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教授:我用36年临床经验告诉你,做好这一点,癌症好一半

汪波教授:我用36年临床经验告诉你,做好这一点,癌症好一半

他被公认为是重庆最牛的肿瘤心理学专家,其率先在重庆成立肿瘤心理学,并带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开展对肿瘤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干预。在他进入肿瘤医院的8年里,全院肿瘤患者心理痛苦评估覆盖率达100%,超20万癌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痛苦缓解,住院癌症患者的自杀率从院每年6--8例(万分之2)降至如今0-2例(万分之0.5),他就是原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现该院主任医师、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姑息治疗科学科带头人汪波教授。

1

精神病院的沉淀

对于汪波来说,早年进入当时“被人另眼看待”的精神病医院,给了他比别人更好的成长土壤。

1983年,从重庆医学院刚毕业的汪波,被分配到位于金紫山的重庆市第二精神病院工作。“好多同学都去了自己理想的医院上班,而自己却成了一名精神病院的医生”,在那个对精神病人还存在一定歧视的年代,汪波曾对这份工作感到有些不如意。

但到了医院后,厚重的铁门、铁窗,精神异常、胡言乱语的患者,贫穷痛苦的家庭……“太可怜了!”强烈的的同情心和医生的责任感让汪波决定沉淀下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以便帮助更多的病人和家庭。

在精神病院,汪波每天的工作是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细致观察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分析寻找原因、调整治疗计划,制定更加符合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由于精神疾病的诊断,不像其他疾病可借助影像、检验等检测手段进行诊断,汪波只能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患者微妙的变化,这让他在精神心理专业技术上得以深耕,并很快得到了长足的锻炼和提升,许多病人在汪波手里得到了治愈和病情控制。

这让汪波充满了成就感,并一干就是28年,期间,汪波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技术的提升,从一名普通医生,做到了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同时还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并从科长做到了副院长,院长。

汪波教授:我用36年临床经验告诉你,做好这一点,癌症好一半

2011年9月,汪波受组织安排,被调任到重庆市肿瘤医院担任副院长,这对汪波来说,又是一场全新的挑战,而挑战很快就来了。

2012年年初,汪波调任到市肿瘤医院没多久,1位肿瘤患者便从住院部一跃而下,自杀了!

肿瘤患者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汪波在来院之前是有了解过的,但患者选择自杀,这让汪波在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患者宁愿死也不愿活着?”

本以为患者自杀现象会到此结束,结果没过多久,又1位患者选择了跳楼自杀,汪波回忆,“刚来医院的前几年,几乎每年会发生5、6例这样的事件,多的时候7、8例都有。”

彼时,他从临床中也发现:“医院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超过3成的肿瘤患者患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消极想法。”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着癌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面对这一情况,汪波陷入了沉思,“必须做点什么,缓解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

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和谋划,汪波最终决定在医院完善人员队伍建设和相关业务培训,率先建立对肿瘤住院患者心理痛苦评估、心理辅导及危机干预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同时,他在医院还开设了心理援助电话、在患者服务中心开设肿瘤患者心理咨询等,期望通过多种心理援助途径,全方位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痛苦。

于是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患者,有了与其他医院接受治疗不同的地方,在这里病人首先要进行心里痛苦评估;评估等级≥4级的患者,会有心理辅导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观察跟踪,一旦发现有抑郁、消极等更为严重的表现,就会有心理专家介入进行心理及药物治疗和干预。

一开始进行肿瘤患者心理评估干预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有很多患者并不愿意配合,“做了也没用,反正这个病也治不好,我不做!”。

面对患者的拒绝,汪波急啊!但医者的宽容心和同情心,让汪波既不能强制,也不能放任不管;于是,汪波只偷偷地嘱托心理辅导人员,时刻关注这些患者的情绪状态,一旦有异常,依旧会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后来,是汪波的坚持,以及医务人员对心理痛苦评估和干预的推广努力下,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心理痛苦评估。

如今全院肿瘤患者的心理痛苦评估覆盖率已达到100%,肿瘤患者心理干预超20万人次。心理痛苦评估的覆盖和干预,也让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有了极大的缓解,近几年发生患者自杀的事件也越来越少,截止今年只有1列。

汪波教授:我用36年临床经验告诉你,做好这一点,癌症好一半

2

“癌症患者3大认知误区,早更正早受益”

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是汪波在每个肿瘤患者身上都能看到的情绪魔咒。

“医生,你跟我说实话,我这个病是不是治不好了?”

“治不好啊,那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我是病人,我啥也做不了了”

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8年里,汪波发现患者很容易陷入3个误区:一是认为癌症就是绝症,治不好了,只有等死;二是认为得了肿瘤就一定要把它切掉,一说无法治愈就会对生活失去希望;三是容易陷入患者角色,认为得了肿瘤就不能正常生活了,完全把自己当病人。

这些认知误区,常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和转归。

于是汪波定期开展心理人员培训,并反反复复地给患者普及癌症知识:

“其实得了癌症并不一定就会死,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带瘤生存的……”

“得了癌症,不要恐惧,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去正常社交,要有自己的兴趣,要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工作,要淡化自己的病人角色。”。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正确认识癌症,让更多医院重视癌症患者心理问题,2015年5月,汪波又带头成立了重庆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做好肿瘤心理人员的培训,以及肿瘤心理公益科普宣传活动。

与此同时,汪波还借此展开跨区县合作,加强各区县及全国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之间的交流,为减轻肿瘤患者因疾病及其治疗带来的心理困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做出努力。

“加大科普宣教,让病人正确认识癌症;加强心理人员培训,增强心理人员辅导能力;增进全国专家交流,促进肿瘤心理学发展”,汪波认为只有多方位推进,才能帮助更多肿瘤患者走出认知误区,跳出心理痛苦深渊,辅助癌症治疗。

汪波教授:我用36年临床经验告诉你,做好这一点,癌症好一半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在肿瘤医院的这几年,接触的病人多了,汪波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患者集郁成癌;有的患者查出癌症时并不怎么严重,结果没几个月就离开人世;而有的癌症患者本以为活不过5年,结果活上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在汪波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状态不好,会影响人的食欲和睡眠,营养和休息不足会造成身体和精神消耗,从而导致抵抗力、身体素质、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疾病。对于癌症患者,心理状态不好,身体素质下降和免疫力下降则会加速病情恶化,导致无法承受放化疗等治疗,最后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

所以,汪波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一定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万事看开,就不是事儿了。”对于癌症患者要及时调整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癌症,若不能自我调节,要积极寻求心理帮助,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理状态好了,病就好一半了。”

汪波教授:我用36年临床经验告诉你,做好这一点,癌症好一半

汪波详细简介拓展:

个人经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姑息治疗科学科带头人。从事心理卫生工作30余年,发表论文20余篇,多项课题获科技进步奖。先后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国-荷兰科研合作课题、中国-英国科研合作课题以及卫计委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专业特长: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它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治疗。

现任学术团体职务: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常委;重庆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主委;重庆市医师协会肿瘤心理医师专委会主委;重庆市医院协会精神卫生机构管理分会副主委;重庆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副主委;重庆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总工会心理健康专家库成员;《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常务编委;《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编委;《重庆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院》杂志编委;《中国药房》杂志审稿专家。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一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