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因為經濟和軍事原因嗎?

關於明代遷都北京現在一般這麼兩個說法,一是說遷都北京客觀上促進了北方經濟發展,穩定了北方的局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遷都北京造成天子守國門的局勢,不遷都北京就沒有土木堡之變,後期也不會被後金和李自成夾在中間摩擦。那麼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到底為何?今天咱們就簡單來聊聊。

第一種說法促進北方經濟發展,結果到了明朝中後期,北方大部分地方經濟凋敝得很,也就是運河沿線和九邊的一些消費性城市依靠運輸有一個畸形繁榮,其他地方……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因為經濟和軍事原因嗎?

圖:泰晤士中國地圖的明代行政劃分,北直隸的範圍比現在的河北省大一些,基本和現在的環北京貧困帶重合。北京帶來的周邊貧困問題,在600年前就出現了,當時的解決辦法就是都納入直隸管轄、內部協調。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因為經濟和軍事原因嗎?

圖:2005年8月17日,亞洲開發銀行資助的一份調查報告首次提出“環京津貧困帶”的概念:在國際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圍,環繞著河北的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萬貧困人口。如果以150公里的直線距離計算,與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張家口、承德、保定三市就有25個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

京杭運河修起來,導致淮河流域徹底崩潰,山東西部地區為了保證運河供水嚴格限制灌溉,河北地區又被無數勳貴搶來搶去,根本沒有穩定生產的條件,最多就是通過財政支出的鉅額開支維持了一些消費性城市的繁榮,這實際上反而是拉大了華北地區和南方的經濟差距。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因為經濟和軍事原因嗎?

圖:明清首都集中了全國最多的官員和貴族,這些人的俸祿遠不足以滿足個人貪慾,因此必然掠奪他人以維持自己的優渥生活。古代主要投資方向是購買耕地,這又有嚴格的地域限制,自然被掠奪的地區也就集中在首都附近。

經濟在乎的不是邊軍、首都、運河這種純消費人口,而是要對水利、農田、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提高再生產效率。而明朝花在北邊的錢都跟再生產無關,每年八百萬石漕糧反而要農民自帶乾糧用耕牛千里轉運,這對農業生產是巨大的破壞。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因為經濟和軍事原因嗎?

圖:江南多河流,一艘船可以運幾十上百人才能馱運的東西,因此大宗貨物運輸對江南來說不是難事,北方可就要人命了,讓農戶自己千里運輸更是要命。現代也一樣,南方經濟發展起源於海外貿易和沿海經濟帶,這也是海運和長江、珠江航運帶來的優勢。

第二種說法軍事因素遷都。遷都北京,其實不是防外,而是怕再有人從北方召集邊軍南下奪位,是明成祖朱棣自己怕造反經歷被複制,是政治上的因素導致,而不是經濟或者軍事的需求導致遷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真的是因為經濟和軍事原因嗎?

圖:中國古代主要威脅來自北方,因此必須在北方屯駐重兵。明初定都南京,使得皇帝與重兵集團分離,客觀上有助於軍閥造反。因此從秦代開始,大一統帝國的首都最南也要在黃河這條線上,就是為了讓皇帝靠近重兵集團,以便就近控制。

喜歡的的觀眾姥爺,順手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