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松不找西门庆复仇,算是一种豁达吗?

蝶熙儿


当然不是。

如果仅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关系来看,武松可以不找西门庆的麻烦,也没必要找人家的麻烦。毕竟,男欢女爱,两厢情愿。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婚姻不般配、没有感情基础,这是谁都能看得到的事实。

但是,武松从何九、郓哥那里取得了旁证,又向潘金莲、王婆取得了口供,知道武大郎是死于西门庆、王婆、潘金莲共同筹划的谋杀案,知道武大郎死于西门庆提供的砒霜,知道武大郎是被西门庆毒死的。

也就是说,武大郎之死,西门庆也是凶手之一。

知道凶手,却不去报复,这算什么豁达?杀了潘金莲,却放过西门庆,武松不是豁达,而是胆怯,欺软怕硬才对。


栖鸿看红楼


如果武松不找西门庆复仇,那不是豁达,是忘恩负义。

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是哥哥武大郎一手拉扯大的。正所谓“长兄如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仇决不可不报。

古人行走江湖,义字当头。如果兄长被杀弟弟不挺身而出,那么他将被所有人唾弃,也无法在官场和江湖立足。

当然,如果武松是那么苟且的一个人,他也就不可能投奔梁山,那么梁山好汉就只有一百零七个,因为武松不算,也不配。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所帮助。


夕荣Siron


我是尘观,我来聊一聊。

如果武松不找西门庆复仇,

算是一种豁达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如果武松不去找西门庆复仇

可能在当时的人来看根本瞧不起他

他也在官场上混不下去。

自古至今民间就有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基本道义

这也是深入中国百姓心中的基本准则。

所以如果武松不去找西门庆复仇

那只能让他自己贻笑大方

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尘观


如果武松不找西门庆复仇,那么武松还是我们心目中的武松吗?

武松做人的原则就是人若犯我,我必杀人。

他没有鲁智深修禅的境界,所以他做不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的每一次出手,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兄弟朋友,你可以认为这是重情重义的表现,却终究配不上那一个"侠"字。

正因如此,没有了侠义道德的羁绊,武松完全是为自己而活。这种活法的洒脱之处就在于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我若说是善,是恶也善;我若说是恶,是善亦恶,善恶全由我的本心。

所幸的是武松的本性不坏,是以终不成魔。但你若把他的良善当软弱,欺负到他的时候,他二话不说,直接将你掀翻在地,送你去忘川河畔轮回道上走上一遭。

所以西门庆错了,错的要命。

天下女人千千万,你何必要去勾兑潘金莲呢?

潘金莲不仅是武大郎的女人,她还曾对武松用情。我们且不说面对小潘风情万种的撩拨武松思想上是否有过一念之间的松懈,但凡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只要不以伦理纲常来约束自己,相信他在感觉上一定是愉悦的。

武松恰恰不是一个喜欢用条条款款来拴住自已的人,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武松对于小潘,虽无淫行,未必就不起一点淫心,正所谓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武松不是完人,因此在他的心中,未必就没有小潘的位置。

这样算来,西门庆这事情做得,不仅让武松有失兄之悲,更且伤到了他情感中最柔弱的一块。他不找你西门大官人拚命,那他就真不是武松了。

所以这事情压根儿就没有假如。谁再假如,我跟谁急!


煮茶道史


如果武松不找西门庆复仇,算是一种豁达吗?

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起因,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处理好一件事情。

我们看武大郎之死的发生和结果,潘金莲、西门庆和王婆都有直接联系。虽然那段时间武松不在家,不知道事情的具体过程,但是武松从何九、郓哥那里取得了旁证,又向潘金莲、王婆取得了口供,知道武大郎是死于西门庆、王婆、潘金莲共同筹划的谋杀案,知道武大郎死于西门庆提供的砒霜,武大郎是被西门庆毒死的。

冤有头债有主,武松已经知道了凶手和从犯一干人等,接下来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弥补哥哥的冤屈,首先是报官,这也是必须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有什么事情都不能冲动,毕竟还有官府和县令。

可惜当时社会黑暗,有钱就可以买通县令,武松看到县令的不作为,只能靠自己来为哥哥报仇了。

具体的情节就不重复了,武松一定要这么做吗?

第一于情讲,武大郎是武松的哥哥,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在仁义礼孝的古代,武松是当仁不让要给哥哥讨个公道的。

第二就武松的性格,本就武松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猛虎尚且不惧,更何况区区西门庆,不过是县城的一个小老板而已。

当初在柴进府中的时候,没理的武松还要骂人,还好宋江出现。现在武松就是一个受害者,自己的直系亲属被人谋害,自然是不能放过对方了。

如果题主说的武松不去报仇,是一种豁达的话,那么武松应该去西门庆家谢罪,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是个侏儒,配不上潘金莲,今天辛亏西门庆大官人出现,解救了潘金莲,杀死了武大郎是正确的,这样才是真正的“豁达”。

这种“豁达”是一种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愚昧做法。豁达是放下,不是软弱不是懦弱。豁达是一种胸襟,不是没脑子。豁达是一种人生境界,不是麻木不仁。

历史上不乏豁达的人,比如齐恒公,他不计较管仲的一箭之仇,重用管仲,成就齐国的霸业;蔺相如是一个豁达的人,不计较廉颇的无理取闹和羞辱,一出将相和成为千古佳话;李世民也是豁达的人,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鹞死怀中”、“长孙皇后为魏征求情”等等的典故无不说明李世民的旷达胸襟,也正如此才出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的千古美谈。

武松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好汉。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博而化易


武松如果不找西门庆复仇那是一种懦弱,不是豁达。

纨绔子弟横行霸道,可以说被西门庆欺辱之后,不敢复仇的人太多了,大多数人不敢得罪权贵,只好认命,武松自小跟哥哥相依为命,在古代长兄如父,武大郎也确实像一个父亲一样承担了家里的责任,武大郎是武松唯一的亲人,也是武松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如果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被人杀了自己不能报仇,那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正是因为之前有太多这种软弱无能的人,才助长了西门庆的嚣张气焰。



龙燊


这是悖论提问!

人的复仇心理是来自于内心感受而驱使的行为,以达到情绪的平衡。不仅是人,许多动物也有这种心理反应。例如狼,狗,老虎,狮子,都有报复情节!只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是亲历现场和不在现场,人可以通过听闻,介绍,调查,来获取信息,最后实施行动来满足平衡,动物则是亲自遭遇而记住敌方来进行报复,动物不是找平衡,是找敌人。

人是在动物本能基础上又“洗脑”了许多“道理”呀,“良心”呀,“义气”呀,“公平”呀,等等人为的东西。所以,人都有报仇心理!

至于豁达,这又是强加绑架的一种理念。好比是劝架方式,或是礼让方式,所谓的“道德”表现。

当然武松报仇这件事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真实历史根本就没有这件事。

豁达与放下是两个概念。

《水浒》表现的是正义与邪恶,必须复仇!不存在放他二百米他能变好人的仁慈与负罪。

豁达是通达道理不纠结情绪的解释!不是失原则的麻木。

题主的标题好比说:人都死了,报案也活不了,就认了吧。

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哪是哪呀?

按人类的认知和规律,即使《水浒》中的武松不去报仇,至少应该立案,按法规来处理这事。宋朝的法律也是极严格的。但作品是要表现侠义之气的。

豁达是不能跨跃原则和基本意识形态的!

题主!你能说把妻子让给别人是大度吗?

基本人伦与品质修为不能混为一谈!


上官恨水


那就不是武松,武松这个人有仇必报。如果武松不找西门庆复仇,和武大郎有什么区别。况且武松就有一个兄长,小时候为了武松,武大郎没少受罪,虽然在外人眼里,武大郎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但毕竟是亲兄弟,一母同胞,如今惨死,自然让武松义愤填膺。

有人说:你没受到过别人的欺凌,你就不要劝别人大度。人人都不是韩信,我们都是小人物,我们都很平凡,但愿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会还给别人一个微笑。


李治亚文史博客


不算!

对于有的仇人,我们是可以原谅,但这是杀兄的仇人啊?要是也去原谅,那就是胆小懦弱和善恶不分了!

提问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我可以感觉到,他是对武松的复仇方法残忍凶恨,持疑问态度!

是,武松的方法是残忍,但他也是无奈之举!

若搁到现在,大可以走法律途径,武松可以报案,把西门庆和潘金莲交给刑事机构。

但在宋末乱世,民不聊生,官商勾结,像武松一介草民,人微言轻,走那时侯的法律路径,可以说是一场笑话,尤其凶手还是当时一方豪富西门庆,武松肯定是胳膊扭不过大腿的。

这点上,武松也是心知肚明,他要想给大哥报仇,必须是要自己动手的。

什么时代人,办什么事,我对武松的复仇表示理解和支持!





赵二小的文艺江湖


能不能杀得了是一回事儿,敢不敢是另一回事儿!

参考武松杀嫂案,他在一屋子人面前杀了嫂子潘金莲,然后在一大街人面前提着一颗人头,再砍了西门庆的脑袋,拎着两颗人头去官府!

这么做被判死刑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但是武松已经置生死与度外了,他没有半夜掐死潘金莲,胡同里飞砖头砸死西门庆,因为他摆明了,我哥哥被你们杀了,我必须报仇,大不了一命换一命,啊,不对,换两命!

所以说既然下定了必死的决心,至于对手是西门庆,还是高衙内,还是皇太子,也只存在他能不能得手的问题,不存在敢不敢、愿不愿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