的人但是普遍来说还是内蒙青海的牛逼,我们省内以徐州 盐城 宿迁为首。东北人接触过不少,酒量还行过了半斤就咋咋呼呼的,山东人是真能喝啤酒,安徽人酒量皖北明显强过皖南!以上 所述只是个人经验。欢迎大家讨论。另外徐州地区喝酒款式9也不一样,丰沛地区也是喝低度酒 上来领酒的先陪三杯,烟盒子竖起来 侧着 躺着的高度。俗称过三关,喝过了接着整,不能喝的上去就蒙圈了。徐州南边睢宁 邳州喝酒喜欢用小酒盅,两个 三个 四个的喝,美其名曰哥两好,桃园三结义,四四如意。反正喝起来没数,打酒官司互相下套子喂酒。啤酒的话徐州地区都差不多,白的整完了喜欢拿啤酒漱漱口,感情好的有时候来个十全十美。每次几个好兄弟聚会,白酒喝完 啤酒也差不多了就开始上盆,一瓶啤酒掺和一两左右白酒,打圈轮流来,哪个认输投降吐了 就撤,这个是年轻人瞎闹腾。我们家叔伯兄弟几个都是一斤左右的白酒量但是有的不能掺啤酒 一掺就醉。同学朋友 老表在一起闹腾,最多的时候五个半人喝了八斤白酒,半个人是因为他只能喝半斤。正常好久不见的朋友真喝起来一人一斤白的 啤酒可以再来两三瓶不影响唱歌洗澡。白酒圈子混这些年 巅峰时候一斤二能喝,讲真的两斤的量我是真没见过,在徐州的话基本上半斤酒的量上桌不敢说大话 八两大小场合基本能应付能插话,一斤比较普遍,一斤二两只占百分之十左右 在往上基本很少 处于无敌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