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中层为什么不能进入高层?

吴振革


所有的行业,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越往上越是凤毛麟角。

其实最难的不是从中层到高层,最难的应该是从普通职工到中层,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混不到中层。

中层到高层,也是竞争非常激烈,体制内说,那就是有领导职数限制。

体制外来说,一般能进入高层的,都是老板的心腹。

这个位子除非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经理人或技术专家,一般都是老板的合伙人或心腹。

所以很难很难。


谈笑阁


排除和老板不对付这种极端情况,咱们仅以能力论高下。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如下现象:

  • 1、有些中层工作了10多年,在职场岗位也遇到了瓶颈,一直没有进展,即使他头上的岗位空缺;

  • 2、有些高层岗位空缺,下面中层几个跃跃欲试,争先空后争夺的火热朝天时,公司外聘了一个高级管理者;

  • 3、有些高层岗位空缺,招聘又招聘不到,就抓了个中层临时替用,一旦找到合适的,中层就还是中层。而且这种场景,还会反复出现,有些中层永远都只能是替补。

这是为什么呢?一定是因为能力不够,那么究竟是什么能力呢?

我们先从员工级,主管级,经理级,总监级来分析下他们工作职能的区别。

提炼总结如下:

  • 员工级:练技能,强执行,冲目标。
  • 主管级:做榜样,做计划,设考核。
  • 经理级:设制度,建流程,做辅导,归方法。
  • 总监级:建系统,做规划,找突破,打补丁。

我们可以把经理级看做中层,把总监级看成高层,如果一个常年做经理级的员工,他的工作内容和总监级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系统化学习,去做总监工作是会带偏方向,影响业绩的,所以不能轻易的认命中层来做高层。

那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经理如何才能做到总监呢?

  • 1、跳槽,通过一个新的老板,他会正视自己的能力,没有自己刚胜任经理时候的印象,所以,能更准确评估现有实力;

  • 2、总监升职到副总经理,然后推荐自己做代理总监,在原总监的引导下,尽快学习,拿出业绩,然后去掉“代理” 二字。

  • 3、MBA或类似总裁管理班毕业,再向公司老总申请,同时拿出自己的述职报告,打动老板;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初步具备高层的思维,格局,能力,见识,人脉,眼光,心态,才能通过各种渠道及机会做上高层。

祝你早日成功,如果想学习更多的职场管理知识,关注我吧~我会定期分享哦~


职场管理天天学


职场中,确实有很多企业中层熬了多年也进不了高层,除了塔尖和塔身的数值比例关系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想由中层晋升为高管圈,应当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自身方面

1、提升境界,学会用高管和老板方式思考。中层与高层最关键的区别,就是高管做决策和督导,而中层执行能力占大比例,也就是在高层设定的目标下制定计划和监督落实。要想晋升为高层,首先要学会用高层领导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作为决策者、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古话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2、学习模仿。曾经有句话“模仿是最快的学习”,这个方法确实有效。要想成为高管,首先自己要“像”高管。注意观察高层领导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做事风格,然后结合他们各自在工作上的特长,然后在你自己心目中做出你公司高管的大体人物画像。然后,根据这份人物画像,看看你自己哪些方面出入差别比较大,尽力改变弥补。

3、查遗补缺找痛点,塑造自己的独有价值。任何高层团队都不敢说是完美无缺的,总会有一些思维盲点或短板。多注意观察分析找到这些领域,然后自己在这方面加强学习提升并形成强项,这样的话对于大老板而言,如果你进入高层就具备了独有价值。前提是,要用老板思维,不要被本部门的思维惯性框住。

外部环境

主要是人际关系。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高管人员与基层员工、中层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肯定有所区别。

1、多注意与高管的思维交流,从中既能学习到高管的思考逻辑提升自己,也能促进人际关系。但要注意不卑不亢,过度卑微的交往方式容易适得其反。

2、争取在大老板面前露脸当然没毛病,但注意尽量减少在高管圈中树敌。一些工作成绩可以适当地让给你的高管,这样可以扩大你在高管圈的支持率。

3、避免派系斗争的陷阱。如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要选择稳妥全面的方式,最佳效果就是既没有明确站队,又让各方认为你值得拉拢。

解决职场难题,关注【傻宝说职场】,欢迎点赞分享,留个言吧~~


傻宝说职场


作为资深HR,做到3000多人基层单位的一把手,人员虽然看上去很多,但也是基层干部。后来作为集团公司的中层,虽然管理一个部门二三十号人,但已经是中高层了。说实在话,没有资格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毕竟没有做到集团公司级(几十万)的高层,没有高层实践的体会,但从事人事工作多年,还是知道一点规律的。不扯大道理了,领导力是一门大科学。简单谈几点看法吧:

第一,领导主要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次,但是还要看队伍和产业的规模,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定位,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100人的小公司,公司总经理班子属于高层、部门经理属于中层、小组组长属于基层干部。那么,这个高层实际上,也谈不上什么战略方向,更多的是拿项目搞公关,或者搞设计和研发。

比如,1万人以上的集团公司,总经理班子是高层,总部部门(事业部)经理和分公司经营班子是中层,分公司的中层实际上就是基层了。但这个基层干部,管理幅度可能是1000人的规模。但他还是基层干部,因为他的定位是执行。

比如,我曾经就担任过这种基层干部,手下有3000多人,年产值60亿元,但依然是一个基层干部,因为我不负责战略规划,不负责用人,只负责带队伍和抓生产,更多的执行层,说难听点就是大工头而已。

所以,所谓的中高层,不能完全以职务的层级而论断,要跟职责定位挂钩。

第二,中层很难升为高层,这是客观规律啊,不仅仅是能力和经验问题,也不仅仅是立场和做人格局问题,更多的是机遇、贵人和战略的问题。

企业高层,分为三类高层:一类是董事长这个层次的,一类是总经理这个层次的,一类是副总经理、事业总监级别的高层。这三类人的定位是决然不同的,对素质要求也不一样的。

中层升为高层,当然是难上加难了,一是高层职位本来就少,二是中层熬到高层,已经没有后劲了,比如,高层50岁,中层45岁,就没有优势了。高层更喜欢提拔40岁左右的,因为用起来顺手。所以,从职位数量和年龄因素,已经封杀了90%的中层升职空间。

为什么说中层升为高层,主要是机遇、贵人和战略三要素同时发生作用呢?

举一个例子:一个10000人的集团公司,大约有高层5-7人,中层估计要有200-300人,基层估计要有1000人。这个金字塔的上升比例是很低的。注定90%的中层没有机会进入金字塔的塔尖。那么,从中层里面选拔出来的5-7人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第三,体制内与体制外产生高层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体制外,比如,外企民企私企,基本还是由董事会或老板来决定。他赏识谁,谁就可能进入高层,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从外面引进高层,一个是从内部选拔。所以,董事长和老板赏识谁,各有各的选人的哲学。但是,基本的条件是一样的,要具备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和带队伍能力,经验是必须的,格局也是必须的。但这样的中层也不止5-7个,就看老板的眼光了。

体制内,就比较复杂,看看电视新文(谐音)就知道了。更多是贵人、机遇和战略。选拔的程序主要是两道,第一道是上面提名,初始提名权实际上在上面。第二道是推荐率达到30%以上。符合这两个硬性条件是必须的,关键是上面提名。因为发起提名这件事,是有一把手发起的。如果没有贵人发起,是无法产生选拔程序的。

从这个关键环节来看,还是关键是得到上级的赏识。那么,赏识的因素就比较复杂了。能力和经验这些都是必须的。做人的格局和做事立场,这些东西是虚的,有时候人到了那个位置上,就有了格局和立场,归根结底还是得到贵人的赏识。

只要是硬性的东西,有30%的中层都具备,比如,资历、能力、业绩、战略眼光、做人做事,但从这30%中选出一个人,就看机会、贵人和公司发展战略的需求了。





桂林平乐麦田资讯


个人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组织架构特殊性的客观因素,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能力为凸显的主管因素,高层管理者是放长远全局宏观角度看待事情的,你的能力能否到达[机智]



jxj晶


中层不能进高层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自身原因,自己能力有限,现有能力只够支撑目前中层工作内容,无法再上一层胜任工作;其二,公司原因,每个公司有公司的管理制度、考核晋升制度,各方面达不到公司要求和胜任要求。说白了,还是自己能力问题,得不到公司的认可!


林熙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管理,更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做中层或者高层。

其实“有的中层为什么不能进入高层”的问题,有少部分是某些潜规则或者是风气的原因,更关键的是没有清晰理解“中层”和“高层”的本质区别。

中层,更多的是具体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高层制订的目标。承上启下、上传下达,事无巨细、冲锋陷阵。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是:

1、较好的专业技能,能给部属专业的指导;

2、较好的团队管理能力,能带领团队高效完成组织目标;

3、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上下沟通、左右协调。

高层,更多的是全盘统筹者,审视大局、指引方向、制订目标。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是:

1、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举一反三、见一知十,是高层的基本能力要求。

2、对方向的果干决策力。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说的就是高层对方向的指引错误,导致徒劳无功。

3、对目标的清晰描绘力。制订明确的奋斗目标,上下才能“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

看完上述区别,相信你已经有个初步答案,为什么有的中层不能成为高层,就是因为他没具备高层因有的能力和素质。可能是本身不具备,又不知道而没有刻意练习;也可能是刻意练习后还达不到组织对高层的要求。

最后,还有一些决定进入不了高层的因素还有:年龄、工龄、履历、性格等等。

总之,要从自身和组织多方面寻找原因,才能针对性自我提升,刻意练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小巫视角


这个问题你应该和老板谈谈


雪冥至尊


中层干部大部分是从基层干部起来的,注定是将才,作为领导的帅希望大量的将才冲锋在前。有少量的将才进一步提升也可以进去高层作为帅才储备。


风雨兼程45003119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瓶颈期。在职位上升阶段也是。突破了瓶颈期可能就会平步青云,但很多人一辈子都突破不了。

现在针对你的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你。

首先,不是所有的中层都能进入高层。

试想,如果所有的中层都进入高层,那就好比每一个士兵都成为了将军,这怎么可能呢?能够进入高层的都是凤毛麟角。特别是有的单位高层都是空降的,这就更难了。所以,不必为进不了高层而苦恼。

其次,进入高层是要等机会的。

现在的很多单位的高层都是四十多岁,正当年,如果等他们退了那简直不可能。企业的职位设置多是金字塔式的,高层不退怎么会有中层晋升的机会呢?难道企业会为了增加高层而设立职位吗?这是要增加管理成本的。

再有,如果有了机会,个人没有把握住那要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了。

1、是不是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不够?

2、是不是个人的格局还不够高?高层和中层的看事格局是完全不一样的。

3、是不是个人的做事立场存在短板?高层是要平衡更多中层的关系的。

4、是不是个人的关系不够硬?到了高层,上面得拉你,下面得顶你,你的关系够硬吗?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小见解,希望能帮助你。如果目前没有机会晋升,那就闷头炼内功吧,早晚用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