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如果没有走错路,直接杀进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能抵挡住马其顿方阵吗?

余八百


我觉得问题不应该是能不能挡住马其顿方阵,应该是可不可以当初亚历山大的军队。关于这个问题我看了一些其他人的答案,有的资料查的很细,有的甚至把单兵的武器装备都查了一下,有人说庞大的波斯帝国都能拿下,战国七雄怎么能拿不下,有人觉得秦国就可以打败,在我看来尽管马其顿军队可以打败埃及和波斯帝国等,但是如果东进一定会止步。


我说说我的想法,首先为什么我第一句就说不是能不能挡住马其顿方阵的问题呢,先不说当时战国七雄的军队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能不能破马其顿方阵,谁说一定要和它面对面硬碰硬了?我们国家古代为什么能形成很多强大的王朝,因为地形比较安全,四周多崇山峻岭和高原河流,这就是天然防线,进攻者强行跨越必然道路艰险,影响军队战斗力,补给也成问题,很多地方人烟稀少,抢你都没地方抢。


地形是其一,第二,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很多,而且规模很大,有着大量的战争经验,所以那几百年有很多军事著作,像《孙子兵法》、《六韬》等等,有些虽然是之后出的,那只不过是后来才成书的,军事思想其实早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像《孙子兵法》总结了很多最基本的军事规律和策略,影响深远。战国七雄以逸待劳,有高山高原为屏障,守着坚固的城池,什么时间打,怎么打是不是要比亚历山大的军队更有主动权?我们古代在大型战争方面的作战经验可比欧洲国家多多了。


再有,我查了一下,战国时期人口有三千多万,而亚历山大东征西讨,截止公元前323年也只有两千零五十万人口左右,这正好是亚历山大东征结束的第二年,也就是说别管你路上征服过多少个霸道的对手,你把它们的人口攒到一起加上你原来的人口规模也跟战国七雄差多了。也就是说,在国力上,战国七雄也丝毫不弱于马其顿。



再有就是文化上的因素了,战国七雄虽然是争霸,但是它们更团结更认同自己的国家,学了这么多年历史大家有一个印象,不管是哪个群雄纷争的年代,每个霸主想的都是统一,他们口中的“天下”,实际上就是国家。欧洲历史上崛起的大帝国开疆拓土都是远征、东征、西征等等开疆拓土一类的词,也就是说他们自己都认为广阔的国土是侵略得来的。欧洲历史上那些庞大帝国只要一衰落马上就变得非常破碎,而且版图千差万别,有的帝国主要在西欧,有的占领欧洲大半在中东又占了一块,没见过哪个欧洲崛起的国家说再把以前某某帝国的领土再统一起来,都是占领哪算哪。我们古代一些乱世英雄想统一的永远是这块地方,虽然每个王朝有大有小,但大概基本就是这块地方。所以我们看到的欧洲现在还是破碎。因此面对亚历山大东征的军队战国七雄会兵力迎敌,但是亚历山大能保证把这些占领没多长时间的地方的人都调动起来积极应战吗?所以战国七雄可以让它大败而归,战国时期的文臣武将有名的可是不少啊。


鍋盖頭司令


只怕……他会死很惨。

亚历山大哪怕没有意外,没有疾病,把五万人(或者3万)带到了秦国边境,他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变法30年,国力空前的秦国。

秦国不是最早引入轻骑兵的国家,却是玩的最溜的。以重装步兵为主的长枪方阵,9000人。如果秦国派出5000轻骑兵“以为骚扰,使人不能眠。携引火之物伺机毁其粮草”与“广设陷阱于原,多置滚木与山涧”来降低亚历山大的行军速度,恐怕平乱对亲过来说不是大事。

不说这些“奇技淫巧”,单说秦国第一时间的常备军团就有8万。而且不少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秦国有自己的战阵!那数十年磨练出的战阵,不会弱。想想看……


小疯疯34


首先,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不是走错了路,而是选择走了对的路。军队到达兴都库什山北麓后,必然沿着绿洲,沿着河流溯源而上,到达开伯尔山口,进入富饶的印度。之前的雅利安人等都是这么走的,亚历山大算是沿着前人的足迹。

其次,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即使往东,也要看他们能不能到达秦所在所在的渭河平原再说。从兴都库什山北麓到达秦国,与马其顿到达兴都库什山差不多距离,好像三千公里左右,要越过葱岭(帕米尔山结),这个可不好翻越,补给就更难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候,大规模的军队也就在这儿玩玩,翻过这山也难以为继。亚历山大的军队翻过葱岭后,要征服沿途的西域各国,河西走廊的匈奴还有其它各族。然后到达黄河边,大概率沿河往宁夏、内蒙方向去,遭遇北方游牧民族。

最后,等他们到达秦国时,不知军队还有多少人,是不是都成大叔了?哈哈😄


O归真O


笑了,当年号称五百万军队的波斯帝国不也是被亚历山大帝在高加米拉干掉了?

另外五万军队是是职业脱产军队,辅之以全世界除中国以外各地的数学家,地理学家,以现在看来起码会手术的外科三流医生,来自欧洲的良种马,和波斯帝国几百年的积蓄。

而秦军呢? 一旦动员,直接老家被偷,亚历山大帝在位时,中国还在商鞅变法,列国的军队大多为,军事贵族在后面督战,前面都是临时动员的国人,打仗时在以许诺这些农民田地等。

如此不专业的军队,抗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列国培养的雇佣兵们? 笑了。

马其顿方阵只是他一经典战术,并不是说亚历山大没有骑兵,一个拥有印度波斯的君主,把大象都运来,岂不是都凉凉,正如蒙古帝国征服南宋,一个文明必然不是整个世界的对手,而在当时亚历山大征服了已知除中国外的世界。



历史战斗鸡


我觉的亚历山大东征,必败无遗!所幸他没有东征,一世英名得以保存。

为什么这样说?

亚历山大虽然历害,但是当时的秦国正处秦孝公时期,著名的“商秧变法”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强悍的秦国能以一已之力力抗六国,而六国显然也不是吃素的,魏国有武卒,单兵作战能力很强,齐国有技击之士,赵国有强大的骑兵,最后都被秦国拿下。秦国自实行军功制后,士兵个个都很嗜血,面对这样的军队,亚历山大恐怕很难取胜,就算勉强胜了也是惨胜,试问亚历山大大帝怎么还有余力对付余下的六个虎视耽耽的诸候国?

其二,亚历山大的军队人数不过五万,还不及少数民族匈奴,匈奴都能整个十万军队出来。秦国打六国,几十万人的作战也是经常玩,你这点人够干嘛的?

其三,劳师袭远。亚历山大从欧洲跑到亚洲这么远,据说当年打印度时士兵已经有怨言,表现出厌战情绪,这点是很致命的。西楚霸王怎么死的?四面楚歌使楚兵恋乡无心恋战,最终惨败自刎于乌江之畔。亚历山大如果没有走错地方来到了中国,秦国要比印度难对付的多,结局为如何都可以想像?

其四,作战特点。亚历山大推崇方阵步步为营,比较克制骑兵,但秦国并不是只有骑兵,他是骑兵,战车冲击,秦弩等多兵种配合的作战方式,亚历山大无往而不胜的方阵很可能在秦国手里讨不了什么好。

也幸亏亚历山大没有东征,若亚历山大东征,让秦始皇知道还有一个肥沃的欧洲,今天的欧洲人很可能都讲汉语了。

当然,这也只是戏言,本人一直坚定的认为,秦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


布闻天下


秦军的由国家统一配备,国家设有专门保管兵器的仓库,并实行严格的的保管制度。秦军普遍使用的兵器是矛、戈、钺、殳、钩、剑、镖、箭等。战国时出现的先进武器弩机,此时更加完善,威力颇大,小弩射程为150 米,大弩射程竟达900米。秦时的矛长达6。3米,剑长超过90厘米。将士身着的甲衣由金属扎叶制成,不同兵种着不同形式的甲衣,说明秦军的组织和装备业已相当完善


西子燕来


亚历山大打中国?来来来有一百种死法让你团灭,战国七雄争霸随便一场战争就是十几万人的大战,更有甚者是几十万人的战斗,而相给于当时的欧洲,攻城战都能围困持续一百年,当时的西方脑袋是锈逗了吗。中国攻城战各种战术运用,断水,毒攻,各种攻城器械,而西方国家攻城,就像过家家似的。再说马其顿方阵,怕是没见过战国军阵。


草民出山


选择穿越沙漠,他会在渴得半死之后,碰到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队,秦军;选择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他会在被高原反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遭遇土蕃,土蕃弱吗?未见得;走南线,他会被热带雨林折磨崩溃,然后一头撞上百越的铜墙铁壁,参考秦军与西瓯之战。结论,无论哪条线路,都没有胜的可能。


与子同铠


首先我觉得东方和西方,不管从文化经济军事理念各个方面来说,都不是一个系统的。那里山大大帝如果来到中国,第一感觉就是水土不服。那他第一步要解决吃的问题,吃什么呢?马其顿人当时还是茹毛饮血,对于这么高级的中餐,他们是吃不习惯的,吃什么吐什么,那么到底吃什么嘞?我觉得能让他们吃的挺欢的,就是翔。现在问题好办了,因为翔这个东西在中国真的是太多了,中国人口众多,以至于一人丁一天一砣,随地可拾。马其顿人欢跃了。可是,翔最终会变成屎。所以,这仗不用打。秦人大方地看着马其顿军队吃翔,然后就屎了。全死了。亚历山大临屎时后悔了。水土不服……


曹石山人


我是神奇的历史直通车,很高兴为大家解答!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一位君主,他年仅20岁就登基,军事和政治才华十分横溢,他拥有一个十分远大的抱负——建立一个领土广阔,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超级帝国

,最终他也做到了,历史的丰碑上刻下了他的名字。

第一 亚历山大东征的基础

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抱负的君主,但是他的父亲死于一场政治刺杀当中,此时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就在军队的拥护之下成为了马其顿帝国的新一位君主。这一位新的君主可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拿捏的孩童,亚历山大在16岁之时就已经跟随自己的父亲腓力二世南征北战了,在18岁的时候已经有能力可以指挥一场战役了。例如:在喀罗尼亚战役中,他指挥右翼的马其顿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发回来决定性的作用。

在他登基以后,他立马削弱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改革货币,鼓励发展工商业;改革军事制度,创立了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这一系列的改革让他不仅拥有了一个经济实力十分强大的帝国,还拥有了一个军事实力十分强大的帝国,这就是他进行远征的底气,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足够他进行消耗,足够他完成他的远大理想,并且他还有当时著名的所向披靡的马其顿方阵,这在当时的作战当中是犹如一个巨型的绞肉机。在公元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体,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的远征军队伍,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第二 剑指波斯帝国

在亚历山大东征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中国,而是当时腐朽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决定先征服波斯帝国,然后再政征服别的国家。在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三世与亚历山大进行了一场决战,大流士三世集结了24个部族的百万大军【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得而知,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100万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刀轮战车200辆和战象15头,大流士三世以为胜券在握,但是却在战略上出现了错误,导致亚历山大有机可乘,百万大军瞬时间分崩离析,波斯帝国大溃败,随后不久就被灭国,并入马其顿帝国的版图。

第三 忽然撤兵

在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带领着这支远征军来到了印度,不久之后就占领了整个印度河流域,但是,在同年的7月份,亚历山大忽然决定撤兵,东征宣告结束。

史书上给我们解释是:亚历山大带领着他的远征军们连续征战10余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了上百次强渡江河和围城攻坚以及山地,平原和沙漠作战,最终,他的士兵们终于抗不住了,出现了厌战情绪,并且身体与当地的水土不服,有疟疾爆发,在这样种种的情况之下,亚历山大终于下定决定撤兵,这么一场持续了10余年的东征行动终于宣告了结束。

第四 永久的历史遗憾

那么,我们都知道,亚历山大不仅是一名十分有政治才华的君主,而且他在排兵布阵方面,运送给养方面也十分出色,再加上当时的步兵和骑兵所共同组成了马其顿方阵,是十分厉害的,那么他没有率领他的军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相较量一下的遗憾也是让人十分痛惜的,那么如果我们假设,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了中国,那么又会是谁胜谁负呢?是否还像之前的许多帝国一样遭受灭国呢?

第五 笔者观点

笔者我认为:亚历山大在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之上必然会遭受重大的失败,他的辉煌一生将会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记,他也将不会背评为影响力最大的六大军事统帅之一。

笔者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只是基于一点,可能其他的笔者会在多个方面进行一个比较,例如在军事武器装备,军事人员的战斗素养【包括魏国的魏武卒,赵国的胡服骑兵,齐国的技击士】和人口等等方面,这一点便是——辩证的历史的发展观

第六 辩证的历史发展观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是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奴隶制下一个社会形态是封建制,是生产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亚历山大的10余年间都只是不断地在征战,他花过多少的时间好好治理过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吗?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威武也,雄壮也!

但是,这个帝国的存在是因为他才能联系在一起的,在他死去之后,这个帝国便不复存在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内部是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隐患的。相反,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战国时期的六大诸侯王国们,他们不仅仅是在征战沙场,而且还不断地互相学习,改良自己的国家制度,虽然我们确认封建王朝的时间为秦朝建立之后,但是这时期的很多诸侯国已经出现了雏形了。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凭借着落后的社会形态可以打败更高级一层的社会形态,生产力就是战斗力。一个奴隶制的国家能够拥有多大的战斗力,亚历山大10余年间都在外攻城拔寨,国内什么现状,存在什么问题他了解过没有?

所以,单单在这一点上面,我已经可以确定了,亚历山大大帝是不可能打败秦国或者是其他诸侯国的。清朝是一个例子,封建制国家可以打败资本主义国家吗?不可以,可能很多人会反驳笔者我,用今天的美国和中国军事实力的对比,但是,你要清楚,

资本主义当今才发展多久?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够囊括更高的生产力,资本主义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毕历史的使命,而且,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吗?

好了,这就是笔者我的观点,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更多好意见的朋友可以提哦!

最后,你看得了多远的过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远的未来,历史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有一定的踪迹可究。

【作者:历史直通车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