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爲什麼被稱爲「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一般來說,帶有“祖”的廟號,比如太祖和高祖,只能屬於開國皇帝,或者開國皇帝的祖先。與此相對應的是,一個朝代的第二位皇帝,其廟號一般是“太宗”,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的廟號為什麼是“成祖”,而不是“太宗”呢?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朱元璋封為燕王。之後,面對建文帝朱允炆的步步緊逼,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值得注意的是,建文帝朱允炆雖然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但是,因為生死不明等原因,所以其並沒有廟號。在此基礎上,朱棣去世的時候,廟號就是“太宗”了。但是,等到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時,卻將永樂皇帝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由此,本來應該被稱為“明太宗”的朱棣,因為嘉靖皇帝的改動,所以被後世稱之為“明成祖”。那麼,問題來了,嘉靖皇帝為什麼要將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呢?這顯然是對明太祖朱元璋的不尊敬了。對此,根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公元1521年,明武宗駕崩之後,由於其名下並無子嗣,並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堂弟——朱厚熜。朱厚熜繼位之後,被稱之為嘉靖皇帝。在成為明朝第十位皇帝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萌生了想把自己的父親追封為皇帝,並享受太廟的念頭。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根據《禮記》的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大概意思就是說:在太廟的正殿中,只能供奉七個皇帝,除了開國之君之外,其他皇帝的排位都是親近則祧。而就明朝來說,朱元璋做了一些改變,太廟可以供奉九個牌位,不過,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時,太廟的牌位正好用完了。在此背景下,如果嘉靖皇帝想要讓自己的親生父親進入太廟的話,必須把另一個皇帝的排位移出去。這個時候,有些大臣就提到了永樂皇帝朱棣。

朱棣為什麼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最後,當然,考慮到朱棣的歷史功績,聰明的嘉靖皇帝自然不敢將其朱棣移出太廟。於是,他便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享受和明太祖朱元璋同樣的待遇。自此之後,朱棣就逐漸被稱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了,而這,無疑是朱棣沒有想到的結果。由此,相對於漢朝、唐朝、宋朝等朝代,明朝的皇帝中,有兩位帶有“祖”字廟號的皇帝,這是比較特殊的地方。不過,就明朝之後的清朝,則更進一步,有三位皇帝的廟號以“祖”命名,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清聖祖康熙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