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貫穿了整個人類史

前言:自有人類以來,災難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在古代人們把“它”理解為上天的警示,每次發生災難時,無不是哀嚎遍地,死者不計其數。

常見的自然災害

地震

從漢代開始,地震就作為災異記入各斷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後地方誌發達起來,地震也被作為災異記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這些官修的正史,許多私人寫的筆記、雜錄、小說和詩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記載,而且往往附有生動的描述。歷代的一些“類書”,如宋代編的《太平御覽》、清代編的《古今圖書集成》等,還按分類收集了不少地震資料。

在我國3000多年的歷史資料中,記載的地震至少有近萬次,其中破壞性地震近3000次,8級以上特大地震約18次。

災難,貫穿了整個人類史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蝗災

徐光啟說:"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也,故為害最廣。"

徐光啟的這個統計與1920年江蘇省及浙江省昆蟲局研究全國各地蝗蟲的發生季節非常吻合,就飛蝗而言,各地以5~8月為蝗患最緊要時期。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為最盛。6、7兩月是夏秋蝗災併發的時期。

由於古代科技不發達,對蝗蟲也是束手無策。蝗蟲過後,赤地千里,植物都被吃個乾淨,這就苦了老百姓了。

災難,貫穿了整個人類史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旱災

旱災是最嚴重的天災,它的影響超過了其他自然災害。旱災發生,百姓沒有飯吃,於是就發生了造反這樣的惡性結果。

旱災引發重大饑荒的頻次以及由此導致的人口死亡規模,更非其他災害所可比擬。

據鄧拓《中國救荒史》的統計結果,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災共1074次,平均約每3年4個月便有1次。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之《灤陽消夏錄》中有一段記述,讀來令人怵目驚心:

前明崇禎末,河南、山東大旱蝗,草根樹皮皆盡,乃以人為糧,官吏弗能禁。婦女幼孩,反接鬻於市,謂之菜人。屠者買去,如刲羊豕。周氏之祖,自東昌商販歸,至肆午餐。屠者曰:肉盡,請少待。俄見曳二女子入廚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來。急出止之,聞長號一聲,則一女已生斷右臂,宛轉地上。一女戰慄無人色。見周,並哀號,一求速死,一求救。

嚴酷的饑荒不僅製造了無數個人或家庭的悲劇,也給整個社會秩序帶來巨大的衝擊,進而導致王朝的崩潰。正如鄧拓指出,“我國曆史上累次發生的農民起義,無論其範圍的大小,或時間的久暫,實無一不以荒年為背景,這實已成為歷史的公例。也就是說,一旦有自然災害就會有起義。

災難,貫穿了整個人類史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另外還有水災,瘟疫等諸多災害。

人為災害

說完了自然自然災害,再說一下人為災害。

當王朝交替的時候,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你爭我奪,戰亂不斷。這個時候往往是人類的災難。

災難,貫穿了整個人類史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如南北朝、隋末、唐末黃巢之亂、五代,史書記載:

隋末“朱粲有眾二十萬,軍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噉之,曰:“肉之美者無過於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於餒!”。

唐末“(黃)巢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

在這幾個亂世時期,戰爭不斷,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守城無糧時就易子而食,真是人間地獄。

南宋末期1122年全國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萬。損失率高達91%

白蓮教起義事件,1786 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

另外還有戰亂的三國,安史之亂,蒙古西征,嘉定三屠等歷史事件都是人類歷史上的災難。

結語:災難可以說是貫穿我們整個歷史,但是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當災難發生時,我們中華民族會齊心協力戰勝它。12年前,汶川地震我們戰勝了,南方冰雪災害我們戰勝了,之後又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災難,我華夏子民依然走了過來。

現在我們面對的又是一場硬仗,經歷了萬千苦難的民族,一定會再次戰勝困難,重新煥發你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